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匡衡那样勤学的人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20 12:00:24
像匡衡那样勤学的人有哪些
除了孙敬,苏秦 孙康 李密以外的
除了孙敬,苏秦 孙康 李密以外的
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匡衡
有个叫匡衡的人,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家里贫穷,买不起蜡烛,夜间无法照明读书.匡衡邻居家日子过的挺好,每天晚上都点起蜡烛,屋里得很亮.他想到邻居家去读书,可是遭到拒绝.后来,匡衡想出一个好办法,他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居家里的光就透过来了,他把书对着光,读起挺方便.匡衡读的书愈来愈多,可是他没钱买书怎么办呢?有一天,他发现一个才主家,家里堆了很多书,他就去帮才主家干活,不要钱,才主很奇怪,问他:“小伙子,你为什么白白干活呀!”匡衡也不隐瞒,就说:“我帮你干活,不想得到工钱,只想借你家的书看看,不知你答应不?”才主非常高兴,就把家里的书借给他看,后来,匡衡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人要刻苦好学.
牛顿勤奋学习的故事
牛顿爱好制作机械模型一类的玩艺儿,如风车、水车、日晷等等.他精心制作的一只水钟,计时较准确,得到了人们的赞许.有时,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盏灯笼挂在风筝尾巴上.当夜幕降临时,点燃的灯笼借风筝上升的力升入空中.发光的灯笼在空中流动,人们大惊,以为是出现了彗星.尽管如此,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还是经常受到歧视.当时,封建社会的英国等级制度很严重,中小学里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歧视学习差的同学.有一次课间游戏,大家正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借故踢了牛顿一脚,并骂他笨蛋.牛顿的心灵受到这种刺激,愤怒极了.他想,我俩都是学生,我为什么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过他!从此,牛顿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早起晚睡,抓紧分秒、勤学勤思. 过刻苦钻研,牛顿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不久就超过了曾欺侮过他的那个同学,名列班级前茅. .
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1: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2: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
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3: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4: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5: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於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於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
6: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出生于美国西北角的西雅图市.他先后就读于西雅图的里奇景小学、湖滨中学.
比尔从小就精力过人,早在婴儿时期自己就能让摇篮晃动起来,从小就极爱思考,一迷上某事便能全身心投入.从外祖母循循善诱的启蒙教育到父母不辞辛苦地为比尔•盖茨寻找适合他天分发展的社团与学校,无不为他天赋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清新的空气.
外祖母特别喜欢和聪明的小比尔一起做游戏,尤其是涉及一些智力的游戏.她教少年比尔下跳棋、玩筹码,还有打桥牌等她所喜欢玩的东西.玩游红时,外祖母总爱对小比尔说:“使劲想!使劲想!”她也常常为比尔下一步好棋、打一张好牌而拍手叫好,外祖母还常常让比尔•盖茨读书,给他讲故事,比尔•盖茨从中受益匪浅.他在外祖母的帮助与指导下,成了兴趣广泛、废寝忘食的读者——读书成了他打发精力的好方式.他十分喜欢他家附近一个图书馆举行的夏季阅读比赛,他总得男孩中的第一,偶尔也会勇夺总冠军.外祖母意识到比尔•盖茨在思维与记忆上的潜力,她总是不失时机地激活比尔这方面的潜能,有时祖孙俩到公园散步,外祖母常会与比尔•盖茨交流下棋的技术或看某篇佳作,让比尔寻找更新下法或表达更独到精辟的见解.
比尔•盖茨的父母也十分关注孩子的成长.他们在质朴的处世方式中,更多地关心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他们在工作之余总是尽可能地与孩子们呆在一起.一家人不断地进行各种游戏,从棋类到拼图比赛,几乎所有的益智游戏.
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家庭中的环境已无法满足比尔•盖茨天赋的进一步发挥.小比尔有时会责备母亲智力不足呢!于是,父母把目光投向社会,积极为比尔寻找属于他的空间.在一次活动中,比尔•盖茨给班上准备一份报告,叫《为盖茨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这篇报告几乎成了全家人的事,他的外祖母帮着弄封皮,连父亲也插手帮忙,气氛很活跃.
