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什么是八股文?通俗易懂的介绍一下,最好能有一篇带译文的典型八股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18:39:54
什么是八股文?
通俗易懂的介绍一下,最好能有一篇带译文的典型八股文!
什么是八股文?通俗易懂的介绍一下,最好能有一篇带译文的典型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又叫制艺、制义、时艺、时文(相对于古文而言)、八比文等.它要求文章必须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总共包括八股,所以称八股文.“股”或“比”,都是对偶的意思.
八股文滥觞于北宋.王安石变法,认为唐代以诗赋取士,浮华不切实用,于是并多科为进士一科,一律改试经义,文体并无规格,不一定要求对仗排偶.但有的考生不自觉地运用排比笔法,写成与八股文类似的文章.元代科举考试,基本沿袭宋代.明代洪武元年(1368),诏开科举,对制度、文体都有了明确要求.成化年间,经王鏊、谢迁、章懋等人提倡,八股文更为兴盛,并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此后,一直沿用下来,直到戊戌变法后,才随着科举考试的停止而废除.
八股文的基本特点,大致为以下几方面:1.题目一律用《五经》、《四书》中的原文.2.内容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准.3.体裁结构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全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等部分组成.
八股文的字数也有限定.明初制度:乡试、会试,用《五经》义一道,500字.《四书》义一道,300字.清康熙时要求550字,乾隆以后一律以700字为准.书写亦有格式.
明清两代,八股文是几乎所有官私学校的必修课.从童试到乡试、会试都要用它.不会写八股文,就无法通过科举考试,就难以做官.而八股文的惟一用途,即在于应付科举,此外毫无实用价值.明清时期许多有识之士,均对八股文深恶痛绝.它最后终于被废弃,应该说是历史的必然.
八股文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字数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是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起讲为议论的开始,首二字用“意谓”、“若曰”、“以为”、“且夫”、“尝思”等开端.“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重心.在这四股中,每股又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名八股文.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所论内容主要据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不得自由发挥、越雷池一步.一篇八股文的字数,清顺治时定为550字,康熙时增为650字,后又改为700字.八股文注意章法与格调,本来是说理的古体散文,而能与骈体辞赋合流,构成一种新的文体,在文学史上自有其地位.但从教育的角度而言,作为考试的文体,八股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很死板,无自由发挥的余地.不仅使士人的思想受到极大的束缚,而且败坏学风.
八股文
八股文从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以后,中国历朝统治者都想方设法加强这种制度.到了明朝,统治者已经不满足于统治经济、政治、军事、连人们的思想也要加以严格控制.八股文就产生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之下,并为后来的清朝所沿用.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文章格式,是一种非常严格的注重格式的文体.每篇文章的格式非常标准,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等组成部分.在起股、中股、后股、束股4个部分,各有两股互相对应的文字,共有八股,所以称八股文.八股也称八比,比是对偶的意思.在这8个部分中,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都要相对成文,字体也有明确规定.对于文章的内容,八股文要求立言必须用古人的语气,题目主要从四书里出,议论的内容也必须根据宋代理学家朱熹写的《四书章句集注》,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字数也有限制.这种文体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采用八股文考试后,学校教育的重心就是教学生读八股、写八股,史学、算学、天文学等科根本无人问津.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曾说,八股的害处等于秦始皇焚书,而它对人才的摧残比坑儒还要严重.
(选自金学方主编:《新世纪中学生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八股文
1905年,自清朝政府一声令下,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八股文便很顺理成章地退出了文学领域.新文化运动兴起,八股作为封建旧文化象征之一,受到猛烈打击,此后可以说是"臭名远扬"……时值今日,我们这一代,恍惚中还有"八股"这样一个名称,在脑中晃了晃,大致知道"八股"是贬义的东西,很坏的东西.但确切地要说出"八股"是什么东西,恐怕我们十有八九不知.只因五四后,很少有人,甚至几乎没人再谈八股,这是原因之一;另外,据说自清废科举后以后,八股文再也不曾出现,并且明清两代五百年间所有八股文选本以及八股文参考书忽然间都销声匿迹(《四库全书》只收录明朝的八股文一集作为标本),事实上,我们这一代见过八股文的确实屈指可数.
在此,谨以启功先生的《说八股》、张中行先生的《说八股补微》、金克木先生的《八股新论》合集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的一书为大体,摘录其要整理一下.
"八股"二字,现在已几乎成为"陈腐旧套"、"滥调子"的代称.启功先生说曾遇到用这二字为贬义词的人,有的竟不知它是一种文体的名称,更不说八股为什么那么坏的理由.我很久前在网上寻师访友时,便曾遇到一位误认为文言文就是八股的朋友.
