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高考作文5篇 8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8 15:09:32
急求高考作文5篇 800字
5篇
5篇
1.人生无极限 (北京考生)
一条路,走了很久,没有尽头;一首诗,作了很久,终难完美;一杯水,一块石,折射出无限可能、无限人生:看似放了石头的杯子已经满了,然而沙子和水还可以放进去……这正如我们的人生,看似已经濒于“极限”的事物总会有“惊世”转机和意外收获!
曾记否,那年小小的你,执拗地甩开父亲的手,爬上自己的“铁马”.你锁眉,你严肃,你满眼执著.终于,你登上“宝座”,用力一蹬,自行车动了.可是你的脚还够不到大大的车蹬啊.下一秒,事情可想而知……父亲急忙挪开压在你身上的车,从摔倒到被扶起一语不发的你笑了,笑着说:“爸爸,我做到了.”也许你摔倒了,但从你执意自己骑车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你是成功的.因为那一刻,你挑战了自己,超越了自己年龄和身体的极限.
曾记否,那年你站在小小的舞台上,那样稚拙.涨红的小脸,不自然地向上扬起的嘴角,细密的汗珠,借助你不知所安的眼睛和体侧紧握的双手,一眼就看到你脸上写着:无助.然而,那第一句的清晰歌唱,收尾时的灿烂微笑,表明了你无可争议的胜利爆发,你必将化茧成蝶,炫彩飞舞.因为那一刻,你战胜了自己,解开沉重枷锁,超越了心理极限.
曾记否,汶川地震158个小时后带给你的惊喜和感动,救援的黄金时间已经过去了八十几个小时,他依然生还,虚弱但不懦弱.在黑暗中,摸索、等待是他生存的重心.然而最苦闷、最绝望的时期,他熬过来了.当第一缕阳光照进那微小的缝隙时,就已宣告了他在这场与死神的拉锯战中胜利了.那一刻,他安全了,胜利了.生命的光辉在他身后光彩夺目,因为那一刻,他也克服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种种困难,走出阴霾,超越了生命的极限.
曾经,珠穆朗玛峰是不可征服的;曾经,南极极点是不可穿越的;曾经,马里亚纳海沟是下不去的……而今,珠峰上插遍了各国国旗;极点上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海沟里还有我们的残温……这一个个的不可能现在已经变得平常无奇,不经意间我们发现:都是因为“极限”,我们超越了极限,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蝶的飞舞是因为它超越了茧层的极限;花的芬芳,是因为它超越了苞叶的极限;果的诱人,是因为它突破了青涩的极限.
漫漫人生路,我们知道,害怕退却,没有出路;我们也知道,中途抛锚,又要耽误时间;我们更知道,任其飘摇,就有触礁沉没的危险.所以,“超越”是我们的必经之路,唯有越过“极限”的高山,我们才能看到旷世奇景!
2.雨润万物,馨香满天(北京考生)
初春时节,绵绵的细雨纷纷扬扬地散落人间,飘零的花瓣也悄然地零落成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一切真的归于沉寂了吗?君不见细雨过后滋润万物,一片生机盎然;君不见闲花飘零馨香满天,化作春泥更护花.
时间的巨轮隆隆辗过,在历史的厚重中留下了一行行车辙.我于那泥土微湿的痕迹中看到了那泥水化成的细雨,滋润万物;又于那浸润清香的泥土上看到一行娇小的脚印,记录有人穿着秀美的花鞋从这里走过.
你“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然而“永贞革新”的失败使你身败名裂,辘辘南行的车轮辗碎了你峨冠博带的梦.
然而,岭南的瘴疫并不能将你击倒,你化身那绵绵的细雨,尽自己微薄之力造福永州百姓.你打了井,办了学,放走了奴婢,在这片蛮荒之地营造出一片绮丽的风景.
你以一带罪之身,化身为绵绵细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岭南万物.在你身后是一个但求无愧于心的灵魂,是祖国边陲的一抹绿意,细雨湿衣看不见,浸润万物显芳华.
