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是一个国力强盛的朝代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8 17:14:44
北魏是一个国力强盛的朝代吗?
北魏(386年-534年),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又称后魏、拓跋魏、元魏.鲜卑族拓跋氏建立.北魏,自公元386年,拓跋珪称王建国,至534年魏孝武帝兵败逃往长安投奔宇文泰,历经十四帝,凡一百四十九年.初,建都云中,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398年,迁都于平城(今大同),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拓跋宏493年起迁都洛阳,大举改革.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
1.道武帝建立北魏和北魏的崛起
鲜卑拓跋部,原来居住于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过着游牧生活.东汉以前,北匈奴被打败西迁后,拓跋部在酋长拓跋诘芬的率领下,也逐步向西迁移,进入原来北匈奴驻地,即漠北地区.到酋长拓跋力微时期,拓跋部又南下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后又迁居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与曹魏、西晋发生往来,但这时,拓跋部仍处于氏族部落联盟阶段.公元338年,首领什翼犍建立代政权,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逐渐强大起来.
公元376年,前秦苻坚攻代,什翼犍战死,代灭.
淝水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公元386年,鲜卑拓跋珪(什翼犍之孙)恢复代政权,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公元395年,后燕攻北魏,拓跋珪在参合陂(今山西大同东南)大败后燕军,并乘胜南下,夺取中山(今河北定州市)、邺(今河北临漳西南)等重要城镇,拥有黄河以北地区,成为北方的强大势力之一.
公元398年,北魏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拓跋珪称皇帝--即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击败后燕进入中原后,奖励农业生产,其奴隶主贵族也逐渐汉化转化为封建地主.拓跋珪招纳汉族大地主参加统治集团,加快了鲜卑拓跋部的汉化进程.
2.北魏太武帝马踏漠北,一统北方
拓跋珪死后,其子拓跋嗣(魏明元帝)、孙魏太武帝拓跋焘承其前业,擢用汉族大地主范阳卢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河间邢颖、渤海高允、广平游雅、太原张伟等数百人担任官职,形成了拓跋贵族与汉人世家豪族的联合封建政权,国势大盛,
拓跋嗣死后,16岁的拓跋焘即位,即位之初就以少胜多,顶住了当时北方大漠政权——柔然的疯狂入侵.拓跋焘开始主动反击柔然,先后13次出兵柔然,以429年战果最为辉煌(参见百科北魏破柔然之战)征服了漠北一带,柔然臣服,为日后统一北方又迈出重要一步.另外,在对柔然的作战中,俘获的牛羊骆驼等牲畜也为北魏缓解了后来的饥荒.
于公元427年,用3万骑兵攻破了坚不可摧的统万城,从此北魏统一北方的形势已经不可逆转.
于公元431年灭夏,平山胡,西逐吐谷浑,又于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使北方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复归于统一,南北朝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拓跋焘统一北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同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较为安定的环境.
