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10:50:52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1〕,居域中之大〔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3〕,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4〕,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5〕,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8〕,则思三驱以为度〔9〕;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此九德〔10〕.简能而任之〔11〕,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
【注释】
〔1〕神器:帝位.
〔2〕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中,天地间.
〔3〕景:大.
〔4〕殷:深.
〔5〕董:督责,监督.
〔6〕作:兴作,建筑.指兴建宫室之类.
〔7〕谦冲:谦虚.自牧:自我修养.
〔8〕盘游:打猎游乐.
〔9〕三驱:一年打猎三次.《礼·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猎).”
〔10〕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译文:
我听说过,要求树木生长,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帝王的大权重任,处于天地间至尊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这也就象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
凡是古代的君主,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始做得好的确实很多,但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难吗?大概是他们在忧患深重的时候,必然竭尽诚意对待下属,一旦得志,便放纵情欲,傲视他人.竭尽诚意,那么即使象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结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国君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百姓象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应该特别谨慎的.
果真能够做到: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考虑到帝位高随时会有危险,就想到要谦虚,并且加强自我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每年三次的限度;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终谨慎;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完全做到上述十个方面,扩大九德的修养,一定会得到很多补益.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气力,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文臣武将都得到任用,就可以垂衣拱手,安然而治了.何必劳神苦思,代行百官的职务呢!(顾伟列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3〕,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4〕,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5〕,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8〕,则思三驱以为度〔9〕;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此九德〔10〕.简能而任之〔11〕,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
【注释】
〔1〕神器:帝位.
〔2〕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中,天地间.
〔3〕景:大.
〔4〕殷:深.
〔5〕董:督责,监督.
〔6〕作:兴作,建筑.指兴建宫室之类.
〔7〕谦冲:谦虚.自牧:自我修养.
〔8〕盘游:打猎游乐.
〔9〕三驱:一年打猎三次.《礼·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猎).”
〔10〕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译文:
我听说过,要求树木生长,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帝王的大权重任,处于天地间至尊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这也就象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
凡是古代的君主,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始做得好的确实很多,但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难吗?大概是他们在忧患深重的时候,必然竭尽诚意对待下属,一旦得志,便放纵情欲,傲视他人.竭尽诚意,那么即使象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结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国君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百姓象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应该特别谨慎的.
果真能够做到: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考虑到帝位高随时会有危险,就想到要谦虚,并且加强自我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每年三次的限度;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终谨慎;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完全做到上述十个方面,扩大九德的修养,一定会得到很多补益.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气力,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文臣武将都得到任用,就可以垂衣拱手,安然而治了.何必劳神苦思,代行百官的职务呢!(顾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