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谁有三国方面的文章,必须有独到见解的,3000字以上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0 02:59:59
谁有三国方面的文章,必须有独到见解的,3000字以上
快来回答啊,1楼的可以但是不是很满意啊
谁有三国方面的文章,必须有独到见解的,3000字以上
我看魏延(本人原创)这可有用处了
看过《三国演义》很多次了,相比义薄云天的关羽,叱诧风云的张飞,百战百胜的赵云,勇猛无敌的吕布,英俊潇洒的马超,老当益壮的黄忠,忠心护主的典韦,我却更喜欢三国中的一个另类,他,就是普通人很不齿的蜀国大将——魏延,魏文长.
对《三国演义》有粗略了解的人,都知道魏延这个人,但是对他的认识莫过于他脑袋后面长有反骨,最后命丧在诸葛亮算计下,马岱之手.但是,我们很少从魏延一生去挖掘他的人生之路,进而也难以真正的定位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在探讨之前,我首先要声名的是,我们是在《三国演义》的基础上讨论这一问题,与历史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常常将《三国志》挂在嘴巴上的人,请你不要开口了.并且我要说的是,试问没有《三国演义》,有几个人知道《三国志》的.
《三国演义》中,魏延首次出场,是刘备率领军民途经他所守卫的城池,他开城迎接刘备,但是由于刘备的优柔寡断以及文聘的阻拦,没有成功.这一出戏,作为魏延的首次亮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首先,他是一位慧眼识英的人物(我们这里姑且不把他当中英雄.),当时刘备失魂落魄,流离失所,很多人根本没有眼光看到他能有所作为,但是魏延放这稳定的职位不做,却一眼认定刘备,可以说此人的眼光独到啊!其次,他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这是在第一条之上的性格,即他认定的事情他就想完成.当他看到自己心慕已久的刘皇叔“活人”到达自己面前的时候,他果断的行动了:开城迎接.要知道他的官职可不是太守,这个中勇气,不在其位,不知其难.第三,我们可以知道他带兵是有一套的.为什么呢?因为作为一名城池的将领,并且不是太守,在当时的情况下,开城纳敌,却有很多士兵相随,可以想象到他的号召力是有的.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当时是吕布这样做,那么他是很难有这样的结果的,因为我们大家一定还记得当时吕布将他的第一个干爹丁原杀害时的情景.
这只不过是魏延的第一次出场,就为我们留下了这样深刻的印象,但是,也许由于后代对其的宣传,我们大部分人对他没有太多的留意,所以,这样的细节大家未曾留心也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后面的一些情节,我们很难不看到,因为这些情节很关键,并且左右了魏延的一生.
魏延从逃离后达到长沙,当关“羽战长沙”时,他再次登台.此中他也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在黄忠屡次遭受太守的责难时候,他当机立断,一刀结果之,结果才让黄忠骑虎难下,不得不降.作为长沙战役的一号功臣,在战斗结束后,没有任何嘉奖,却要因为“莫须有”的“脑后反骨”被斩,试问给谁这样的待遇谁的心里会舒服.但是,魏延做到了,我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一个字---忍.
作为蜀国的将领,魏延如果没有“忍”字当头,我们可以想象到他很难生存.文有诸葛亮庞统天天算计他,武有五虎上将天天压抑他.他的生存空间不可谓不狭小啊.要知道诸葛亮的见面礼可不是闹着玩的,平常的一句“反骨仔”可能就是刺痛魏延内心的毒刺.
我们在谈论魏延的功劳,从长沙受降后,他经历了西川入侵战,西南讨蛮战,六出祁山战,不可谓不显赫.但是,当评选五虎上将时,为什么他榜上无名呢?关羽张飞我们且不论,武功卓绝且是刘备弟弟,赵云等是三人就很知道探讨了.赵云人说常胜将军,但是他长期担任的是刘备侍卫长的职位,正经的大战很少参与,而马超前期在敌人方面是很嚣张,但是来到蜀国后不久就玩完了,相信有卖后悔药的刘备一定会买不少的.而老黄忠呢,确实老当益壮,但是讨伐东吴被一箭搞定,并且死于小角色之手,定军山杀夏侯渊还是主要靠法正的作用.因此,我为魏延没有能评选上五虎上将很不平.
我们再来探讨人们最争议的事件,就是六出祁山中,魏延与诸葛亮关于是否可以从子午谷出兵的争论.史实为:诸葛亮认为从斜谷出兵,攻击长安,以稳为住;而魏延则主张从子午谷出奇兵,突袭洛阳.最后诸葛亮否定了魏延的主张.结果六出祁山而未果.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武仗原病死,魏延决议谋反,可惜他识人不真,死于马岱之手,人们在这里常常是惊叹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是我却为魏延的失败而叹息.
其实,魏延悲剧的一生,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一个人造成的,这个人就是大家的敬若神明的诸葛亮.诸葛亮与魏延的关系,可以用惟妙惟肖四字来形容.诸葛亮从第一次见面,就给魏延定位为“脑有反骨”,可谓是给了魏延一个下马威,但是,他未曾想到的是,魏延会活得比他都长,并且他竟然成为蜀国后期的主要将领,造成诸葛亮对魏延采取的是“用并防御着”的战略,幸亏在后期诸葛亮得到了姜维,要不我真不知道诸葛亮死后将蜀国谁当大任,不是魏延又有谁.
最后,我们只能用类似周公瑾的语言作为我们的结束语:“既生亮,何生文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