其实"八股"是一种文章形式的名称,它本身并无善恶之可言.只是被明清统治者用它来做为约束士子思想的工具,同时他们又在这种文章形式中加上些繁琐而苛刻的要求.由积弊而引起了这种文体的不适,以致为时人、后人所不耻,不但它本身不必负责任,还可以说八股实在冤了.
八股文的异称——因该文中有四联,两两相对,好比人有两股,所以叫八股;又因为相对它相对两汉唐宋的"古文"来说,所以又叫"时文";可能有人嫌"股"字不雅,便称八股为"八比",殊不知八比便是十六股了,名实不符;明代出第的题目也有出自《五经》中,但主要还是出自《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特别是清代,所以八股又叫"四书文";那时皇帝的命令称为"制",八股是皇帝命作的文艺,所以又叫"制艺"、"经义"、"制义".
八股文的最大特点——八股文的体制,是要"代圣贤立言",全文一定要效仿哪位圣贤的口气来说,并要符合朝庭的意旨,且以朱子所注《四书》为准绳.这就是前面所说"明清统治者用它来做为约束士子思想的工具"的意思,更不准发挥自己思想,所以有人称八股只是"敲门砖"(指只是求官的途径),诚然,那时的文人多不屑写八股.
八股文的起源——八股文确立于明代,是明、清朝的科举考试主要文体.八股本是元朝和明初开始定为考试科目的"四书文",溯源于宋朝的"经义"考试.创始者的文章据说是政治家王安石,但此事还不能确定.
八股文的题目——主要题目多出自《四书》,也就是以四书中的某字某句为题.少数字的题(大约十字之内),称"小题";多数字的题(大约十字外),称"大题".也许是怕重复以前考过的句子,也许是为了增加难度,后来出的题多是东一词,西一句,比如榷大学》一句"日日新",又加一句《孟子》中一句"君命召",就以这六字为题了.这在我们来看,有些不可思议.
八股文的基本形式——或者说是八股文步骤,还并不怎么复杂.首先是破题,其次是承题;再是起讲;最后便是提比、小比、中比、后比、(或者说是提比、中比、后比、束比),也就是四比、八股;文末是收合.
"破题"——从破字,我们可以看出这里有"解开"、"分析"的意思,就是要开篇先把题义点明.也就是说出这次要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性质也就相当于今天所谓文章的"主题".但有规定,第一是只能用两句话;第二是这两句要概括题义、解释题义,只是绝不能直说题义.从实质上说,这种破题方法,和作谜语极为相似.进一步来讲,整篇八股文就是谜面,题目便是谜底.而且破题是作八股文最重要的一关,破题好坏直接影响到整篇.有一篇题为《子曰》的八股文很有名,其破题是--匹夫而为天下法,一言而为天下师.前句破"子"字,后句破"曰"字,真是才华横溢.这也是最标准的破题.再有一列笑话,题目是《三十而立》,其破题是--两当十五之年,虽有椅子板凳而不坐也.前句破"三十",后句破"而立".
承题——便是进一步作主题的补充,类似"副标题"的作用,具有承上启下的使命,以三句为标准.
起讲——较深入地说明这个问题的用意所在,内容大意,最多不超过十句.
四比——四比就是提比、小比、中比、后比、(或者说是提比、中比、后比、束比),四比分为八股,就是逐条分析,正面如何,反面如何等等,可以说就是正文.较难的恐怕就是这四比了,因为每两股必须成为一副对联,共四联.按对子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对.试想,一句诗找出可对之句,毕竟不是很难,若是长篇大论的句子,句句都对上联,就不太容易了.
收合——收场结束语,一般约八句之内.
回答者:84204604 - 江湖大侠 八级 5-29 22:48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非常感谢!
其他回答 共 1 条
中国明清两代科举考试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又称时文、制义或制艺.八股文滥觞于北宋.王安石变法,认为唐代以诗赋取士,浮华不切实用,于是并多科为进士一科,一律改试经义,文体并无规格.元代科举考试,基本沿袭宋代.明代洪武元年(1368),诏开科举,对制度、文体都有了明确要求.不过写法初无定规.成化年间,经王鏊、谢迁、章懋等人提倡,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此后一直沿用下来,由明中期而泛滥整个清代,直到戊戌变法后,才随着科举考试的停止而废除.
八股文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字数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是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起讲为议论的开始,首二字用“意谓”、“若曰”、“以为”、“且夫”、“尝思”等开端.“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重心.在这四股中,每股又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名八股文.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所论内容主要据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不得自由发挥、越雷池一步.一篇八股文的字数,清顺治时定为550字,康熙时增为650字,后又改为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