3、北魏孝文帝的卓越改革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帝王,在位期间,进行了许多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改革,最重要的是实行均田制和改革鲜卑旧俗、实行汉化政策.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北魏统治者力求限制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使鲜卑贵族进一步封建化,并与汉族地主紧密结合,更有效地共同统治各族人民.因此冯太后和魏孝文帝元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①首先整顿吏治.延兴二年(472),政府规定,地方牧守治绩 好的可以久任,满一年升迁一级;治绩不好的即使就任不久,也要受到处罚,甚至降级.②延兴五年,为改变过去州、郡、县争收租调的混乱局面,政府确定只能由县一级征收,征收时禁止使用大斗、长尺、重秤.③太和八年(484)颁布俸禄制,申明俸禄以外贪赃满一匹绢布的处死.次年颁行的均田令中,又规定地方守宰可以按官职高低给一定数量的俸田.所授公田不准买卖,离职时移交下任.④九年十月,颁布了均田令,对不同性别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详尽的受田规定.授田有露田、桑田之别.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七十岁时交还国家.桑田种植 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以出卖多余的部分,买进不足的部分.还授土地时对老少残疾鳏寡都给予适当的照顾(见均田制).⑤九年或十年初,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采用邻、里、党 的乡官组织,抑制地方豪强荫庇大量户口.⑥十年,孝文帝对租调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新租调规定以一夫一妇为征收单位,每年交纳帛一匹,粟二石.十五岁以上的未婚男女,从事耕织的奴婢每八人,耕牛每二十头的租调,分别相当于一夫一妇的数量.⑦十八年,孝文帝排除穆泰、元丕及太子恂等鲜卑旧贵族和保守势 力的反对,把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⑧孝文帝改革鲜卑旧俗,主要是禁着胡服,改穿汉人服装;朝廷上禁鲜卑语,改说汉话;规定鲜卑贵族在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 ,并改他们的籍贯为河南洛阳,改鲜卑姓为汉姓;鲜卑贵族门阀化,提倡他们与汉族 高门通婚.⑨太和中,议定百官 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从品为北魏之首创.十九年,又按照家世、官爵等标准,将代北以来的鲜卑贵族定为姓、族,姓为高,族次之,其中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言,一同四姓.”所谓四姓,一说为中原汉族高门崔、卢、李、郑,一说为汉族甲、乙、丙、丁四种郡姓,后者似为确.班定姓族,使鲜卑贵族与汉士族得以进一步结合.
均田制政策.北方广大地区由于战乱,户口流徙,田园荒芜,大量土地无人耕种.北魏政权为增加财政收入,稳定社会秩序,颁行均田制.先审定户籍,再按户口分配土地,实行新的租调制.奴婢和牛都可受田.均田制在当时地旷人稀的前提下施行,在不损害地主阶级既得利益的前提下施行,有益于生产发展和稳定的.北方大量的荒地被开垦,耕作技术也有了提高,农业的发展,使养蚕、牧畜、酿造等农村副业也发展起来,改变了北方荒凉残破的景象.
汉化政策.北魏统治下的中原,以汉族为主,具有较高的封建文化,魏孝文帝在政治和社会风俗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消除鲜卑与汉族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即封建化,在服饰、语言、丧葬、通婚、吏治、门阀等制度方面都有相关的汉化规定.这些改革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进入封建社会,适应了各族人民间的自然融合趋势,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
西晋末年,拓跋力微之孙拓跋犄卢,曾因帮助西晋并州刺史刘琨与匈奴族刘聪、羯族石勒相对抗有功,被西晋政府封为代公,进而封为代王.东晋咸康四年(338),拓跋什翼犍即代王位,设官分职,制定刑法,国家机构逐步完备.什翼犍频繁进行大规模战争,掳掠数以万计的牲畜和人口.他把这些战利品的一部分,按功劳大小赏赐臣下,牲畜变成了私产,俘虏变成了奴隶.这说明,拓跋部在西晋时期,已经成功地进入奴隶主占有制的阶级社会了.
在北魏王朝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生产力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中国北方自西晋永嘉之乱(310)以后,经过十六国时期的战争破坏,百姓死于兵革,毙于饥馑,幸存的人口不足50%.中原地区一派凋敝景象.北魏统一北方后,经过各族人民长期的辛勤劳动和共同斗争,生产关系得到了调整,生产有明显的发展.特别是孝文帝改革后,自耕农民显著增加,孝明帝正光以前,全国户数已达五百余万,比西晋太康年间增加一倍多.农业,手工业都有显著的发展.《洛阳伽蓝记》称北魏后期百姓殷富,年登俗乐,衣食粗得保障.在手工业方面,北魏后期炼钢技术有新的成就,相州牵口冶(在今河南安阳)制成锐利的钢刀.商业也逐渐活跃起来,太和以前,北方商业几乎处于停顿状态,钱货无所周流 .孝文帝时,元淑为河东太守,当地许多百姓弃农经商.随着商业的发展,货币恢复流通,太和十九年,又重新铸造“太和五铢”钱,规定此钱在京师及全国诸州镇都可通行.宣武帝时,洛阳的商业相当繁荣,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城市.
