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的教案最新的,一定要与众不同!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17:33:00
皇帝的新装的教案
最新的,一定要与众不同!
最新的,一定要与众不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童话的想像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2.使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教学设想
1.童话这种文学样式,通过丰富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来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它叙述的故事情节,塑造的人物形象,虽然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却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提炼概括、集中创造出来的,虽然不是现实生活中所实有,却比现实生活中所实有的更有代表性.因而能够让读者感到信服,受到作品表现的对现实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感情的影响.《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就很有这种特点.这是这篇作品的艺术特点,也是学生阅读这篇作品的难点.引导学生阅读这篇作品,着重启发他们理解骗子骗术的针对性、狡毒性,和皇帝及其大臣们甘愿受骗,并且骗人的必然性,深刻体会作品的揭露力量,并在这基础上理解童话想像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2.本篇皇帝和大臣们的受骗、骗人,虽同属一种情况,因为作者紧密结合人物的不同身分而写他们的受骗、骗人,其表现形式却互有差异,写老百姓的受骗则更不相同,小孩子则更不受骗.引导学生阅读这篇作品,着重启发他们体会它的这个特点.
本篇安排三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文章的篇章结构,皇帝癖好新衣,故事发生的铺垫.
教学过程
1.由开始教学借助联想和想像的作品的教学单元,引出《皇帝的新装》(板书课题).
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作者安徒生和阅读本文应该注意之点;看注释,查字典,阅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辨析字形和它作为词素的意义.
滑稽的稽:念jī,从“禾”,从“”.
陛下的陛:念bì,从“阝”,从“”.
头衔的衔:念xián,从“金”,从“行”.
骇人听闻的骇:念hài,从“马”,从“亥”.
钦差大臣的钦:念qīn,从“金”,从“欠”.
更衣的更:念gēng,当“改换”讲.辨析与“更多”的“更”,念gèng,当“越发”讲,音、义都不相同.
随声附和的和:念hè,当“跟着唱”、“跟着说”讲.辨析与“和好”中的“和”,念hé,当“和睦”讲,音义都不相同.
自称的称:念chēng,当“说”讲.辨析与“相称”的“称”,念chèn,当“适合”、“配得上”讲,音、义都不相同.
圈定的圈:念quān,当“画圆形”讲.辨析与“猪圈”的“圈”,念juàn,指养猪的棚栏,音、义都不相同.
4.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清晰正确.
5.引导学生划分本文为四个部分.
依据故事的发展,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自写出了什么?
依据故事的发展,本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说明皇帝喜欢穿新衣服,写出故事发生的缘由.第二部分,第2至4段,叙述两个骗子向皇帝行骗,写出故事的发生.第三部分,第5至22段,叙述大臣和皇帝受骗、骗人,写出故事的发展.第四部分,第23段至末尾,叙述皇帝裸体参加游行大典,写出故事在高潮中结束.
6.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写出皇帝的什么情况?表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这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写出这位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他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每个钟头都要换一套衣服”,整天都“在更衣室里”.表明了他的心思兴趣都在穿漂亮衣服上,为穿漂亮衣服,不惜花费,奢靡无度,穿漂亮衣服成了他特有的癖好(板书:皇帝 癖好新衣);他整天时光都消磨在穿漂亮衣服上,昏庸懒惰,荒废朝政(板书:昏庸荒政).这就揭示了故事发生的缘由,为故事的发生做好了铺垫(板书:故事铺垫).他还喜欢“显耀一下他的新装”,这又为后文写他穿着那套“新装”——裸体游行预作了伏笔.
布置作业
进一步体会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参照课后练习一、二、三,预习后文,准备下堂课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骗子的骗术和关键语言;皇帝大臣受骗、骗人的描写.
教学过程
1.课前写出上节课的板书.结合板书由上节课分析的内容,引到分析后文.
2.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
(1)第二部分写骗子向皇帝行骗.骗子怎样诱使皇帝上当?他的 哪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骗子先说“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抓住了皇帝癖好新衣的特点,针对这个特点行骗,投其所好(板书:骗子 投其所好);又说用这种布缝出来的衣服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抓住了皇帝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针对这种心理行骗,击中要害(板书:击中要害);因而能够诱使皇帝上当.
