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习惯性的语言缺陷是什么带有吃词语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6 13:52:07
习惯性的语言缺陷是什么带有吃词语
习惯性的语言缺陷是什么带有吃词语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交流手段,任何形式的语言障碍都会给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语言障碍的极端的例子是聋哑,排在第二位的大概就是口吃.与聋哑不同的是,口吃并不是一种器质性病变(即口吃患者的发音系统并没有受到损害),而纯粹是一种心因疾病.这种疾病的关键特征是口吃者在说话时的心理反射机制是错误的,并导致喉部肌肉的紧张.因此,在治疗之前应该对口吃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再采用心理治疗与口语练习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机制,达到矫正的目的.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说话时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是一种习惯性的语言缺陷,通称结巴.但是,最新的研究认为口吃应该用是否对说话有心理恐惧来界定,因为很多口吃患者虽然表面上没有口吃表现,但是他们在说话前和说话的过程中同样对说话感到紧张,只是由于他们运用词语替换等办法巧妙地掩盖了口吃而已.因此,正确判断是否患有口吃,还是应该看内心是否存在对说话的恐惧.
说到口吃的生理和心理过程就不能不提到人的紧张类型.据国外资料报道,人在外界压力面前所呈现的紧张反应是不同的.比如,很多优秀运动员在参加重大比赛时,往往出现腹腔肌肉紧张,或者背部肌肉紧张,这些部位的适度紧张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然而世界上还有2%的人在面临外界压力时,出现的则是喉部肌肉的紧张.而口吃患者差不多全部来源于这2%的人口中.通过B超等透视仪器可以观察到口吃者在口吃过程中喉部肌肉的紧张状况.口吃者本人也可以在紧张时感到喉咙发紧、喉头上提等不适症状.
那么在口吃的过程中及口吃前后都发生了什么呢?简单地说是这样:口吃者面临说话的情景,然后开始考虑自己要说什么,在准备说的话中发现有几个字是自己不能顺利说出的,于是开始出现紧张状况,喉咙开始发紧,呼吸变得短促,横膈膜上升,一些人开始紧张地搜索可以替代那些讨厌的字的字,或者回避说话的方法,另一些人则不得已开始说话.然而在这个时候,声门紧紧关闭,声音发不出来,甚至相关的肌肉群都发生紧张现象,但是大脑给出的指令是必须说话.于是,声音通过紧锁的喉咙艰难地发出.口吃发生了,口吃者感受到别人轻蔑的目光,自尊心受到强烈刺激,避免口吃的想法更进一层,实际上一个负面的反馈过程又进一步.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到,口吃在生理上的症结是喉咙肌肉的紧张.这种现象没有种族的差异,每个口吃患者的故事和心理过程几乎是相同的.口吃患者并不想口吃,但是他们对发生的事情完全无法控制.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力图避免口吃的发生,但是结果却总是一样的.于是,大家都把口吃的人当成另类,当成不爱说话的人.实际上,口吃的人有很多话要对别人说.口吃的人每天都希望奇迹发生,从此不再口吃.但是结果却总是令人失望.
口吃患者大多数在童年时代并没有口吃症状,而到了四、五岁左右开始形成语言习惯时,却往往由于模仿别人和家人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形成了口吃的习惯.口吃是一件让人很难堪的事,有口吃习惯的人往往成为大家嘲笑的对象.因此一旦患上口吃,绝大多数人都会努力去克服,既而在与人说话时竭力掩饰自己口吃的事实,神经感到很紧张,结果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口吃不仅没有克服反而加重了.口吃患者的性格受此影响也会变得越来越急躁,甚至会发生紧张性头痛、出冷汗等情况.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发现,口吃者在儿童时期的心理反应与成年以后的心理反应是不同的.口吃的儿童一般不会对口吃这件事过分留意,而且在这一时期口吃的条件反射在大脑中还没有完全确立,因此是容易矫正的时期.患有口吃的成年人则由于面临恋爱、工作等压力,在社交中不断地遇到挫折,因此往往形成自卑、多疑等不良心理反射,普遍对自己缺乏自信,严重影响其社会成就,很多人相信如果没有口吃问题,他们会做得更出色.在美国进行的调查证明,口吃者的收入明显低于正常人.然而也有一些口吃患者在进入中年后,心理逐渐成熟,并进而克服了口吃.证明口吃是可以克服的.
4、矫正口吃的心理学基础
口吃是一种顽固的心理条件反射,国外甚至有资料认为,口吃者的紧张类型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是不能治愈的.但是,实际上有很多人的口吃都最终得到了矫正,特别是在“语言塑造法”出现后,被治愈的人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应该有信心和耐心矫正好自己的口吃.
“语言塑造法”的治疗原理就是用一种新的语言习惯代替旧的习惯,用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代替旧的条件反射.因为口吃这种心理反射极其顽固,想用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代替旧的反射,必然会经历一个漫长的时间,其中还会不断地出现反复,大家对此要有心理准备.判断自己的矫正是否有进展主要是看自己的紧张状态是否有很大程度上的减轻,说话紧张的现象出现的频率是否越来越少.如果是,则证明是有效的,如果不是,请您尽快与我们联系,在网友论坛中提出问题,我们会及时给您答复的.
