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二十个成语故事加成语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8 05:16:40
要二十个成语故事加成语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为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并让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
南柯一梦
这个成语来源于公元九世纪中国唐代作家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 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平时喜欢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晚风习习,树影婆娑,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棼过生日的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酒.夜晚,亲友们都回去了,淳于棼带着几分醉意在大槐树下歇凉,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梦中,淳于棼被两个使臣邀去,进入一个树洞.洞内晴天丽日,别有世界,号称大槐国.正赶上京城举行选拔官员考试,他也报名.考了三场,文章写得十分顺手.等到公布考试结果时,他名列第一名.紧接着皇帝进行面试.皇帝见淳于棼长得很帅,又很有才气,非常喜爱,就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嫁给他为妻.状元郎成了驸马郎,一时京城传为美谈.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不久,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淳于棼勤政爱民,经常到属地内调查研究,检查部下的工作,各地的行政都非常廉洁有效,当地百姓大为称赞.三十年过去了,淳于棼的政绩已是全国有名,他自己也有了五男二女七个孩子,生活非常得意.皇帝几次想把淳于棼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后,都纷纷涌上街头,挡住太守的马车,强行挽留他在南柯继任.淳于棼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他的政绩,就赏给他许多金银财宝,以示奖励. 有一年,擅萝国派兵侵犯大槐国,大槐国的将军们奉命迎敌,不料几次都被敌兵打得大败.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官员们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人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时养尊处优,享尽荣华,一旦国家有事,却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要你们有什么用?” 这时宰相想起了政绩突出的南柯太守淳于棼,于是向皇帝推荐.皇帝立刻下令,调淳于棼统率全国的精锐兵力与敌军作战.淳于棼接到皇帝的命令,立即统兵出征.可是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军刚一交战,就被打得一败涂地,手下兵马损失惨重,他自己也险些当了俘虏.皇帝得知消息,非常失望,下令撤掉淳于棼的一切职务,贬为平民,遣送回老家.淳于棼想想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羞愤难当,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他按梦境寻找大槐国,原来就是大槐树下的一个蚂蚁洞,一群蚂蚁正居住在那里.“南柯一梦”有时也指人生如梦,富贵权势虚无缥缈.
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因小怨而爆发了一场战争!年轻的越王勾践以范蠡为军师,使吴军大败,年老的吴王也因伤重而亡!年轻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发誓消灭越国.三年后,夫差率领雄兵攻伐越国.双方交战后,越败吴胜,吴国大军攻至越都会稽. 文种买通离间吴国大臣伯嚭与夫差极力周旋,终于让夫差动了怀仁之心,不灭越国.越国得以保存.勾践率王后与范蠡入吴为奴.为奴三年后,夫差生病.范蠡抓住良机,让勾践为夫差尝粪而寻找病源,此举彻底感化了夫差,从而释放了勾践. 回到越国的勾践,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绳子,绳子一端栓着一只奇苦无比的猪苦胆,每天醒来,勾贱第一件事就是先尝一口奇苦无比的苦胆!二十年,他雷打不动,天天如此. 公元前473年,勾践秘起藏于民间的三万雄兵,一举将姑苏城团团围困.此时,夫差还有五万兵马,却因粮草难济而不敢出城一战. 勾践创下了人类君王史的奇迹!他苦心励志,发愤强国,创下了以小打大,以弱胜强,以卵击石的人间神话!卧薪尝胆的典故被称为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经典中的经典,勾践的超人意志或许更有人类意义!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哀鸿遍野
解释: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游离失所的灾民.哀鸿:哀鸣的大雁.《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其中有两句是:“鸿雁于飞,哀呜嗷嗷.” 它的意思是说: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呻吟呼救的凄惨景象.由于这两句诗,后来人们就把不得安居的难民叫作“哀鸿”;形容受难的人民极多,几乎到处都有,就说是“哀鸿遍野”或“遍地哀鸿”.原诗中“哀呜嗷嗷”的“嗷嗷”两字,后来还常常用来形容啼饥叫饿的嘈杂之声,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给点吃的)”.
