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张之洞对发展民用工业的认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1 03:25:00
张之洞对发展民用工业的认识
急用
张之洞对发展民用工业的认识
这是一篇论文希望能对你有用.
  张之洞洋务思想论析
  欧阳跃峰
  近年来,人们对于晚清著名的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多所论述,但仍有失之偏颇之处.本文力图说明:由清流
  派到洋务派,张之洞的思想并未发生重大变化,并拟概略地勾勒出张之洞洋务思想发展的脉络‘
  一、早期属于清流派,但不是顽固派
  张之洞早期属于清流派.据载:时人“呼李鸿藻为青牛头,张佩纶、张之洞为育牛角,用以触人,黔宝深为
  青牛尾,宝廷为青牛鞭,王璐荣为青牛肚,其余牛皮、牛毛甚多.m"1880年前后,仅围绕着中俄改约一事,张之
  洞即先后草琉20余道.他指贵洋务派说:“自咸丰以来,无年不办洋务,无日不讲自强,因洋务而进用者数百
  人,因洋务而糜耗者数千万.冠盖之使文错于海邦,市舶之司日增于腹地,屈己捐爱,将日待时,事阅三朝,积
  弱如故:”甚至对求手可热的洋务派权臣也敢直呼其名曰:“北洋大臣李鸿章,南洋大臣刘坤一,身为干城,甘
  心畏苗,不能任战以解君父之优,但恃曲赦以为侥幸之计.”.不愧为一位清流晓将.
  由于清流派对洋务派多所指摘,过去史学界多视之为顽固派,张之洞也就当然地成了当时的顽固派的中
  坚.其实,清流派中固然不乏属于顽固派者,但却非尽属顽固派,至少张之洞是一个例外.究其言论,他反对的
  只是洋务派的妥协外文,至于一般的洋务活动,虽然也对其“糜耗”而不能改变中国的“积弱”之势表示不满,却
  并未笼统地加以反对.相反,言下还颇有恨其不成的惋惜之情.
  张之洞对伊犁间题的建策有许多是与洋务派不谋而合的.其一,主张“借洋款以筹巨晌.”其二,主张购买
  洋枪洋炮装备清军,以加强国防力量.其三,赞同借用洋兵洋将,但须权操自我.四,主张加强外交联络,广泛
  地争取世界舆论的支持.张之洞能够提出这些主张,说明当时他在思想认识上与洋务派已确有某些相通之
  处.这一时期,张之洞的知识结构也与一般顽固派颇有异同之处.在军事方面.他认识到:“战必资火器,守必
  籍炮台,防海必需战舰.而土枪土炮万不如洋枪洋炮,旧式炮台万不足以资捍御,木质兵船万不如西式裹铁诸
  兵船..”对于国际形势,他了解到:“俄国虽大,自与土耳其苦战以来,师老财弹,臣离民怨”.不可能因母犁问
  题向中国开战.在外交方面,他理直气壮地说:“按之万国公法,既有不准违训越权之例,复有臣执全权可否仍
  在朝廷之条呻,力请朝廷诛崇厚以废《里瓦几亚条约》.在经济方面.他分析不平等条约的危害说:“界务、商务
  两大端,形迹则界务重,隐患则商务重.”坚决主张废除俄约中“陕楚陆路通商一条”.改由“江汉关监督于汉口
  广劝股份,创设运茶公司二”将茶叶购运至嘉峪关外售于俄商.这些认识都超出了“中学”的范畴.张之?}.j曾提
  及:“近年西人著有《防海新论》一书,经上海道译出刊板通行,于外洋争战、防外海、防内河种种得失利笋,辩论
  至详,京师洋书肆现有其书.m”说明他早已开始留心洋务,并已阅读过《防海新论》一类的洋务书籍、张之洞当
  时虽然属于清流派,但与空谈“以忠信为甲宵,礼义为干格”的顽固派却有很大差别,甚而已经萌发了们少的洋
  务思想.
  1882年初,张之洞补授山西巡抚.到任之后,首先致力于整顿吏治、禁革陋规、垦荒积谷、清摇减税、严禁
  鸦片、清查库款等事.张之洞亦深知:这些“皆中法,非西法也.”待上述措施见成效,他很快即着手于筹办洋务
  了.
