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菊花的句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0 18:02:53
描写菊花的句子
菊花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的根及茎、叶都可入药,花朵泡茶饮可以清肝明目,解气消热.干菊花可以装枕头,做香包,制作成工艺花束.并且,它一直是餐桌上人们喜爱的菜肴,屈原就曾经“夕餐秋菊之落英”.初春的菊花芽是和香椿芽、花椒芽齐名的鲜品,菊花菜系、菊花火锅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些功用,较之那些徒有娇艳经不得风雨的娇贵花儿,相去不知多远了.菊花,除有一身傲骨以外,奉献精神也是难得可贵的.人们赏菊爱菊,情所难免.
牡丹雍容华贵,莲荷出淤泥不染,幽兰空谷吐芳,杜鹃高寒绽蕊,各有独自的韵致,倾倒无数爱花人.傲世也因同气味,喜欢什么,还要看爱花人的主观性情,看自身的气质禀赋,看个人的理想品位.天下惜花爱花者甚众,不过我想,喜爱菊花的人应该不算少吧.
九月的天气,秋风已带来了寒意,百花园中多种鲜花渐渐的凋落.它们被无情的寒气所驱赶,告别了暂短的青春期,慢慢走向衰老.然而,只有少数花却在这时大显神威,昂首怒放了.菊花就是这少数花中的佼佼者.
菊花,花中隐士者也.她有松树般的风格,有着梅花似的品行.古往今来,曾被世人所赞许.它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要扎根于土壤之中,它就能茁壮地成长着.它的枝干挺拔直立,叶片郁郁苍苍,足能给人美的享受.
最使人欣赏不够的是它那盛开着的鲜花.爬上山坡,走进公园,迈进庭院,那盛开于凋谢的百花丛中的菊花,散发出沁人的香气,置身于菊的海洋中,有谁的心不能被陶醉呢?你看它,五彩缤纷,落落大方,争芳奇艳.白的、红的、紫的,那成百上千的花啊,足有碗口大.片片弯曲的花瓣,团结紧密,显得高雅纯洁.万紫千红的菊花啊,你羞羞哒哒地低着头,显示出你特有的文静庄重,如火如荼的菊花啊,你不畏寒意,坚强不屈……
菊花,你给九月带来鲜艳,菊花,你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的生机、美感.
金秋十月赏菊花
◆曹林娣
菊花,别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帝女花等,是中国传统名花.菊花不仅有飘逸的清雅、华润多姿的外观,幽幽袭人的清香,而且具有“擢颖凌寒飙”、“秋霜不改条”的内质,其风姿神采,成为温文尔雅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菊花也被视为国粹,自古受人爱重.
“春兰兮秋菊,传葩兮代苞……”(屈原《九歌.礼魂》)春兰高洁清雅,秋菊隽美多姿,是上古人民祭祀迎神的圣洁之花.
菊花不以娇艳的姿色取媚于时,而是以素雅坚贞之品性见美于人.屈原汲汲于修养,“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秋菊之落英”为人格修养之佐餐.餐菊落英还曾引来诗坛一场有趣的公案.宋代王安石《残菊》诗有“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句,欧阳修笑曰:“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耳.”因戏曰:“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向有“拗相公”之称的王安石反唇相讥曰:“是岂不知楚辞‘餐秋菊之落英’,欧阳几不学之过也.”中国菊花品种之多,难倒了博学的欧阳修.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辞官归田后的陶渊明,采菊东篱,在闲适与宁静中偶然抬起头见到南山,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达到了王国维所说的“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这种自然、平和和超逸的境界,犹如千年陈酒,能让人品味出无限韵味,人们从中获得的文化快感涌动于心底千余年,这是中国文化人生存意义上的美学观,一种生存哲学.于是,陶渊明被戴上“隐逸之宗”的桂冠,菊花也被称为“花之隐逸者”.
