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隋朝的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11/20 14:09:49
隋朝的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
隋朝的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之中最短命的朝代之一,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朝代.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北周称帝,改国号为隋.589年灭南朝陈,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以增加政府收入.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会稽)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崛起与大一统
  开皇之治
  盈满之国
  开皇盛世
  对外交往
  侵略林邑
  驯服契丹
  欺辱流求
  震服伊吾
  占领吐谷浑
  手工业的发展
  隋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技术的重要发展阶段.其突出的表现是,在河南安阳、陕西西安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白釉瓷.沼帔白瓷,胎质坚硬,色泽晶莹,造型生动美观,这是中国较早出现的白瓷.隋代青釉瓷器的生产则更广泛,在河北、河南、陕西、安徽以及江南各地皆有青瓷出土,并发现了多处隋代窑址,会稽为手工业发达地区.
  商业和外贸
  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城市.长安有都会、利人两市;洛阳有丰都、大同和通远三市.通远市临通济渠,周围六里,二十门分路入市,商旅云集,停泊在渠内的舟船,数以万计.丰都市周围八里,通十二门,其中有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招致商旅,珍奇山积”.像这样规模宏大、商业繁华的都市,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罕见的.南方还有通江达海、商贸繁荣的经济中心会稽,大运河的建设,也提升了长安、洛阳、会稽的经济文化交流.
  科技
  1. 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700多年.   2. 刘焯制定的《皇极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3. 发明世界最早的整体雕版印刷.   4. 京杭大运河的贯通.   5. 大兴城的修建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规划高超水平的标志,也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大兴城乃当时的“世界第一城”.   6.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的发明,后发展出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   7.记载了最早糖尿病患者尿甜的现象,比误认为最先发现尿甜的Thomas Willis约早千余年.   8.造出了各种彩色纸张.   9.《诸病源侯论》的编撰 ,总结了魏晋以来的医疗实践经验,对中医“病因学和“证侯学”进行了精细准确的描述,成为中国第一部病因证候学专著.   10.现今可考的最早的韵书《切韵》由陆法言执笔编写完成.
  学术思想
  隋文帝前期主张调和儒佛道思想,并且主张朴实文学,反对南朝艳丽的文学思想.他提倡儒学,把儒家学说提升到治国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励劝学行礼.各地纷纷广建学校,关东地区学者众多,儒学一时兴盛.南北朝儒学流派不同,说经各有义例,到隋朝时没有统一的经典,使得科举制度在明经考试方面仍然困难.到隋文帝晚年,他崇尚刑法,公开助佛反儒.601年,隋文帝认为学校多而不精,下令废除所有学校,只保存京师国子学,名额限七十人.刘炫上书切谏,隋文帝不听.同时下令营造寺塔五千余所.隋炀帝时虽然恢复各地学校,然而儒生的地位仍未改善.此时最著名的儒生有刘焯、刘炫,二刘学识丰富,受当时儒生景仰.然而刘炫乘隋文帝购求书籍的机会,伪造书百余卷,题名为《连山易》、《鲁史记》等,骗取赏物.刘焯也因计较束脩,声名不佳.隋文帝晚年助佛反儒的举动,使得不少儒生后来抹黑隋朝统治者.   王通是隋末大儒与隋朝著名的思想家,谥为“文中子”.他主张执政者应该先德后刑才能让人心服;提倡儒道佛三教应该共同相处,而不是互相抵制.又主张天人之事与天地人三才不相离等思想.他著有《太平十二策》、《续六经》(又名《王氏六经》)与《文中子中说》.他的孙子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而他的弟子魏徵亦是唐朝初年的名臣.他的学说,对后来宋代的理学影响深远.   佛学思想大多为唯心主义,其中最兴盛的天台宗主张止观说,而禅宗主张顿悟说.止观又称为寂照、明静,主张止息一切外境与妄念,专注于特定对象,并产生对于该对象的正智慧.顿悟为“明心见性”法门,即是主张顿悟.主张凡事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领悟要领,从而指导正确的实践而获得成就.