  1883年5月,张之桐札伤司局“设局讲习洋务”,向各省“延访洋务人才.”在《延访洋务人才启》中,他说:
  “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以储材为先.方今万国盟聘,事变日多,洋务为最当务之急;”并说:“中外交涉事宜,以
  商务为体,以兵战为用,以条约为章程,以周知各国物产、商情、疆域、政令、学术、兵械、公法、律例为根低,以通
  晓各国语言文字为入门..”荃于这些认识,张之洞从山西当时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兴办洋务的几项措施.一、
  在省城设立洋务局.作为创建洋务事业的办事机构.二、“延访习知西事,通达体用诸人.举凡天文、算学、水法、
  地舆、格物、制器、公法、条约、语言、文字、兵械、船炮、矿学、电汽诸端,但有涉于洋务,一律广募.”三、派员“在
  上海购买外洋新式织机、农器数种前来,以为嘴矢.”四、“所有新出关涉洋务各书,随时向津、沪购买”,以广见
  闻.五、“先就晋中通晓洋务之人及现已购来各种洋务之书研求试办.呻由于张之洞在晋时间不长,是以在离
  晋之际,所办有关洋务事宜,仅止于设立“洋务局”、“教案局”及令军队习练“连响洋枪”、“新式洋炮”等.
  作为一名清流要角,张之洞批评过洋务派,然而他并不反对洋务运动,甚至他本人还具有一定的洋务思
  想,只是其当时的职位决定了他尚不具备从事洋务实践的条件.出任封疆后,一旦条件允许,他很快即将自己
  的洋务思想付诸实践.张之洞由清流派到洋务派,其思想认识仅仅有所发展,而无重大转变.
  二、洋务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
  张之洞的洋务活动和洋务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三段.
  1884年7月就任粤督至1889年底离开广州为张之洞洋务思想形成时期,其洋务活动处于以创办军事工
  业为中心的初试阶段.
  张之洞于中法战争初期调任两广总督,开始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于筹备战守.战争结束后,才得以致力
  于洋务事业.张之洞在粤已办洋务项目有:兴造兵轮,设立制造局,创建枪弹厂.架设电线,设立矿务局、招商
  试办矿务,铸造铜钱、银元,设立水陆师学堂,伤广胜军专习洋战等,一般规模较小.至于规模较大的织布局、
  炼铁厂、枪炮厂等,因筹备较晚,未能在粤建成.就已办有实效的洋务事业而言,基本是以军事工业为中心的.
  初办洋务时,张之洞的近代知识很浅薄.但到离粤之际,张之洞的思想、言论较之于一般洋务派实已无轩
  较之分了.在“自强”间题上,张之洞认识到:必须自造枪炮轮船,建立海军,力图在军备方面赶上西方,才能抵
  御列强的侵略,尽管洋务运动兴办有年,仍没有解决武器自给问题,水陆各军褥用各种枪炮“概须购自外洋.”
  因之张之洞提出:“必须设厂自筹枪炮,方免受制于人,庶为自强持久之计..”并进而主张统一军队的枪式.在
  粤言粤,“广东为巾华海疆第一道门户”,这一地理特点决定了“粤省海防善后尤其以造船为第一要务”.,乃大
  力兴造兵轮,筹建广东海军.“期于一年半而铸枪炮厂成,两年而炮台备,三年而水师立,五年而水师大备,自
  足以隐摄强敌,靖我环流.0”尽管这一计划未能实现,但其卫国之心、爱国之情概然可见.在“求强”与“求富”
  的关系上,张之洞已经认识到“富”为“强”之本,因而主张大力兴办民用工业,发展社会经济.他指出:“通商以
  来,各国挟其制造物产以图中国之利,断无禁阻之法,我而不自振作以图抵制,将财源日涸,民生日整,既不能
  富,其何以强?.“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张之洞还提出了“自保利权”的主张.他在筹办
  织布局时说:“自中外通商以来,中国之财溢于外洋者,洋药而外莫如洋布洋纱.”“今既不能禁其不来,惟有购
  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利权.”这种认识虽不及“商战”口号明快有力,究其实质并无二致.
  初任哪督至1896年春由署理江督回任那督为张之洞洋务思想发展时期,其洋务活动为以创办民用重工
  业为中心的大办阶段.