菊花的品性,已经和陶渊明的人格交融为一,真如明俞大猷《秋日山行》所说:“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因此,菊花有“陶菊”之雅称,“陶菊”象征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骨气.东篱,成为菊花圃的代称.“昔陶渊明种菊于东流县治,后因而县亦名菊.”(《花镜.菊花》)陶渊明与陶菊成为印在人们心里美的意象.
陶菊在历代文人诗词中都被人格化,或赞其品貌,或美其风神,或借以言志:朱淑真“宁可抱香株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黄花》);南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寒菊》)她“不与百卉同其盛衰”(宋史正志《菊谱前序》),“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冷霜留晚节,殿岁夺春华”,一身傲骨,特别是“晚艳出荒篱”、“伴蛩石缝里”(唐王建《野菊》)的野菊花,生命力更为旺盛.
菊花在九九重阳应节而开,所以有“节花”之名.“九”与“久”、“酒”谐音,所以,重阳除了赏菊、登高外,必饮菊花酒,以求延年益寿.宋李清照在佳节重阳日思念远在外地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填了一阕《醉花阴》词函寄明诚,其中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因思念而消魂憔悴得比秋风摧残下的菊花还瘦,清丽高雅,文雅优美,透出脱俗的人格襟怀.
重阳赏菊自唐宋以来成为风俗,苏州亦很盛.清顾禄《清嘉录.菊花山》记载苏州赏菊之俗:“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千盎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抬……或于广庭大厦,堆叠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为菊花山,而茶肆尤盛.”明唐寅《赏菊图》,画面上二株长松,前后遥接,间以点点红枫,写出一片秋意.长亭坡间石上,二翁并坐,一人扬手欲语,一人穆坐似聆听然.右侧有石桌,罗列杯盘,一童生火,二童正料理品茗,另一童则捧瓶灌溉.数丛秋菊散植岸边,以朱黄二色点出满园金黄.塘边巨岩用大斧劈,墨色上重下轻,墨气蕴藉,以苔点攒簇石罅暗处,更显苍劲.远处化去,仅在松颠微露峰头,和色点出青峰三四,隐没云际.诗云:“满地风霜菊锭金,醉来还弄不弦琴.南山多少悠然趣,千载无人会此心.”
菊花在园林中不仅地栽、盆植,而且大量出现在建筑小品和雕刻图案上.菊花与兰花、梅花和竹通称为“四君子”.成为历代文人画家不倦的创作母题.宅园大厅里陈设的清式太师椅靠背上,往往是四把椅子一套,其中就有靠背上分别雕刻着“梅、兰、竹、菊”图案,象征着四君子,以映衬人物.古代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含义,常常成为组合图案中的吉祥符号,如菊花与喜鹊组合表示“举家欢乐”,菊花与松树组合就成为“益寿延年”的象征等,园林漏窗也不乏菊花图案.
菊花华丽、闲寂的风度十分投合日本皇室贵族和文人墨客的情趣,长期成为日本皇室的象征,平安朝的宫廷贵族、文人墨客仿效中国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赋诗探韵,酒为菊酒,杯为菊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抒发出的归隐情趣,也引起不少古代日本人的共鸣,他们在园林中广植菊花,以营造野趣.在江户初期画家菱川师宣所画的《余景作庭图》中,有一园画满菊花,并注明:“此名为菊水之庭……池之周围结菊篱以植菊,以陶渊明之诗心而作.”
菊花能却老延龄.据东汉应劭的《风俗通》记载,“南阳郦县有甘谷,谷水甘美.其山有大菊,水从山上流下,得其滋液.谷中有三十余家,不复穿井,悉饮此水,上寿百二、三十,中百余,下七八十者,名之大天.菊花轻身益气,令人坚强故也.”成书于秦汉时期的《神农百草经》列菊花为百草上品,名医陶弘景说菊花主治“风眩,能令头发不白”.中医把菊花看作为一种神经强壮药和清凉解热药,认为它对防治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清胆固醇过高症等,有很好的疗效,对胸闷、心悸、气急、头晕、头痛、四肢麻木,以及感冒、喉咙疼痛等缓解效果明显.《澄怀录》载:“秋采甘菊花,贮以布囊,作枕用,能清头目,去邪秽.”菊花还是空气“卫士”呢!