北魏的衰亡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鲜卑贵族汉化的加深,北魏统治者日趋腐化,吏治 逐步败坏.高阳王元雍富兼山海,其住宅、园囿像皇宫一样豪华,僮仆多达六千, 妓女五百,一餐费数万钱.他与河间王元琛斗富,奢侈豪华程度超过西晋的石崇、王恺.被称为饿虎将军的元晖作吏部尚书时,卖官鬻职都有定价,人们称吏部为卖官的市场,称这些官吏为白昼的劫贼.地方州郡的刺史、太守也聚敛无已.他们征收租调时,恢复长尺、大斗、重秤.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使大批农民家破人亡.破产农民纷纷投靠豪强,重新沦为依附农民,或逃避赋役,入寺为僧尼.
北魏控制的编户日益减少,影响了政府的收入.北魏统治者除加重剥削未逃 亡的农民外,多次检括逃户,搜捕逃亡的农民.因而引起农民的反抗.延昌四年( 515)冀州僧人法庆领导的 大乘教起义,公开宣称“新佛出世,除去旧魔”.北魏政府动员了十万军队才镇压下去.
北魏初年,为了阻止柔然南下的威胁,东起赤城(今属河北),西至五原修筑长城;在沿边要害处设置军事据点,即沃野等六镇.六镇镇将由鲜卑贵族担任,镇兵多是拓跋族成员或中原的强宗子弟.他们被视为“国之 肺腑”,享有特殊地位.但迁都洛阳后,北方防务逐渐不被重视,镇将地位大大下降,被排斥在“清流”之外,升迁困难.因而他们对北魏政府严重不满,镇兵的地 位更是日趋低贱,与谪配的罪犯和俘虏为伍,受到镇将、豪强残酷的奴役和剥削,加之塞外的柔然不时进扰掠夺,也加深了士卒生活的困难.正光四年(523),终于爆发了六镇起义.关陇、河北等地各族人民也陆续起义.激烈的阶级斗争使北魏政权摇摇欲坠.边镇豪强集团利用当时的混乱局面,各自发展 势力.肆州秀容(山西朔县北)的尔朱荣,聚集了北镇豪强和流民,势力发展最快.武泰元年(528), 胡太后毒死孝明帝,自居摄政,尔朱荣以给孝明帝报仇为借口,进军洛阳,在河阴将胡太后及大臣两千余人杀死,控制朝政.此后,内乱不止.534年,北魏分裂成由高欢控制的东魏和宇文泰掌握的西魏,北魏灭亡.
残酷的母死子贵制度
北魏的宫廷为了避免外戚干政实施残酷的母死子贵制度, 即后宫女性只要生下男孩就得被赐死以避免母以子贵的情况发生. 但幼子还是需要人照顾, 因此就有所谓的保太后, 即当保姆照顾太子新君继位后被封为太后. 北魏有三种皇太后, 一种是皇帝的生母, 另一种是皇帝的保姆, 还有一种是前任皇帝运气好没生儿子活下来的皇后.
北魏还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 (今河北省涿县)人,大约出生在公元465年或公元472年.他和他的父亲都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政权中做过官.他的父亲做过山东青州刺史,他自己也先后在北魏首都平城 (今山西大同)和洛阳(公元493年北魏迁都洛阳)做过中央官吏,在冀州 (今河北冀县)、鲁阳(今河南鲁山县)、东荆州(今河南唐河县)做过地方官.据史书记载,郦道元为官素以严猛著称.他在地方做官时,对于地方的治安和文教事业做了许多好事,很有成绩.他执法很严,官吏都怕他,不敢为非作歹,盗贼也都逃到其他地方去了.在中央政府做官时,他不畏避权势人物,敢于揭露他们干的坏事,因而不少权势人物都憎恨他.公元527年,雍州 (今陕西西安一带)刺史肖宝夤企图反对北魏政权,憎恨郦道元的人为了达到除掉他的目的,玩弄了借刀杀人的阴谋,故意怂恿北魏政权派郦道元去西安一带任关右大使.肖宝夤果然怀疑郦道元是要去与他作对,于是派部下半路劫杀.当郦道元赴任行至阴盘驿亭 (今陕西临潼县东)时,受到肖部的围困.建在山冈上,而食用的水井在山冈下,被围困后吃水断绝.郦道元一行虽然在山冈上打井,寻找水源,但打井十几丈深,仍然没有水,最后水尽力穷,郦道元和他的一个弟弟、两个儿子同时被杀害.临死的时候,郦道元还怒目厉声呵斥叛贼,表现了至死不屈的精神.
