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谁能给现时代的“文化”下定义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11/15 13:10:41
“文化”?谁能给现时代的“文化”下定义啊?
引用百度上找到的:
内容提要
现代文化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个性质判断.现代文化是指人们适应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文化,就是实现文化的现代转型并建设现代价值、形成现代认同、张扬现代精神并进而建设共同信仰的文化.现代文化的主要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存在着一致性和耦合性.现代社会的现代价值、现代认同、现代精神和文化的现代转型是现代文化及其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现代价值是现代文化的基础,其价值理念包括:“仁爱、富强、正义、文明、和谐、自主”这六个价值范畴;现代认同是现代文化的支撑,即“诚信、法治、公正、理性、科学、人文”构成了现代认同的主要方面;现代精神是现代文化的动力,即 “爱国、团结、勤俭、互助、开放、进取”的精神就是我们的现代精神风貌;文化现代转型的途径选择:其一,观念变革是实现文化现代转型的关键;其二,交往交融是实现文化现代转型的有效方法,包括是非观、交往观、语言观、婚姻观、终极观的转型;其三,“五阶梯”是实现文化现代转型的主要途径,“五阶梯”即:“包容之心,感恩之情,学习之途,反思之态,变通之道”正是我们建设现代文化的有效途径;其四,建设现代文化的目标就是建设信仰共同体.现代文化这四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紧密联系.
推荐阅读
组图:权威媒体多幅照片展示魅力朝鲜 10月新增贷款放量增长
年底财政突击花钱或超3.5万亿 标普误降法国评级欧盟不满 新华社质疑电信垄断案神仙打架 组图:法国总统夫人绝密T台照 [股神争霸] 涨停王浮出水面 何志成:对经济学家们的质疑 现代性与现代化各有侧重.现代性是一种价值观念与文化精神、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属于“质”的范畴;现代化则是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是现代性观念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的运作,属于“量”的范畴.不过,现代化与现代性虽然是不同的范畴,但两者却是相辅相成的.现代性观念为现代化提供着目的论、价值论与方法论,现代化则使这样的观念成为现实.现代性和传统性是现代文化的两个重要维度.现代文化是在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矛盾中产生和发展的.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化及其建设,都包含着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现代性和传统性的关系一直是贯穿现代文化建设中的基本关系之一.把握现代文化建设中的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关系是认识文化发展规律必不可少的视角和环节.现代文化体现并反映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主要方面.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文化体现并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主要方面.在这个价值观体系中,主要包含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通价值观,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两个既有内在联系,又彼此区别,都是现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并居于现代文化的核心部分,但层次更高,而现代文化的范围和外延更广更宽,包含的内容更多,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现代文化是先进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文化先进性在价值层面上总是以“真善美”为表现形式和核心内涵.可以说,先进文化就是现代文化.否定现代文化就是拒斥先进文化.现代文化构成了先进文化最主要的内涵.接受和改造现代文化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文化的本质是适应,是人化和化人的过程.文化既要适应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环境的变化,也要适应人类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同时还要适应人类自身生理心理以及精神世界的变化.文化的适应本质上是一个文化创新的过程、文化转型的过程.人类文化发展的轨迹告诉我们,挑战——创新——再挑战——再创新,这就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本质过程,亦即文化发展的模式.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有什么样的价值目标,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方式;价值目标直接决定着人们的思想、行动的方向和成败.只有正确的价值目标,才能使对事物发展趋势的预见和对价值成果的积极追求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使活动既沿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又沿着主体自身需要和利益的方向发展,从而才能具有成功的保障.人的价值在于贡献,人的贡献在于能力,人的能力在于素质.
列宁曾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因而也就不会有行动的成功实现,因为理论高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理论是建设和发展的出发点并对实践起决定作用.新疆提出的“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战略选择就是为推进和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个伟大行动所做的高瞻远瞩的思想理论准备.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文明素质,凝聚民心民智,加快现代化进程.