小学毕业后,父母在征求比尔•盖茨意见后,送他进了湖滨中学.在湖滨中学,比尔痴迷上令他今后倾注毕生精力的计算机.
比尔•盖茨在湖滨中学读书时,常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安排学习.比尔•盖茨在喜欢的课程上下功夫,学得非常棒,如数学和阅读方面.每次父母看到比尔拿回来的成绩单,尽管他们知道比尔在一些课程上会学得更好,但他们并没有拉下脸来责备比尔•盖茨.
中学毕业后,比尔•盖茨很想到哈佛大学去读书,这也正是父母们最大的心愿.幸好,比尔•盖茨的父母并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把孩子看做自己的私产,必须让孩子们来完成父母喜欢的事.经过冷静思考后,父母放弃了让儿子当律师的想法,让比尔•盖茨在大学领域里自由发展.这一点帮了比尔•盖茨的大忙.
但一年后,更大的难题摆在了比尔•盖茨的父母面前:比尔•盖茨要离开哈佛,放弃锦秀学业,与别人一起创办计算机公司!
比尔与父母多次交谈,平静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了解儿子秉性和志向的父母又能说什么呢!或许儿子的天赋与计算机事业是最佳的切合点吧!比尔•盖茨便毅然离开了令亿万学子向往的哈佛大学,开始在软件领域大展鸿图.
很显然,比尔•盖茨的成功是个人天赋与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尔的事例告诉我们:其一,我们应不断激活孩子的天赋,注重对孩子天赋的培养与保护.其二,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十分重要.
再让我们看看比尔•盖茨对子女的教育吧:在家庭的呵护下,比尔•盖茨能全力专注于某一事物的天赋十分明显.1975年比尔正式创办微软公司,二十多年后,成为世界首富,个人资产近200亿美元!他虽然身家无数,但他在如何合理花费方面却给自己的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典范.有一句话叫“豪门出败子”,盖茨深切认识到金钱可能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是伤害,宁可将大笔的钱捐献给社会慈善机构,也不愿多给一分钱去让孩子们随意挥霍.仅在五年来,盖茨和他的妻子向社会捐款就高达10亿美元以上.他对社会如此大方,对子女却十分“吝啬”.他曾多次分开宣称:“我不会给我的继承人留下很多钱,因为我认为这对他们没有好处.”在他的家教影响下,盖茨的孩子虽然出身豪门,但自幼养成节俭的家风,他们懂得:一切只能靠个人奋斗去赢得.不仅如此,盖茨还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生活极其朴素、不奢靡浪费的父亲形象.一次盖茨和一位朋友驱车同往希尔顿饭店开会,由于去迟了找不到车位,朋友建议就把车停在饭店的贵宾车位,盖茨却极力反对:“这可不是个好价钱,要花12美元呢.”对于身只微软总裁的盖茨来说,12美元真正是无足挂齿的,但这位天才的商人却深深懂得,哪怕只是很少的几元钱甚至几分钱,也要让它对社会发挥最大的效用.盖茨的行为昭示我们,一个人只有用好了自己的每一分钱,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也只有如此教育下的孩子,长大才能真正独立地挑起生活、奋斗的重担.
反观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有许多是与盖茨做父亲的原则大相径庭的.我们的许多父母,对于视为掌上明珠、口中宝贝的独生子女,惟恐生活上吃着苦了,受着累了;或者自己当年确实含辛茹苦历经了磨难,如今想在孩子身上寻求补偿,于是在孩子面前出手无比大方:孩子对金钱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新年压岁钱一给就是几百上千元,他们常不离口的一句话就是:“老爸的这些财富将来还不都是你的!”这样无形中给孩子灌输了一种观念:反正自己将来无须怎样努力照样可以过得很好.于是一幕幕悲剧由此上演:由自幼金钱的挥霍始,以步入歧途、违法犯罪终.正所谓“成由勤俭败由奢”,如此的父爱、母爱,是爱之愈切,害之愈深.
为了孩子将来的健康成长,在如何教孩子花钱问题上实在含糊不得,请多学学比尔•盖茨的“吝啬”吧!
凿壁偷光
讲的是匡衡,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出身於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
萤囊映雪
讲的是车胤 车胤(公元333-401),字武子,东晋时期南平郡离县人(今临澧县柏枝乡).
