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人成长故事有那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2 13:06:55
关于名人成长故事有那些?
关于所有名人的成长故事有哪些?
关于所有名人的成长故事有哪些?
名人成长故事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他是孩子的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 他父亲回来了,非常生气.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谁砍了我的树,我要狠狠揍他一顿.” 他父亲到处询问.当他问儿子时,华盛顿开始哭了起来. “我砍了你的树!”华盛顿和盘托出. 父亲抱起他的儿子说:“我好聪明的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不愿听你说谎.”
列宁小时候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 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 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 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 列宁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习的.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车胤囊萤照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张三丰创太极》
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当时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们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吧?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柔中带刚!你知道张三丰到底怎么创造的太极拳吗?本片要说的,正是这个故事.
《诸葛亮喂鸡》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传颂,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
《玄奘苦学佛法》
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华佗拜师学艺》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
《皇甫谧浪子回头》
皇甫谧,魏、晋年间人,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医学家.皇甫谧小的时候玩劣异常,被村子里的人称为小霸王,一次,他将同窗受气包家的枣树的树皮铲掉,使得枣树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婶婶的教育下,皇甫谧终于浪子回头,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
林 肯 的 台 阶
一个1 周岁左右的小男孩, 被年轻的妈妈牵着小手来到公园的广场前, 要上有十几个阶梯的台阶了. 小男孩却挣脱开妈妈的手, 他要自己爬上去. 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 他的妈妈也没有抱他上去的意思. 当爬上两个台阶时, 他就感到台阶很高,回头瞅一眼妈妈, 妈妈没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 只是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和鼓励. 小男孩又抬头向上瞅了瞅, 他放弃了让妈妈抱的想法, 还是手脚并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 小屁股抬得老高, 小脸蛋也累得通红, 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脏乎乎的, 但他最终爬上去了. 年轻的妈妈这才上前拍拍儿子身上的土, 在那 通 红 的 小 脸 蛋 上 亲 了 一 口 . 这个小男孩, 就是后来成为美国第1 6 届总统的林肯. 他的母亲便是南希· 汉克斯. 林肯的父亲是个农民, 家境极为贫穷. 林肯断断续续地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 加起来还不足1 年. 但林肯从小就养成了热爱知识、 追求学问、 善良正直和不畏艰难的好品质. 他买不起纸和笔, 就用木炭在木板上写字, 用小木棍在地上练字. 他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学习, 练习讲演. 林肯失过业, 做过工人, 当过律师. 他从29 岁起, 开始竞选议员和总统, 前后尝试过 11 次, 失败过9 次. 在他 51 岁那年, 他终于问鼎白宫, 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被马克思称之为“全世界的一位英雄” . 母亲南希在林肯9 岁那年不幸病故. 但毫无疑问, 她用坚强而伟大的母爱抚养了林肯, 使他勇敢 而 坚 定 地 走 向 未 来 . 不言而喻, 人的一生有无数级台阶——生活、 学习和工作. 如何面对和攀登这些人生之阶? 对于孩子, 是牵着手、 搀扶着上, 还是抱着上? 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答案. 显而易见, 如果家长牵着、 搀扶着孩子, 就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性, 常常把父母当成拐棍而难以自立. 如果家长抱着孩子上台阶, 把孩子揽在襁褓里, 那么, 孩子就会成为被“抱大的一代” , 不经风雨, 不见世面, 更难立足于社会. 平时, 孩子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 上学接送, 晚上陪读, 甚至考上大学父母还要跟着做“保姆” .孩子大学毕业后找工作, 又得父母跑单位, 当“职介” ……这样, 孩子是很难自立成 人 大 有 作 为 的 .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不妨让孩子吃点苦, 有“台阶” 让他自己爬. 这样, 孩子也许能“一鼓作气” , 攀上光辉的顶点.
比 尔 . 盖 茨 与 父 母
比尔. 盖茨出生于律师和教师之家, 这个家庭的大人非常注意小盖茨的智力开发和培 养 . 盖茨三四岁时, 母亲外出总是把盖茨带在身边, 当他在学校里向学生讲解西亚图的历史和博物馆的情况时, 盖茨总是坐在全班最前面, 尽管盖茨是个好动的孩子,但 在 教 室 里 他 表 现 得 比 其 他 学 生 还 要 专 注 、 认 真 . 盖茨从小酷爱读书, 尽管他是个儿童, 但他喜爱读成人的书. 在自己家里, 他可以 随 意 翻 阅 父 母 的 藏 书 . 他7 岁的时候, 最喜欢读的书是《世界图书百科全书》 , 他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大全, 一字一词地从头读到尾. 小盖茨的父母还尽可能鼓励和提供他各种机会, 让他逐渐长大时, 父母鼓励他参加童子军的野营活动, 小盖茨从与其他孩子的 相 处 中 得 到 了 友 情 的 满 足 . 自从盖茨进湖滨中学那间小计算机房的那一天起, 计算机对他就产生了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 . 1 5 岁 时, 他就为 信息公司 编写 过异常 复杂的 工资 程序. 1 973 年春, 他被哈佛大学接受为学生, 他更一发不可收, 经常在计算机房通宵达旦 地 工 作 . 有好几次, 盖茨告诉父母, 他想从哈佛退学与他人一道干计算机事业. 但父母极力反对儿子开公司, 尤其是毕业以前. 父母还请了受人尊敬、 白手起家的一个著名企业家--斯托姆来说服盖茨打消开公司的念头. 斯托姆不但没有劝阻他, 反而倾听了这 位 十 几 岁 孩 子 的 演 说 后 , 鼓 励 他 好 好 干 . 1 977 年盖茨正式退学. 他不是厌倦哈佛, 而是希望另有远大前程. 进80 年年代后, I BM 开始寻求合作伙伴, 在于盖茨交谈了 5 分钟后, I BM 的人认为这是与他们打交道的最出色的人物之一. 此后, 盖茨为自己写下了更引人注目及有趣的故事.