爱屋及乌
解释: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93;〔shì 〕(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我国自古流传一种迷信习俗,以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做“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安步当车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曰:“蜀愿得归,晚食为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 正以自虞.” 释义 表示慢慢地走,当作坐车.故事: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蜀.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 召进宫来.颜蜀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见宣王正 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行进.宣王见了很奇怪,就呼唤说:“颜蜀,走过来!” 不料颜蜀还是一步不动,呼唤宣王说:“大王,走过来!” 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大臣见颜蜀目无君主口出狂言,都 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也叫大王过来, 怎么行呢?”颜蜀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 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 玉礼贤下士的好.”齐宣王恼怒他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蜀不假思索他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 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蜀神色自若他说:“当然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 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 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 他为万户侯,赏金干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 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无言以对,满脸不高兴.大臣们忙来解围:“颜蜀,过来! 颜蜀,过来!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一千辆战本)之国,东西南北谁敢不 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你们士人大 卑鄙了!” 颜蜀驳斥道:“你们说得不对!从前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 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 多.如今,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 的关键.从古到今,没有能以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父要 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 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 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 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饮食有肉吃,出门必有车乘,您夫人和子女 个个会衣着华丽.” 颜蜀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 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 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 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 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平 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 是您大王,而尽忠宣言的是我颜蜀.” 颜蜀说罢,向宣王拜了两拜,就告辞前去.
安居乐业
出处《老子》: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释义:表示生活美满、安定.故事: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 称.老子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 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 民”的理想社会. 老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们.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 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 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安然无恙
解释: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
安如泰山
解释:安稳的像泰山一样.形容十分稳固,不可动摇.这个成语来源于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关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bi)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望,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知而名声大振.后来汉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死于途中.
龙生九子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八子眼看老大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老牛舐犊
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位谋士叫杨修.一次,杨修随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营扎寨.这时,杨修忽听曹操说道:”鸡肋,鸡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说’:“丞相打算退兵了.”这样,全营的人纷纷收拾行装,准备撤退.曹操巡营时,看到 这种情况,非常吃惊,便向士兵询问原因,才知道是杨修点破了自己 的心思,心里暗暗佩服杨修的敏慧,同时也很嫉妒杨修的才智.于是,借口杨修扰乱军心,把他杀了. 杨修死后,杨修的父亲杨彪非常伤心,因思念儿子而日渐憔悴. 曹操问他说:“杨公为什么会这般消瘦啊?”杨彪叹气说:“我惭愧啊,没有能够像金日磾一样具有先见之明,现在还有一种像老牛舔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子之心!”曹操听后.十分感动,不免内疚.
杀鸡吓猴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有个耍猴戏的,新买了一只受过训练的猴子.这猴子可机灵了,他一听到鼓声就会跳舞,一听到锣声就会翻斤斗,可是就不听新主人的指挥.耍猴戏的使劲打鼓,使劲敲锣,猴子眨眨眼睛,一动也不动,只做没听见.耍猴戏的想了个法子,他抓了一只公鸡来,对着公鸡又打鼓,又敲锣.公鸡怎么会演戏呢,他听到鼓声锣声早吓呆了,蹲在地上动也不敢动.耍猴戏的拿起一把刀,一刀把公鸡宰了.这一下可把猴子吓坏了.耍猴戏的一打鼓,他就连忙跳舞,一敲锣,他就连忙翻斤斗,一点儿也不敢含糊.“杀鸡吓猴”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惩罚一个不相干的人,来威胁另一个人,可以说是“杀鸡吓猴”.
两鼠斗穴
比喻敌对双方在地势险狭的地方相遇,只有勇往直前的才能获胜.或者用来形容交战双方除在狭小的空间里,没有回旋的余地,只能以拼斗决死生的紧迫态势.故事是源自战国时期赵奢解阏与(今山西和顺县)之围. 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秦国派人攻打韩国,韩国是赵国的西邻,而且秦国这次的军事行动还包围了赵国的阏与.赵惠文王问计于群臣,廉颇和乐乘都说“道远险狭,难救.”而赵奢却说:“其道险狭,譬之有两鼠斗之于穴中,将勇者胜.”这便是“两鼠斗穴”的典故.
坐山观虎斗
坐在山上看老虎相斗.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有一年韩国与魏国打仗,很长时间,不分胜负.秦惠王打算派兵援助,他想听听大臣们的意见,陈轸说:“从前有个叫卞庄子的人,看见两只老虎,就想举剑刺杀它们.旁边的人劝他说:“你不必着忙,你看两只老虎在吃牛,一会儿把牛吃光了,它们必然会争夺,由争夺而引起搏斗,结果大虎受伤,小虎死亡.到了那时候,你再将那只受伤的大虎刺杀,岂不是一举而得到两只老虎吗?”“哦”秦惠王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说,先让韩国和魏国打一阵子,等着一个大败,另一个受损时,我再出兵讨伐,就可以一次打败 他们两个国家,就与那卞庄子刺虎一样,是吧?” 陈轻点点头,说:“正是这样!” 秦惠王采纳陈轸的意见,真的获得了胜利.