  文学
  由于隋朝时间较短,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不大.虽然有提出改革浮靡文风的要求,但是后继中断,古文运动需要到唐朝中叶才成功的发展起来.当时有专门研究音律学的著作,也有不错的散文与诗歌.在南北朝时,南朝文学讲究声律和彩色,北朝文学讲究质朴切实用.由于南朝艳丽的文学征服了北朝,使得隋朝文学大多承袭梁陈学风,没有新的突破.而隋朝南北著名文士,总数居然不过十余人.杜正藏所著的《文章体式》,有助于学习南朝文学,号为“文轨”.甚至连高句丽、百济也学习杜书,称为《杜家新书》.这使得南朝文学流行到外国,影响甚大.584年隋文帝下令要求朴实文学.李谔建议不能依文藻华丽而录取人才.然而隋炀帝又提倡华丽的南朝文学,他醉心于南朝的豪华,“三幸江都”,“好为吴语”.“贵于清绮”、“宜于咏歌”的南朝文学,正合他的口味.隋炀帝是一个文学家,最有名的是《江都宫乐歌》.每作诗文,都要南朝名士庾自直评议才发表出来,可见他是南朝文学有力的提倡者.   史学方面,在隋朝以前的史书,或由官方撰写,或由民间人士自行撰写.其思想比较自由,质量也佳,但由于不容易采用到史官所藏书籍,通常只有纪传没有志书,不能说是完整的国史.593年隋文帝宣布禁止民间私撰国史,评论人物.自此历朝国史都改为官修,虽然官方修史公正性不足,但由于任用专业史臣撰写,由朝廷提供的资料也比较充足,在隋唐以后成为朝廷专门的事业.
  音韵与目录学
  因南北文化融和,音韵学与目录学的成就尤为卓越.开皇初年,颜之推、萧该、长孙纳言等八人和陆法言讨论音韵学,一致认为四方声调分歧很大,南北用韵不同.以前诸家韵书,定韵缺乏标准,都有错误.陆法言记录了诸人议论的要旨,于601年写成《切韵》五卷.这部书统一书面的声韵,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是中国最早的音韵书.这一语音系统完整的保存在后来的《广韵》,甚而《集韵》等书中.目录学方面,隋代有名的有佛教的《大隋众经目录》,道家的《道经目录》,费长房所撰的《历代三宝记》与释彦琮所撰的《隋仁寿年内典录》.隋廷收集南、北两朝所有书籍,编有《隋大业正御书目录》.唐朝魏徵就是依此编写出《隋书·经籍志》,成为隋以前著述的总录,在目录学上的地位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相同.
  宗教
  自南北朝以来,佛道儒统称三教,占据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隋文帝主张调和宗教与儒学,采用三教并重的策略,并容儒教、佛教与道教以相辅治国.由于国家开放,流行于西亚的祆教也在中国广为流传.   隋朝期佛教进入极盛阶段,这是因为皇帝与佛教的渊源密切.北周武帝灭佛时,智仙隐藏在杨家,预言隋文帝日后会做皇帝,重兴佛法.隋文帝深信自己得佛保佑,对群臣宣称“我兴由佛法”,所以积极提倡佛法,晚年甚至排斥儒学,佛教成为隋朝国教.581年,隋文帝招请隐居僧侣出山,号召佛徒“为国行道”,并且听任人民出家.隋炀帝时,朝庭对佛教也是采取积极扶持的政策,隋炀帝还向天台宗智者大师受戒,成为佛家弟子.然而皇帝也对佛教严加控制,例如把江南佛教有影响的名士集中起来,以便支配,并下令“沙门致敬王者.   当时主流的佛教派系有天台宗、三论宗和三阶教.天台宗讲究将“教”、“观”两者发挥到极致并圆融一体,认为法界无相,万物一体.止观是主要修行方式.三论宗因研究《中论》、《十二门论》、《百论》而著称.主张世间、出世间的万有诸法,是从众多因缘和合而生,是众多因素和条件结合而成的产物.   隋朝共修建寺塔5000余所,塑造佛像数万,并且翻译数万佛经,使佛经流布多于儒经数百十倍.隋文帝狂热重崇佛,仅头两次在各州兴建舍利佛塔就有83所之多,其中以大兴善寺最有名.又令计口出钱,营造佛像;替京师和大都邑的佛寺,写经四十六藏,凡十三万卷,修治旧经四百部.隋炀帝修治旧经六百十二藏,二万九千余部,成立翻经馆及翻经学士,下令装补故经,并写新本,共译经九十部,五百一十五卷.