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其囊萤夜读 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他功名仕途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先后曾任:中书侍郎、待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两次进爵后,被朝廷封为关内侯与临湘候.职守功勋,颇极一时之盛.
头悬梁锥刺股
讲的是苏秦.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里人,字季子.苏秦是洛阳人,虽然出身寒门,却怀有一番大志.他跟随鬼谷子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别老师下山.张仪去了魏国,而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几年,但一事无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里.
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口舌.苏秦听了这些嘲笑他的话,心里感到十分惭愧,但他一直想游说天下,谋取功名,于是请求母亲变卖家产,然后再去周游列国.
苏秦的母亲劝阻说:“你不像咱当地人种庄稼去养家口,怎么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贵呢?那不是把实实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没有希望的东西吗?如果到头来你生计没有着落,不后悔么?”苏秦的哥哥、嫂嫂们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苏秦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很对不起家人,既惭愧,又伤心,不觉泪如雨下.但苏秦扬名天下的雄心壮志仍然不改,于是闭门不出,取出师父临下山时赠送给他的礼物——姜子牙的《阴符》,昼夜伏案攻读起来.
苏秦经常自勉说:“读书人已经决定走读书求取功名这条路,如果不能凭所学知识获取高贵荣耀的地位,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想到这些,苏秦更加忘我地学习起来.
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读书时,把头发用绳子扎起来,悬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头发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困了,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就能保持清醒.这就是成语“头悬梁,锥刺股”的由来
nk0223 2010-02-26 20:30:23 60.22.244.*
头悬梁
锥刺股
警枕催读
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匡衡借光读书
勾践卧薪偿胆
司马光用圆木警枕写资治通鉴
车胤捉萤火虫当灯
孙康在雪地映光读书
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匡家穷买不起书.同乡有个富翁家中藏书很丰富.匡衡就去他家做工,却不收分文工钱.富翁感到很奇怪,问匡衡为什么?匡衡说:“我不想要工钱,只希望您能把家中的书都借给我读,我可就很心满意足了.”富翁听了,被他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所深深感动,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从此,匡衡就有了极好的读书机会.史书上说,匡衡精力充沛,超越常人,富翁家的丰富的藏书,加上匡衡本人的勤奋努力,终于把他造就成为一位知识学问渊博的学者.当时的读书人中甚至流传着这么几句口碑:“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没有人能解说《诗经》,匡衡恰好来了;匡衡给大家解说了《诗经》的疑义,大家开心得都笑起来).”可见他声誉很高.当时,许多读书人都拜他为师,跟他学习.
汉元帝的时候,张衡受推荐被朝廷任命为郎中,再升为博士,给事中.这时先后发生了日蚀和地震,汉元帝心中惶恐,怕是上天降下的灾殃警兆,就向大臣们咨询政治的得失.匡衡上奏,列举历史事实说明天象只是一种大然的阴阳变化,祸福全在于人的作为,人类社会的风气,更在于朝廷的教化倡导和影响.因而皇上应当裁减宫廷的费用,亲近忠臣正人,疏远佞臣小人,选拔贤材,开放方路接纳忠谏,等等.汉远帝很赞赏匡衡的见识,提升他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汉元帝庞爱傅昭仪和她的儿子定陶王超过了皇后和太子.匡衡对此提出了恳切的规劝,透彻地剖析“正家而天下定”的道理,要防止招致国家的祸乱.匡衡在朝廷中参议大政,引经据典,阐明法理道义,很受赞赏,由此升任为光禄勋、御史大夫,后来又升来丞相,封为乐安侯.
汉元帝时,宦官中书令石显专权,排挤陷害贤良.匡衡也害怕他,不敢指摘.汉元帝去世之后,汉成帝即位,匡衡和御史大夫甄谭联手弹劾石显,揭露他和党羽的种种罪恶.石显和爪牙都受到应有的惩办.但朝中大臣也有人认为,匡衡身为辅政大臣,早年不及时参奏揭发,却阿谀曲从,没有尽到责任,对他提出弹劾.匡衡也自感惭愧,一再请求辞职,后来终于因多占封地的事被罢了官.
