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哪四书?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1 22:46:50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哪四书?
请各位不仅要列出书名,还要略写一下简介.Thank you very much
请各位不仅要列出书名,还要略写一下简介.Thank you very much
《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之后各朝皆以《四书》列为科举考试范围,因而造就《四书》独特的地位.甚至宋朝以后《四书》已凌驾《五经》的地位.
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四书五经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书.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己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 “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 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 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 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现在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
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又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 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行起来,到元代延佑年间(1314——1320)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明、清沿袭而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也都是在朱注《四书》里.由于这些因素,使《四书》不仅成为 了儒学的重要经典,而且也成了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成了直到近代全国统一的标准的小学教科书.所以,有人把《四书》与西 方的《圣经》相比,认为它是东方的“圣经”.事实上,无论就其流传的广泛,还是就其对于中国人人格心理铸造影响的深刻来看,这种比拟都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年—前434年)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年-前402年)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宋代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论语的贡献很大.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之后各朝皆以《四书》列为科举考试范围,因而造就《四书》独特的地位.甚至宋朝以后《四书》已凌驾《五经》的地位.
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四书五经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书.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己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 “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 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 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 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现在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
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又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 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行起来,到元代延佑年间(1314——1320)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明、清沿袭而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也都是在朱注《四书》里.由于这些因素,使《四书》不仅成为 了儒学的重要经典,而且也成了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成了直到近代全国统一的标准的小学教科书.所以,有人把《四书》与西 方的《圣经》相比,认为它是东方的“圣经”.事实上,无论就其流传的广泛,还是就其对于中国人人格心理铸造影响的深刻来看,这种比拟都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年—前434年)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年-前402年)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宋代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论语的贡献很大.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