现代文化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个性质判断.文化,简单说,是一种架构,这种架构是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的总和.文化是一个关涉精神的范畴,表征的是人类社会中的意义、价值、观念等象征性层面.现代性即现代之为现代的根本规定,是对种种现代现象、现代事件、现代过程以及整个现代社会的特性的高度概括.现代文化体现现代性的文化内涵.现代文化的提出是相对于传统文化而言的.随着中国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也不得不转向现代文化.中国文化转型的实质是,一方面主要是从文化前现代性走向文化现代性,另一方面又要规避文化现代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还要响应文化“后现代性”对文化现代性的某些合理批判.文化反映世界观,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有机统一的.
现代文化就是指人们适应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文化.换句话说,就是符合当前社会现代性基本精神和特征的文化,又可称为文化现代性.通俗地说,现代文化就是指实现文化的现代转型并建设现代价值、形成现代认同、张扬现代精神并进而建设共同信仰的文化.所谓现代化是指传统社会的现代转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包括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等互动过程.现代化就是要确立一种新的文明,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经过改造被合理地融合进来,成为现代文明的营养和组成部分.
现代性与现代化各有侧重.现代性是一种价值观念与文化精神、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属于“质”的范畴;现代化则是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是现代性观念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的运作,属于“量”的范畴.不过,现代化与现代性虽然是不同的范畴,但两者却是相辅相成的,就像是一个钱币的两面.现代性观念为现代化提供着目的论、价值论与方法论,现代化则使这样的观念成为现实.此时现代性体现为现代化的结果,即一种广义上的文化心理与形态.现代化可以有不同的道路,不同的现代化路径可以表现为相同的现代性,它展现为一种“性一路殊”的状况,亦即不同的现代化表现中有其共同性.
文化的根本在于人本身,现代性的根本在于具备现代品质的人本身,现代文化的根本在于具备现代文化品质的人本身.现代文化的本质规定性就是文化的现代性.文化现代性的主体规定性,实现了从人为自然立法向人为自身立法迈进,由此确立了现代文化形态,就是说,用人的尺度来衡量人、发展人、完善人是现代文化的追求.文化现代性的理性规定性,强调交往理解,通过包容、对话、纠错、行动等途径达到知与行的统一、理性思想与科学精神的统一.文化现代性的价值规定性为社会规划了基本价值谱系,如:“仁爱、富裕、和谐”,或“真、善、美、利”等价值,其最高理想境地是实现人人幸福的目标.
现代性和传统性是现代文化的两个重要维度.现代文化是在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矛盾中产生和发展的.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化及其建设,都包含着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现代性和传统性的关系一直是贯穿现代文化建设中的基本关系之一.把握现代文化建设中的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关系是认识文化发展规律必不可少的视角和环节.不同时代、不同形态的文化的价值取向既有一致,又有殊异.一致性表现在,特定社会的主流文化都力图追求某种社会认同或者构建某种思想基础,提供某种精神信仰或者精神寄托.殊异性表现在由于文化的制度性基础不同或者时代内容不同,一定文化的价值取向的具体内容也不同.这里所说的现代性,是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概念,主要指现时代的特征、条件、精神、问题等.这里的传统性,主要是指一定形态的文化中反映或包含以往时代的内容特别是包含旧时代的思想因素等.在现时代,作为先进文化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依然具有科学性、民族性、大众性等基本特征,但这些基本特征又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化不可能割断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它的传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本身要自觉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价值的成分或优秀成果,一是它不可避免地还要受到旧文化的影响,就像马克思说的那样,“死人抓住活人”.在文化建设中,首先要从文化的价值取向上来考虑是否选择和建构一种新文化.其实,在传统文化中有优劣之分,在现代文化中也有良莠之别.关键在于,要把积极向上、科学健康、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文化作为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努力弘扬优秀传统,吸纳现代文明,彰显时代精神,建设精神家园.