“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又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骗子胡说那衣服具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针对着皇帝的上述心理,而且抓住了、针对着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
(2)皇帝听了骗子的话产生了什么样的反应?
皇帝听了骗子的话,觉得“那真是理想的衣服”,“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对于自己的职位不相称: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以为这样就可以维持住他的专制统治.骗子的荒唐胡说,正中了这位昏庸荒政的皇帝的下怀.皇帝于是付了很多现款,让骗子马上开始工作.骗子行骗也就初步得逞.
(1)课文写出骗子怎样进一步行骗?
课文从骗子“织布”的情景,进一步写出他们的行骗.“织布机上连一点东西的影子也没有”,他们却“装作在工作的样子”,“急迫地请求发给他们一些最细的生丝和最好的金子”,既可装满“自己的腰包”,又可表明他们确实在织布,用了很多原料.“忙忙碌碌,一直搞到深夜”,假戏真唱,煞有介事,作势骗人.骗子表演“织布”,故事也就正式发生(板书:故事发生).
3.引导学生分析第三部分.
(1)骗子在装模作样地“织布”,皇帝也一心惦记着那衣料.他为什么先派大臣去看衣料?
皇帝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但“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表现出他很心虚,害怕自己看不见这布.这是由于“愚蠢”和“不称职”而产生的心虚.正是由于心虚,一心想知道布织得怎样的皇帝,才先派他那“诚实”的、“很有理智”、最“称职”的老大臣去看.
(2)课文怎样描写老大臣看衣料?这样描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课文写出老大臣看到骗子,“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着”,他“把眼睛睁着特别大”,“惊骇万分;他虽然不承认自己“愚蠢”、“不称职”,但没敢说出“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这时,骗子请他走近一点,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这是先发制人:花纹这么美丽,色彩这么漂亮,如果竟然看不见,那你真是愚蠢透顶,一点儿都不称职.这一棒打出了老大臣的保官心理和严重顾虑.他经过考虑,决定“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骗子却又问他:“嗳,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这又是趁势一击,逼着老大臣表示意见.这一击逼得老大臣投降了.因为怕人说自己愚蠢不称职,为了保住官位,他随骗子之声附和地说布料“美妙极了”,“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并且注意地听着骗子对布料的色彩和花纹的描述,“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他已经甘愿受骗,并且帮助骗子去骗皇帝.骗子行骗也就进一步得逞.这位老大臣哪 有一点儿诚实、理智、称职的味道?
(3)课文描写另一位官员看布料,和描写老大臣看布料有什么异同?
另一位官员在老大臣看过并对皇帝赞美了布料以后,又被皇帝派去看布料的.他的资格又比老大臣浅.所以他在听着骗子描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布料上“美丽的花纹”的时候,虽然觉得自己“并不愚蠢”,也产生了“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的想法,这是与前面写的老大臣的不同之处.这表明老大臣已经帮助了骗子行骗.他也只想保住官位,决心“不能让人看出”自己没有看见布料.这是与前面写的老大臣的相同之处.骗子行骗又进一步得逞.
课文写另一位官员看布料,写得远比老大臣看布料简单,又写出了两人不同的心理活动,这就避免了描写同一事物的雷同.
(4)课文写出皇帝怎样去看布料和看布料的情景?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皇帝想看布料的心情早已不能按捺,在布料还在织布机上的时候,就“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隆重地亲自去看布料.他看到两个骗子“正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线的影子也看不见”.这一回用不着骗子谎言赞美布料,两位看过布料的“诚实”的官员就自动代劳了.这两位根本没有看见过布料的官员,“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就抢先对皇帝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以表示自己看见了布料,替骗子效了劳.
皇帝听见两位官员这样说,心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为了保住皇位,维持统治,他于是赶紧说:“哎呀,真是美极了!”“我十二分的满意!”并且装模作样地“仔细地看着织布机”,表明他在观赏布料.这位皇帝为了保住尊严,维持专制统治,也只能这样受骗、骗人了.