初生牛犊不怕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东汉末年,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并在此称王,下令关羽北取襄阳,进兵樊城.关羽部将廖化、关平率军攻打襄阳,曹操部将曹仁领兵抵抗,结果大败,退守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为征南将军,以勇将庞德为先锋,领兵前往樊城救援.庞德率领先锋部队来到樊城,让兵士们抬着一口棺材,走在队伍的前面,表示誓与关羽决一死战.庞德耀武扬威,指名要关羽与他决战.关羽出战,两人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两军各自鸣金收兵.关羽回到营寨,对关平说:“庞德的刀法非常娴熟,真不愧为曹营勇将啊.”关平说:“俗话说:‘刚生下来的小牛犊连老虎都不害怕.’对他不能轻视啊!”这里成语初生牛犊不怕虎意思是说勇将庞德刚刚出世,锐不可挡,千万不能轻敌.关羽觉得靠武力一时难以战胜庞德,于是想出一条计谋.当时正值秋雨连绵,汉水猛涨,魏军营寨却扎在低洼之处,关羽掘开汉水大堤,水淹于禁七军,俘虏了于禁、庞德.于禁投降,而庞德却立而不跪,不肯屈服.关羽劝他投降,庞德反而出口大骂.于是,关羽下令杀了庞德.这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意思和由来,其实在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句话其实早就存在了,要不然关平不能说“俗云”,但是在这之前是谁说的已经无从考证,关平是第一个有史料可查的说这话的人,于是这句话就被认为是这句成语的出处了.
防微杜渐
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东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任用窦家兄弟为文武大官,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上书皇帝,指出窦家权势对于国家的危害,建议迅速改变这种现象.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窦宪的官,窦宪和他的兄弟们因此而自杀.丁鸿在给和帝的上书中,说皇帝如果亲手整顿政治,应在事故开始萌芽时候就注意防止,这样才可以消除隐患,使得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邯郸学步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画蛇添足
形容做多余的事,不能锦上添花反而弄巧成拙.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会有剩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又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那壶酒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为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并让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
南柯一梦
这个成语来源于公元九世纪中国唐代作家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 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平时喜欢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晚风习习,树影婆娑,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棼过生日的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酒.夜晚,亲友们都回去了,淳于棼带着几分醉意在大槐树下歇凉,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梦中,淳于棼被两个使臣邀去,进入一个树洞.洞内晴天丽日,别有世界,号称大槐国.正赶上京城举行选拔官员考试,他也报名.考了三场,文章写得十分顺手.等到公布考试结果时,他名列第一名.紧接着皇帝进行面试.皇帝见淳于棼长得很帅,又很有才气,非常喜爱,就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嫁给他为妻.状元郎成了驸马郎,一时京城传为美谈.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不久,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淳于棼勤政爱民,经常到属地内调查研究,检查部下的工作,各地的行政都非常廉洁有效,当地百姓大为称赞.三十年过去了,淳于棼的政绩已是全国有名,他自己也有了五男二女七个孩子,生活非常得意.皇帝几次想把淳于棼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后,都纷纷涌上街头,挡住太守的马车,强行挽留他在南柯继任.淳于棼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他的政绩,就赏给他许多金银财宝,以示奖励. 有一年,擅萝国派兵侵犯大槐国,大槐国的将军们奉命迎敌,不料几次都被敌兵打得大败.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官员们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人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时养尊处优,享尽荣华,一旦国家有事,却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要你们有什么用?” 这时宰相想起了政绩突出的南柯太守淳于棼,于是向皇帝推荐.皇帝立刻下令,调淳于棼统率全国的精锐兵力与敌军作战.淳于棼接到皇帝的命令,立即统兵出征.可是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军刚一交战,就被打得一败涂地,手下兵马损失惨重,他自己也险些当了俘虏.皇帝得知消息,非常失望,下令撤掉淳于棼的一切职务,贬为平民,遣送回老家.淳于棼想想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羞愤难当,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他按梦境寻找大槐国,原来就是大槐树下的一个蚂蚁洞,一群蚂蚁正居住在那里.“南柯一梦”有时也指人生如梦,富贵权势虚无缥缈.
