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孟子重义故事 今天就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0 13:22:41
孟子重义故事 今天就用-
孟子重义故事 今天就用-
魏惠王见孟子不许讲利,就发牢骚说:“好!那就讲义吧.我治国,也算讲义的啊!我黄河以南发生饥荒(L形黄河横部分以南,河南省),就把灾民移于黄河以东(L形的竖部分以东,山西省).我这不是义吗?当黄河以东发生饥荒,我也是如此,我调剂粮食,迁移灾民.我看邻国的政治,还不如我呢.可是我的人口也不加增,邻国的也不见减少.”
“您这就叫五十步笑百步啊.您和您的邻国都不怎么样?关键仕你没有仁政.仁人无敌于天下啊.”
魏惠王来精神了:“请先生教诲.”
“仁政就是以仁的感召力和德行来征服人,使万民心悦诚服,诸侯相举来朝.”(也不知真的假的).孟子所谓的仁政,实际非常有害.曾经有一个卖卦的人深刻论证过这一点.这人给魏惠王算挂.魏惠王说:“你算算,我这人怎么样?”“大王非常之仁啊!”魏惠王大喜:“那我功业将有多大啊?给我再算算.”“功业吗,只能亡国.”“为什么?”魏惠王大惊.
“人一旦仁慈,就不忍诛杀,于是饶恕那些有过错的人.仁者慷慨大方,导致您赏赐那些没有功劳的人,比如亲戚一族,任人唯亲.有过错的人不惩罚,不该奖励的去奖励,能不亡国吗?”算卦的说完,魏惠王吓了一身冷汗.仁政却可以亡国?是的,事实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魏惠王在众鳄鱼之中,是最仁厚的了,但也属他被欺负得厉害,土地越来越小,士兵越来越少,最终失去战国首强地位.不是说仁者无敌吗,怎么会落成这样?呵呵,谁让你最仁、最软弱了!
孟子却还在这里教他学仁.“不杀人者就能统一天下.”他在回答魏惠王怎样才能统一天下时候大言道,“您尽管施仁政于民,减少刑罚,减少征税,尽量把庄稼耕得深一些(孟子一急,连“深耕”都给憋出来了,真有他的.人家问你怎么治国,你深耕干吗?),再让老百姓尊重亲爹和大哥,温顺孝悌(念替).差不多就这样吧,您就统一天下了.”东一榔头,西一梆子,孟子回答得一点系统没有.这些放空炮的、迂阔的大话,比起法家商鞅的那一套治国体系,显得太苍白了.魏惠王听了半天孟子的话,觉得很无奈.孟子讨不到好处,气得没法,又混了一年,魏惠王死了,儿子魏襄王也没有用他的意思.孟子气得骂魏襄王道:“望之不似人君,不见有所畏焉.”好像土豹子.骂完,孟子卷好行李和简历,踏踏实实地离开了魏国.
孟子听说齐国有一个“稷下学宫”,是个读书人吃白饭的好地方,于是就离开刚刚碰壁的魏国,前往齐国找工作.此时齐宣王(是大鳄鱼齐威王的儿子)继位不久,增修了老爹留下的临淄稷门外的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如邹衍、淳于髡(念昆)、田骈、接子、慎到、怀渊等七十六人,都被齐宣王安排在这里不用干活,只做高谈阔论,每天都是王霸义利、天人善恶之类的,还赐给高宅大第,住宽敞的校舍,坐华丽的校车,享受上大夫工资待遇.名闻天下之学者,聚集这里的达数百千人之多.真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了.除了孔、墨两大显学,一家之中又细分多派,儒分为八,墨离为三,此外还有道、法、阴阳、名辩诸家,以及农家、杂家、兵家、纵横家,蔚然如雨后蛙噪,成为先秦诸子们的欢乐谷.另外还有小说家(哈哈,但不是王朔.小说家是街谈巷语、道听途说、小说家言者流).如今山东淄博郊外还有稷下学宫遗迹,是一片一望无际的碧绿的玉米地.
除了五十多岁的孟子在这里混住以外,一个十七岁的小孩,也跑来这里来听课记笔记.他就是后来有名的荀子.等荀子翅膀硬了以后,常以孔子正统传人自居,成为孟子的论敌,整天大骂孟子窜改孔老师的真学.说孟子一派,效法先王却不知先王之道,依仗自己的一点聪明,造出五常之说,冒充孔子真言,蒙骗了无知的俗儒.其实,两人都算是孔子的真传弟子:荀子发展了孔子的礼学,孟子则发展了孔子的仁学.孔子的两个基本点——仁和礼,一人继承一个.