“一纸诏书,汉匈和亲”,令多少后宫佳丽听此凋朱颜,只有你———柔弱而美丽的昭君,毅然担起了保家卫国的重担.
别长安,出潼关,江南再难见.站在明月初升的祁连山上,你无怨无悔地将抱着琵琶的如花身影投向大漠,许下誓言:愿保汉匈百年好,直至“独留青冢向黄昏”.
你将韶华容颜,化身为飘零的花瓣,散落于大漠沙尘中,以宽容的大爱庇护着天下苍生,在你身后是一片手足和睦、国泰民安,是大漠中一曲旷远的胡笳音,闲花落地听无声,化作春泥更护花.
世间万物便是在这种循环往复中生生不息,繁衍万代.片言居要,百意烛照.细雨虽然渺小而无形,但它在滋润万物的过程中被吸引,得到了永生;闲花在落地之后虽淡去了雍容华贵,但却在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中得到了重生.
愿生命的大河生生不息,愿人生的鲜花长开不败.
3.与你为邻(广东考生)
当你吃着别人的面包,穿着别人缝的衣服时,你还能说自己与任何人无关吗?”
——纪伯伦《沙与沫》
生活在这钢铁深林中,我们都在无意间设下了心的篱笆.在高楼公寓间,还不够“寂寞”的年青人早早实现了老子“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孩子们接受着“敌视”陌生人的教育,俨然成了一个个“小刺猬”,在这现代社会,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来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呢?
你住在学校旁,我住在派出所旁,他住在法院旁.如果“邻”的关系是一张网,我们便是网上的蜘蛛.现在“网”已铺开,我们不可以改变地生活在既定的网上,那么,我们是应该各自为政,甚至与以邻为壑呢?还是应该互相关心,共取双赢呢?答案显然是后者.
进来发生的几起杀童案让各地学校提心吊胆,也让我们反思起我们的社会来.不约而同的,杀人犯都是我们社会中庞大弱势群体中的一员,而且都是经过长期积怨在心,无人关切.当天在他们眼前倒塌时,这些弱势者便将手伸向了更为弱势的孩子.你想过没有他们——弱势群体中的成员,或许就是我们的邻居,如果我们能伸出援手,为他们点燃一根蜡烛,赶走他们的心魔,我们的孩子也自然受到了保护.
再来看看孩子们吧!他们天真无邪的眼神是再难寻得得了,以往一项调查表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孩子排斥、甚至鄙视农民工的现象非常普遍,大多数孩子都倾向于断绝一切与陌生人的接触,甚至认为“穷人就是坏蛋.”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究竟向他们灌输了什么样的邻里关系,接人待物的态度,让他们修炼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铁面小治安员”!
“躲猫猫”,“喝水死”,“激动死”,“蹲厕死”,“钓鱼执法”……这些公检法工作程序中的怪现象,我们有没有对其负起监督的责任?当我们的邻居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自身自由安全的法理性也正受到强烈的质疑.
当犀利哥在网上走红时,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高楼上的冷眼,更有甚者盲目追风,但也有少些网友默默的帮他与弟弟团圆.犀利哥是我们社会中的一员,在某种意义上说,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邻居.当我们摆出可供依靠的肩膀是,收到的是每一位邻居的微笑.
与你为邻,与人为善,我与每一个人都相关,我与每一个人都相爱.
4.知之·行之·思之(广东考生)
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行之,不仅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为知易而行难.行难,故特以行之.常识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汉弱而强赴鸿门.对常识的行之,是顺应自然、顺时而动,故可避害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常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适合,若死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对常识的思之,爱氏提出了相对论,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之于历史的,不正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思之与变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至于今日之中华崛起?
“易与天地准”,也正是凭借常识,凭借与常识同行,我们维系了一个旷古的文明,然而无论是生活还是发展,不知常识无语进步,不行常识无以趋利避患,不思常识却也无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进.