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因小怨而爆发了一场战争!年轻的越王勾践以范蠡为军师,使吴军大败,年老的吴王也因伤重而亡!年轻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发誓消灭越国.三年后,夫差率领雄兵攻伐越国.双方交战后,越败吴胜,吴国大军攻至越都会稽. 文种买通离间吴国大臣伯嚭与夫差极力周旋,终于让夫差动了怀仁之心,不灭越国.越国得以保存.勾践率王后与范蠡入吴为奴.为奴三年后,夫差生病.范蠡抓住良机,让勾践为夫差尝粪而寻找病源,此举彻底感化了夫差,从而释放了勾践. 回到越国的勾践,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绳子,绳子一端栓着一只奇苦无比的猪苦胆,每天醒来,勾贱第一件事就是先尝一口奇苦无比的苦胆!二十年,他雷打不动,天天如此. 公元前473年,勾践秘起藏于民间的三万雄兵,一举将姑苏城团团围困.此时,夫差还有五万兵马,却因粮草难济而不敢出城一战. 勾践创下了人类君王史的奇迹!他苦心励志,发愤强国,创下了以小打大,以弱胜强,以卵击石的人间神话!卧薪尝胆的典故被称为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经典中的经典,勾践的超人意志或许更有人类意义!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哀鸿遍野
解释: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游离失所的灾民.哀鸿:哀鸣的大雁.《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其中有两句是:“鸿雁于飞,哀呜嗷嗷.” 它的意思是说: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呻吟呼救的凄惨景象.由于这两句诗,后来人们就把不得安居的难民叫作“哀鸿”;形容受难的人民极多,几乎到处都有,就说是“哀鸿遍野”或“遍地哀鸿”.原诗中“哀呜嗷嗷”的“嗷嗷”两字,后来还常常用来形容啼饥叫饿的嘈杂之声,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给点吃的)”.
爱屋及乌
解释: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93;〔shì 〕(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我国自古流传一种迷信习俗,以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做“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安步当车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曰:“蜀愿得归,晚食为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 正以自虞.” 释义 表示慢慢地走,当作坐车.故事: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蜀.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 召进宫来.颜蜀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见宣王正 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行进.宣王见了很奇怪,就呼唤说:“颜蜀,走过来!” 不料颜蜀还是一步不动,呼唤宣王说:“大王,走过来!” 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大臣见颜蜀目无君主口出狂言,都 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也叫大王过来, 怎么行呢?”颜蜀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 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 玉礼贤下士的好.”齐宣王恼怒他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蜀不假思索他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 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蜀神色自若他说:“当然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 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 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 他为万户侯,赏金干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 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无言以对,满脸不高兴.大臣们忙来解围:“颜蜀,过来! 颜蜀,过来!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一千辆战本)之国,东西南北谁敢不 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你们士人大 卑鄙了!” 颜蜀驳斥道:“你们说得不对!从前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 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 多.如今,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 的关键.从古到今,没有能以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父要 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 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 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 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饮食有肉吃,出门必有车乘,您夫人和子女 个个会衣着华丽.” 颜蜀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 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 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 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 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平 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 是您大王,而尽忠宣言的是我颜蜀.” 颜蜀说罢,向宣王拜了两拜,就告辞前去.
安居乐业
出处《老子》: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释义:表示生活美满、安定.故事: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 称.老子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 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 民”的理想社会. 老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们.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 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 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安然无恙
解释: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
安如泰山
解释:安稳的像泰山一样.形容十分稳固,不可动摇.这个成语来源于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关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bi)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望,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知而名声大振.后来汉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死于途中.
龙生九子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八子眼看老大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老牛舐犊
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位谋士叫杨修.一次,杨修随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营扎寨.这时,杨修忽听曹操说道:”鸡肋,鸡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说’:“丞相打算退兵了.”这样,全营的人纷纷收拾行装,准备撤退.曹操巡营时,看到 这种情况,非常吃惊,便向士兵询问原因,才知道是杨修点破了自己 的心思,心里暗暗佩服杨修的敏慧,同时也很嫉妒杨修的才智.于是,借口杨修扰乱军心,把他杀了. 杨修死后,杨修的父亲杨彪非常伤心,因思念儿子而日渐憔悴. 曹操问他说:“杨公为什么会这般消瘦啊?”杨彪叹气说:“我惭愧啊,没有能够像金日磾一样具有先见之明,现在还有一种像老牛舔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子之心!”曹操听后.十分感动,不免内疚.