全体随员虽然连一个布丝也没有看见,也都说:“哎呀,真是美极了!”表明他们都看见布料了,并且建议皇帝穿着这美丽的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从皇帝到所有随员都各图保位(板书:君臣各图保位),在空织布机前作着受骗、骗人的表演(板书:受骗骗人).骗子行骗已经完全得逞故事也进一步发展(板书:故事发展).
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一中的1和3.
2.参照课后练习一中的2、3和练习二,预习后文,准备下堂课进行分析.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皇帝裸体游行的描写,丑剧高潮中结束;想象丰富大胆夸张,曲折反映现实生活.
教学过程
1.课前写出前两节课的板书.由上节课分析的内容,引到分析第四部分.
2.引导学生分析第四部分.
(1)课文写出骗子装模作样地忙了一个整夜,“缝好”了那根本不存在的“新衣服”以后,怎样写出皇帝换上“新衣”?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课文写出“皇帝带着他的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亲自来了”,表明皇帝要隆重地换穿新衣以后,先写骗子的骗人表演:“两个骗子每人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并且指给皇帝和骑士们说:“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真像实有新衣.他们还让皇帝在镜子面前换上“新衣”,意思是让皇帝看看是否合身,是否好看;他们还让皇帝脱下所有的衣服,换上那根本不存在的“新衣”的时候,“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皇帝系上了“后裙”,真像是细心地服侍皇帝换上了新衣.意在表明如果皇帝和骑士们看不见新衣,就是愚蠢和不称职.再写皇帝和骑士们甘愿受骗;皇帝在换上“新衣”以后,“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赤身裸体作出这又“转”又“扭”的丑态,意在表明他在端详那“新衣”是否合身、好看,确实看到了、穿上了“新衣”.骑士们都齐声赞美“新衣”,表明他们都看见皇帝穿上“新衣”了.君臣都在作着受骗、骗人的精彩表演.
(2)皇帝在大群官员的陪同下,穿着“新衣”——赤裸全身游行起来了(板书:皇帝裸体游行),老百姓的反应如何?
老百姓起先都说:“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好像他们都看见了皇帝穿着的“新衣”,说了假话.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说的是实话.老百姓私自低声地把这孩子的话传播开来,最后都说“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也都说了实话.
(3)为什么小孩子能说实话,老百姓先说假话最后也能说出实话?
小孩子天真无邪,没有顾虑,所以能说实话.官员也有顾虑,怕显出不称职、太愚蠢,故而先说了假话;但老百姓的顾虑远不像官员们那样严重,没有官可丢,没有职可罢,所以终究说出实话.
(4)裸体游行的皇帝听到老百姓真话以后的反应如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皇帝听到老百姓都说“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以后:既“有点儿发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意识到受了骗,为在老百姓面前裸体游行、大出其丑而“有点儿发抖”;却又心中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在已经识破骗局的老百姓面前,装作确实穿着美丽的新衣,硬把裸体游行的丑剧表演下去(板书:硬演丑剧),来保住皇帝的尊严,维持住专制统治.这篇童话也就在皇帝裸体游行的丑剧高潮中结束(板书:高潮结束).
3.引导学生概括人物特点.
本文刻画了皇帝、官员和两个骗子.主要表现什么人物?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特点?
主要表现皇帝和官员.表现了皇帝奢靡愚蠢(板书:皇帝奢靡愚蠢),官员阿谀逢迎(板书:官员阿谀逢迎),全都虚伪透顶(板书:全都虚伪透顶).
4.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社会意义,理解童话的艺术特点.
(1)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本文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
本文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出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想象、大胆夸张的写作特点(板书:丰富想象 大胆夸张).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板书:曲折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
(2)本文想象丰富而且奇特,夸张大胆而且合理.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为什么却又能够令人信服?