现代文化体现并反映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主要方面.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文化体现并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主要方面.在这个价值观体系中,主要包含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通价值观,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核心价值观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起决定作用的价值观,并引导着社会的价值方向.普通价值观是相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的,是指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居于次要地位或从属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主导与非主导、支配地位与从属地位,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通价值观的主要区别.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包容、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整体.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们的价值追求就会失去根本方向;没有普通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就会失去基础和土壤,甚至会变成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先进价值观的发展方向,体现着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先进性特征,更多地显示着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其它社会价值观的区别.而社会主义的普通价值观则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更多地体现着价值观的历史延续性和广泛性,更多地体现着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其它社会价值观之间的共性特征.现代文化反映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基本内容,其内涵和外延应该大体相当.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凝练概括了现代文化的本质,制约和规范现代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具有提升现代文化发挥作用的功能,也增强了对现代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和征服力.现代文化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知识基础和价值基础,可以向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提供价值资源.现代文化的提出有利于团结引领更广大的各族各界、不同团体和信教群众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并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当前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战略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是共同信仰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两个既有内在联系,又彼此区别,都是现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并居于现代文化的核心.而现代文化的范围和外延更广更宽,包含的内容更多.从根本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它们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们又是相互区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总体框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的高度凝练及抽象概括.从具体内容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内容所构成的反映理论、理想、精神、道德等方面的一个相互贯通的科学价值体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集中体现这种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目标和要求.如“仁爱、富强、正义、文明、和谐、自主”等社会共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主要在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原则与依据.这四方面内容并不直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符合这四条要求.这四方面内容的阐述让我们明确了在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一是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二是着眼于中国发展主题,三是反映中华文化的传承,四是具有广泛的实践基础等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系统之间的关系可图示如下:
现代文化是先进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文化的现代性,是指反映现代问题、体现现代精神、顺应现代要求、符合现代潮流等文化特性,是对现代文化本质规定性的抽象.文化的先进性体现在对文化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历史运动之中,腐朽的、落后的、不利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思想都是先进文化所欲批判和否定的,这里所说的“先进”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进步历史观的基础上,“以人类活动为出发点,以必然与自由的矛盾运动为基本线索,以人的解放与发展为理论核心”.文化先进性在价值层面上总是以“真善美”为表现形式和核心内涵.可以说,先进文化就是现代文化.否定现代文化就是拒斥先进文化.现代文化构成了先进文化最主要的内涵.接受和改造现代文化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现代文化是先进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文化的本质是适应,是人化和化人的过程.文化既要适应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环境的变化,也要适应人类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同时还要适应人类自身生理、心理以及精神世界的变化.文化的适应本质上是一个文化创新的过程、文化转型的过程.人类文化发展的轨迹告诉我们,挑战——创新——再挑战——再创新,这就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本质过程,亦即文化发展的模式,这个过程也可以表述为:变化——适应——再变化——再适应的过程.全球化既为我们的文化和发展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为我们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可以概括地说:文化即人化,就是让人更像人.用人的尺度来衡量人、发展人、完善人是现代文化的追求.人不仅通过劳动改造外界自然,使外界自然成为“人化的自然”,而且在改造外界自然的过程中改造自己的自然,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人类自身,促使自身的“自然的人化”.文化是“人化自然”的过程,也是“自然人化”的过程,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同步的,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社会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也是同步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没有人的现代化不可能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反过来,离开社会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在现代性境遇中,应对文化危机和文化冲突,必须倡导文化自觉,真正处理好文化先进性与文化现代性之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开展现代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三条原则:一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相统一,二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相吻合,三是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 .其具体体现在“四信”上,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哲学范畴的价值、价值观与现代文化.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现代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建立共同的现代价值、达成现代认同、张扬现代精神,最终建构共同信仰.价值表示客体对于主体所具有的积极的或消极的意义.价值不在主体,也不在客体;价值离不开主体,也离不开客体;价值存在于主客体相互作用之中,价值是关系范畴而不是实体范畴,价值同时还是属性范畴.无论价值的多样性还是价值的历史性,都不能改变和影响价值的客观性.人类的活动,无论是认识还是实践,都是追求价值、实现价值的过程.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有什么样的价值目标,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方式;价值目标直接决定着人们的思想、行动的方向和成败.只有正确的价值目标,才能使对事物发展趋势的预见和对价值成果的积极追求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使活动既沿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又沿着主体自身需要和利益的方向发展,从而才能具有成功的保障.价值以需要和利益为根据,需要表现为主体对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需要;社会主体一旦对自己的客观需要有了认识,就会把它变成个人、阶级和社会的利益;利益的出现就是诱发行动的动因,引起旨在满足需要的决策、态度和行动.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从客观实际出发,从群众需要出发,体现了科学观和价值观的统一,体现了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的统一.人是主客体的统一,既是价值的客体,也是价值的主体.价值即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主体的外化和客体的内化的动态统一.人的价值就是人的劳动创造.价值的客体价值是“人生价值”,价值的主体价值是“人格价值”;人格价值是目的价值,人生价值是手段价值.人格价值是人生价值的前提,反之亦然;人生价值和人格价值是不可分的.人的价值在于贡献,人的贡献在于能力,人的能力在于素质.