后人根据匡衡的故事,概括出一句成语“凿壁偷光”,形容勤奋好学.
有个叫匡衡的人,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家里贫穷,买不起蜡烛,夜间无法照明读书.匡衡邻居家日子过的挺好,每天晚上都点起蜡烛,屋里得很亮.他想到邻居家去读书,可是遭到拒绝.后来,匡衡想出一个好办法,他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居家里的光就透过来了,他把书对着光,读起挺方便.匡衡读的书愈来愈多,可是他没钱买书怎么办呢?有一天,他发现一个才主家,家里堆了很多书,他就去帮才主家干活,不要钱,才主很奇怪,问他:“小伙子,你为什么白白干活呀!”匡衡也不隐瞒,就说:“我帮你干活,不想得到工钱,只想借你家的书看看,不知你答应不?”才主非常高兴,就把家里的书借给他看,后来,匡衡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人要刻苦好学.
牛顿勤奋学习的故事
牛顿爱好制作机械模型一类的玩艺儿,如风车、水车、日晷等等.他精心制作的一只水钟,计时较准确,得到了人们的赞许.有时,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盏灯笼挂在风筝尾巴上.当夜幕降临时,点燃的灯笼借风筝上升的力升入空中.发光的灯笼在空中流动,人们大惊,以为是出现了彗星.尽管如此,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还是经常受到歧视.当时,封建社会的英国等级制度很严重,中小学里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歧视学习差的同学.有一次课间游戏,大家正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借故踢了牛顿一脚,并骂他笨蛋.牛顿的心灵受到这种刺激,愤怒极了.他想,我俩都是学生,我为什么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过他!从此,牛顿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早起晚睡,抓紧分秒、勤学勤思. 过刻苦钻研,牛顿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不久就超过了曾欺侮过他的那个同学,名列班级前茅. .
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1: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2: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
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3: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4: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5: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於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於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
6: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出生于美国西北角的西雅图市.他先后就读于西雅图的里奇景小学、湖滨中学.
比尔从小就精力过人,早在婴儿时期自己就能让摇篮晃动起来,从小就极爱思考,一迷上某事便能全身心投入.从外祖母循循善诱的启蒙教育到父母不辞辛苦地为比尔•盖茨寻找适合他天分发展的社团与学校,无不为他天赋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清新的空气.
外祖母特别喜欢和聪明的小比尔一起做游戏,尤其是涉及一些智力的游戏.她教少年比尔下跳棋、玩筹码,还有打桥牌等她所喜欢玩的东西.玩游红时,外祖母总爱对小比尔说:“使劲想!使劲想!”她也常常为比尔下一步好棋、打一张好牌而拍手叫好,外祖母还常常让比尔•盖茨读书,给他讲故事,比尔•盖茨从中受益匪浅.他在外祖母的帮助与指导下,成了兴趣广泛、废寝忘食的读者——读书成了他打发精力的好方式.他十分喜欢他家附近一个图书馆举行的夏季阅读比赛,他总得男孩中的第一,偶尔也会勇夺总冠军.外祖母意识到比尔•盖茨在思维与记忆上的潜力,她总是不失时机地激活比尔这方面的潜能,有时祖孙俩到公园散步,外祖母常会与比尔•盖茨交流下棋的技术或看某篇佳作,让比尔寻找更新下法或表达更独到精辟的见解.
比尔•盖茨的父母也十分关注孩子的成长.他们在质朴的处世方式中,更多地关心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他们在工作之余总是尽可能地与孩子们呆在一起.一家人不断地进行各种游戏,从棋类到拼图比赛,几乎所有的益智游戏.
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家庭中的环境已无法满足比尔•盖茨天赋的进一步发挥.小比尔有时会责备母亲智力不足呢!于是,父母把目光投向社会,积极为比尔寻找属于他的空间.在一次活动中,比尔•盖茨给班上准备一份报告,叫《为盖茨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这篇报告几乎成了全家人的事,他的外祖母帮着弄封皮,连父亲也插手帮忙,气氛很活跃.
小学毕业后,父母在征求比尔•盖茨意见后,送他进了湖滨中学.在湖滨中学,比尔痴迷上令他今后倾注毕生精力的计算机.