稷下学宫的人往往也能登上仕途,比如孟子就找到齐宣王,大谈其仁政(当初魏惠王没接受他的仁政,现在又来忽悠齐宣王了).齐宣王先请他谈谈“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是霸道,是以力服人.我们孔子之徒是不谈的这个的,怕脏了我们的嘴.在我孟子看来,当国君的正点是作仁义道德的表率作用,引导全国人民提高仁义道德水准,全国人都仁义了,都乖了,国家就大治了.这就是王道.”
孟子的故事
齐宣王忐忑不安地问:“象我这样的人,能修炼仁义,保民而王吗?”
孟子赶紧给自己的仁政理论作广告,我的仁政实行起来,就像捡起一根羽毛,折断一根树枝那么容易,您当然可以啦.上次,我看见您祭祀的时候热爱大动物,不忍看见老牛哆嗦,就把老牛饶了,而去改宰山羊(山羊就不需要仁了?),这是仁心发现啊,这就是君子啊.君子远庖厨嘛.作为君子,您却使用武力杀伐,想开疆辟土,制服秦楚,莅临中国而抚有四夷,这真是缘木求鱼啊(成语出处).
“为什么呢?”
“您想啊.如果我的老家邹国人跟楚人战斗,有戏吗?”
“没戏啊,肯定输.”
“所以,小不可以敌大,寡不可以敌众.您以一国之众,想压服海内八国之大,不等于以邹敌楚吗,必有大难啊!”(可是人家秦国怎么就能实现一国压服八国了!人家走的法家的路子啊,就胜利了!)
“那我该怎么办啊?”齐宣王虔诚地问.
当需要拿出具体办法时候,仁政主义者孟子就显得捉襟见肘、问东答西了,回答得幼稚可笑:“大王,您应该这么办!不要违背农时,不要把鱼打光了,砍树要选好的时候.五亩的宅基地,旁边种上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帛了.鸡豚狗彘(念至)这些东西,不要失其时(不知怎么个“不失其时”法),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了.一百亩的自耕地,也不要夺其时(又是“其时”),全家几口就不会饿死了.然后大家聚起来,讲孝顺的道理,仁义的理念,这样老头儿就不会扛着东西在马路上走了(因为有活雷锋帮他扛).您这么一弄,然而不称王天下的,我绝对不信!”
孟子所谓的“不失其时”,就是鸡豚狗彘这些东西,要注意它们的发情期,在发情期内莫打扰人家,以保证优生优育.孟子只知道五亩之宅、农时、小动物发情什么的,真是答非所问!人家问他称王,他说这个干吗?这个就能王天下了?滑天下之大稽!孟子所描述的简朴经济生活,跟老子的小国寡民一样微弱,居然还想称王,称王也太容易了吧!就这孟子还笑话别人“五十步不如百步”呢.
想在列国残酷竞争中取得优势,需要很多大的举措,比如法家那一套深谋远虑的经济、政治、官僚机构、任能任贤考核奖惩、土地军功等等法令政策,充满着革新精神且执行有力,成为秦人的核心竞争力.当战国诸侯都普遍实行更有激励性的实物地租,孟子还在到处宣扬兜售“井田制劳役地租”,走历史倒退的路子.这些圣人之徒觉得,只有从前的东西、制度,才是好的.汉代博士叔孙通一语道破:“法家长于治国,儒家长于守成.”信哉!儒家孟子被问到治国方略时居然一再说什么小动物发情、种桑树、打鱼不要多打之类的,真是大言不惭!谁不知道种桑树,用你说!关键你怎么操名利之柄,设激励奖惩,改革工农经济,提高国力,富国强兵,这些儒家就都不在行.儒家在行的,只是让“老百姓聚在一起,讲孝顺的道理,仁义的理念.”罢了.儒就是柔弱无力的意思.
不知怎么搞得,“大贤”孟子一顿胡咧咧,居然受到齐宣王前所未有的礼遇.齐宣王授与孟子客卿的高位,事事请教.孟子一出门就有好几百人跟着.齐宣王向孟子学起了仁政.
孟子说:“仁政要这么推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国君爱护自己的家人老小,对亲戚仁义,对哥们孝悌,对臣僚仁心荡漾,态度孝敬恭谦.这种风格推广到大臣身上,大臣也就仁义孝敬,大臣再推广到小臣,小臣没处推广,就推广到自己的老婆孩子、邻居街坊,邻居街坊再从爹传到儿子,儿子到弟弟,弟弟到弟媳妇,媳妇教儿子,儿子教老婆,于是全民全社会不断推广仁,天下就大治了,由近及远,诸侯就归顺了.”这套用意良好的东西,真是孟子的苦心发明啊.但它并不现实,《吕氏春秋》排斥仁义说:“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也就是说,你自己可以仁义,但是却难于推广给别人的.因为人的本性,是容易走向恶的.孟子的仁义推广论,实在是实验室里的想象,硬去推广,亲戚、小臣、大家们,也只是迫不得已假作仁义来敷衍,也就是中国人后来常说的“假仁假义”.
