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萧红对鲁迅的回忆,表达了她怎样的感情?请用文中的例子说明一下 谢谢各位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9/25 10:38:30
萧红对鲁迅的回忆,表达了她怎样的感情?请用文中的例子说明一下 谢谢各位了
萧红对鲁迅的回忆,表达了她怎样的感情?请用文中的例子说明一下 谢谢各位了
萧红这篇文章对鲁迅的回忆中,我总觉得具有一种对原型意义上的“父亲”形象的追寻.萧红幼年丧母,后来不顾父亲的反对,外出求学,记忆中的父亲是冷漠的.“二十岁那年,我就逃出了父亲的家庭”,亲情的缺失,使他更强烈地渴望一种父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永远的憧憬和追求》)美国心理分析学家阿瑟•科尔曼说:“女儿获得父亲注意的幻想通常会转移到其他男人身上去.”④可是,自以为是的萧军和萎缩怯懦的端木蕻良这前后两任丈夫,都没有给予萧红以应有的情感上的慰藉.恰恰相反,从鲁迅先生那儿,萧红得到了合适的赞许、奖掖和关爱,获得了缺失已久的同时又是终生寻觅的父爱般的温暖.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写这篇文章的1939年,也是她创作《呼兰河传》的时候,是萧红生命中最为孤独和寂寞的时候.一个很有价值的现象是,前一篇回忆鲁迅先生,后一篇回忆了自己的祖父.在绝望中苦苦挣扎的作者,用近乎絮叨的低语式写作,呼唤着曾经给予过自己精神安慰的“父亲”和祖父.我们先来看一处《呼兰河传》中的著名片断: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已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这种近乎啰嗦的叙写,表达了作者在凄婉幻灭中对情感交流的伙伴——祖父深情的眷恋和不舍.
类似的写法,在《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里数见不鲜,比如写到先生陪客人的片段:
“ 鲁迅先生从下午二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
透过这样的描写,我们分明能够感到作者在苦苦追忆一位精神之父.和前述的对祖父的叙写有异曲同工之妙.事实上,整篇文章都是以一个女儿的声吻口气进行倾诉,比如自始至终不厌其烦地出现“鲁迅先生”这个称谓,在不违反语法规范的情况下,绝不用代词“他”来称呼,其中的钦敬是不言而喻的.再比如,鲁迅先生讲鬼故事刚刚开了头,作者马上转变叙事策略,用第三人称进行转述,借以维护全文的整体性的仰慕基调.所以,表面的师长身份蕴含着本质上的精神之父的诉求.
总之,这篇文章回忆鲁迅先生的字里行间,渗透着萧红式的独特情感体验,和萧红的小说创作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