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虽然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却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提炼概括、集中创造出来的.历史上穷奢极欲、昏庸暴虐、不理朝政的皇帝,作出逾乎常理、骇人听闻的事情,是屡见不鲜的.高官巨宦一味阿谀逢迎皇帝,只求保住官位,更是非常普通的现象.童话家安徒生在这样社会现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想象,展开大胆夸张,叙述出这样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这样的人物形象,既有现实生活的充分依据,又表达了对这样的皇帝和大臣的强烈憎恶感情.文中描写皇帝、大臣甘愿受骗、并且骗人,直到皇帝在游行中听到老百姓都道出了他在裸体游行的真象以后,还硬撑着把那丑剧扮演下去,都是人物特点的逻辑发展.因而能够让读者信服,受到作者思想感情的影响.
(3)本文是安徒生童话中的名篇.从中可以看出童话这种文学样式具有什么艺术特点?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丰富想象、大胆夸张.这也正是童话这种文学样式的艺术特点.童话,正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驰骋想象,大胆夸张,来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感情.童话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虽非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却更有代表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童话不但可以想象、夸张地叙写人间的故事,刻画人物的形象,还可以拟人化地描写动植物或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它们以人的生活经验和性格特点,通过描写他们的思想行为,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感情.这种童话,就更充满丰富想象和大胆夸张了.
5.按照课后练习六的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中的2、3和练习二.这样社会现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想象,展开大胆夸张,叙述出这样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这样的人物形象,既有现实生活的充分依据,又表达了对这样的皇帝和大臣的强烈憎恶感情.文中描写皇帝、大臣甘愿受骗、并且骗人,直到皇帝在游行中听到老百姓都道出了他在裸体游行的真象以后,还硬撑着把那丑剧扮演下去,都是人物特点的逻辑发展.因而能够让读者信服,受到作者思想感情的影响.
(3)本文是安徒生童话中的名篇.从中可以看出童话这种文学样式具有什么艺术特点?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丰富想象、大胆夸张.这也正是童话这种文学样式的艺术特点.童话,正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驰骋想象,大胆夸张,来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感情.童话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虽非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却更有代表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童话不但可以想象、夸张地叙写人间的故事,刻画人物的形象,还可以拟人化地描写动植物或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它们以人的生活经验和性格特点,通过描写他们的思想行为,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感情.这种童话,就更充满丰富想象和大胆夸张了.
5.按照课后练习六的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中的2、3和练习二.
1.使学生理解童话的想像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2.使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教学设想
1.童话这种文学样式,通过丰富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来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它叙述的故事情节,塑造的人物形象,虽然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却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提炼概括、集中创造出来的,虽然不是现实生活中所实有,却比现实生活中所实有的更有代表性.因而能够让读者感到信服,受到作品表现的对现实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感情的影响.《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就很有这种特点.这是这篇作品的艺术特点,也是学生阅读这篇作品的难点.引导学生阅读这篇作品,着重启发他们理解骗子骗术的针对性、狡毒性,和皇帝及其大臣们甘愿受骗,并且骗人的必然性,深刻体会作品的揭露力量,并在这基础上理解童话想像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2.本篇皇帝和大臣们的受骗、骗人,虽同属一种情况,因为作者紧密结合人物的不同身分而写他们的受骗、骗人,其表现形式却互有差异,写老百姓的受骗则更不相同,小孩子则更不受骗.引导学生阅读这篇作品,着重启发他们体会它的这个特点.
本篇安排三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文章的篇章结构,皇帝癖好新衣,故事发生的铺垫.
教学过程
1.由开始教学借助联想和想像的作品的教学单元,引出《皇帝的新装》(板书课题).
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作者安徒生和阅读本文应该注意之点;看注释,查字典,阅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辨析字形和它作为词素的意义.
滑稽的稽:念jī,从“禾”,从“”.
陛下的陛:念bì,从“阝”,从“”.
头衔的衔:念xián,从“金”,从“行”.
骇人听闻的骇:念hài,从“马”,从“亥”.
钦差大臣的钦:念qīn,从“金”,从“欠”.
更衣的更:念gēng,当“改换”讲.辨析与“更多”的“更”,念gèng,当“越发”讲,音、义都不相同.
随声附和的和:念hè,当“跟着唱”、“跟着说”讲.辨析与“和好”中的“和”,念hé,当“和睦”讲,音义都不相同.