科学文化
北魏时期,科学文化取得了新的成就.北魏末年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农书.贾思勰,益都(今属山东)人.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就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他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却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成年以后,他开始走上仕途,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并因此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许多地方.每到一地,他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向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生产知识.中年以后,他又回到自己的故乡,开始经营农牧业,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放牧活动,对农业生产有了亲身体验,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大约在北魏永熙二年(533年)到东魏武定二年(554年)期间,他将自己积累的许多古书上的农业技术资料、询问老农获得的丰富经验、以及他自己的亲身实践,加以分析、整理、总结,写成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
魏末郦道元以《水经》为纲,写成地理名著《水经注》.文学方面,北朝民歌充分体现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特征,风格刚健,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敕勒歌》、《折杨柳歌》、《木兰诗》就是当时民歌的代表.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既是一部地理名著,又是一部文学作品,同时又是一部佛教著述,提供了北魏迁都洛阳40年间的佛教史料.《水经注》从文学角度看,也不愧为一本文字优美的游记.北魏雕塑艺术,集中表现在当时的石窟寺中.它继承了秦汉以来中国的艺术传统,也受到国外特别是古代印度艺术的影响.摩崖石窟分布很广,西起今甘肃,东至今辽宁,保存至今的著名的有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石窟,以及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永靖的炳灵寺石窟,山西太原的天龙山万佛洞,河南巩义的石窟寺等.在这些石窟寺中有古代艺术工匠所塑造出来的数以万计的佛像,代表了当时中国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平,是驰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1.道武帝建立北魏和北魏的崛起
鲜卑拓跋部,原来居住于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过着游牧生活.东汉以前,北匈奴被打败西迁后,拓跋部在酋长拓跋诘芬的率领下,也逐步向西迁移,进入原来北匈奴驻地,即漠北地区.到酋长拓跋力微时期,拓跋部又南下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后又迁居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与曹魏、西晋发生往来,但这时,拓跋部仍处于氏族部落联盟阶段.公元338年,首领什翼犍建立代政权,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逐渐强大起来.
公元376年,前秦苻坚攻代,什翼犍战死,代灭.
淝水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公元386年,鲜卑拓跋珪(什翼犍之孙)恢复代政权,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公元395年,后燕攻北魏,拓跋珪在参合陂(今山西大同东南)大败后燕军,并乘胜南下,夺取中山(今河北定州市)、邺(今河北临漳西南)等重要城镇,拥有黄河以北地区,成为北方的强大势力之一.
公元398年,北魏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拓跋珪称皇帝--即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击败后燕进入中原后,奖励农业生产,其奴隶主贵族也逐渐汉化转化为封建地主.拓跋珪招纳汉族大地主参加统治集团,加快了鲜卑拓跋部的汉化进程.
2.北魏太武帝马踏漠北,一统北方
拓跋珪死后,其子拓跋嗣(魏明元帝)、孙魏太武帝拓跋焘承其前业,擢用汉族大地主范阳卢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河间邢颖、渤海高允、广平游雅、太原张伟等数百人担任官职,形成了拓跋贵族与汉人世家豪族的联合封建政权,国势大盛,
拓跋嗣死后,16岁的拓跋焘即位,即位之初就以少胜多,顶住了当时北方大漠政权——柔然的疯狂入侵.拓跋焘开始主动反击柔然,先后13次出兵柔然,以429年战果最为辉煌(参见百科北魏破柔然之战)征服了漠北一带,柔然臣服,为日后统一北方又迈出重要一步.另外,在对柔然的作战中,俘获的牛羊骆驼等牲畜也为北魏缓解了后来的饥荒.
于公元427年,用3万骑兵攻破了坚不可摧的统万城,从此北魏统一北方的形势已经不可逆转.