  入那伊始,张之洞即将行政和重心放在兴办洋务事业上.除将在粤筹办的织布局、炼铁厂、枪炮厂移至湖
  北相继建成外,张之洞又在鄂开采大冶、江夏马鞍山等处煤铁矿,兴建纺纱、缎丝等企业,创办方言商务、自强
  等学堂.在宁募练自强军,筹建储才学堂.此外,筹办铁路、架设电线、铸造钱币、更新书院课目,翻译图书、派遣
  游学,运茶至俄销售、试种美国棉籽等等,几乎无所不及.
  这一阶段的洋务活动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规模大.湖北炼铁厂内设6个大厂、4个小厂(后增至13厂),
  占地40.亩左右,费银568万余两,超过了所有的洋务企业.其余枪炮厂、织布局等规模皆颇可观.二是门类
  全.上述洋务项目涉及工业、农业、商业、运输业、电讯业、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部类,工业中则轻工业、重工
  业、军事工业皆有创建,浸有自成体系之势.这段时间,张之洞对洋务着力最多,用功最勤,可谓大办阶段.其
  中,炼铁厂的创办不但贯穿着这一阶段的始终,而且一直被张之洞视为其洋务活动的中心.
  随着洋务实践的增加,张之洞的洋务思想也较前有所发展.其一、主张农工商全面发展.张之洞认识到:
  “中国生齿繁而遗利少,若仅恃农业一端,断难赡养”,必须重视发展工商业.他建议清廷“于各省设工政局”,
  “查各关贸易册中每年出口易销之土货,则加工精造之,扩充之,以广其出;进口多销之洋货,则加工仿为之,以
  敌其入.”他还认为:“中国人数之多甲于五洲,但能于工艺一端燕蒸日上,何至有优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
  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⑩”因之他建议清廷命各省设“商务局”,“合众商之力以厚
  其本.合国与民之力以济其穷”,“凡能集巨资多股设一大公司者.奏请朝廷奖之”,以促进商业的发展.“商务盛
  则交涉得手,国势自振..”基于上述认识,他明确提出:“为政以利民为先,然必将农工商三事合为一气,贯通
  讲求,始能阜民兴利.甘”其二,主张利用民间资本兴办企业.张之洞督粤期间曾招商集股开矿,也不乏恤商之
  36
  政、惠商之举.但入鄂大举兴办洋务企业时,却基本采取官办形式,对商人持不信任、不合作态度.由于洋务辜
  业需费越来越多,筹措维艰,张之洞想到了借资商力.1894年,将原系官办的织布局改为官商合办.同年筹设
  纺纱厂和缴丝局时,明确提出要“招商助官.”甲午战争后张之洞为抵制外资在华设厂起见,计划就江苏原息
  借商款,劝令原借各商将借本改作股本,“各就所还本银……自行议设一厂.如机器制造各货,凡可以敌洋产,
  塞漏危者皆可.”并保证“不入官本,不杂他商,定议以后,由商自办,官不过间.”并拟为之奏请免税厘三年.
  这一主张若能实行,将会大大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回任邪督至“百日维新”前夕.为张之洞洋务思想成熟时期,其洋务活动为以创办轻工业为中心的收缩阶
  段.
  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派“自强”新政的失败.洋务运动已难以为继.张之洞在湖北开创的恢阂局面亦因经
  费间题而无法维持.回任t'a`i广后,很快将湖北炼铁厂及与其关连的煤铁等矿交盛宜怀招商承办,但仍继续兴
  办了一些洋务项目,截至“百日维新”时,其较大者如:建成了纺纱厂,创办了劝工劝商公所、武备学堂、农务学
  堂,并着手筹办制麻局.鉴于轻工业尚有利可图,张之洞一面将重工业转手,一面兴办轻工业,并将其洋务活
  动重心转向后者.
