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四书五经》的作者分别是哪位?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0 10:49:26
中华经典《四书五经》的作者分别是哪位?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作者分别是曾参、子思、孔子、孟子,
《大学》是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做.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也是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成了《四书》之一.
《论语》实际上是记载了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严格来说作者并不是孔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总的来说,是朱熹确定了《四书》的名称和地位.
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相传为孔子编定.
《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春秋》,是鲁国的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记载的内容基本是可信的,但是却不完备.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的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以前曾认为《春秋》一书孔子曾经修订.现在则认为是鲁国的史官所作,与孔子没有关系.
《春秋》孔子.中的文字非常简练,事件的记载很简略,最初原文仅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因此古人为此书又写了一些著作,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春秋作传者共5家:
《左氏传》30卷
《公羊传》11卷
《谷梁传》11篇
《邹氏传》11卷
《夹氏传》11卷
其中后两种已经不存.公羊传和谷梁传成书于西汉初年,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所写,称为今文.左传有两种,一种出于孔子旧居的墙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体写的,称为古文;一种是从战国时期的荀卿流传下来的.
公羊传和谷梁传与左传有很大的不同.公羊传和谷梁传将的是所谓“微言大义”,就是希望试图阐述清楚孔子的本意(作者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作.),因而许多内容太过牵强附会,经不起推敲.而左传则以史实为主,补充并纠正《春秋》中错误或没有记录的大事.而且左传的文学性也很高,因此它的史料价值和影响力都大于公羊传和谷梁传.
作者分别是曾参、子思、孔子、孟子,
《大学》是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做.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也是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成了《四书》之一.
《论语》实际上是记载了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严格来说作者并不是孔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总的来说,是朱熹确定了《四书》的名称和地位.
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相传为孔子编定.
《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春秋》,是鲁国的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记载的内容基本是可信的,但是却不完备.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的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以前曾认为《春秋》一书孔子曾经修订.现在则认为是鲁国的史官所作,与孔子没有关系.
《春秋》孔子.中的文字非常简练,事件的记载很简略,最初原文仅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因此古人为此书又写了一些著作,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春秋作传者共5家:
《左氏传》30卷
《公羊传》11卷
《谷梁传》11篇
《邹氏传》11卷
《夹氏传》11卷
其中后两种已经不存.公羊传和谷梁传成书于西汉初年,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所写,称为今文.左传有两种,一种出于孔子旧居的墙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体写的,称为古文;一种是从战国时期的荀卿流传下来的.
公羊传和谷梁传与左传有很大的不同.公羊传和谷梁传将的是所谓“微言大义”,就是希望试图阐述清楚孔子的本意(作者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作.),因而许多内容太过牵强附会,经不起推敲.而左传则以史实为主,补充并纠正《春秋》中错误或没有记录的大事.而且左传的文学性也很高,因此它的史料价值和影响力都大于公羊传和谷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