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要期末考了,地理的第四、五章最好详细点.特别是“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这一节.而生物第三单元要特别详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1 07:39:14
我现在要期末考了,
地理的第四、五章最好详细点.特别是“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这一节.
而生物第三单元要特别详细!
地理的第四、五章最好详细点.特别是“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这一节.
而生物第三单元要特别详细!
地理(七上)复习要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②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③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④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⑤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五、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初一上生物的期末复习资料(基因战者整理)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一、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能排泄废物
4、有应激性 5、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6、生长发育 7、能繁殖 8、遗传变异
二、 观察法 P2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二、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一、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全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二、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二、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考卷子的题目理解掌握)
三、 探究的过程: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四、 对照实验 P15
五、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根据同种或异种的关系,生物因素可分为两种: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搬食)、种内斗争(两豹争夺羚羊、争夺栖息地)
2、种间关系:寄生(蛔虫)、竞争(狮子和豹争夺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鸟)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二、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第四节 生态系统
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
1、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1、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2、 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3、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吴病.
三、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二、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注意DDT的例子 (平时练习卷子的题目)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1.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光线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三、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1、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2、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3、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
一、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二、 实验过程P43-44
三、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 细胞壁:支持、保护
2、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3、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4、 细胞核:贮存&传递遗传信息
5、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6、 液泡:细胞液
7、 线粒体:呼吸的场所
第三节 观察动物细胞
一、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二、 动物细胞的结构
1、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2、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3、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以白糖融解的实验为例说明.
分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而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三、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四、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一、 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1、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2、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三、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1、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2、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3、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4、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四、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
二、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期中考后内容(重点复习)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概念
三、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四、 几种组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具有一定形状,能够完成多种功能的结构才能够满足植物体某一方面生命活动的需要,这样的结构叫做器官.
五、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六、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七、 动物或人体内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了系统.
八、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九、 P65题3
十、 八大系统的名称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 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 养器官:根、茎、叶 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二、 植物的组织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一、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
二、草履虫
结构:纤毛、表膜、收集管、收缩泡、胞肛、口沟、食物泡、细胞质、细胞核(大核、小核)
功能:笔记
三、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 有益方面:笔记
2、 有害方面:笔记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 蕨类植物的地上部分不是茎,而是它的复叶;地下部分是地下茎和根.
二、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三、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孢子囊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只是在夏天生殖时可见到,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
四、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五、 苔藓植物的植物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有茎、叶的分化,但茎很细小,叶又小又薄,如葫芦藓、墙藓;另一种没有茎、叶的分化,植物体只是扁平的叶状体,如地钱.
六、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七、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八、 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九、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十、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十一、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一、 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二、 病毒的结构
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三、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看笔记
第二节 种子植物
一、 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二、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三、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要求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四、果皮的作用(看笔记)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一、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子粒饱满,胚完整,具有生命力,已度过休眠期.
二、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和抽样检测
三、 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一、 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二、 幼根的生长
1、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2、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三、 芽的结构
1、 芽轴——发育成茎
2、 芽原基——发育长成侧芽
3、 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并产生出新的芽原基和叶原基
4、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四、 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氮、磷、钾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一、 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二、 花的结构
花瓣、花托、花萼、雄蕊(花药、花丝)、雌蕊(子房、花柱、柱头)
三、 传粉和受精
看笔记
四、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受精极核——胚乳
胚珠——种子 珠被——种皮
五、 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循环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一、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1、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2、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3、 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4、 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二、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三、 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P109
第二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一、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二、 根的结构
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
三、 水分的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 叶片的结构
上下表皮、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脉、气孔
二、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三、 蒸腾作用的意义:
1、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2、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3、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4、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一节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一、 天竺葵的实验
1、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
2、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
3、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
4、 染色:用碘液染色
5、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二、 光合作用
1、 产生了淀粉等有机物
2、 并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里
第二节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一、 绿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1、 用来构建之物体
2、 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二、 呼吸作用
1、 在线粒体里进行
2、 有机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储存的能量也被释放,供生命活动需要.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光
无机物+水 ———— 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储存能量)
二、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三、 栽培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植被覆盖率低
2、 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②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③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④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⑤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五、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初一上生物的期末复习资料(基因战者整理)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一、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能排泄废物
4、有应激性 5、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6、生长发育 7、能繁殖 8、遗传变异
二、 观察法 P2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二、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一、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全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二、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二、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考卷子的题目理解掌握)
三、 探究的过程: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四、 对照实验 P15
五、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根据同种或异种的关系,生物因素可分为两种: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搬食)、种内斗争(两豹争夺羚羊、争夺栖息地)
2、种间关系:寄生(蛔虫)、竞争(狮子和豹争夺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鸟)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二、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第四节 生态系统
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
1、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1、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2、 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3、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吴病.