文人爱菊、种菊蔚为风气,历史上艺菊专书近40种,宋刘蒙、史正志《菊谱》、范成大《范村菊谱》,明黄省曾《艺菊书》、陈继儒的《种菊法》,清陆廷灿的《艺菊志》等.
我很喜欢花,尤其是菊花.
夏姐姐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的离开了,秋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用一支美丽的画笔,把枫树染红了,把小草染黄了;她又施展她那神奇的法力,使菊花在秋风中绽开了美丽的笑容.
平原公园每年的秋季都要举办菊花展览,展览期间俨然就是花的海洋.
瞧!那一朵粉红色的菊花昂首挺胸,豆芽似的花瓣紧紧簇拥在一起,远远望去,既像一个小绒球,又像一个大家族围坐在一起商议什么事情.再瞧那儿,一簇簇菊花堆在一起,在听秋风老师为她们讲故事呢!看她们一个个扬着脑袋,挺着胸脯,坐得端端正正的,大概都想得到秋风老师的表扬吧!美丽的菊花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每一个人到了这里都要弯下腰来闻一闻,仿佛吸足了氧气,站起来就觉得心旷神怡,走起路来显得那么精神.
登上钟姿山,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满园的菊花,红的像火,黄的像金,白的像雪,粉的像霞……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娇媚.整体看来,就像一块花地毯.
我不仅喜欢菊花的美丽,更喜欢它傲霜的精神.到了秋天,别的花都凋谢了,惟独菊花开的轰轰烈烈,在寒冷刺骨的秋风里,昂首挺胸向秋风挑战.陈毅爷爷曾这样写诗赞美秋菊:
秋菊能傲霜,
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
风霜其奈何.
的确,菊花虽然没有牡丹雍容华贵,没有月季娇艳妩媚,没有百合高贵优雅,但她那傲霜精神,确实令人喜爱.我们做人,就要像菊花那样,不怕困难,知难而进,努力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
牡丹雍容华贵,莲荷出淤泥不染,幽兰空谷吐芳,杜鹃高寒绽蕊,各有独自的韵致,倾倒无数爱花人.傲世也因同气味,喜欢什么,还要看爱花人的主观性情,看自身的气质禀赋,看个人的理想品位.天下惜花爱花者甚众,不过我想,喜爱菊花的人应该不算少吧.
九月的天气,秋风已带来了寒意,百花园中多种鲜花渐渐的凋落.它们被无情的寒气所驱赶,告别了暂短的青春期,慢慢走向衰老.然而,只有少数花却在这时大显神威,昂首怒放了.菊花就是这少数花中的佼佼者.
菊花,花中隐士者也.她有松树般的风格,有着梅花似的品行.古往今来,曾被世人所赞许.它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要扎根于土壤之中,它就能茁壮地成长着.它的枝干挺拔直立,叶片郁郁苍苍,足能给人美的享受.
最使人欣赏不够的是它那盛开着的鲜花.爬上山坡,走进公园,迈进庭院,那盛开于凋谢的百花丛中的菊花,散发出沁人的香气,置身于菊的海洋中,有谁的心不能被陶醉呢?你看它,五彩缤纷,落落大方,争芳奇艳.白的、红的、紫的,那成百上千的花啊,足有碗口大.片片弯曲的花瓣,团结紧密,显得高雅纯洁.万紫千红的菊花啊,你羞羞哒哒地低着头,显示出你特有的文静庄重,如火如荼的菊花啊,你不畏寒意,坚强不屈……
菊花,你给九月带来鲜艳,菊花,你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的生机、美感.