于公元431年灭夏,平山胡,西逐吐谷浑,又于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使北方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复归于统一,南北朝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拓跋焘统一北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同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较为安定的环境.
3、北魏孝文帝的卓越改革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帝王,在位期间,进行了许多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改革,最重要的是实行均田制和改革鲜卑旧俗、实行汉化政策.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北魏统治者力求限制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使鲜卑贵族进一步封建化,并与汉族地主紧密结合,更有效地共同统治各族人民.因此冯太后和魏孝文帝元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①首先整顿吏治.延兴二年(472),政府规定,地方牧守治绩 好的可以久任,满一年升迁一级;治绩不好的即使就任不久,也要受到处罚,甚至降级.②延兴五年,为改变过去州、郡、县争收租调的混乱局面,政府确定只能由县一级征收,征收时禁止使用大斗、长尺、重秤.③太和八年(484)颁布俸禄制,申明俸禄以外贪赃满一匹绢布的处死.次年颁行的均田令中,又规定地方守宰可以按官职高低给一定数量的俸田.所授公田不准买卖,离职时移交下任.④九年十月,颁布了均田令,对不同性别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详尽的受田规定.授田有露田、桑田之别.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七十岁时交还国家.桑田种植 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以出卖多余的部分,买进不足的部分.还授土地时对老少残疾鳏寡都给予适当的照顾(见均田制).⑤九年或十年初,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采用邻、里、党 的乡官组织,抑制地方豪强荫庇大量户口.⑥十年,孝文帝对租调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新租调规定以一夫一妇为征收单位,每年交纳帛一匹,粟二石.十五岁以上的未婚男女,从事耕织的奴婢每八人,耕牛每二十头的租调,分别相当于一夫一妇的数量.⑦十八年,孝文帝排除穆泰、元丕及太子恂等鲜卑旧贵族和保守势 力的反对,把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⑧孝文帝改革鲜卑旧俗,主要是禁着胡服,改穿汉人服装;朝廷上禁鲜卑语,改说汉话;规定鲜卑贵族在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 ,并改他们的籍贯为河南洛阳,改鲜卑姓为汉姓;鲜卑贵族门阀化,提倡他们与汉族 高门通婚.⑨太和中,议定百官 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从品为北魏之首创.十九年,又按照家世、官爵等标准,将代北以来的鲜卑贵族定为姓、族,姓为高,族次之,其中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言,一同四姓.”所谓四姓,一说为中原汉族高门崔、卢、李、郑,一说为汉族甲、乙、丙、丁四种郡姓,后者似为确.班定姓族,使鲜卑贵族与汉士族得以进一步结合.
均田制政策.北方广大地区由于战乱,户口流徙,田园荒芜,大量土地无人耕种.北魏政权为增加财政收入,稳定社会秩序,颁行均田制.先审定户籍,再按户口分配土地,实行新的租调制.奴婢和牛都可受田.均田制在当时地旷人稀的前提下施行,在不损害地主阶级既得利益的前提下施行,有益于生产发展和稳定的.北方大量的荒地被开垦,耕作技术也有了提高,农业的发展,使养蚕、牧畜、酿造等农村副业也发展起来,改变了北方荒凉残破的景象.
汉化政策.北魏统治下的中原,以汉族为主,具有较高的封建文化,魏孝文帝在政治和社会风俗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消除鲜卑与汉族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即封建化,在服饰、语言、丧葬、通婚、吏治、门阀等制度方面都有相关的汉化规定.这些改革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进入封建社会,适应了各族人民间的自然融合趋势,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
西晋末年,拓跋力微之孙拓跋犄卢,曾因帮助西晋并州刺史刘琨与匈奴族刘聪、羯族石勒相对抗有功,被西晋政府封为代公,进而封为代王.东晋咸康四年(338),拓跋什翼犍即代王位,设官分职,制定刑法,国家机构逐步完备.什翼犍频繁进行大规模战争,掳掠数以万计的牲畜和人口.他把这些战利品的一部分,按功劳大小赏赐臣下,牲畜变成了私产,俘虏变成了奴隶.这说明,拓跋部在西晋时期,已经成功地进入奴隶主占有制的阶级社会了.