自称的称:念chēng,当“说”讲.辨析与“相称”的“称”,念chèn,当“适合”、“配得上”讲,音、义都不相同.
圈定的圈:念quān,当“画圆形”讲.辨析与“猪圈”的“圈”,念juàn,指养猪的棚栏,音、义都不相同.
4.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清晰正确.
5.引导学生划分本文为四个部分.
依据故事的发展,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自写出了什么?
依据故事的发展,本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说明皇帝喜欢穿新衣服,写出故事发生的缘由.第二部分,第2至4段,叙述两个骗子向皇帝行骗,写出故事的发生.第三部分,第5至22段,叙述大臣和皇帝受骗、骗人,写出故事的发展.第四部分,第23段至末尾,叙述皇帝裸体参加游行大典,写出故事在高潮中结束.
6.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写出皇帝的什么情况?表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这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写出这位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他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每个钟头都要换一套衣服”,整天都“在更衣室里”.表明了他的心思兴趣都在穿漂亮衣服上,为穿漂亮衣服,不惜花费,奢靡无度,穿漂亮衣服成了他特有的癖好(板书:皇帝 癖好新衣);他整天时光都消磨在穿漂亮衣服上,昏庸懒惰,荒废朝政(板书:昏庸荒政).这就揭示了故事发生的缘由,为故事的发生做好了铺垫(板书:故事铺垫).他还喜欢“显耀一下他的新装”,这又为后文写他穿着那套“新装”——裸体游行预作了伏笔.
布置作业
进一步体会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参照课后练习一、二、三,预习后文,准备下堂课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骗子的骗术和关键语言;皇帝大臣受骗、骗人的描写.
教学过程
1.课前写出上节课的板书.结合板书由上节课分析的内容,引到分析后文.
2.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
(1)第二部分写骗子向皇帝行骗.骗子怎样诱使皇帝上当?他的 哪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骗子先说“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抓住了皇帝癖好新衣的特点,针对这个特点行骗,投其所好(板书:骗子 投其所好);又说用这种布缝出来的衣服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抓住了皇帝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针对这种心理行骗,击中要害(板书:击中要害);因而能够诱使皇帝上当.
“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又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骗子胡说那衣服具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针对着皇帝的上述心理,而且抓住了、针对着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
(2)皇帝听了骗子的话产生了什么样的反应?
皇帝听了骗子的话,觉得“那真是理想的衣服”,“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对于自己的职位不相称: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以为这样就可以维持住他的专制统治.骗子的荒唐胡说,正中了这位昏庸荒政的皇帝的下怀.皇帝于是付了很多现款,让骗子马上开始工作.骗子行骗也就初步得逞.
(1)课文写出骗子怎样进一步行骗?
课文从骗子“织布”的情景,进一步写出他们的行骗.“织布机上连一点东西的影子也没有”,他们却“装作在工作的样子”,“急迫地请求发给他们一些最细的生丝和最好的金子”,既可装满“自己的腰包”,又可表明他们确实在织布,用了很多原料.“忙忙碌碌,一直搞到深夜”,假戏真唱,煞有介事,作势骗人.骗子表演“织布”,故事也就正式发生(板书:故事发生).
3.引导学生分析第三部分.
(1)骗子在装模作样地“织布”,皇帝也一心惦记着那衣料.他为什么先派大臣去看衣料?
皇帝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但“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表现出他很心虚,害怕自己看不见这布.这是由于“愚蠢”和“不称职”而产生的心虚.正是由于心虚,一心想知道布织得怎样的皇帝,才先派他那“诚实”的、“很有理智”、最“称职”的老大臣去看.
(2)课文怎样描写老大臣看衣料?这样描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课文写出老大臣看到骗子,“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着”,他“把眼睛睁着特别大”,“惊骇万分;他虽然不承认自己“愚蠢”、“不称职”,但没敢说出“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这时,骗子请他走近一点,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这是先发制人:花纹这么美丽,色彩这么漂亮,如果竟然看不见,那你真是愚蠢透顶,一点儿都不称职.这一棒打出了老大臣的保官心理和严重顾虑.他经过考虑,决定“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骗子却又问他:“嗳,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这又是趁势一击,逼着老大臣表示意见.这一击逼得老大臣投降了.因为怕人说自己愚蠢不称职,为了保住官位,他随骗子之声附和地说布料“美妙极了”,“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并且注意地听着骗子对布料的色彩和花纹的描述,“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他已经甘愿受骗,并且帮助骗子去骗皇帝.骗子行骗也就进一步得逞.这位老大臣哪 有一点儿诚实、理智、称职的味道?