金秋十月赏菊花
◆曹林娣
菊花,别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帝女花等,是中国传统名花.菊花不仅有飘逸的清雅、华润多姿的外观,幽幽袭人的清香,而且具有“擢颖凌寒飙”、“秋霜不改条”的内质,其风姿神采,成为温文尔雅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菊花也被视为国粹,自古受人爱重.
“春兰兮秋菊,传葩兮代苞……”(屈原《九歌.礼魂》)春兰高洁清雅,秋菊隽美多姿,是上古人民祭祀迎神的圣洁之花.
菊花不以娇艳的姿色取媚于时,而是以素雅坚贞之品性见美于人.屈原汲汲于修养,“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秋菊之落英”为人格修养之佐餐.餐菊落英还曾引来诗坛一场有趣的公案.宋代王安石《残菊》诗有“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句,欧阳修笑曰:“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耳.”因戏曰:“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向有“拗相公”之称的王安石反唇相讥曰:“是岂不知楚辞‘餐秋菊之落英’,欧阳几不学之过也.”中国菊花品种之多,难倒了博学的欧阳修.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辞官归田后的陶渊明,采菊东篱,在闲适与宁静中偶然抬起头见到南山,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达到了王国维所说的“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这种自然、平和和超逸的境界,犹如千年陈酒,能让人品味出无限韵味,人们从中获得的文化快感涌动于心底千余年,这是中国文化人生存意义上的美学观,一种生存哲学.于是,陶渊明被戴上“隐逸之宗”的桂冠,菊花也被称为“花之隐逸者”.
菊花的品性,已经和陶渊明的人格交融为一,真如明俞大猷《秋日山行》所说:“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因此,菊花有“陶菊”之雅称,“陶菊”象征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骨气.东篱,成为菊花圃的代称.“昔陶渊明种菊于东流县治,后因而县亦名菊.”(《花镜.菊花》)陶渊明与陶菊成为印在人们心里美的意象.
陶菊在历代文人诗词中都被人格化,或赞其品貌,或美其风神,或借以言志:朱淑真“宁可抱香株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黄花》);南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寒菊》)她“不与百卉同其盛衰”(宋史正志《菊谱前序》),“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冷霜留晚节,殿岁夺春华”,一身傲骨,特别是“晚艳出荒篱”、“伴蛩石缝里”(唐王建《野菊》)的野菊花,生命力更为旺盛.
菊花在九九重阳应节而开,所以有“节花”之名.“九”与“久”、“酒”谐音,所以,重阳除了赏菊、登高外,必饮菊花酒,以求延年益寿.宋李清照在佳节重阳日思念远在外地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填了一阕《醉花阴》词函寄明诚,其中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因思念而消魂憔悴得比秋风摧残下的菊花还瘦,清丽高雅,文雅优美,透出脱俗的人格襟怀.
重阳赏菊自唐宋以来成为风俗,苏州亦很盛.清顾禄《清嘉录.菊花山》记载苏州赏菊之俗:“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千盎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抬……或于广庭大厦,堆叠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为菊花山,而茶肆尤盛.”明唐寅《赏菊图》,画面上二株长松,前后遥接,间以点点红枫,写出一片秋意.长亭坡间石上,二翁并坐,一人扬手欲语,一人穆坐似聆听然.右侧有石桌,罗列杯盘,一童生火,二童正料理品茗,另一童则捧瓶灌溉.数丛秋菊散植岸边,以朱黄二色点出满园金黄.塘边巨岩用大斧劈,墨色上重下轻,墨气蕴藉,以苔点攒簇石罅暗处,更显苍劲.远处化去,仅在松颠微露峰头,和色点出青峰三四,隐没云际.诗云:“满地风霜菊锭金,醉来还弄不弦琴.南山多少悠然趣,千载无人会此心.”