  维新运动的兴起,促使张之洞对自己的洋务思想加以总结,是以撰写一r《劝学篇》.撇开其政治背景不谈,
  《劝学篇》中对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阐发,’客观地反映了张之洞洋务思想的成熟.在“西学为用”方面.张
  之洞的洋务思想较前又有了新的进展.张之洞说:“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即“西学”〕,”并认为“西艺非要,西
  政为要.”张之洞对二者内容的划分是:“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劝工、通商,西政也;算绘矿医、声
  光化电.西艺也.”所;}..西艺”,主要是指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所谓“西政’‘,主要是指宪法、国会、民权之外的
  政体和政务,包括工业.,商业、国防、财政、司法教育等方面的法规章制.“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
  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对一于“西艺“和“西政”不妨分别引进.为我所用.比如教育可以西洋为学式,
  商业可学r:态}}')}i .V_.商律.ki:科学技术而及典章制度,且将后者置于更为前要的位置,这是张之洞在学习西方
  间P'上的一大进步.这一进步,使张的思想水平远远高出于一般的洋务派官僚.在“中学为体”方面.张之洞申
  明了他的一贯主张他说:4 !"r0五lifer、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即“中学”)”.“五伦之要.百行之原.相传数
  千年更无异r }. }圣人所以为圣人,中国所以为中国,实在于此.”这些乃封建王朝的立国之本,不能改变.”中国
  士民至今安于固陋者尚多,环球之大7V不知,国家之经制不晓,外国兴学立政练兵制器之要不闻,即聚胶胶扰
  扰之人于一室,明者一暗者百,游谈吃语,将焉用之?”中国尚不具备开设议院、实行民权的条件,必须继续推行
  封建制度.维护清王朝的-}1}} a怎杯处理“中学”与“西学”的关系?张之洞认为:‘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
  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抓o端其识趣0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因而要以“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
  中学治身心,西学:_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泛.”并4 f 4}告诫人们:“夫所谓道本者.三纲四维
  是也.若并此而弃之,法未行而k'乱作矣;若守此不失,虽孔孟复生岂有议变法之非者哉?.”由此可知,张之洞
  对西学、中学及卫.相互关系的汰识,都达到厂一个洋务派官僚所能达到的最高层次,再前进一步,就超出了洋
  务派的界限,步入了维新派的行列.但他始终未能跨出这一步,是以当维新运动全面展开之际,张之洞终于成
  为时代的落伍者.
  三、几点分析
  张之洞于tsar年考{卜进士、刚刚踏入仕途时,洋务运动己全面展开.到他于8}年代兴办洋务时,洋务运
  动已经有了”曰的厉史.但他后来居上.很快赶_上并超过了其他洋务派.这一时期,其思想进步的速度是很
  快的.这种进步除却张之洞个人所具备的主观条i}外.在客观上主要是西学影响的结果.
  张之洞在京、着 ;:_}-f};j ;;:始拱}5::西学.入粤;v1后.与西学接触面迅速扩大,张之}!vj不人也汲汲以求,并指派
  专人“翻译侧报.直探洋请”.设]J.理洋务处.ui1其“荟集茶约、档案,3‘外Vi=i籍”.按求“一切有关洋务政事之
  书”气他的西学知识随之迅速增沐.这些知识.成为池举rJ}浮务事业的依据.调任鄂督后,张之洞对西学的追
  求有增无已.始则电l}驻几•'"i0巨许景滋“分}丁代译”西书,分裸城,官制、学校、二N}:商务、赋税、国用、军实、刑
  律、邦交、教派、礼俗十二门,衬继又延请上海格致书院山长王韬及洋员傅兰稚、布茂林等“广购洋书,选择翻
  译”,欲“使各国今昔之情形,政治之得失,富强之要图.犁然备载.,}y,- !r11著明,n }y干是,其西学知识无论在深度
  或广度上都大有改观.在有悦方面甚至超出了其他洋务派.酉学勺张之i}J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营养,促成其洋
  务思想的萌发、形成、发展和成熟,成为洋务思想的集大成者.
  37 但是,张之洞的学识、经历、地位又决定了他不可能由洋务派转变为资产阶级维新派.
  张之洞是封建教育制度下的高材生.他14岁成秀才,16岁以第一名解元中举人,27岁以第三名探花中进
  士.“中学”的影响较别人更为深刻.即便是在从辜洋务活动的同时,他也习惯于从“中学”的角度去看待西学.
  关于民权问题,他说:“若人皆白主,家私其家,乡私其乡,士愿坐食,农愿润租,商愿专利.工愿高价,无业贫民
  愿劫夺.子不从父,弟不尊师,妇不从夫,贱不服贵,弱肉强食,不尽灭人类不止:”他看不到法律制度的限制、
  社会道德的规范及社会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制约,抛开了人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职贵,当然不可能对民权学说有
  正确的理解,无怪乎他要斥之为“召乱之说”.尽管戊戌以前张之洞的思想在不断发展、进步,但要突破这种根
  深蒂固的封建世界观,产生质的飞跃,却非常困难.