5.角色转换之间(浙江考生)
如果年轻人与老人之间就某个问题观点产生分歧,且不论真理站在哪一方,老人总会用不屑的语气说:你懂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然而在科技、文化、思想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吃过的盐”“走过的桥”这类“经验论”真的还能占上风吗?谁又能保证年轻一代创造的新文化不比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反哺不是凶恶的暗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年长一代也不必惊慌抗拒,正如韩愈所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在不同的“道”之间,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往往会发生角色转换.
很大一部份时间里,年长一辈是施教者,他们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向后辈讲述经久不衰的故事,描述所见所闻以及体会感悟.那么独特的习俗或是家族精神,构建起年轻一代文化根基,使之吸取传统文化土壤中丰厚的营养.年轻人这才得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当年轻一代吸收了足够的养分破土而出时,往往又会发现世界与长辈的描述不尽相同.年轻人凭借旺盛的生命力勇敢迎接大千世界缤纷多彩的文化的冲击.传统的和现代的、民族的和世界的、阳光的和晦涩的各种文化,年轻人总能以极快的速度接受、分析、消化.由于这些额外的养料,年轻一代或许能成长地更快,有一天,超过了年长一辈.
观察社会进程我们会发现,因为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年轻一辈的平均身高一般会超过前辈.同样的,因为思想观念的开放,年轻一辈的学习能力也强于前辈.于是,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
年轻人能从受教者转换成施教者还有一个原因:他们在创造文化,新文化中蕴含了鲜明的时代活力,这正是年长一辈所缺乏的.
文化反哺与鸟类反哺一样是自然社会的正常现象.角色转换期间也可能发生一些冲突.面对冲突,我想年轻人即使变成了施教者也要给予长辈充分的尊重,一如雏鸟长大后仍要听取老鸟的经验;同时即使长辈不再是施教者,也不必认为地位受到了动摇,学无止境,见贤思齐,才能终身增长文化内涵.
只有不断地角色转换,才能使文化永葆新鲜,成为社会进步的不竭之源.
一条路,走了很久,没有尽头;一首诗,作了很久,终难完美;一杯水,一块石,折射出无限可能、无限人生:看似放了石头的杯子已经满了,然而沙子和水还可以放进去……这正如我们的人生,看似已经濒于“极限”的事物总会有“惊世”转机和意外收获!
曾记否,那年小小的你,执拗地甩开父亲的手,爬上自己的“铁马”.你锁眉,你严肃,你满眼执著.终于,你登上“宝座”,用力一蹬,自行车动了.可是你的脚还够不到大大的车蹬啊.下一秒,事情可想而知……父亲急忙挪开压在你身上的车,从摔倒到被扶起一语不发的你笑了,笑着说:“爸爸,我做到了.”也许你摔倒了,但从你执意自己骑车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你是成功的.因为那一刻,你挑战了自己,超越了自己年龄和身体的极限.
曾记否,那年你站在小小的舞台上,那样稚拙.涨红的小脸,不自然地向上扬起的嘴角,细密的汗珠,借助你不知所安的眼睛和体侧紧握的双手,一眼就看到你脸上写着:无助.然而,那第一句的清晰歌唱,收尾时的灿烂微笑,表明了你无可争议的胜利爆发,你必将化茧成蝶,炫彩飞舞.因为那一刻,你战胜了自己,解开沉重枷锁,超越了心理极限.
曾记否,汶川地震158个小时后带给你的惊喜和感动,救援的黄金时间已经过去了八十几个小时,他依然生还,虚弱但不懦弱.在黑暗中,摸索、等待是他生存的重心.然而最苦闷、最绝望的时期,他熬过来了.当第一缕阳光照进那微小的缝隙时,就已宣告了他在这场与死神的拉锯战中胜利了.那一刻,他安全了,胜利了.生命的光辉在他身后光彩夺目,因为那一刻,他也克服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种种困难,走出阴霾,超越了生命的极限.