在北魏王朝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生产力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中国北方自西晋永嘉之乱(310)以后,经过十六国时期的战争破坏,百姓死于兵革,毙于饥馑,幸存的人口不足50%.中原地区一派凋敝景象.北魏统一北方后,经过各族人民长期的辛勤劳动和共同斗争,生产关系得到了调整,生产有明显的发展.特别是孝文帝改革后,自耕农民显著增加,孝明帝正光以前,全国户数已达五百余万,比西晋太康年间增加一倍多.农业,手工业都有显著的发展.《洛阳伽蓝记》称北魏后期百姓殷富,年登俗乐,衣食粗得保障.在手工业方面,北魏后期炼钢技术有新的成就,相州牵口冶(在今河南安阳)制成锐利的钢刀.商业也逐渐活跃起来,太和以前,北方商业几乎处于停顿状态,钱货无所周流 .孝文帝时,元淑为河东太守,当地许多百姓弃农经商.随着商业的发展,货币恢复流通,太和十九年,又重新铸造“太和五铢”钱,规定此钱在京师及全国诸州镇都可通行.宣武帝时,洛阳的商业相当繁荣,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城市.
北魏的衰亡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鲜卑贵族汉化的加深,北魏统治者日趋腐化,吏治 逐步败坏.高阳王元雍富兼山海,其住宅、园囿像皇宫一样豪华,僮仆多达六千, 妓女五百,一餐费数万钱.他与河间王元琛斗富,奢侈豪华程度超过西晋的石崇、王恺.被称为饿虎将军的元晖作吏部尚书时,卖官鬻职都有定价,人们称吏部为卖官的市场,称这些官吏为白昼的劫贼.地方州郡的刺史、太守也聚敛无已.他们征收租调时,恢复长尺、大斗、重秤.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使大批农民家破人亡.破产农民纷纷投靠豪强,重新沦为依附农民,或逃避赋役,入寺为僧尼.
北魏控制的编户日益减少,影响了政府的收入.北魏统治者除加重剥削未逃 亡的农民外,多次检括逃户,搜捕逃亡的农民.因而引起农民的反抗.延昌四年( 515)冀州僧人法庆领导的 大乘教起义,公开宣称“新佛出世,除去旧魔”.北魏政府动员了十万军队才镇压下去.
北魏初年,为了阻止柔然南下的威胁,东起赤城(今属河北),西至五原修筑长城;在沿边要害处设置军事据点,即沃野等六镇.六镇镇将由鲜卑贵族担任,镇兵多是拓跋族成员或中原的强宗子弟.他们被视为“国之 肺腑”,享有特殊地位.但迁都洛阳后,北方防务逐渐不被重视,镇将地位大大下降,被排斥在“清流”之外,升迁困难.因而他们对北魏政府严重不满,镇兵的地 位更是日趋低贱,与谪配的罪犯和俘虏为伍,受到镇将、豪强残酷的奴役和剥削,加之塞外的柔然不时进扰掠夺,也加深了士卒生活的困难.正光四年(523),终于爆发了六镇起义.关陇、河北等地各族人民也陆续起义.激烈的阶级斗争使北魏政权摇摇欲坠.边镇豪强集团利用当时的混乱局面,各自发展 势力.肆州秀容(山西朔县北)的尔朱荣,聚集了北镇豪强和流民,势力发展最快.武泰元年(528), 胡太后毒死孝明帝,自居摄政,尔朱荣以给孝明帝报仇为借口,进军洛阳,在河阴将胡太后及大臣两千余人杀死,控制朝政.此后,内乱不止.534年,北魏分裂成由高欢控制的东魏和宇文泰掌握的西魏,北魏灭亡.
残酷的母死子贵制度
北魏的宫廷为了避免外戚干政实施残酷的母死子贵制度, 即后宫女性只要生下男孩就得被赐死以避免母以子贵的情况发生. 但幼子还是需要人照顾, 因此就有所谓的保太后, 即当保姆照顾太子新君继位后被封为太后. 北魏有三种皇太后, 一种是皇帝的生母, 另一种是皇帝的保姆, 还有一种是前任皇帝运气好没生儿子活下来的皇后.