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人的价值观念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中形成的.需要和自我意识是价值观念形成的两个直接前提条件,教育在人的价值观念形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地讲,一方面通过法律手段、社会舆论和学校教育等方式有目的地把某种价值观灌输给每个社会成员,不断培养、调整或矫正他们的价值观念,由此使个人价值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念协调一致起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则通过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形式把社会的价值观念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社会成员,促进他们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现代文化的主要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存在着一致性和耦合性.现代社会的现代价值、现代认同、现代精神和文化的现代转型是现代文化及其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现代价值是现代文化的基础,现代认同是现代文化的支撑,现代精神是现代文化的动力,文化现代转型是现代文化建设的途径,建设现代文化的目标就是建设共同信仰或信仰共同体.现代文化的这四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紧密联系,其关系可图解如下:
由现代价值作基础,现代认同作支撑,现代精神作动力并通过文化的现代转型建设信仰共同体,即现代文化.
作者牛汝极,男,汉族,获法国高等研究实验学院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新疆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民进新疆区委会主委,主要从事新疆文化和西域民族语言文献研究.出版的专著有《文化的绿洲——丝路语言与西域文明》、《维吾尔古文字与古文献导论》、《阿尔泰文明与人文西域》、《十字莲花:中国元代叙利亚文景教碑铭文献研究》、《回鹘佛教文献》等,主编《边疆民族研究》和《中国西北边疆》等学术论著,在国内外用中、英、法文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完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课题多项.专著连续三次分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二、三等奖,曾获中国高校青年教师奖、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自治区首届“四个一批”专家等称号.
内容提要
现代文化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个性质判断.现代文化是指人们适应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文化,就是实现文化的现代转型并建设现代价值、形成现代认同、张扬现代精神并进而建设共同信仰的文化.现代文化的主要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存在着一致性和耦合性.现代社会的现代价值、现代认同、现代精神和文化的现代转型是现代文化及其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现代价值是现代文化的基础,其价值理念包括:“仁爱、富强、正义、文明、和谐、自主”这六个价值范畴;现代认同是现代文化的支撑,即“诚信、法治、公正、理性、科学、人文”构成了现代认同的主要方面;现代精神是现代文化的动力,即 “爱国、团结、勤俭、互助、开放、进取”的精神就是我们的现代精神风貌;文化现代转型的途径选择:其一,观念变革是实现文化现代转型的关键;其二,交往交融是实现文化现代转型的有效方法,包括是非观、交往观、语言观、婚姻观、终极观的转型;其三,“五阶梯”是实现文化现代转型的主要途径,“五阶梯”即:“包容之心,感恩之情,学习之途,反思之态,变通之道”正是我们建设现代文化的有效途径;其四,建设现代文化的目标就是建设信仰共同体.现代文化这四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紧密联系.