菊花在园林中不仅地栽、盆植,而且大量出现在建筑小品和雕刻图案上.菊花与兰花、梅花和竹通称为“四君子”.成为历代文人画家不倦的创作母题.宅园大厅里陈设的清式太师椅靠背上,往往是四把椅子一套,其中就有靠背上分别雕刻着“梅、兰、竹、菊”图案,象征着四君子,以映衬人物.古代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含义,常常成为组合图案中的吉祥符号,如菊花与喜鹊组合表示“举家欢乐”,菊花与松树组合就成为“益寿延年”的象征等,园林漏窗也不乏菊花图案.
菊花华丽、闲寂的风度十分投合日本皇室贵族和文人墨客的情趣,长期成为日本皇室的象征,平安朝的宫廷贵族、文人墨客仿效中国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赋诗探韵,酒为菊酒,杯为菊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抒发出的归隐情趣,也引起不少古代日本人的共鸣,他们在园林中广植菊花,以营造野趣.在江户初期画家菱川师宣所画的《余景作庭图》中,有一园画满菊花,并注明:“此名为菊水之庭……池之周围结菊篱以植菊,以陶渊明之诗心而作.”
菊花能却老延龄.据东汉应劭的《风俗通》记载,“南阳郦县有甘谷,谷水甘美.其山有大菊,水从山上流下,得其滋液.谷中有三十余家,不复穿井,悉饮此水,上寿百二、三十,中百余,下七八十者,名之大天.菊花轻身益气,令人坚强故也.”成书于秦汉时期的《神农百草经》列菊花为百草上品,名医陶弘景说菊花主治“风眩,能令头发不白”.中医把菊花看作为一种神经强壮药和清凉解热药,认为它对防治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清胆固醇过高症等,有很好的疗效,对胸闷、心悸、气急、头晕、头痛、四肢麻木,以及感冒、喉咙疼痛等缓解效果明显.《澄怀录》载:“秋采甘菊花,贮以布囊,作枕用,能清头目,去邪秽.”菊花还是空气“卫士”呢!
文人爱菊、种菊蔚为风气,历史上艺菊专书近40种,宋刘蒙、史正志《菊谱》、范成大《范村菊谱》,明黄省曾《艺菊书》、陈继儒的《种菊法》,清陆廷灿的《艺菊志》等.
我很喜欢花,尤其是菊花.
夏姐姐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的离开了,秋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用一支美丽的画笔,把枫树染红了,把小草染黄了;她又施展她那神奇的法力,使菊花在秋风中绽开了美丽的笑容.
平原公园每年的秋季都要举办菊花展览,展览期间俨然就是花的海洋.
瞧!那一朵粉红色的菊花昂首挺胸,豆芽似的花瓣紧紧簇拥在一起,远远望去,既像一个小绒球,又像一个大家族围坐在一起商议什么事情.再瞧那儿,一簇簇菊花堆在一起,在听秋风老师为她们讲故事呢!看她们一个个扬着脑袋,挺着胸脯,坐得端端正正的,大概都想得到秋风老师的表扬吧!美丽的菊花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每一个人到了这里都要弯下腰来闻一闻,仿佛吸足了氧气,站起来就觉得心旷神怡,走起路来显得那么精神.
登上钟姿山,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满园的菊花,红的像火,黄的像金,白的像雪,粉的像霞……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娇媚.整体看来,就像一块花地毯.
我不仅喜欢菊花的美丽,更喜欢它傲霜的精神.到了秋天,别的花都凋谢了,惟独菊花开的轰轰烈烈,在寒冷刺骨的秋风里,昂首挺胸向秋风挑战.陈毅爷爷曾这样写诗赞美秋菊:
秋菊能傲霜,
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
风霜其奈何.
的确,菊花虽然没有牡丹雍容华贵,没有月季娇艳妩媚,没有百合高贵优雅,但她那傲霜精神,确实令人喜爱.我们做人,就要像菊花那样,不怕困难,知难而进,努力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