北魏还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 (今河北省涿县)人,大约出生在公元465年或公元472年.他和他的父亲都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政权中做过官.他的父亲做过山东青州刺史,他自己也先后在北魏首都平城 (今山西大同)和洛阳(公元493年北魏迁都洛阳)做过中央官吏,在冀州 (今河北冀县)、鲁阳(今河南鲁山县)、东荆州(今河南唐河县)做过地方官.据史书记载,郦道元为官素以严猛著称.他在地方做官时,对于地方的治安和文教事业做了许多好事,很有成绩.他执法很严,官吏都怕他,不敢为非作歹,盗贼也都逃到其他地方去了.在中央政府做官时,他不畏避权势人物,敢于揭露他们干的坏事,因而不少权势人物都憎恨他.公元527年,雍州 (今陕西西安一带)刺史肖宝夤企图反对北魏政权,憎恨郦道元的人为了达到除掉他的目的,玩弄了借刀杀人的阴谋,故意怂恿北魏政权派郦道元去西安一带任关右大使.肖宝夤果然怀疑郦道元是要去与他作对,于是派部下半路劫杀.当郦道元赴任行至阴盘驿亭 (今陕西临潼县东)时,受到肖部的围困.建在山冈上,而食用的水井在山冈下,被围困后吃水断绝.郦道元一行虽然在山冈上打井,寻找水源,但打井十几丈深,仍然没有水,最后水尽力穷,郦道元和他的一个弟弟、两个儿子同时被杀害.临死的时候,郦道元还怒目厉声呵斥叛贼,表现了至死不屈的精神.
科学文化
北魏时期,科学文化取得了新的成就.北魏末年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农书.贾思勰,益都(今属山东)人.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就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他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却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成年以后,他开始走上仕途,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并因此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许多地方.每到一地,他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向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生产知识.中年以后,他又回到自己的故乡,开始经营农牧业,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放牧活动,对农业生产有了亲身体验,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大约在北魏永熙二年(533年)到东魏武定二年(554年)期间,他将自己积累的许多古书上的农业技术资料、询问老农获得的丰富经验、以及他自己的亲身实践,加以分析、整理、总结,写成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
魏末郦道元以《水经》为纲,写成地理名著《水经注》.文学方面,北朝民歌充分体现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特征,风格刚健,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敕勒歌》、《折杨柳歌》、《木兰诗》就是当时民歌的代表.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既是一部地理名著,又是一部文学作品,同时又是一部佛教著述,提供了北魏迁都洛阳40年间的佛教史料.《水经注》从文学角度看,也不愧为一本文字优美的游记.北魏雕塑艺术,集中表现在当时的石窟寺中.它继承了秦汉以来中国的艺术传统,也受到国外特别是古代印度艺术的影响.摩崖石窟分布很广,西起今甘肃,东至今辽宁,保存至今的著名的有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石窟,以及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永靖的炳灵寺石窟,山西太原的天龙山万佛洞,河南巩义的石窟寺等.在这些石窟寺中有古代艺术工匠所塑造出来的数以万计的佛像,代表了当时中国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平,是驰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北魏是一个国力强盛的朝代吗?
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是哪个?
中国历史上国力最强盛的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魏是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吗?
清朝和唐朝哪个朝代强盛写?历史上最强盛的是哪个朝代?
英语翻译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王朝.它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最高峰.它的高度
你赞同以下的说法吗?1.开元之治主要是纠正武、韦乱政的措施而已,不及贞观之治多姿多彩.2.唐太宗时,国力逐步强盛;至唐玄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从建立到灭亡国力始终很强盛 A汉朝.B隋朝.C唐朝.D明朝.E没有一个 请选择
中国最历史上最强盛的是哪个朝代
清朝乾隆时间的俄罗斯国力有中国哪个强盛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如果横向比较(不分时间,同时出现在一个空间),哪个朝代是最全面强盛的?给他们全部排名一
北魏前一个朝代和后一个朝代是什么 中间兴衰的过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