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治大国如烹小鲜是怎样体现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7 21:16:12
治大国如烹小鲜是怎样体现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的?
治大国如烹小鲜是怎样体现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的?
第六十章 烹鲜治国
《道德经》第六十章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在上章中,老子告诉我们“治人事天莫若啬”.要求我们敛身敛行,清静无为,切记乱动.可真的不得不动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老子在本章就告诉了我们“动”的方法:要想烹小鱼那样,慢慢地动,小心地翻,切忌用刀乱铲一气,否则会出现“其民缺缺”的现象.这与上文的“啬”是一致的.正如汉初的基本国策——无为而治,即使冒顿单于写了那么封挑衅性的信给跋扈专断、大灭诸刘的吕后,她也只能忍气吞声,嫁了两个公主过去.一直到了汉武帝,国富民强了,武帝便派大兵先后两次大击匈奴.可也就是在汉武帝的一系列“大动”之后,汉也从此走向了衰退.这或许可以解释一下老子为什么要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道理了.换句话说,“别妄动,真要不得已要动,也要一点一点地动”便是老子教给我们的“道”——治国之道.
接下来,老子说用这种“烹鲜”的方法来治国,“其鬼不神”.“鬼”、“神”怎么与治国联系起来了呢?
“鬼”,从“田”向下发展,“田”本义是为狩猎野兽而挖掘的陷阱,布下诱饵守候着.甲骨文“田”只是陷阱表面的象形.“田”这个意符本身有隐藏着或者看不见里面的含义.下从人.我们可以理解为看不见的、隐藏的人.
“神”,左边从一开始,一为天,一之上加一,下面垂象三画象征天象的垂示;右边为一个人形.这就是说,依据天象的垂示,此人可以通达天地上下即为神.当然,我们现在也把它解释为“特别高超或出奇、令人惊异的”,我们可以把它俗化一些,姑且叫做神通.在这里,“神”我们取其后者.
回到原文,“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意思是说,用小火慢炖的烹鲜之道来治理国家,那些隐藏不见的东西就不会出来作怪了.并不是说这些隐藏不见的东西本事没有了、没神通了,只是他的这些“神通”找不到作怪的舞台,当然更谈不上对人有伤害了.就像《庄子》中讲的猿藤一样,在林海中,它能来去自如,可一落到灌木丛中,便行动艰难了.翻开中国历史记载,我们会发现,一到治世便会有祥瑞出现,比如龙、凤凰、麒麟、灵芝、古树开花等等;越是乱世各种妖魔鬼怪便会起来兴风作浪,比如上古传说中的能招雨的单足的商羊、食人的猰貐、掀起狂风传播瘟疫的禺疆……是这些古怪精灵们没了怪牙利爪,没有了他们作怪的本领了吗?老子说,当然不是,而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出现的条件了.有圣人在嘛!圣人治世在懂得顺其自然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小火慢炖,天和人之间能够相通,能够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在圣人的治理下,天人之间互不伤害,老百姓充分地享受着上天和圣人的恩惠.这就是我们中华文化中所说的天人合一,老子所说的“德交归焉”.
繁华世界,纷纷扰扰,我们受到了太多的名利、欲望的蒙蔽.作为渺小而平凡的我们,所能做到就是打碎这些藩篱,解放自我,复归自然,展示真实本性.正如禅宗所言“烦恼即菩提,凡夫即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