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渔家傲的全部内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1 00:46:32
渔家傲的全部内容
渔家傲的全部内容
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仄韵.又: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较常见,属中吕宫,又有二: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同,有只用半阕者,用作引子;另一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渔家傲》不见于唐、五代人词,至北宋晏殊、欧阳修则填此调独多.《词谱》卷十四云:“此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词牌释义〔题考〕 【乐府纪闻】:“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作﹝渔歌子﹞.”按张志和所作“西塞山前白鹭飞”一词,亦名﹝渔父词﹞,其调之曲拍,不传于后世.而唐宋词人,又多有﹝渔家乐﹞之作,其为描写渔人生活之词则同.至范希文乃有本调之创,题义盖与﹝渔家乐﹞无二致也.【东轩笔录】云:“范文正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曲,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王’之词.及王尚书素出守平凉.文忠亦作﹝渔家傲﹞一首以送之.”是此调之创自希文,已可证明;惟所咏则渐涉于泛耳.〔作法〕 本调六十二字;前后阕相同,完全惟七言仄韵诗两绝合为一.其所不同者仅有第三句协韵,以及下添一个三字句而已,但此三字句亦须协韵.﹝惜香词﹞后段三字句不协韵,实系错误.七言句第一三字平仄虽可通融,故如杨慎词,于后半第三句作仄平平仄平平仄,则非初学者所宜法矣. 【渔家傲(塞下秋来〕】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北宋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庆历新正改革的主持者.塞1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2无留意. 【全部注释】 1.塞:边疆. 2.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3.边声:边地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4.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 5.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山·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赏析】 词从晚唐五代至北宋初期,题材大致不出歌筵酒席、宫廷豪门、都市风情、脂粉相思之类.边塞词很少,敦煌词有《边塞苦》、《龙沙塞》,以及韦应物、戴叔伦《调笑令》等少数作品,但未成风气.范仲淹以亲身体验,描写边塞生活,一新世人耳目,才使边塞词在词坛占有一席之地. 范仲淹生活的后期,边境多事.宝元元年(1038),西夏的元昊公然叛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经略陕西,担任西北边境的防御工作,一时号令严明,对西夏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量.以至于边民有"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俗谚.直至庆历三年(1043)被召还朝廷,范仲淹在西北边疆四阅寒暑.这首《渔家傲》就是作于边帅任上.时年约五十二岁.据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记载:"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主之词."可惜现在止存这一阕了. 上阕勾勒边塞风光,用笔简练,而境界苍茫悲凉. "四面边声"三句是名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边塞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军旅气氛. 下阕直接抒写思乡念亲之情."燕然未勒归无计"与王昌龄"不破楼兰终不还"类似,表现了杀敌报国、建立功勋的愿望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宋史·范仲淹传》说他"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而他在庆历三年(1043)召拜参知政事后,"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渔家傲 王安石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 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 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王安石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退隐之后定林院生活的一个剪影式写照. 上片写一次骑驴春游,起拍二句点明节令,描绘钟山春意盎然的景象.灯火,指元宵节彩灯.宋时元夜灯节,热闹异常.蔡绦《铁围山丛谈》:“上元张灯,天下止三日.”当时收灯后,又有出城探春的习俗,而江南孟春,不同于北方,往往收灯后便已芳草如茵、春意满野.而钟山一带,竹木葱茏,万花竞秀,景色更为诱人.“撩乱”,写出山花争奇斗艳,撩惹行人.“灯火已收”而山花满眼,用笔正所谓扫处还生.这二句,即写了江宁附近的季候特征,又点出作者居住的山中环境.美景良辰,引逗起词人览赏春色的兴致,于是笔锋一转,由“闻说”领起以下三句,写洊(jiàn)亭之游.洊亭钟山西麓,溪水青青,花木如绣,是作者喜爱游赏的风景胜地.王安石《马死》诗李壁注引《建康续志》云:“金华俞紫琳清老,尝冠秃巾,扫搭服,抱《字说》,逐公之驴,往来法云、定林,过八功德水,逍遥洊亭之上.”“新水漫”,说明是雨后,经春雨洗礼,郊原格外清新. 款段,马行迟缓貌.语出于《后汉书.马援传》“乘下泽车,御款段马”,李贤注:“款犹缓也,言形段迟缓也.”后借指驽马.这里作者实用以指他所骑的毛驴,亦取其“形段迟缓”之意.作者退居江宁时,神宗赐他一匹马,后来马死了,他外出旅游就骑毛驴.“蹇”谓蹇驴.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二载,王安石江宁,“筑第于白门外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沟以行,盖未尝乘马与肩舆也.”这次正是骑毛驴野游,心闲意静,恬然自若,什么升沉得失、尧桀是非,仿佛早抛至九霄云外,其精神超然尘外.定林寺左右,峰峦复沓,后环屏风,前障桂岭,其间云雾缭绕,跨驴绕行山径,时要通过云层,故曰“穿云”.山间谷壑毗连,四周峦嶂如屏,形成不少花木丛生的天然坞堡,如定林寺附近有道士坞,洊亭附近有桃花坞等. 词人行经此种地带,不免停辔徜徉,访胜探幽,故曰“入坞”.才行高冈,又入低谷,故曰“穿云入坞”.不畏云雾迷茫,不避谷堐低湿窈深,不计山路崎岖回环,而去寻访游伴,探奇览胜,一句中连用“穿”、“入”、“寻”三个动作词,充分表现了词人一心寻春的浓厚游兴,描绘出他自命“山野之人”的生活情趣.下写僧斋昼寝,词人游兴已尽,依然回归山寺,就床而卧.过片另起一意,意脉不断.却,还也,仍也.上写游山,此写憩寝,事有转折,故用“却”字. 因为孤身栖居山寺,故要拂拭僧床,撩起白色的帷帐.“僧床”、“素幔”,写明作者生活清寂雅素,也突出了寄身山寺的生活特点.“千岩万壑”承上“山南山北”,“春风暖”回应“正月半”.值此东风骀荡,春光融融,词人怡然自适的心境也仿佛与大地春色融契而为一,加之游山的困乏,于是他渐渐沉入静谧而深稳的梦中.不知何时,山间的一派松涛之声,把他从酣梦中惊醒,抬眼望去,红日照临西窗,而词人的睡意犹未足.煞拍三句写梦醒.“悲急管”,谓松涛犹如急切的笛声,深山中呜咽地悲鸣,仍切山林环境下笔,松声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这首写政治家兼文学家的王安石,野游寻春与大自然的默契中,得到了心境的恬静,沉入了暂时的酣眠,然而,一时的心理平衡,却被四周突然闯入的急切悲凉的松涛声所打破,无怪乎作者起看日光,不能不嫌梦境之短了,这正隐隐透露了作者身虽幽闲而内心并不平静的精神状态.全篇即事写景,全以白描手法勾勒,物象清幽,气韵萧散,充满脂腻粉香的北宋前期词坛上,这首词颇有一枝独秀的风致.
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