曾经,珠穆朗玛峰是不可征服的;曾经,南极极点是不可穿越的;曾经,马里亚纳海沟是下不去的……而今,珠峰上插遍了各国国旗;极点上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海沟里还有我们的残温……这一个个的不可能现在已经变得平常无奇,不经意间我们发现:都是因为“极限”,我们超越了极限,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蝶的飞舞是因为它超越了茧层的极限;花的芬芳,是因为它超越了苞叶的极限;果的诱人,是因为它突破了青涩的极限.
漫漫人生路,我们知道,害怕退却,没有出路;我们也知道,中途抛锚,又要耽误时间;我们更知道,任其飘摇,就有触礁沉没的危险.所以,“超越”是我们的必经之路,唯有越过“极限”的高山,我们才能看到旷世奇景!
2.雨润万物,馨香满天(北京考生)
初春时节,绵绵的细雨纷纷扬扬地散落人间,飘零的花瓣也悄然地零落成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一切真的归于沉寂了吗?君不见细雨过后滋润万物,一片生机盎然;君不见闲花飘零馨香满天,化作春泥更护花.
时间的巨轮隆隆辗过,在历史的厚重中留下了一行行车辙.我于那泥土微湿的痕迹中看到了那泥水化成的细雨,滋润万物;又于那浸润清香的泥土上看到一行娇小的脚印,记录有人穿着秀美的花鞋从这里走过.
你“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然而“永贞革新”的失败使你身败名裂,辘辘南行的车轮辗碎了你峨冠博带的梦.
然而,岭南的瘴疫并不能将你击倒,你化身那绵绵的细雨,尽自己微薄之力造福永州百姓.你打了井,办了学,放走了奴婢,在这片蛮荒之地营造出一片绮丽的风景.
你以一带罪之身,化身为绵绵细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岭南万物.在你身后是一个但求无愧于心的灵魂,是祖国边陲的一抹绿意,细雨湿衣看不见,浸润万物显芳华.
“一纸诏书,汉匈和亲”,令多少后宫佳丽听此凋朱颜,只有你———柔弱而美丽的昭君,毅然担起了保家卫国的重担.
别长安,出潼关,江南再难见.站在明月初升的祁连山上,你无怨无悔地将抱着琵琶的如花身影投向大漠,许下誓言:愿保汉匈百年好,直至“独留青冢向黄昏”.
你将韶华容颜,化身为飘零的花瓣,散落于大漠沙尘中,以宽容的大爱庇护着天下苍生,在你身后是一片手足和睦、国泰民安,是大漠中一曲旷远的胡笳音,闲花落地听无声,化作春泥更护花.
世间万物便是在这种循环往复中生生不息,繁衍万代.片言居要,百意烛照.细雨虽然渺小而无形,但它在滋润万物的过程中被吸引,得到了永生;闲花在落地之后虽淡去了雍容华贵,但却在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中得到了重生.
愿生命的大河生生不息,愿人生的鲜花长开不败.
3.与你为邻(广东考生)
当你吃着别人的面包,穿着别人缝的衣服时,你还能说自己与任何人无关吗?”
——纪伯伦《沙与沫》
生活在这钢铁深林中,我们都在无意间设下了心的篱笆.在高楼公寓间,还不够“寂寞”的年青人早早实现了老子“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孩子们接受着“敌视”陌生人的教育,俨然成了一个个“小刺猬”,在这现代社会,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来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呢?
你住在学校旁,我住在派出所旁,他住在法院旁.如果“邻”的关系是一张网,我们便是网上的蜘蛛.现在“网”已铺开,我们不可以改变地生活在既定的网上,那么,我们是应该各自为政,甚至与以邻为壑呢?还是应该互相关心,共取双赢呢?答案显然是后者.
