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滑坡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0 12:14:42
山体滑坡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呢?
影响滑坡的活动时间、空间分布的相关因素及其规律 滑坡的活动时间主要与诱发滑坡的各种外界因素有关,如地震、降温、冻融、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等.大致有如下规律:(1)同时性 有些滑坡受诱发因素的作用后,立即活动.如强烈地震、暴雨、海啸、风暴潮等发生时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爆破等,都会有大量的滑坡出现.(2)滞后性 有些滑坡发生时间稍晚于诱发作用因素的时间.如降雨、融雪、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之后.这种滞后性规律在降雨诱发型滑坡中表现最为明显,该类滑坡多发生在暴雨、大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之后,滞后时间的长短与滑坡体的岩性、结构及降雨量的大小有关.一般讲,滑坡体越松散、裂隙越发育、降雨量越大,则滞后时间越短.此外,人工开挖坡脚之后,堆载及水库蓄、泄水之后发生的滑坡也属于这类.由人为活动因素诱发的滑坡的滞后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活动的强度大小及滑坡的原先稳定程度有关.人类活动强度越大、滑坡体的稳定程度越低,则滞后时间越短.5.滑坡的空间分布,主要与地质因素和气候等因素有关.通常、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1)、江、河、湖(水库)、海、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地段等.这些地带为滑坡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 (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通常、地震烈度大于7度的地区,坡度大于25度的坡体,在地震中极易发生滑坡;断裂带中的岩体破碎、裂隙发育,则非常有利于滑坡的形成; (3)易滑(坡)的岩、土分布区.如松散覆盖层、.黄土、泥岩、页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岩、土的存在,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4)暴雨多发区或异常的强降雨地区.在这些地区,异常的降雨为滑坡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诱发因素.上述地带的叠加区域,就形成了滑坡的密集发育区.如我国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就是这种典型地区,滑坡发生密度极大,危害非常严重.6.人类活动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 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例如:(1)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例如我国西南、西北的一些铁路、公路、因修建时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了滑坡,给道路施工、运营带来危害.(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渗漏,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岩、土体,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使或诱发滑坡的发生.水库的水位上下急剧变动,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诱发滑坡发生.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尤其是厂矿废渣的不合理堆弃,常常触发滑坡的发生.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体受振动而破碎产生滑坡;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便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入渗从而诱发滑坡等等.如果上述的人类作用与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结合,则就更容易促进滑坡的发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活动破坏了自然坡体,因而近年来滑坡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应加以重视.7.滑坡发生前的异常(前兆)现象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均会表现出不同的异常现象.显示出滑坡的预兆(前兆).归纳起来常见的,有如下几种:(1)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3)大滑动之前,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是滑坡明显的向前推挤现象.(4)大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种现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土)体会出现小型崩塌和松弛现象.(6)如果在滑坡体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那么大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或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临滑的明显迹象.(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8)临滑之前,在滑坡体范围内的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