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是什么类型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2 11:29:13
是什么类型的?
是什么类型的?
相信每个语文老师都会有这样一个愿望,那就是把语文教好.那么语文是什么?问题很原始吧!
一、五年纪趣味语文
五年纪趣味语文是什么?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这样说: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语文教育解决的是汉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而不是别的.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
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什么?很明显,是为了满足交流的需要.人,一来到这世界上便有了交流的需求.出生不久的婴儿,还不会言语:当他饥饿时,他用“哭”跟大人进行交流;当他尿裤子时,他用“哭”跟大人进行交流,当他……婴儿渐渐地长大,他也自然地学得了一些语言.但此时,他还只会“语”而不会“文”.随着人的成长,逐渐融入整个社会群体之中,交流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必须掌握更多的语文(此时不再局限于语言).学校的出现就是为他们创设一个学习的环境,有计划、有组织地促进个体的社会化进程.而老师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学习语言的目的不是为了回答问题,不是为了完成练习,更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试想,你要跟一个讲英语的人进行交流,就得掌握英国的语言文字;你想同一个讲德语的人进行交流,就得掌握德国的语言文字.所以,学习语文就是为了掌握汉语言文字,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
二.变味的语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线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大家看到了可喜的一面,但仍有许多不容乐观的地方.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很多时候是一种“无奈”.
比如考试,本来是检验学生语文水平的一种很好的手段.但现在的考试,很多时候却被“分数”左右着.学生的分数成了老师的命根子,而不是学生真实的语文水平.学生一进校门,就被分数所缚束着.小孩子犯点小错误,本来是很平常也很正常的事,但有时对老师来说却是致命的.因为现在的“分数”与老师的切身利益关系微妙.于是,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们多了条条框框的接受,少了自由表达的机会,在考试中自然而然有了变味的组词、变味的造句、变味的作文.
如去年上半年的期末考试,我参加了县里抽测的六年级语文的阅卷,被分配到作文组批改.如果只改一两篇作文,你也许会被孩子的“语文水平”所折服.但改完试卷,所有的老师都有一种不愿说的感受.一篇“我爱 ”的半命题作文,本来是一个很有写作余地和思考空间的题目,但同学们的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情趣可言.讲述的大多是发生在半夜的故事,都是39℃以上的高烧,都是妈妈冒着严寒背着上医院……这是谁的责任?肯定是我们老师的责任.当然,不是说我们老师不负责任,而是我们老师在平时太“老师”了,我们包办得太多了.
三.让语文回归本真
语文是什么?现在,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说出: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 “语文是什么?”这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它是一盏指引我们做好语文教学工作的明灯.弄清楚了这个问题,就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踏上正轨,至少能少走弯路,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更加得心应手.我们要让语文课回归本真.细化到我们的工作中来,就是要在我们的课堂中扎扎实实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们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加以努力.
1.努力提升自我
既然语文教育解决的是汉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那么作为帮助者的我们,首先要有足够的语文水平.换句话说,我们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有书卷气.当然这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要想成为一个好老师,还得掌握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懂得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等,应该是一个“双重专家”.这就要求我们真正树立起终生学习的思想并加以落实,在不断地学习中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
2.注重学生的积累
王教授的观点:“语文作为课程是汉语教育和文学教育复合而成.两者不是相混,而是叠加.如果这样理解,语文教学在小学、初中、高中有不同的侧重.小学有特殊性,两种任务尚未分叉,而课文大多是文学作品,所以,汉语和文学教育都必须进行,从而打下汉语言文字的扎实功底.”小学阶段正是打基础的阶段,研究表明,6~12岁是人学习语言的最佳期,所以积累显得至关重要.当然,积累不等于机械地背诵和抄写,积累也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具体怎样更好地帮助学生积累,这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讲得完的.对于我们一线老师来说,这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一项在教学中需要真正落到实处的工作.
3.注重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地挖掘
王教授在讲座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形式实现内容,形式生成内容,而不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苏联维果茨基提出:“词不是表达思想,而是实现思想.如果没有词出现,思想就是一摊迷雾,只有词出现了,思想才会生成,才被实现出来.”例如:历史、政治、地理也是文本,但是语文以形式为重点,而它们则以内容为重要.语文教学要侧重课文怎么说,而它们则关注课文说什么?所以,我们语文课堂应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解决“怎么说”上,而不能错误的把大量时间耗费在“说什么”上.
确实,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重点在于理解文本语言及其表达形式.如果我们在此基础上经常引导学生讨论“怎么写”,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即研读课文是怎样把事情表达清楚,把人物描写具体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语文营养,而且可以对语文的人文内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4.注重表达的训练
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地运用;学生语文能力过关的主要标志也是能够熟练地运用汉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交际;“语文”简单地说就是“语”和“文”.因此,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训练应该成为我们语文课堂的主要训练内容,而不能错误的把大量时间耗费在“理解”训练上.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扎扎实实做好听、说、读、写的训练.但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任务不能等量齐观,要让学生会读会写、读好写好,从而影响和促进学生听和说的发展.汉语素养主要是“文”的素养.在《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中我们能够找到很有说服力的比较:
“与音声相比,书写无疑是一种更高的文化.”
“书页捕捉住了流动的思维和言语.”
“从交际的角度看,文字远比语言更有权势.”
“书面语可以提高口语的品质.”
总之,话轻文重,话粗文精,话低文高,文所传的不只是话,而远远超过话.
四.谈谈“语文味”
“语文味”已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它的提出,有人称其是“语文课改的第四次浪潮”.但要真正说清楚什么是“语文味”又谈何容易,总给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关心的是在具体的课堂上,怎样才能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其实,“语文味”的提出还是离不开对“语文”的准确理解.如果理解了“语文是什么?”,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自然迎刃而解了.其实,“语文味”就是语文教学最本色的味,课堂上让学生学会了识字写字、学会了品味词句、学会了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这样的课,肯定就是洋溢着浓浓“语文味”的课.
因此,我们语文老师要做的就是坚守自己的本职任务,相信这是光荣而艰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