杀鸡吓猴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有个耍猴戏的,新买了一只受过训练的猴子.这猴子可机灵了,他一听到鼓声就会跳舞,一听到锣声就会翻斤斗,可是就不听新主人的指挥.耍猴戏的使劲打鼓,使劲敲锣,猴子眨眨眼睛,一动也不动,只做没听见.耍猴戏的想了个法子,他抓了一只公鸡来,对着公鸡又打鼓,又敲锣.公鸡怎么会演戏呢,他听到鼓声锣声早吓呆了,蹲在地上动也不敢动.耍猴戏的拿起一把刀,一刀把公鸡宰了.这一下可把猴子吓坏了.耍猴戏的一打鼓,他就连忙跳舞,一敲锣,他就连忙翻斤斗,一点儿也不敢含糊.“杀鸡吓猴”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惩罚一个不相干的人,来威胁另一个人,可以说是“杀鸡吓猴”.
两鼠斗穴
比喻敌对双方在地势险狭的地方相遇,只有勇往直前的才能获胜.或者用来形容交战双方除在狭小的空间里,没有回旋的余地,只能以拼斗决死生的紧迫态势.故事是源自战国时期赵奢解阏与(今山西和顺县)之围. 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秦国派人攻打韩国,韩国是赵国的西邻,而且秦国这次的军事行动还包围了赵国的阏与.赵惠文王问计于群臣,廉颇和乐乘都说“道远险狭,难救.”而赵奢却说:“其道险狭,譬之有两鼠斗之于穴中,将勇者胜.”这便是“两鼠斗穴”的典故.
坐山观虎斗
坐在山上看老虎相斗.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有一年韩国与魏国打仗,很长时间,不分胜负.秦惠王打算派兵援助,他想听听大臣们的意见,陈轸说:“从前有个叫卞庄子的人,看见两只老虎,就想举剑刺杀它们.旁边的人劝他说:“你不必着忙,你看两只老虎在吃牛,一会儿把牛吃光了,它们必然会争夺,由争夺而引起搏斗,结果大虎受伤,小虎死亡.到了那时候,你再将那只受伤的大虎刺杀,岂不是一举而得到两只老虎吗?”“哦”秦惠王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说,先让韩国和魏国打一阵子,等着一个大败,另一个受损时,我再出兵讨伐,就可以一次打败 他们两个国家,就与那卞庄子刺虎一样,是吧?” 陈轻点点头,说:“正是这样!” 秦惠王采纳陈轸的意见,真的获得了胜利.
初生牛犊不怕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东汉末年,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并在此称王,下令关羽北取襄阳,进兵樊城.关羽部将廖化、关平率军攻打襄阳,曹操部将曹仁领兵抵抗,结果大败,退守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为征南将军,以勇将庞德为先锋,领兵前往樊城救援.庞德率领先锋部队来到樊城,让兵士们抬着一口棺材,走在队伍的前面,表示誓与关羽决一死战.庞德耀武扬威,指名要关羽与他决战.关羽出战,两人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两军各自鸣金收兵.关羽回到营寨,对关平说:“庞德的刀法非常娴熟,真不愧为曹营勇将啊.”关平说:“俗话说:‘刚生下来的小牛犊连老虎都不害怕.’对他不能轻视啊!”这里成语初生牛犊不怕虎意思是说勇将庞德刚刚出世,锐不可挡,千万不能轻敌.关羽觉得靠武力一时难以战胜庞德,于是想出一条计谋.当时正值秋雨连绵,汉水猛涨,魏军营寨却扎在低洼之处,关羽掘开汉水大堤,水淹于禁七军,俘虏了于禁、庞德.于禁投降,而庞德却立而不跪,不肯屈服.关羽劝他投降,庞德反而出口大骂.于是,关羽下令杀了庞德.这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意思和由来,其实在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句话其实早就存在了,要不然关平不能说“俗云”,但是在这之前是谁说的已经无从考证,关平是第一个有史料可查的说这话的人,于是这句话就被认为是这句成语的出处了.
防微杜渐
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东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任用窦家兄弟为文武大官,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上书皇帝,指出窦家权势对于国家的危害,建议迅速改变这种现象.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窦宪的官,窦宪和他的兄弟们因此而自杀.丁鸿在给和帝的上书中,说皇帝如果亲手整顿政治,应在事故开始萌芽时候就注意防止,这样才可以消除隐患,使得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邯郸学步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画蛇添足
形容做多余的事,不能锦上添花反而弄巧成拙.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会有剩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又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那壶酒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