进来发生的几起杀童案让各地学校提心吊胆,也让我们反思起我们的社会来.不约而同的,杀人犯都是我们社会中庞大弱势群体中的一员,而且都是经过长期积怨在心,无人关切.当天在他们眼前倒塌时,这些弱势者便将手伸向了更为弱势的孩子.你想过没有他们——弱势群体中的成员,或许就是我们的邻居,如果我们能伸出援手,为他们点燃一根蜡烛,赶走他们的心魔,我们的孩子也自然受到了保护.
再来看看孩子们吧!他们天真无邪的眼神是再难寻得得了,以往一项调查表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孩子排斥、甚至鄙视农民工的现象非常普遍,大多数孩子都倾向于断绝一切与陌生人的接触,甚至认为“穷人就是坏蛋.”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究竟向他们灌输了什么样的邻里关系,接人待物的态度,让他们修炼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铁面小治安员”!
“躲猫猫”,“喝水死”,“激动死”,“蹲厕死”,“钓鱼执法”……这些公检法工作程序中的怪现象,我们有没有对其负起监督的责任?当我们的邻居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自身自由安全的法理性也正受到强烈的质疑.
当犀利哥在网上走红时,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高楼上的冷眼,更有甚者盲目追风,但也有少些网友默默的帮他与弟弟团圆.犀利哥是我们社会中的一员,在某种意义上说,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邻居.当我们摆出可供依靠的肩膀是,收到的是每一位邻居的微笑.
与你为邻,与人为善,我与每一个人都相关,我与每一个人都相爱.
4.知之·行之·思之(广东考生)
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行之,不仅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为知易而行难.行难,故特以行之.常识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汉弱而强赴鸿门.对常识的行之,是顺应自然、顺时而动,故可避害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常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适合,若死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对常识的思之,爱氏提出了相对论,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之于历史的,不正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思之与变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至于今日之中华崛起?
“易与天地准”,也正是凭借常识,凭借与常识同行,我们维系了一个旷古的文明,然而无论是生活还是发展,不知常识无语进步,不行常识无以趋利避患,不思常识却也无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进.
5.角色转换之间(浙江考生)
如果年轻人与老人之间就某个问题观点产生分歧,且不论真理站在哪一方,老人总会用不屑的语气说:你懂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然而在科技、文化、思想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吃过的盐”“走过的桥”这类“经验论”真的还能占上风吗?谁又能保证年轻一代创造的新文化不比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反哺不是凶恶的暗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年长一代也不必惊慌抗拒,正如韩愈所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在不同的“道”之间,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往往会发生角色转换.
很大一部份时间里,年长一辈是施教者,他们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向后辈讲述经久不衰的故事,描述所见所闻以及体会感悟.那么独特的习俗或是家族精神,构建起年轻一代文化根基,使之吸取传统文化土壤中丰厚的营养.年轻人这才得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当年轻一代吸收了足够的养分破土而出时,往往又会发现世界与长辈的描述不尽相同.年轻人凭借旺盛的生命力勇敢迎接大千世界缤纷多彩的文化的冲击.传统的和现代的、民族的和世界的、阳光的和晦涩的各种文化,年轻人总能以极快的速度接受、分析、消化.由于这些额外的养料,年轻一代或许能成长地更快,有一天,超过了年长一辈.
观察社会进程我们会发现,因为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年轻一辈的平均身高一般会超过前辈.同样的,因为思想观念的开放,年轻一辈的学习能力也强于前辈.于是,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
年轻人能从受教者转换成施教者还有一个原因:他们在创造文化,新文化中蕴含了鲜明的时代活力,这正是年长一辈所缺乏的.
文化反哺与鸟类反哺一样是自然社会的正常现象.角色转换期间也可能发生一些冲突.面对冲突,我想年轻人即使变成了施教者也要给予长辈充分的尊重,一如雏鸟长大后仍要听取老鸟的经验;同时即使长辈不再是施教者,也不必认为地位受到了动摇,学无止境,见贤思齐,才能终身增长文化内涵.
只有不断地角色转换,才能使文化永葆新鲜,成为社会进步的不竭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