推荐阅读
组图:权威媒体多幅照片展示魅力朝鲜 10月新增贷款放量增长
年底财政突击花钱或超3.5万亿 标普误降法国评级欧盟不满 新华社质疑电信垄断案神仙打架 组图:法国总统夫人绝密T台照 [股神争霸] 涨停王浮出水面 何志成:对经济学家们的质疑 现代性与现代化各有侧重.现代性是一种价值观念与文化精神、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属于“质”的范畴;现代化则是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是现代性观念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的运作,属于“量”的范畴.不过,现代化与现代性虽然是不同的范畴,但两者却是相辅相成的.现代性观念为现代化提供着目的论、价值论与方法论,现代化则使这样的观念成为现实.现代性和传统性是现代文化的两个重要维度.现代文化是在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矛盾中产生和发展的.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化及其建设,都包含着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现代性和传统性的关系一直是贯穿现代文化建设中的基本关系之一.把握现代文化建设中的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关系是认识文化发展规律必不可少的视角和环节.现代文化体现并反映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主要方面.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文化体现并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主要方面.在这个价值观体系中,主要包含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通价值观,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两个既有内在联系,又彼此区别,都是现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并居于现代文化的核心部分,但层次更高,而现代文化的范围和外延更广更宽,包含的内容更多,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现代文化是先进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文化先进性在价值层面上总是以“真善美”为表现形式和核心内涵.可以说,先进文化就是现代文化.否定现代文化就是拒斥先进文化.现代文化构成了先进文化最主要的内涵.接受和改造现代文化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文化的本质是适应,是人化和化人的过程.文化既要适应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环境的变化,也要适应人类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同时还要适应人类自身生理心理以及精神世界的变化.文化的适应本质上是一个文化创新的过程、文化转型的过程.人类文化发展的轨迹告诉我们,挑战——创新——再挑战——再创新,这就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本质过程,亦即文化发展的模式.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有什么样的价值目标,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方式;价值目标直接决定着人们的思想、行动的方向和成败.只有正确的价值目标,才能使对事物发展趋势的预见和对价值成果的积极追求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使活动既沿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又沿着主体自身需要和利益的方向发展,从而才能具有成功的保障.人的价值在于贡献,人的贡献在于能力,人的能力在于素质.
列宁曾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因而也就不会有行动的成功实现,因为理论高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理论是建设和发展的出发点并对实践起决定作用.新疆提出的“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战略选择就是为推进和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个伟大行动所做的高瞻远瞩的思想理论准备.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文明素质,凝聚民心民智,加快现代化进程.
现代文化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个性质判断.文化,简单说,是一种架构,这种架构是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的总和.文化是一个关涉精神的范畴,表征的是人类社会中的意义、价值、观念等象征性层面.现代性即现代之为现代的根本规定,是对种种现代现象、现代事件、现代过程以及整个现代社会的特性的高度概括.现代文化体现现代性的文化内涵.现代文化的提出是相对于传统文化而言的.随着中国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也不得不转向现代文化.中国文化转型的实质是,一方面主要是从文化前现代性走向文化现代性,另一方面又要规避文化现代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还要响应文化“后现代性”对文化现代性的某些合理批判.文化反映世界观,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有机统一的.
现代文化就是指人们适应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文化.换句话说,就是符合当前社会现代性基本精神和特征的文化,又可称为文化现代性.通俗地说,现代文化就是指实现文化的现代转型并建设现代价值、形成现代认同、张扬现代精神并进而建设共同信仰的文化.所谓现代化是指传统社会的现代转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包括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等互动过程.现代化就是要确立一种新的文明,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经过改造被合理地融合进来,成为现代文明的营养和组成部分.
现代性与现代化各有侧重.现代性是一种价值观念与文化精神、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属于“质”的范畴;现代化则是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是现代性观念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的运作,属于“量”的范畴.不过,现代化与现代性虽然是不同的范畴,但两者却是相辅相成的,就像是一个钱币的两面.现代性观念为现代化提供着目的论、价值论与方法论,现代化则使这样的观念成为现实.此时现代性体现为现代化的结果,即一种广义上的文化心理与形态.现代化可以有不同的道路,不同的现代化路径可以表现为相同的现代性,它展现为一种“性一路殊”的状况,亦即不同的现代化表现中有其共同性.
文化的根本在于人本身,现代性的根本在于具备现代品质的人本身,现代文化的根本在于具备现代文化品质的人本身.现代文化的本质规定性就是文化的现代性.文化现代性的主体规定性,实现了从人为自然立法向人为自身立法迈进,由此确立了现代文化形态,就是说,用人的尺度来衡量人、发展人、完善人是现代文化的追求.文化现代性的理性规定性,强调交往理解,通过包容、对话、纠错、行动等途径达到知与行的统一、理性思想与科学精神的统一.文化现代性的价值规定性为社会规划了基本价值谱系,如:“仁爱、富裕、和谐”,或“真、善、美、利”等价值,其最高理想境地是实现人人幸福的目标.
