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求一篇 以读了苏轼而感悟的文章 题目是《走进苏轼》 急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9 09:13:32
求一篇 以读了苏轼而感悟的文章 题目是《走进苏轼》 急用!
求一篇 以读了苏轼而感悟的文章 题目是《走进苏轼》 急用!
走进苏轼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里的三两句,诗意盎然,也道出了人生几多风雨,一切浮云罢的人生观.苏轼,莫说儿时,就是现在也常常出现在课本,字画,文章里的风流人物,我们又几曾走进过?
走进苏轼,我是以我的方式走进的.苏轼得以成名,得以使人们从他的诗篇中品读出他豁达的性情,似乎是多亏了“被贬”一词.古人确实博学多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句话用在苏轼的坎坷人生上在合适不过了.苏轼的大名在后人之中脍炙人口,我觉得是归功于“被贬”二字的.他的诸多佳作都是出自被贬时期.有尚未纯熟的内心紊乱,难歇哀愤之心,也有笑傲人生,看淡世俗的豁达之观.他被世人,更详细说是后代大加赞赏,难道不是一种“福分”吗?而这一切不是在他经历了频频困境,多次被贬后造就的吗?
人,一生中实有不少困难.看淡人生,豁达对待也是需要一定过程的.苏轼也是如此.他笔下的四溢华彩,细看也是有一定程度的变化的.
苏轼经历“乌台诗案”,无奈入狱.躲过一劫后,被贬黄州.初时,可想而知初被贬,思想尚未成熟.眼中所见,尚不及耳中所闻,心中所愿.《卜算子》中的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断尽,如此的幽独孤凄,一派心灰意冷呈现在我们面前.苏轼“移情于景”,将孤独冷寂之情,寥寥几笔托于悲凉的景中.孤鸿对幽人,幽人亦孤鸿,虽非同类但其心相通,同样的孤独,同样的万念俱灰,同样怀着清冷的情怀.
多次到黄州城外赤壁山游览后,苏轼的心境有所改观,但心中仍有矛盾存在.心中既被现实受到的残酷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又枯苗望春似的想从老庄佛学中得到解脱.但在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他渐渐放下了些许的愤恨,更加接近接受自己所面临的事实,增强了信心.他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赤壁赋》中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后赤壁赋》中,苏轼表露出自身的心理矛盾所带来的苦闷,他想从游览山水中解脱自我忘记烦恼,但却达不到意向中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心灵更添一层哀伤.南柯一梦后回归残酷的现实,心中能不有遗憾和哀伤吗?
苏轼的思想是不断在升华的.经历了许多坎坷后的苏轼,在《惠州一绝》中方可感觉到.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此时他的心境与在黄州时平静了许多.不见了“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失意与苦闷.多了与出家人的交流,也多了对美景的流连.这时的苏轼已经开始避世遁俗了.
苏轼的一生是坎坷的,是多变的.上天给予了他不幸的仕途道路,但使其佳篇也在后人中广为流传,使他的名字铭刻在中国的文学历史上.
走进苏轼,就如同走进了一段思想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