三、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二、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注意DDT的例子 (平时练习卷子的题目)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1.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光线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三、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1、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2、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3、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
一、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二、 实验过程P43-44
三、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 细胞壁:支持、保护
2、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3、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4、 细胞核:贮存&传递遗传信息
5、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6、 液泡:细胞液
7、 线粒体:呼吸的场所
第三节 观察动物细胞
一、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二、 动物细胞的结构
1、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2、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3、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以白糖融解的实验为例说明.
分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而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三、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四、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一、 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1、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2、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三、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1、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2、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3、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4、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四、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
二、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期中考后内容(重点复习)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概念
三、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四、 几种组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具有一定形状,能够完成多种功能的结构才能够满足植物体某一方面生命活动的需要,这样的结构叫做器官.
五、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六、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七、 动物或人体内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了系统.
八、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九、 P65题3
十、 八大系统的名称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 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 养器官:根、茎、叶 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二、 植物的组织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一、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
二、草履虫
结构:纤毛、表膜、收集管、收缩泡、胞肛、口沟、食物泡、细胞质、细胞核(大核、小核)
功能:笔记
三、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 有益方面:笔记
2、 有害方面:笔记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 蕨类植物的地上部分不是茎,而是它的复叶;地下部分是地下茎和根.
二、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三、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孢子囊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只是在夏天生殖时可见到,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
四、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五、 苔藓植物的植物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有茎、叶的分化,但茎很细小,叶又小又薄,如葫芦藓、墙藓;另一种没有茎、叶的分化,植物体只是扁平的叶状体,如地钱.
六、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七、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八、 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九、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十、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十一、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一、 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二、 病毒的结构
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三、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看笔记
第二节 种子植物
一、 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二、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三、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要求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四、果皮的作用(看笔记)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一、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子粒饱满,胚完整,具有生命力,已度过休眠期.
二、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和抽样检测
三、 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一、 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二、 幼根的生长
1、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2、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三、 芽的结构
1、 芽轴——发育成茎
2、 芽原基——发育长成侧芽
3、 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并产生出新的芽原基和叶原基
4、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四、 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氮、磷、钾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一、 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二、 花的结构
花瓣、花托、花萼、雄蕊(花药、花丝)、雌蕊(子房、花柱、柱头)
三、 传粉和受精
看笔记
四、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受精极核——胚乳
胚珠——种子 珠被——种皮
五、 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循环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一、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1、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2、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3、 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4、 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二、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三、 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P109
第二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一、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二、 根的结构
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
三、 水分的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 叶片的结构
上下表皮、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脉、气孔
二、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三、 蒸腾作用的意义:
1、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2、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3、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4、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一节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一、 天竺葵的实验
1、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
2、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
3、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
4、 染色:用碘液染色
5、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二、 光合作用
1、 产生了淀粉等有机物
2、 并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里
第二节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一、 绿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1、 用来构建之物体
2、 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二、 呼吸作用
1、 在线粒体里进行
2、 有机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储存的能量也被释放,供生命活动需要.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光
无机物+水 ———— 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储存能量)
二、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三、 栽培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植被覆盖率低
2、 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我现在要期末考了,地理的第四、五章最好详细点.特别是“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这一节.而生物第三单元要特别详细!
人教版的特别是气候这一节,我特别差.
列举10个世界主要地形区.主要气候类型.主要国家概况.我急用!拜托了,不用太详细!
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第四章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复习提纲,要精,
初一地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五带名称
我七上地理(湖南教育出版社)第四章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没学,谁能帮我补一下?
高中世界地理 详细请给出下列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谁可以详细给我讲下高一生物第二章第二节的所有知识,我这一节学的不好,讲的详细点,像上课那样!
谁能帮我收集一下初一初二生物地理的详细笔记啊!要详细知识点!跪求啊!
急,地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生物学不好要怎么办快要期末考了.谁抄一份地理.生物的初一要上学期的期末考卷给我.我万分感谢.
印度河流域的地理分区,主要地形,主要气候类型,主要国家(现在),还有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具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