  艺术
  隋朝的时候,由于政教的关系,因此绘画受到重视.隋朝绘画仍以人物或神仙故事为主,但山水画已发展成独立的画科.展子虔与董伯仁齐名,与东晋顾恺之、南朝齐陆探微及南朝梁张僧繇并称前唐四大画家.展子虔历经北齐、北周与隋朝,曾在隋朝任朝散大夫,后任帐内都督.画过佛教画《法华经变》,风俗画《长安车马人物图》,但均没有传世.其山水画《游春图》,用勾勒刷法,著大青绿.空间透视安排合理,注意远近关系和山树人物的比例,能够于咫尺之中,具备千里之趣.这证明了隋朝的山水画已经彻底解决“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空间处理问题,成为卷轴山水画兴起的代表作,元代《画鉴》认为《游春图》是山水画正式的始祖.于阗画家尉迟跋质那,善画西域人物,时人称“大尉迟”.他擅长阴影晕染,即“凹凸法”.对后世绘画很有影响.   隋朝书法巧整兼力,不离规矩.初唐大家的风范规模,在此已经初步形成.著名的书法家有丁道护、史陵与智永.墨迹则有千字文与写经.隋代的书法以碑刻为大宗,《龙藏寺碑》、《启法寺碑》、《董美人志》等碑刻显示书法风格.隋末唐初尚有书法家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唐初四大家”.
  音乐
  隋朝音乐受北方民族音乐与南朝宋、齐的旧乐,宫廷乐歌杂有“胡声”.隋灭南朝陈后设置清商署来管理.隋炀帝时,设置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等九部乐.当时乐器有曲项琵琶、竖头箜篌、答腊鼓和羯鼓等,都是从北方民族和西域流传过来的,在当时已经知道音阶有七音而非五音而已.   万宝常与何妥是隋朝有名的音乐家.何妥是何国(位于今乌兹别克)人,他还擅长哲学.592年以国子博士受命制定正乐,当时诸重臣议论纷纷,万宝常也参与讨论,然而一时没有结果.最后何妥用计让隋文帝采用黄钟宫而解决纠纷.何妥又为隋炀帝作御车“何妥车”.著有《乐要》、《周易讲疏》等书籍.   万宝常著有《乐谱》.当时隋文帝受胡音与南朝“亡国之音”困扰,为了制定正乐召集牛弘、辛彦之与何妥等人整顿音乐,产生符合隋朝一统天下的国乐.当时重臣郑译、苏威与何妥等人讨论许久而没有定论.万宝常虽然表达意见,然而身分低下,其建议不被采用.不过他取得隋文帝的同意,以他所提的“水尺律”来调制乐器.万宝常虽有抱负,却因受一些权贵们的嫉恨,郁郁不得志而去世.他的音乐在当时被说成是“西域之乐,乃四夷之乐,非中士所宜行也.”《隋书·音乐志》也把八十四调误认为是郑译的理论,实际上这是万宝常的研究成果.
  工程建设
  大运河
  大运河
  隋朝的政治和军事中心位于关中地区,在平定南朝陈期间,为了运兵南下,开始修建运河.平定南朝陈后,隋廷为了将江南(会稽郡)的粮食和纺织品运送到中原地区,又陆续开凿了数条运河,并且在两岸筑御道,种植柳树护岸.所开的运河大部分是利用自然河道,或是疏濬前代业已干枯的旧沟,只有一小部分才是真正以人力开凿的.最终形成以东都洛阳为中心,首尾相连的几条运河.   584年隋文帝为了将关东资源便利的运至关中,引渭水自长安开通到潼关的广通渠,但砥柱仍阻碍关东漕运.587年为了兴兵伐南朝陈,循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的邗沟兴建山阳渎,自山阳(今江苏淮安县)至扬子(今江苏仪征县)入长江江都(今江苏扬州).隋炀帝时大规模发展运河,605年开通通济渠(又称汴渠).西段自今洛阳西郊引谷水、洛水入黄河.东段自荥阳汜水镇东北开始,循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黄河经汴水、泗水达淮河,经过汴州(今河南开封)、宋州(今河南商丘)、宿州(今安徽宿州)、泗州(今安徽泗县)等城市.同年又发淮南民十余万人再度修筑山阳渎,整治取直,中间不再绕道射阳湖以直达长江.为了连结富肴的江南,610年开筑江南运河,自京口(江苏镇江市)引长江经吴州(江苏苏州市)至余杭(浙江杭州市)的钱塘江.长八百余里,广十余丈.至此完成运河南段,隋炀帝还准备渡浙江,临东南经济中心会稽(绍兴),游会稽山.由于北伐高句丽需要运输庞大物资,608年发河北诸郡民夫百余万人开开   通永济渠,引黄河支流沁水南至黄河,北接卫河直达涿州(今北京市),完成运河北段.涿州便成为东征高句丽的人员与物资的集中地.   由广通渠,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运河组成的隋唐大运河长达2700余公里.611年隋炀帝乘龙舟自江都直达涿州.普通民船一昼夜走一百里,自江都到涿州不过一个多月,南北水路交通比陆路确是便利得多.洛阳位居运河中心,西接长安,南通杭州,北通涿州,成为天下货物集散地;运河沿岸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出数座商业城市.隋唐大运河为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建成后六百余年时间之内成为沟通南北双方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纽带,促进各个地区的文化发展与民族融合,有人认为这使得中华文明成为有机体的整体文明.