  张之洞是封建仕途上的得志者.他31岁简放学政,45岁出任封爱,屡际殊遇,在晚清政局中红极一时.他
  与清王朝早已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从而以封建卫道者自居,不允许有人利用西学反对封建统治.因而他对于
  接触西学者,每每加以限制.如在广东创办水陆师学堂时表示:对入学者“必不使逐末遗本心,筹设西艺学堂
  时提出:“其溺于西人之说,喜新攻异者,固当深戒.},选派学生出国游学时规定:要派员“平日助以圣贤大义,
  授以华书,课以华义”,0等等.既然要卫道,当然不会丢弃封建的道统.
  张之洞一生没有出过洋,没有掌握一门外语,他对西学的认识始终受到一定的限制.张之洞说过:“出洋
  一年,胜于读西书四五年..”“若非精晓洋文,即不能自读西书.若不能多读西书,即无从会通博采…不借外
  语,无法“探西书精微”,只好大力倡导翻译西书.未能亲身考寮西方社会,只好对出洋者殷殷垂询.他所得到
  的西方知识是第二手资料,因之,张之洞与西学之间始终有一层隔膜.
  综观张之洞的洋务道路,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踏上洋务道路时间较晚,洋务思想形成很快.张之
  洞于中法战争时期开始举办洋务时,西学的传入已较为广泛,这为张之洞的思想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既然省去了由船坚炮利而声光化电、由“求强”而“求富”的过程,督粤仅五年余,张之洞的洋务思想就荃本赶上
  了所有的洋务派.二是留心时务、勇于任事,思想发展较为全面.有人说张之洞“尤究心经世之务,以天下为己
  任.w'V诚非虚言.张之洞在京能知招商局运粮食“自津运晋每石运费约二两三钱峥,在晋能晓“法国道远而晌
  巨,每一只来华须七百元,.”在粤能言“琼州纬线处赤道北十八度至二十度,尚在台湾之南三度心,非留心时
  务者不能知.以筹办铁路入邵,却同时筹及织布、采矿、炼钢铁、造枪炮,非勇于任事者不敢为.留心时务则可
  广采博闻,勇于任事则须周知事理,这就决定了张之洞的知识面比他人为广,对西学的采撷面较他人为宽.三
  是出身清流,一贯主战,颇得士论好评.张之洞在京广交游、喜接纳,标榜自己“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
  利.二不与文士争名,三不与无谓争闲气”.,又敢于“讥评时政”,早已被视为清流名士.甲申、甲午皆极力主
  战,一时为士论所重.戊戌维新时期,朝廷说他“持论平正通达”.维新派一度声称“内有常熟,外有南皮”,守旧
  派也“以为得张公入朝,其声彗延才德足以制服康梁..”政见敌对的各方同时皆寄予厚望,这种情况在厉史上是
  不多见的.
  在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成为不可阻碍的历史潮流.张之洞缘此步入洋务之途,大力兴办洋务事业,积极引
  进西学,都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发生过推动作用.但是,戊戌以后,张之洞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
  清王朝的统治,一度视西方的宪法、国会和民权学说为洪水猛兽,极力堵拒,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责任编样:施立业〕
  注释:
  ①刘禺生:《世载堂杂忆》、卷1,第90页.②③④⑤⑥⑦⑩⑩⑩⑩⑩⑩⑩⑧⑩⑩⑩⑩⑩@《张丈岌套全
  集》(Y.(一简作:张集)《奏议》卷2.卷3,卷25.卷13,卷27,卷26,卷37,卷35,卷10,卷38,卷40,卷41,卷43,
  卷21,卷28,卷1,卷7,卷19.(必⑨(皿@⑩⑩《张集》《公犊》卷4,卷8.卷14,卷15,⑩⑩⑩《张集)(电犊》
  卷12,卷28,卷150颐⑥妙《功学篇》.@《张集》,《卷首下》.⑩《张集》《弟子记》.⑩苏继祖:《清廷戊
  戌朝变记》,《戊戌变法袱一).第3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