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高中历史必修2的知识点(要具体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1 12:35:09
高中历史必修2的知识点(要具体的)
高中历史必修2的知识点(要具体的)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二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曲折发展(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萎缩(1)时间: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期间或1945—1949)
  (2)原因: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二、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2、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了解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历史意义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起点.(45页下面)
  (第三课)经济体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作用
  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内容:(1)、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1992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四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
  (4)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
  (5)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十四大的主要内容:1992年召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南京政府在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电话.
  3.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到2000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还用传真机和互联网发送文件.
  报刊影视互联网
  概况1.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2.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发展:
  3.此后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如戊戌变法时期的《事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
  1.1905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
  2.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3.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渔光曲》1935年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4.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的诞生.
  1.、、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介诞生了.它被称为“第四媒介”.
  2.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互联网的四大优势:
  (1)集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第五单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课)开辟新航路
  1、新航路的开辟意义:(1)新航路的开辟,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了一片整体.(2)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葡萄牙、西班牙首先开始了殖民扩张.
  (5)、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的开辟(结合课本82页新航路开辟图记忆)
  时间航海家支持的王室开辟的航路意义
  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王室
  欧洲到非洲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开辟了沿非洲海岸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
  1492年哥伦布西班牙王室欧洲到美洲发现美洲新大陆
  (第2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掠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上马车夫——荷兰:
  背景: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经商传统、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政治上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获得独立.
  地区基本情况
  亚洲在印度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印尼一带,一度占据中国台湾
  非洲从葡萄牙手中夺得好望角殖民地
  北美建立新尼德兰殖民地
  (2)“日不落帝国”——英国
  战争结果备注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牙失败,西丧失海上实力的丧失和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三次英荷战争英国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由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引起
  英法七年战争英国夺取了大片法国的殖民地,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2、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
  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是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亚、非、拉美等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打断了它们正常的历史进程,使它们发展缓慢、贫穷落后,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
  (第3课)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1)、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机的问世(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业)
  (2)、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动力问题,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2)、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促使世界面貌发生了变化
  (3)、工业革命还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的变革,产生了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4)、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时间:19世纪中后期)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和飞机;
  化工技术的发展;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
  5、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在交通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火车、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汽车和飞机
  在社会结构: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两个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垄断组织.
  在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6、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第一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
  1、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1)贫富差距扩大(2)股票投机活动(3)分期付款方式的隐患(4)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特点:(1)范围广(2)时间长(3)破坏性大
  3、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动乱;德国法西斯上台(2)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4、胡佛政府的措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反而恶化
  (第二课)罗斯福新政
  1、背景:1929-1933经济危机爆发后,总统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1933年上任后实行新政.
  2、罗斯福新政的起止时间:1933——1939
  3、新政的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2)调整农业政策(3)复兴工业:蓝鹰行动(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4、罗斯福新政的意义:(1)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3)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政府的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5、政的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新政的前提: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
  6、特点:指导思想方面:放弃自由放任思想,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内容方面:国家加强对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全面干预;影响方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诞生.
  (第三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了解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表现:
  战后二十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政策有: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延续并发展社会福利政策.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涨”.
  80年代,里根上台后,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建设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经济复苏.
  90年代克林顿倡导介于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对经济进行改革,经济持续增长,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2、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表现:
  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发展时期:(1)政府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残余势力,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同时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经济:(2)政府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技和教育;(3)美国的扶持政策,通过马歇尔计划对德国提供大量援助.60年代,德国经济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2、了解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与作用:
  3、认识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1921年俄共第十次全国人大《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标志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新经济政策(1921--1928)
  背景十月革命后进入国内战争、外国武装干涉、物质匮乏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弊端日益显现,领导人却希望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引起人民不满.国内隐藏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喀琅施塔得兵变)
  农业实施余粮收集制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核心内容)
  
  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允许部分企业由私人或外国资本家经营;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
  贸易取消自由贸易改变国家垄断,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国家配给制,实物分配制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结果使苏维埃取得了国内战争(1918--1920)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但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促进经济迅速恢复,起到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使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它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但因后来的领导人对其认识不足而被过早的终止.
  新政策的特点:(1)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2)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政治方面:(1)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2)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3)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经济方面:(1)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国民经济平衡和持续发展;(2)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排斥价值规律作用(3)阻碍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4)牺牲广大农民利益,挫伤他们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
  5、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120页,):
  农业: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撤消全国的机器拖拉机站,把所有的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出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
  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将中央一部分权利下放到地方,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精简机构;大量压缩国民经济计划指标.
  政治: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
  6、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后果
  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改革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调整所有制结构,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
  政治改革(1)改变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2)改变共产党领导地位: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从宪法删去关于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条文;苏共“二十八大”宣布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并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实行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脱离了苏联国情.最终导致改革失败,苏联解体.
  (1).苏联解体的标志:1991年阿拉木图协议
  (2).苏联(1922—1991)解体的原因:
  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体制上的弊端和错误政策长期得不到纠正,没有从实际出发,建设符合苏联国情的社会主义;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方针
  外部原因:西方敌对势力长期的“和平演变”战略
  (3).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
  B.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一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2)、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它们都是国际金融机构,美国从中取得了决定性的控制权.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3)、《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积极: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同意的标准和基础;扩大了世界贸易;扩大了世界购买力;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
  消极: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定
  1947年签定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第二课)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1、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3、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问世.
  4、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
  5、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
  1991年《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1994年在印度尼西亚的茂物通过《茂物宣言》,提出了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时间表.
  1995年通过了《执行茂物宣言的大阪行动议程》,使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目标有了保障.
  6、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
  
  (第三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由来和发展;
  理解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经过;
  认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1、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世贸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把多边贸易组织改名为世贸组织.
  2、世贸组织的目的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3、世贸组织的作用:(1)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促使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3)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贸关系中的强权政治
  4、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机遇:(1)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2)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3)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维护合法权益
  (5)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6)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挑战: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5、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1)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经济联系逐渐增多
  (2)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6、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7、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对于发达国家:最大受益者
  对于发展中国家:
  机遇:有利于吸收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挑战: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