孟子仁政虽然好听,却不可行,一旦行了,反成为毒药.比如说齐宣王听信了他的忽悠,开始推仁政,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呢,首先对自己的哥们亲戚行仁义,把自己的老弟、没什么能力的大贵族田婴封为相国(说白了就是任人唯亲).田婴仗着老哥对他的仁义,把持朝政,嚣张一时,拼命发展私人封邑,建立国中之国,向从前的封建制倒退,由于他和他儿子孟尝君的长期割据,导致国家整体实力大大削弱;由于田氏父子专权于朝廷,导致官僚队伍自我封闭,回到大家族垄断的局面而排斥了市场上的能人.齐国在齐威王时代的强悍势头,至此开始衰落.教齐宣王仁政的孟子,不得不负其责!一旦国家衰败乃至灭亡了,还有什么仁政可言.行肤浅的仁义,只能导致最后的大不仁,全民跟着遭殃.一个企业搞仁政也是一样,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下班去,上一天班,毫发无损,多干少干、干到什么标准都可以,领导仁义,不计较.不该奖励的也给他吧,该处罚的高抬贵手算啦,仁政嘛.从主管到员工,吃大锅饭混日子的人越来越多.员工舒服安逸了,你算是对他仁了,厂子却越来越穷,根本没有竞争力,终于倒闭,大伙下岗,最终成为最不仁.仁政的国家也是这样的.
如果你所在的社区,通水通电、卫生维修、基础设施等服务水平特别差,那这些机构的领导们一定是实行仁政的,在这些上班的人一定是沐浴着仁风荡漾的,上班打游戏看报纸来的,直到某一天被消费者把他们全体解雇下岗.
但是齐宣王推广仁政乐之不疲.他还组建了庞大的王家乐队,以礼乐推广他的仁政.乐队里边光吹竽的就有三百人.有个五音不全的南郭先生也模仿大家摇头闭眼的样子,鼓着腮梆在里边“滥竽充数”.齐宣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不管.你是仁政,怎么能管呢!你让南郭先生下岗,他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去啊?于是南郭先生啥都不会照样白拿工资,充分体现了儒家“仁政”的好处,大锅饭吃得又甜又香(这在法家流行的国度,是绝不可能的,有绩效考核呢).以施行仁政的思想来管理一个乐队,一个乐队尚且无法管理好,遑谈使用仁政来使国家富强!
不论从前的周文王灭掉商纣,或者未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靠的都不是什么仁政而是类似“战时法西斯”的东西.在列国纷争、你死我活这个节骨眼上,孟子教齐宣王学什么仁政,老齐真是取死有道啊!
从齐国往北一千里,是河北省北部的燕国.现任国君叫做“燕王哙”(念块,不念哈).燕王哙是个没事找抽型的领导.他虽然贵为大王,却喜欢干鄙陋的工作,拿着锄头修理田亩是他的最爱.对子女玉帛都不感兴趣.这一天,他正要找出工具下地,苏代跑来害他,对他说:“大王辛苦了,我出使齐国回来了,向您报道.”
“齐国的齐宣王这人怎么样?”
“他嘛,快亡国了!”
燕王哙大惊:“如何?”
“他不相信大臣啊.从前齐桓公信任管仲,举国交付给管仲一人治理,于是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现在齐宣王没有这个魄力了,所以快亡国啦!”
“哎呀,我也没有重用相国子之啊,那我赶紧吧.明天再上朝,我就全听他的.”
相国子之听说以后,心里偷着乐,把一百镒黄金送给了苏代,作为酬谢费.苏代就是苏秦的大哥.
除了苏代,大夫“鹿毛寿”也曾跑到燕王哙那里制造舆论,哄骗他让位给相国子之:“人们为什么称道尧帝,就是他把天下让给了贤人许由.许由并不接受,于是尧帝有了让天下的美名,却还不失去天下.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卖点,您禅让给相国子之,他也必不敢接受.于是您和他分别都有了尧帝和许由的令行美名.”
燕王哙觉得苏代、鹿毛寿一干人说的好(看“鹿毛寿”这名字起的!不过我知道有个人叫“秦寿生”,不知道她父母是怎么想的),就打算禅让给子之.
种种蛛丝马迹都证明,燕国相国“子之”有较强工作能力.他有一次佯言说:“耶?谁的大白马从门口跑出去了?”左右的幕僚都说:“没有耶?没看见耶?”唯独一个谄媚之徒,跑出去,回来报告说:“报告,Yeah,是有一匹白马,相国说得没错呀.”子之以此判断属下的诚信.这就是法家的术,通过一套隐秘高妙的手段监察考核大臣.
孟子休妻
孟子一生所取得的成就,与母亲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一天,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叉开腿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
孟母说:“什么原因?”
孟子说:“她叉开腿蹲在地上.”
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
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
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