实际上口吃是一种不良的口腔运动习惯,与其它不良运动习惯一样是可以改正的.只是由于说话是大家都会的事,说不好是会出丑的,这样才使得口吃成为一种有特殊性的习惯.克服口吃的过程,有点类似于学习游泳.人们在不会游泳时,往往出尽洋相,费尽力气也浮不起来,游不走,特别是在不会换气时,一口气憋在胸口,吐不出,吸不进,别提多难受了.而一旦掌握了游泳的技术,找到了感觉,就会觉得游泳真是世界上最舒服的体育运动.口吃的治疗也是要先学会放松,学会正常的呼吸,然后在学会将说话运动与呼吸运动相结合,最后将二者完美结合起来,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就可以认为彻底治好了.
5、口吃者的分类
口吃者根据症状可以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显性的,一种是隐性的.大多数口吃者是显性的,就是在平时说话时嗑磕巴巴的那种.还有一部分患者是隐性的,即平时说话根本看不出口吃的迹象,但是心理却对口吃紧张得要命.有一些人只在几个字上口吃,但是过一段时间后又会在另外几个字上卡壳,这些情况往往让人觉得似乎是症状比较轻,但是从心理反射的角度看,隐性患者并不比显性患者轻.隐性患者之所以能够不被人发现,甚至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有口吃问题,原因在于他们使用了一种叫做“词语替代”的技术,就是在遇到要卡壳的字时,他们就换一个词,或者换一种说法.他们在对话的过程中往往紧张地在将要说的话中搜索可能卡壳的字,然后就迅速地寻找可以替代的字和词.表面上,他们没有口吃的问题,但是心理却是一样的.这样的人往往避免说非说不可的话,比如在饭馆点菜时,他们经常让别人代劳,如果非点不可,他们会挑那些菜名不会让他们说话卡壳的菜去点,结果经常点出自己不爱吃的菜.“词语替代”这种技术,可能所有的口吃者都使用过,只不过隐性患者使用得更纯熟而已.
6、容易引起口吃的情境
很多口吃者在不同的场合对说话的表现是迥然不同的.比如有人在饭桌上可以滔滔不绝地说些趣闻逸事,但是别人问他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时,他却立刻会进入紧张的状态.有人在领导或有权威的人面前口吃,有人在自己家人面前口吃,有人在生人面前口吃,有人在生病或疲劳时口吃,有人则在吃过辣椒等刺激食物后口吃,很多人在打电话时口吃,等等.当然,很多人都是同时在上述几种情况中的一二种情况下都口吃.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连平常人都会紧张时,他们却不口吃.比如有些著名演员平时口吃,但是一进入角色,口吃现象就不见了.甚至有些口吃患者同时还是演说家,比如丘吉尔和列宁的例子,二者都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演说家,但是他们其实都是口吃患者.据说丘吉尔惯用“词语替代”技术,因此其词汇量无比丰富,甚至还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每次演说前他都会将演讲稿背诵下来,然后在演说进入状态后,就浑然同正常人一样,甚至比别人更具有鼓动性.
7、口吃治疗的历史
大概人类有了语言后就有了口吃,所以最早治疗口吃是在什么时候无法说清楚,但是显然一旦有了口吃,就会有人试图治疗这种疾病.我们所知最早的治疗记录是在古希腊时期,当时有一位立志成为演说家的口吃者名叫德摩斯梯尼,为了矫正口吃,他每天口含石子在海边练习演说,据说最终克服了口吃,成为当时名闻遐迩的演说家.但是,据现代的研究,口含石子的方法在初期可以转移注意力,改善说话状况,长期使用则会失去效果.后来,在上个世纪时,有人认为口吃的根源在于舌头下的那条系带,于是就通过外科手术割开了系带,结果当然是没有效果.在后来,有人认为口吃者的舌头太大,过于笨重造成了口吃,于是又有人通过手术给舌头进行整形,结果是发音更加含混不清.也有人发现麻醉药可以减轻口吃(比如有人在喝了酒后口吃症状就会减轻),于是使用麻醉品治疗口吃,先不说效果,就是麻醉上瘾就会造成比口吃更大的损害,就知道这个方法不行.在中国甚至有在阴雨天打耳光的办法,就更加愚昧了.再后来,俄国有人使用练习写字矫正口吃的办法,还有人发现口吃者听到自己的声音于正常人不同,因而设计一个带延时功能的复读机,让口吃者听到自己的声音,并不自觉地放慢速度以达到矫正口吃的办法.目前,最普及的办法还是“语言塑形”法,就是用一种新的语言习惯代替旧的语言习惯的方法.本站使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只不过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增加了一些内容,使得这种方法效果更突出一些. 看过上面的文字,相信大家对口吃及其治疗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首先,大家可以发现口吃是可以得到彻底矫正的,不要听信口吃不可矫正的昏话,但是,也要有思想准备,口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痊愈的,甚至在你使用本站的方法取得效果后,还要坚持练习下去,不要轻易放弃,一旦放弃往往会导致症状的反复.所以,信心和耐心是希望得到彻底矫正的人必须具备的.鉴于口吃问题的特殊性,治疗前需要提醒大家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远离容易引起紧张的情境,少看恐怖电影,少玩电子游戏,尽量在一个宽松的气氛中进行矫正.在取得效果后,可以逐步从紧张度较低的情境开始进行心理练习,直到能够应付所有社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