比尔•盖茨在湖滨中学读书时,常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安排学习.比尔•盖茨在喜欢的课程上下功夫,学得非常棒,如数学和阅读方面.每次父母看到比尔拿回来的成绩单,尽管他们知道比尔在一些课程上会学得更好,但他们并没有拉下脸来责备比尔•盖茨.
中学毕业后,比尔•盖茨很想到哈佛大学去读书,这也正是父母们最大的心愿.幸好,比尔•盖茨的父母并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把孩子看做自己的私产,必须让孩子们来完成父母喜欢的事.经过冷静思考后,父母放弃了让儿子当律师的想法,让比尔•盖茨在大学领域里自由发展.这一点帮了比尔•盖茨的大忙.
但一年后,更大的难题摆在了比尔•盖茨的父母面前:比尔•盖茨要离开哈佛,放弃锦秀学业,与别人一起创办计算机公司!
比尔与父母多次交谈,平静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了解儿子秉性和志向的父母又能说什么呢!或许儿子的天赋与计算机事业是最佳的切合点吧!比尔•盖茨便毅然离开了令亿万学子向往的哈佛大学,开始在软件领域大展鸿图.
很显然,比尔•盖茨的成功是个人天赋与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尔的事例告诉我们:其一,我们应不断激活孩子的天赋,注重对孩子天赋的培养与保护.其二,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十分重要.
再让我们看看比尔•盖茨对子女的教育吧:在家庭的呵护下,比尔•盖茨能全力专注于某一事物的天赋十分明显.1975年比尔正式创办微软公司,二十多年后,成为世界首富,个人资产近200亿美元!他虽然身家无数,但他在如何合理花费方面却给自己的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典范.有一句话叫“豪门出败子”,盖茨深切认识到金钱可能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是伤害,宁可将大笔的钱捐献给社会慈善机构,也不愿多给一分钱去让孩子们随意挥霍.仅在五年来,盖茨和他的妻子向社会捐款就高达10亿美元以上.他对社会如此大方,对子女却十分“吝啬”.他曾多次分开宣称:“我不会给我的继承人留下很多钱,因为我认为这对他们没有好处.”在他的家教影响下,盖茨的孩子虽然出身豪门,但自幼养成节俭的家风,他们懂得:一切只能靠个人奋斗去赢得.不仅如此,盖茨还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生活极其朴素、不奢靡浪费的父亲形象.一次盖茨和一位朋友驱车同往希尔顿饭店开会,由于去迟了找不到车位,朋友建议就把车停在饭店的贵宾车位,盖茨却极力反对:“这可不是个好价钱,要花12美元呢.”对于身只微软总裁的盖茨来说,12美元真正是无足挂齿的,但这位天才的商人却深深懂得,哪怕只是很少的几元钱甚至几分钱,也要让它对社会发挥最大的效用.盖茨的行为昭示我们,一个人只有用好了自己的每一分钱,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也只有如此教育下的孩子,长大才能真正独立地挑起生活、奋斗的重担.
反观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有许多是与盖茨做父亲的原则大相径庭的.我们的许多父母,对于视为掌上明珠、口中宝贝的独生子女,惟恐生活上吃着苦了,受着累了;或者自己当年确实含辛茹苦历经了磨难,如今想在孩子身上寻求补偿,于是在孩子面前出手无比大方:孩子对金钱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新年压岁钱一给就是几百上千元,他们常不离口的一句话就是:“老爸的这些财富将来还不都是你的!”这样无形中给孩子灌输了一种观念:反正自己将来无须怎样努力照样可以过得很好.于是一幕幕悲剧由此上演:由自幼金钱的挥霍始,以步入歧途、违法犯罪终.正所谓“成由勤俭败由奢”,如此的父爱、母爱,是爱之愈切,害之愈深.
为了孩子将来的健康成长,在如何教孩子花钱问题上实在含糊不得,请多学学比尔•盖茨的“吝啬”吧!
凿壁偷光
讲的是匡衡,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出身於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
萤囊映雪
讲的是车胤 车胤(公元333-401),字武子,东晋时期南平郡离县人(今临澧县柏枝乡).
