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谈谈荣格的原型理论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9 06:54:36
谈谈荣格的原型理论
谈谈荣格的原型理论
荣格的原型理论和原型批评
高明勇

引文
继弗洛伊德之后,荣格在我国正在日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注意,文艺界对于荣格思想的兴趣变得越来越惹人注目,它的种族心理积淀学说已经开始渗透到文艺界的众多领域.而继荣格之后,原型批评已经初见端倪并日益完善,批评家们一改昔日近距离直视作品的习惯,开始“向后站”,从远距离处审视,力图把握文学作品的宏观体貌,寻找具体作品与时代及人类文化母体相联接的纽带.本文试从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

“我的人生历程是一个无意识的自我实现的历程.”
—— C.G 荣格
C.G荣格(1875年7月26日——1961年6月6日),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1900年在巴塞尔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先在著名精神病学家尤金·布勒雷指导下在苏黎士大学的精神病研究所任职,后来退职,自己开业.1933—1941年任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心理学教授,1943年起任巴塞尔大学心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精神分析理论》、《无意识心理》、《分析心理学文集》、《心理类型》等.
荣格在早期临床实践中,创立了“词语联想”测试法.他用这种方法去寻找和分析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隐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情结”概念.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荣格曾追随弗洛伊德五年,1913年终因和弗氏见解不合而与之中断关系,并创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由于荣格热衷于宗教和神话,他的理论和思想具有较强的神秘主义色彩和超验主义.总体上说,荣格的理论仍然是以弗氏的精神分析学为基础的,但也在许多基本概念和观点上对弗氏进行了重大的修正和发展.如:他对无意识、力比多、自我等概念都作了新的解释.他的关于“内倾”和“外倾”的心理类型理论不仅在心理学界影响很大,而且早已成为一般的常识.
数年以来,人们一直把他看作是一位观点与精神分析学的弗洛伊德学派相当一致的精神分析学家.在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之后,荣格发展了自己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体系,一开始,荣格把自己的学说称为情综心理学,而后又把它叫做分析心理学.荣格的心理学体系不仅仅只包括种种概念和理论公式的主体,而且还容含着治疗有精神问题的人们的种种方法.

“……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在纯粹的自在之黑暗中点燃光明之焰.”
——C.G 荣格
荣格的普遍影响,体现了他的主要理论主张包括集体无意识、原型等方面的研究,而这方面是他文艺美学和文艺心理学的核心.
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学说是荣氏对弗氏无意识理论的发展.虽然荣格也承认无意识这一概念,但却不同意弗氏关于无意识是毫无理性的性本能的冲动的观点.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荣格在临床实践和广泛的阅读的基础上,从神话以及他的病人的梦和幻想中,发现许多现象似乎是原始社会的集体经验而不是个人经验,因此他相信所有的人不仅都有着个人无意识而且同时也都具有一种集体无意识.于是把弗氏的无意识概念加以拓展,将它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所谓“集体无意识”,用荣格的话来说“并非由个人获得而是由遗留所保留下来的普通性精神机能,即有遗传的脑结构所产生的内容.这些就是各种神话般的联想——那些不用历史的传说和迁徙就能够在每一个时代和地方重新发生的动机和意象.”换句话说,“集体无意识”是指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它既不产生于个人的经验,也不是个人后天获得的,而是生来就有的.”这是一个保存在人类经验之中并不断重复的非个人意象的领域.如果说意识是高出水面的一些小岛,个人无意识是由于潮汐才露出来的那些水面下的陆地部分,那么集体无意识就好比是广大无比的海床,具有更为内在和深刻的意义.
在荣格看来,每一个艺术家为探索人灵魂深邃的人,只有当他成为一个“集体的人”,才能真正窥见人类最深刻的内在律动.在这种意义上说,一切伟大的艺术并不是个人意识的产物,而恰恰是集体无意识的造化.正像并不是歌德创作了《浮士德》,而是德意志民族的浮士德精神造就了歌德一样.与其说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波提切利等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不朽作品,还不如说是某种冥冥之中的集体无意识成全了他们的艺术悟性,使他们有可能为艺术历史长廊留下《最后的晚餐》《摩西》《维纳斯的诞生》.
原型理论

与艺术家的集体无意识相联系的重要概念是原型.荣格将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称为原始意象,原始意象一词意指一种本言的模型,其他相似的存在皆根据这种本原模型而成形.原始意象的同义词就是原型,在《集体无意识的原型》中,荣格指出,“原型这个词就是柏拉图哲学中的形式”,指的是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是心理测验的一种先在决定因素,是一切心理反应所具有的普遍一致的先验形式,它使个体以其原本祖先面临的类似情境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
原型尽管归属于集体无意识,但是却能够体验为一种印象式意象.在每一种集体无意识中存在着大量的原型.同一原型可能细部或名称有些变化,但它的核心意义是基本相同的,符合人类的某种普通心理要求.譬如,英雄,大地母亲、智慧老人、魔鬼等原型在作品中屡屡出现,其各个内在意义仍是相对统一的.譬如西方艺术中的圣母题材的作品多如恒河沙数,但却没有穷尽的时候,因为它们面临的是深邃无底的集体无意识,呼应着人类对母亲的无尽之情,因而具有不朽的魅力.
荣格对于原型的界定一直采取了诗性的态度,他说“自从远古时代就存在的普遍意象,原型作为一种‘种族的记忆’被保留下来,使每一个人作为个体的人先天就获得一系列意象和模式.”荣格通过对神话的广泛研究和临床的治疗经验,揭示了原型和神话以及神话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基于此,他把原型理论扩展到文艺领域.原型,是人类长期心理积淀中未被直接感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因而是作为潜在的无意识进入创作过程的,但它们又必须得到外化,最初呈现为一种“原始意象”.在远古时代表现为神话现象,然后在不同时代通过无意识激活为艺术形象,这些原始意象及原型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艺这个载体.因为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他们不断地以本原的形成反复出现在艺术作品和诗歌中.
在文艺研究中,荣格不同意文学艺术即幻想的特点,不赞成把治疗精神病的精神分析法直接运用于文艺研究.因此,弗洛伊德从 “个人无意识”的角度去解释文艺现象,而荣格则用“集体无意识”理论去解释.荣格认为文艺作品是个“自主情结,”其创作过程并不完全受作者自觉意识控制,而常常受到一种积淀在作者无意识深处的集体心理经验的影响,这种心理经验就是“集体无意识”.虽然读者不能直接在文艺作品中发现集体无意识,但却能通过神话或图腾或梦中反复出现的原始意象发现它的存在和意义.因此,批评家可以通过分析在文艺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或象征,重新建构出这种原始意象,进而发现人类精神真相,揭示艺术本质.
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