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急求春申君的缺点…… 十分感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9 20:48:24
急求春申君的缺点…… 十分感谢……
急求春申君的缺点…… 十分感谢……
春申君命中注定死于“低级”错误
  楚国宰相春申君,姓黄名歇,《史记》记载他是楚人,现在考证他可能是黄国贵族的后裔,当时黄国已亡多年,所以黄歇基本上就是一个平民百姓.春申君和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相比,他是唯一一个不是所在诸侯国王室出身的人.
  黄歇早年游学博闻,后来作楚国宰相长达二十五年.对于他的成长经历,在《史记》中几乎没有记载.但是从以后发生的事情中,我们大体可以推断,他年轻时所立之志应该就是成为一个宰相,治理一方,统管一国,上辅国君,下安臣民,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
  史载春申君做的第一件就是以一篇给秦王的进谏之文,解楚国于危难之中.楚国顷襄王派黄歇出使秦国,适逢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秦昭王派白起进攻韩国和魏国,韩魏战败臣服,秦昭王又命令白起裹胁韩魏进攻楚国,而此前秦国已经打败过楚国,逼得楚国迁都,楚国上下非常害怕秦国.楚顷襄王是楚怀王的儿子,楚怀王就是因为中了秦国的计策死了,所以秦国人非常轻视楚顷襄王,认为进攻楚国势必大获全胜.在这种情况下,黄歇临危不乱,冷静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还是有机会的,争取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动秦昭王,让他停止这场战争.
  黄歇抓住了秦昭王不想被韩、魏、齐渔翁得利的心理,用智伯伐赵,韩魏叛之,吴国攻齐,越国叛之的故事,告诉秦昭王楚国灭亡只会有利于韩、魏、齐,建议秦国联合楚国,然后辖制韩魏,危动燕赵.黄歇的一篇长文,说理明细,直指人心,很有水平,秦昭王称“善”.黄歇以一己之力解楚国于倒悬.黄歇的忠诚苍天可见,黄歇的智慧言表可闻,黄歇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黄歇的文章对事不对人,他谋事有水平,看人没感觉.如果他能够用魏国的善战、赵国的勇武和韩国的机谋来说服秦昭王,可能更加有效,但是他没有,因为他不懂.
  春申君的第二件事做得更漂亮,更能看出他心中有一种辅佐君王的意向.秦楚达成和解后,楚国太子熊完入质于秦,黄歇作为太子的辅佐.后来楚国顷襄王病重,黄歇知道此时必须让太子熊完回国.他首先利用熊完和秦国宰相关系不错,对秦相说:“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原相国孰虑之.”这句话公私兼顾,紧紧抓住了秦相的心理,再次说明黄歇看事情清楚明白.秦相禀告了秦王,秦王显然有所疑虑,他说:“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如果真的想问楚王之疾,就应该派别人,楚太子之辅恐怕知道了也未必会说,那么这件事说明秦王对秦相和楚国太子私下的来往是有所顾虑的.黄歇感觉太子熊完回国,这件事已经时不我待,必须立即行动,他对太子说:“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黄歇真乃无家之臣,愿意以死报效太子,勇敢之情,坚定之意,果断之行,溢于言表.但是仍然是对事不对人.结果太子化装回国,黄歇自己在称病拖延时间,估计太子已经走远了,他才告诉秦昭王:“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原赐死.”秦昭王大怒,想杀掉黄歇.秦相说:“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这样黄歇得以回到楚国.
  黄歇在秦国的外交活动为他实现人生理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黄歇回国三个月,楚国顷襄王死了,太子熊完即位,这就是考烈王.正如秦相范雎所料,黄歇被任命为相国,加封春申君,从此开始了黄歇任楚国宰相二十五年的漫长生涯.
  尽管黄歇对楚王有功,但是二十五年的宰相生涯仍然很说明问题,黄歇是一个极其适合作宰相的人.在一个国家中,国王的职责是确定国家的发展方向,任用适当的人给予适当的职位,指导他们做适当的事,所以国王的能力是决策和用人,要求他能够高瞻远瞩,并有知人之明.宰相就不同了,他最主要的工作是执行,要求积极高效,因时而动,因民而为.国王必须知势知人,宰相必须知事知时.黄歇不能知势知人,所以就没有多大野心,也就不会和楚王有根本性的矛盾,这才是他为相二十五年的基础.黄歇能够知事知时,可以随机应变地做很多事,这是他为相二十五年的表现.黄歇该懂的懂,不该懂的不懂,他懂得做事,他不懂得识人,这既让他成功,也让他失败.