  大兴城
  原汉长安城久经战乱,残破不堪.而且宫室形制狭小,不能适应新建的统一国家都城的需要.加之几百年来城市污水沉淀,壅底难泄,饮水供应也成问题.因此,隋文帝放弃龙首原以北的汉长安城,于龙首原以南汉长安城东南选择新址建新长安城.582年一月隋文帝命宇文恺负责设计建造新城,因为隋文帝曾被封为大兴公,因此取名大兴城,隔年三月竣工.   大兴城参考北魏洛阳城和北齐邺都南城,城池平面布局整齐划一,形制为长方形.全城由宫城、皇城、里坊三部分组成,完全采用东西对称布局.里坊面积约占全城总面积的88.8%,居民住宅区的大幅度扩大是大兴城建筑总体设计的一大特点.城址落于龙首原上,北临渭河,南依灞水与浐水,地形南高北低,城南岗原起伏.龙首原以南的“六坡”视为干之六爻,依次称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根据《易经》,初九高坡代表“潜龙勿用”.九二高坡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大人”代表德位兼备的人,所以建设宫城作为帝王之居.九三高坡代表“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随时警惕居高位而不骄,处下位而不忧,所以兴建皇城让文武百官健强不息、忠君勤政的理念.九五高坡代表“九五至尊”,属“飞龙”之位,不欲常人居之.所以在这条高岗的中轴东西向,对称地建筑东面的大兴善寺(佛教)与西面的玄都观(道教),希望能借用神明镇压九五高坡的帝王之气.由于代表皇宫的紫微宫居于北天中央,所以皇宫只能布置在较低处的北边,然而北边有渭河相倚,也比较适合防御.“六坡”成为大兴城的骨架,皇宫、朝廷和寺庙与一般居民区形成鲜明对照.冈原之间的低地,开渠引水,挖掘湖泊,增大城市的水道.这样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增大立体空间,显得更加雄伟壮观.   大兴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巨大的城市之一,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就是效仿了长安的规划.倭国(即日本,时为飞鸟时代)的平城京(今奈良市)及平安京(今京都市)不仅形制和布局模仿长安,就连宫殿、城门、街道的名字也取为朱雀门及朱雀大道. 隋朝大兴城
  科举
  南北朝时期为了选拔有用人才已萌生出“举明经”等科举制度,但是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仍然继续实施.隋朝时,587年隋文帝正式设立科举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选官不问门第.科举制度初期设诸州岁贡,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与明经科的考试,606年隋炀帝增设进士科.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当时以明经最为高级,进士试居次.当时选士制度只称为秀才科,与唐之科举仍有一段距离.秀才科可谓科举的开端,亦为不完善的考试制度,对实际取士作用不大,但已改变了门第垄断官职的局面.科举制度顺应了历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的要求,缓和了他们和朝廷的矛盾,使他们忠心拥戴中央,有利于选拔人才,增强政治效率,对中央集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
  法律
  北周律法有时松,有时严,不好掌握,导致刑罚混乱.隋文帝即位后,于581年命高颎等人参考北齐北周旧律,制定法律.583年又让苏威等人加以修订,完成了《开皇律》.《开皇律》 以北齐《河清律》为底本、参考北周和南朝梁的律典,简化律文,博取南北法律优点而成.史称:“刑网简要,疏而不失”,规定对十恶 者要严惩不贷.《开皇律》分十二卷,500条,刑罚分为:死刑、流刑、徒刑、杖刑、笞刑五种二十等.废除了鞭刑、枭首、裂刑等酷刑,是唐代及其以后各代法典的基础.
  隋朝行政区划图
  隋朝行政区划,发生两次重大变化.隋文帝基本统一天下后,鉴于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州郡县三级制已经混乱不堪,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隋炀帝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全国190个郡,1255个县.隋朝时把洛阳为东都.
  还不够详细的话,可以参考百度百科哦亲
  望采纳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