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其囊萤夜读 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他功名仕途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先后曾任:中书侍郎、待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两次进爵后,被朝廷封为关内侯与临湘候.职守功勋,颇极一时之盛.
头悬梁锥刺股
讲的是苏秦.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里人,字季子.苏秦是洛阳人,虽然出身寒门,却怀有一番大志.他跟随鬼谷子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别老师下山.张仪去了魏国,而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几年,但一事无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里.
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口舌.苏秦听了这些嘲笑他的话,心里感到十分惭愧,但他一直想游说天下,谋取功名,于是请求母亲变卖家产,然后再去周游列国.
苏秦的母亲劝阻说:“你不像咱当地人种庄稼去养家口,怎么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贵呢?那不是把实实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没有希望的东西吗?如果到头来你生计没有着落,不后悔么?”苏秦的哥哥、嫂嫂们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苏秦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很对不起家人,既惭愧,又伤心,不觉泪如雨下.但苏秦扬名天下的雄心壮志仍然不改,于是闭门不出,取出师父临下山时赠送给他的礼物——姜子牙的《阴符》,昼夜伏案攻读起来.
苏秦经常自勉说:“读书人已经决定走读书求取功名这条路,如果不能凭所学知识获取高贵荣耀的地位,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想到这些,苏秦更加忘我地学习起来.
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读书时,把头发用绳子扎起来,悬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头发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困了,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就能保持清醒.这就是成语“头悬梁,锥刺股”的由来
nk0223 2010-02-26 20:30:23 60.22.244.*
头悬梁
锥刺股
警枕催读
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匡衡借光读书
勾践卧薪偿胆
司马光用圆木警枕写资治通鉴
车胤捉萤火虫当灯
孙康在雪地映光读书
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匡家穷买不起书.同乡有个富翁家中藏书很丰富.匡衡就去他家做工,却不收分文工钱.富翁感到很奇怪,问匡衡为什么?匡衡说:“我不想要工钱,只希望您能把家中的书都借给我读,我可就很心满意足了.”富翁听了,被他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所深深感动,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从此,匡衡就有了极好的读书机会.史书上说,匡衡精力充沛,超越常人,富翁家的丰富的藏书,加上匡衡本人的勤奋努力,终于把他造就成为一位知识学问渊博的学者.当时的读书人中甚至流传着这么几句口碑:“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没有人能解说《诗经》,匡衡恰好来了;匡衡给大家解说了《诗经》的疑义,大家开心得都笑起来).”可见他声誉很高.当时,许多读书人都拜他为师,跟他学习.
汉元帝的时候,张衡受推荐被朝廷任命为郎中,再升为博士,给事中.这时先后发生了日蚀和地震,汉元帝心中惶恐,怕是上天降下的灾殃警兆,就向大臣们咨询政治的得失.匡衡上奏,列举历史事实说明天象只是一种大然的阴阳变化,祸福全在于人的作为,人类社会的风气,更在于朝廷的教化倡导和影响.因而皇上应当裁减宫廷的费用,亲近忠臣正人,疏远佞臣小人,选拔贤材,开放方路接纳忠谏,等等.汉远帝很赞赏匡衡的见识,提升他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汉元帝庞爱傅昭仪和她的儿子定陶王超过了皇后和太子.匡衡对此提出了恳切的规劝,透彻地剖析“正家而天下定”的道理,要防止招致国家的祸乱.匡衡在朝廷中参议大政,引经据典,阐明法理道义,很受赞赏,由此升任为光禄勋、御史大夫,后来又升来丞相,封为乐安侯.
汉元帝时,宦官中书令石显专权,排挤陷害贤良.匡衡也害怕他,不敢指摘.汉元帝去世之后,汉成帝即位,匡衡和御史大夫甄谭联手弹劾石显,揭露他和党羽的种种罪恶.石显和爪牙都受到应有的惩办.但朝中大臣也有人认为,匡衡身为辅政大臣,早年不及时参奏揭发,却阿谀曲从,没有尽到责任,对他提出弹劾.匡衡也自感惭愧,一再请求辞职,后来终于因多占封地的事被罢了官.
后人根据匡衡的故事,概括出一句成语“凿壁偷光”,形容勤奋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