  春申君基本上奉行了和平主义政策,和秦防齐,自己身体力行,把封地先放淮北,后来又请封江东,兴修水利以利民生,兴建城邑以为防御,至今人们还在缅怀他的治国之功.
  春申君在军事上没什么感觉,他出兵灭掉了弱小的鲁国,还参与了信陵君救赵,后来合纵抗秦,还是合纵长,可惜兵败函谷关,楚王也因此事对他略有不满,但是没有把他撤职,估计也是看到他作为宰相治国安民还是非常合适的,只是不要让他带兵打仗就行了.
  首先看到春申君和平主义政策难以为继的是他的门客朱英,他对春申君说:“人皆以楚为强而君用之弱,其於英不然.先君时善秦二十年而不攻楚,何也?秦逾黾隘之塞而攻楚,不便;假道於两周,背韩、魏而攻楚,不可.今则不然,魏旦暮亡,不能爱许、鄢陵,其许魏割以与秦.秦兵去陈百六十里,臣之所观者,见秦、楚之日斗也.”但是春申君并没有秣马厉兵和秦国决一雌雄,而是继续迁都,把都城签到了更加靠东的寿春.秦国看到楚国的软弱,步步紧逼,设置东郡.朱英恐怕只能无奈地叹气,以朱英的智慧,他应该知道春申君根本就不是那种能够力挽狂澜扶危救难的人.
  作为一个宰相,负责政策的执行,春申君不能识人的弱点并不显著,但是当他心中觊觎最高权力的时候,就会出现严重问题.
  楚王无子,春申君非常忧虑,找了很多丰满女人,结果还是一样.赵人李园想把自己的妹妹进献楚王,但考虑到如果没有生子的话日后也得不到宠爱,李园就故意他自己的妹妹介绍给了春申君.此时春申君不识人的缺点立即暴露出来了,你为什么不想想,人家把黄花大闺女送给你一个糟老头子难道就没有点儿意图?春申君不想,他慨然笑纳,还怀了孕.此时李园和他的妹妹开始进一步谋划,由他妹妹出面,对春申君说:“楚王之贵幸君,虽兄弟不如也.今君相楚二十馀年,而王无子,即百岁后将更立兄弟,则楚更立君后,亦各贵其故所亲,君又安得长有宠乎?非徒然也,君贵用事久,多失礼於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幸君未久,诚以君之重而进妾於楚王,王必幸妾;妾赖天有子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楚国尽可得,孰与身临不测之罪乎?”这个女子也太不要脸了,春申君如果稍有点是非观念就应该一个耳光打过去,打得她满地找牙,但是春申君没有,他居然“大然之”,结果楚王招入此女,生了个儿子,此女被立为王后,李园得以参与政事.李园开始蓄养死士,准备刺杀春申君,夺取权力.
  朱英在一旁看得明明白白.春申君相楚二十五年,楚王病重,朱英找到春申君,明言相告他所处的危险境地,并自告奋勇,愿意带人首先杀掉李园.但是春申君说:“足下置之,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看来,春申君对最高权力完全没有感觉,对李园的为人完全没有认识.朱英在失望中离去.
  楚王死后,李园先进宫,布下埋伏,春申君后入,被砍掉了脑袋,接着全家被杀.李园妹妹生的儿子,也就是春申君的骨血,被立为楚王,李园主持政务.
  司马迁非常感慨,他说:“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初,春申君之说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归,何其智之明也!后制於李园,旄矣.”
  从本质上来看,春申君就是一个仆人.他必须生活在一个体制之中,这个体制是他的心理依靠,他必须有人管着,他在这里表现得勇敢、坚强、足智多谋,但是一旦他离开了这个体制,或者到了这个体制的最顶端,也就是已经没有人领导他的时候,他就失去了方向,他无法做好自己的主人,他主宰不了他自己,他的勇敢、坚强、足智多谋立刻化为乌有,所以春申君碰上李园这样的人和事是早晚的事情.
  春申君自己的心理有很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