现代性和传统性是现代文化的两个重要维度.现代文化是在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矛盾中产生和发展的.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化及其建设,都包含着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现代性和传统性的关系一直是贯穿现代文化建设中的基本关系之一.把握现代文化建设中的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关系是认识文化发展规律必不可少的视角和环节.不同时代、不同形态的文化的价值取向既有一致,又有殊异.一致性表现在,特定社会的主流文化都力图追求某种社会认同或者构建某种思想基础,提供某种精神信仰或者精神寄托.殊异性表现在由于文化的制度性基础不同或者时代内容不同,一定文化的价值取向的具体内容也不同.这里所说的现代性,是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概念,主要指现时代的特征、条件、精神、问题等.这里的传统性,主要是指一定形态的文化中反映或包含以往时代的内容特别是包含旧时代的思想因素等.在现时代,作为先进文化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依然具有科学性、民族性、大众性等基本特征,但这些基本特征又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化不可能割断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它的传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本身要自觉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价值的成分或优秀成果,一是它不可避免地还要受到旧文化的影响,就像马克思说的那样,“死人抓住活人”.在文化建设中,首先要从文化的价值取向上来考虑是否选择和建构一种新文化.其实,在传统文化中有优劣之分,在现代文化中也有良莠之别.关键在于,要把积极向上、科学健康、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文化作为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努力弘扬优秀传统,吸纳现代文明,彰显时代精神,建设精神家园.
现代文化体现并反映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主要方面.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文化体现并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主要方面.在这个价值观体系中,主要包含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通价值观,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核心价值观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起决定作用的价值观,并引导着社会的价值方向.普通价值观是相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的,是指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居于次要地位或从属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主导与非主导、支配地位与从属地位,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通价值观的主要区别.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包容、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整体.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们的价值追求就会失去根本方向;没有普通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就会失去基础和土壤,甚至会变成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先进价值观的发展方向,体现着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先进性特征,更多地显示着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其它社会价值观的区别.而社会主义的普通价值观则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更多地体现着价值观的历史延续性和广泛性,更多地体现着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其它社会价值观之间的共性特征.现代文化反映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基本内容,其内涵和外延应该大体相当.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凝练概括了现代文化的本质,制约和规范现代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具有提升现代文化发挥作用的功能,也增强了对现代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和征服力.现代文化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知识基础和价值基础,可以向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提供价值资源.现代文化的提出有利于团结引领更广大的各族各界、不同团体和信教群众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并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当前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战略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是共同信仰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两个既有内在联系,又彼此区别,都是现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并居于现代文化的核心.而现代文化的范围和外延更广更宽,包含的内容更多.从根本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它们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们又是相互区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总体框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的高度凝练及抽象概括.从具体内容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内容所构成的反映理论、理想、精神、道德等方面的一个相互贯通的科学价值体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集中体现这种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目标和要求.如“仁爱、富强、正义、文明、和谐、自主”等社会共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主要在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原则与依据.这四方面内容并不直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符合这四条要求.这四方面内容的阐述让我们明确了在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一是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二是着眼于中国发展主题,三是反映中华文化的传承,四是具有广泛的实践基础等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系统之间的关系可图示如下:
现代文化是先进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文化的现代性,是指反映现代问题、体现现代精神、顺应现代要求、符合现代潮流等文化特性,是对现代文化本质规定性的抽象.文化的先进性体现在对文化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历史运动之中,腐朽的、落后的、不利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思想都是先进文化所欲批判和否定的,这里所说的“先进”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进步历史观的基础上,“以人类活动为出发点,以必然与自由的矛盾运动为基本线索,以人的解放与发展为理论核心”.文化先进性在价值层面上总是以“真善美”为表现形式和核心内涵.可以说,先进文化就是现代文化.否定现代文化就是拒斥先进文化.现代文化构成了先进文化最主要的内涵.接受和改造现代文化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现代文化是先进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文化的本质是适应,是人化和化人的过程.文化既要适应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环境的变化,也要适应人类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同时还要适应人类自身生理、心理以及精神世界的变化.文化的适应本质上是一个文化创新的过程、文化转型的过程.人类文化发展的轨迹告诉我们,挑战——创新——再挑战——再创新,这就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本质过程,亦即文化发展的模式,这个过程也可以表述为:变化——适应——再变化——再适应的过程.全球化既为我们的文化和发展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为我们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可以概括地说:文化即人化,就是让人更像人.用人的尺度来衡量人、发展人、完善人是现代文化的追求.人不仅通过劳动改造外界自然,使外界自然成为“人化的自然”,而且在改造外界自然的过程中改造自己的自然,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人类自身,促使自身的“自然的人化”.文化是“人化自然”的过程,也是“自然人化”的过程,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同步的,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社会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也是同步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没有人的现代化不可能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反过来,离开社会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在现代性境遇中,应对文化危机和文化冲突,必须倡导文化自觉,真正处理好文化先进性与文化现代性之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开展现代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三条原则:一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相统一,二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相吻合,三是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 .其具体体现在“四信”上,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哲学范畴的价值、价值观与现代文化.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现代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建立共同的现代价值、达成现代认同、张扬现代精神,最终建构共同信仰.价值表示客体对于主体所具有的积极的或消极的意义.价值不在主体,也不在客体;价值离不开主体,也离不开客体;价值存在于主客体相互作用之中,价值是关系范畴而不是实体范畴,价值同时还是属性范畴.无论价值的多样性还是价值的历史性,都不能改变和影响价值的客观性.人类的活动,无论是认识还是实践,都是追求价值、实现价值的过程.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有什么样的价值目标,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方式;价值目标直接决定着人们的思想、行动的方向和成败.只有正确的价值目标,才能使对事物发展趋势的预见和对价值成果的积极追求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使活动既沿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又沿着主体自身需要和利益的方向发展,从而才能具有成功的保障.价值以需要和利益为根据,需要表现为主体对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需要;社会主体一旦对自己的客观需要有了认识,就会把它变成个人、阶级和社会的利益;利益的出现就是诱发行动的动因,引起旨在满足需要的决策、态度和行动.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从客观实际出发,从群众需要出发,体现了科学观和价值观的统一,体现了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的统一.人是主客体的统一,既是价值的客体,也是价值的主体.价值即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主体的外化和客体的内化的动态统一.人的价值就是人的劳动创造.价值的客体价值是“人生价值”,价值的主体价值是“人格价值”;人格价值是目的价值,人生价值是手段价值.人格价值是人生价值的前提,反之亦然;人生价值和人格价值是不可分的.人的价值在于贡献,人的贡献在于能力,人的能力在于素质.
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人的价值观念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中形成的.需要和自我意识是价值观念形成的两个直接前提条件,教育在人的价值观念形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地讲,一方面通过法律手段、社会舆论和学校教育等方式有目的地把某种价值观灌输给每个社会成员,不断培养、调整或矫正他们的价值观念,由此使个人价值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念协调一致起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则通过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形式把社会的价值观念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社会成员,促进他们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现代文化的主要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存在着一致性和耦合性.现代社会的现代价值、现代认同、现代精神和文化的现代转型是现代文化及其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现代价值是现代文化的基础,现代认同是现代文化的支撑,现代精神是现代文化的动力,文化现代转型是现代文化建设的途径,建设现代文化的目标就是建设共同信仰或信仰共同体.现代文化的这四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紧密联系,其关系可图解如下:
由现代价值作基础,现代认同作支撑,现代精神作动力并通过文化的现代转型建设信仰共同体,即现代文化.
作者牛汝极,男,汉族,获法国高等研究实验学院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新疆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民进新疆区委会主委,主要从事新疆文化和西域民族语言文献研究.出版的专著有《文化的绿洲——丝路语言与西域文明》、《维吾尔古文字与古文献导论》、《阿尔泰文明与人文西域》、《十字莲花:中国元代叙利亚文景教碑铭文献研究》、《回鹘佛教文献》等,主编《边疆民族研究》和《中国西北边疆》等学术论著,在国内外用中、英、法文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完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课题多项.专著连续三次分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二、三等奖,曾获中国高校青年教师奖、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自治区首届“四个一批”专家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