(3)课文描写另一位官员看布料,和描写老大臣看布料有什么异同?
另一位官员在老大臣看过并对皇帝赞美了布料以后,又被皇帝派去看布料的.他的资格又比老大臣浅.所以他在听着骗子描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布料上“美丽的花纹”的时候,虽然觉得自己“并不愚蠢”,也产生了“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的想法,这是与前面写的老大臣的不同之处.这表明老大臣已经帮助了骗子行骗.他也只想保住官位,决心“不能让人看出”自己没有看见布料.这是与前面写的老大臣的相同之处.骗子行骗又进一步得逞.
课文写另一位官员看布料,写得远比老大臣看布料简单,又写出了两人不同的心理活动,这就避免了描写同一事物的雷同.
(4)课文写出皇帝怎样去看布料和看布料的情景?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皇帝想看布料的心情早已不能按捺,在布料还在织布机上的时候,就“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隆重地亲自去看布料.他看到两个骗子“正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线的影子也看不见”.这一回用不着骗子谎言赞美布料,两位看过布料的“诚实”的官员就自动代劳了.这两位根本没有看见过布料的官员,“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就抢先对皇帝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以表示自己看见了布料,替骗子效了劳.
皇帝听见两位官员这样说,心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为了保住皇位,维持统治,他于是赶紧说:“哎呀,真是美极了!”“我十二分的满意!”并且装模作样地“仔细地看着织布机”,表明他在观赏布料.这位皇帝为了保住尊严,维持专制统治,也只能这样受骗、骗人了.
全体随员虽然连一个布丝也没有看见,也都说:“哎呀,真是美极了!”表明他们都看见布料了,并且建议皇帝穿着这美丽的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从皇帝到所有随员都各图保位(板书:君臣各图保位),在空织布机前作着受骗、骗人的表演(板书:受骗骗人).骗子行骗已经完全得逞故事也进一步发展(板书:故事发展).
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一中的1和3.
2.参照课后练习一中的2、3和练习二,预习后文,准备下堂课进行分析.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皇帝裸体游行的描写,丑剧高潮中结束;想象丰富大胆夸张,曲折反映现实生活.
教学过程
1.课前写出前两节课的板书.由上节课分析的内容,引到分析第四部分.
2.引导学生分析第四部分.
(1)课文写出骗子装模作样地忙了一个整夜,“缝好”了那根本不存在的“新衣服”以后,怎样写出皇帝换上“新衣”?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课文写出“皇帝带着他的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亲自来了”,表明皇帝要隆重地换穿新衣以后,先写骗子的骗人表演:“两个骗子每人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并且指给皇帝和骑士们说:“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真像实有新衣.他们还让皇帝在镜子面前换上“新衣”,意思是让皇帝看看是否合身,是否好看;他们还让皇帝脱下所有的衣服,换上那根本不存在的“新衣”的时候,“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皇帝系上了“后裙”,真像是细心地服侍皇帝换上了新衣.意在表明如果皇帝和骑士们看不见新衣,就是愚蠢和不称职.再写皇帝和骑士们甘愿受骗;皇帝在换上“新衣”以后,“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赤身裸体作出这又“转”又“扭”的丑态,意在表明他在端详那“新衣”是否合身、好看,确实看到了、穿上了“新衣”.骑士们都齐声赞美“新衣”,表明他们都看见皇帝穿上“新衣”了.君臣都在作着受骗、骗人的精彩表演.
(2)皇帝在大群官员的陪同下,穿着“新衣”——赤裸全身游行起来了(板书:皇帝裸体游行),老百姓的反应如何?
老百姓起先都说:“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好像他们都看见了皇帝穿着的“新衣”,说了假话.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说的是实话.老百姓私自低声地把这孩子的话传播开来,最后都说“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也都说了实话.
(3)为什么小孩子能说实话,老百姓先说假话最后也能说出实话?
小孩子天真无邪,没有顾虑,所以能说实话.官员也有顾虑,怕显出不称职、太愚蠢,故而先说了假话;但老百姓的顾虑远不像官员们那样严重,没有官可丢,没有职可罢,所以终究说出实话.
(4)裸体游行的皇帝听到老百姓真话以后的反应如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皇帝听到老百姓都说“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以后:既“有点儿发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意识到受了骗,为在老百姓面前裸体游行、大出其丑而“有点儿发抖”;却又心中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在已经识破骗局的老百姓面前,装作确实穿着美丽的新衣,硬把裸体游行的丑剧表演下去(板书:硬演丑剧),来保住皇帝的尊严,维持住专制统治.这篇童话也就在皇帝裸体游行的丑剧高潮中结束(板书:高潮结束).
3.引导学生概括人物特点.
本文刻画了皇帝、官员和两个骗子.主要表现什么人物?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特点?
主要表现皇帝和官员.表现了皇帝奢靡愚蠢(板书:皇帝奢靡愚蠢),官员阿谀逢迎(板书:官员阿谀逢迎),全都虚伪透顶(板书:全都虚伪透顶).
4.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社会意义,理解童话的艺术特点.
(1)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本文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
本文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出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想象、大胆夸张的写作特点(板书:丰富想象 大胆夸张).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板书:曲折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
(2)本文想象丰富而且奇特,夸张大胆而且合理.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为什么却又能够令人信服?
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虽然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却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提炼概括、集中创造出来的.历史上穷奢极欲、昏庸暴虐、不理朝政的皇帝,作出逾乎常理、骇人听闻的事情,是屡见不鲜的.高官巨宦一味阿谀逢迎皇帝,只求保住官位,更是非常普通的现象.童话家安徒生在这样社会现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想象,展开大胆夸张,叙述出这样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这样的人物形象,既有现实生活的充分依据,又表达了对这样的皇帝和大臣的强烈憎恶感情.文中描写皇帝、大臣甘愿受骗、并且骗人,直到皇帝在游行中听到老百姓都道出了他在裸体游行的真象以后,还硬撑着把那丑剧扮演下去,都是人物特点的逻辑发展.因而能够让读者信服,受到作者思想感情的影响.
(3)本文是安徒生童话中的名篇.从中可以看出童话这种文学样式具有什么艺术特点?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丰富想象、大胆夸张.这也正是童话这种文学样式的艺术特点.童话,正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驰骋想象,大胆夸张,来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感情.童话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虽非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却更有代表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童话不但可以想象、夸张地叙写人间的故事,刻画人物的形象,还可以拟人化地描写动植物或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它们以人的生活经验和性格特点,通过描写他们的思想行为,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感情.这种童话,就更充满丰富想象和大胆夸张了.
5.按照课后练习六的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中的2、3和练习二.这样社会现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想象,展开大胆夸张,叙述出这样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这样的人物形象,既有现实生活的充分依据,又表达了对这样的皇帝和大臣的强烈憎恶感情.文中描写皇帝、大臣甘愿受骗、并且骗人,直到皇帝在游行中听到老百姓都道出了他在裸体游行的真象以后,还硬撑着把那丑剧扮演下去,都是人物特点的逻辑发展.因而能够让读者信服,受到作者思想感情的影响.
(3)本文是安徒生童话中的名篇.从中可以看出童话这种文学样式具有什么艺术特点?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丰富想象、大胆夸张.这也正是童话这种文学样式的艺术特点.童话,正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驰骋想象,大胆夸张,来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感情.童话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虽非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却更有代表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童话不但可以想象、夸张地叙写人间的故事,刻画人物的形象,还可以拟人化地描写动植物或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它们以人的生活经验和性格特点,通过描写他们的思想行为,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感情.这种童话,就更充满丰富想象和大胆夸张了.
5.按照课后练习六的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中的2、3和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