廖昌永
廖昌永——这一响铛铛的名字, 为我们中国人在世界歌唱家中搏得了地位, 你可知道他原来是农民的儿子, 廖昌永 7 岁那年, 父亲病故了, 这对本来就十分贫困的廖昌永来说, 无疑是雪上加霜, 上学后, 廖昌永渐渐地喜欢上了音乐, 他对音乐的最初了解, 来自于农村的大喇叭, 每天清晨村头电线杆的喇叭里传出的歌声, 如同细雨一样, 滋润着他那颗热爱音乐的心. 从此, 廖昌永不放弃任何学习音乐的机会. 虽然他也曾失败过, 但音乐那优美的旋律一次次漫湿了他枯干的心灵, 最终他从阴影中 走 出 来 了 , 成 为 一 个 著 名 的 男 高 音 歌 唱 家 .
你一定久仰过著名作家——张海迪的大名吧! 她是怎样从一名残疾人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人呢? 她是怎么克服困难与挫折的呢?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 让我们一起走 进 她 的 童 年 吧 … … . . 在五岁时, 这个只能用画笔来描绘一串串梦想的时候, 厄运就无情地降临在他身上, 残酷的剥夺了她的自由. 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 从此变成了一个残疾儿童, 她的美好人生就从此毁灭了吗? 不! 我们的张海迪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她没有沮丧和沉沦, 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 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圆 了 她 的 轮 椅 梦 ! 还有许许多多的名人, 他们都用自己坚强的毅力战胜了挫折与困难, 要知道自强是更珍贵的财富, 因为成功是狡猾的, 它不会轻易出现在你的面前, 他躲在勤奋的背后, 他藏在坚强的旁边. “天道酬勤” , 意外的收获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要靠自己去创造, 去努力.陈景润: 小时候, 教授送我一颗明珠
20 多年前, 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 使得一位数学奇才一夜之间街知巷闻、 家喻户晓. 在一定程度上, 这个人的事迹甚至还推动了一个尊重科学、 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伟大时代早日到来. 他的名字叫做陈景润. 不善言谈, 他曾是一个"丑小鸭" 通常, 一个先天的聋子目光会特别犀利, 一个先天的盲人听觉会十分敏锐, 而一个从小不被人注意、 不受人欢迎的"丑小鸭"式的人物, 常常也会身不由己或者说百般无奈之下穷思冥想, 探究事理, 格物致知, 在天地万物间重新去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 发展自己的潜能潜质. 你可以说这是被逼的, 但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来不少伟人. 比如童年时代的陈景润. 陈景润1933 年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 刚满4 岁, 抗日战争开始了. 不久, 日寇的狼烟烧至他的家乡福建, 全家人仓皇逃入山区, 孩子们进了山区学校. 父亲疲于奔波谋生, 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 母亲是一个劳碌终身的旧式家庭妇女, 先后育有12 个子女, 但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 6 个. 陈景润排行老三, 上有兄姐、 下有弟妹, 照中国的老话, "中间小囡轧扁头", 加上他长得瘦小孱弱, 其不受父母欢喜、 手足善待可想而知. 在学校, 沉默寡言、 不善辞令的他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受欢迎、 遭人欺负, 时时无端挨人打骂.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强, 从不曲意讨饶, 以求改善境遇, 不知不觉地便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内向性格. 人总是需要交流的, 特别是孩子. 禀赋一般的孩子面对这种困境可能就此变成了行为乖张的木讷之人, 但陈景润没有. 对数字、 符号那种天生的热情, 使得他忘却了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烦恼,一门心思地钻进了知识的宝塔, 他要寻求突破, 要到那里面去觅取人生的快乐. 所谓因材施教, 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得到发展的空间. 小小陈景润, 自己对自己因材施教着. 一生大幸, 小学生邂逅大教授 但是, 他毕竟还是个孩子. 除了埋头书卷, 他还需要面对面、 手把手的引导. 毕竟, 能给孩子带来最大、 最直接和最鲜活的灵感和欢乐的, 还是那种人与人之间的、 耳提面命式的, 能使人心灵上迸射出辉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触. 所幸, 后来随着家人回到福州, 陈景润遇到了他自谓是终身获益匪浅的名师沈元. 沈元是中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航空工程教育家, 中国航空界的泰斗. 他本是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毕业的博士、 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 1948 年回到福州料理家事, 正逢战事, 只好留在福州母校英华中学暂时任教, 而陈景润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个班上的学生. 大学名教授教幼童, 自有他与众不同、 出手不凡的一招. 针对教学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沈元上课, 常常结合教学内容, 用讲故事的方法, 深入浅出地介绍名题名解, 轻而易举地就把那些年幼的学童循循诱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学世界, 激起他们向往科学、 学习科学的巨大热情. 比如这一天, 沈元教授就兴致勃勃地为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师手遗"珠", 照亮少年奋斗的前程 "我们都知道, 在正整数中, 2、 4、 6、 8、 10. . . . . . , 这些凡是能被2 整除的数叫偶数; 1、 3、 5、 7、 9, 等等, 则被叫做奇数. 还有一种数, 它们只能被1 和它们自身整除, 而不能被其他整数整除, 这种数叫素数. " 像往常一样, 整个教室里, 寂静地连一根绣花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只有沈教授沉稳浑厚的嗓音在回响. "二百多年前, 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中学教师发现, 每个不小于6 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譬如, 6=3+3, 12=5+7, 18=7+11, 24=11+13. . . . . . 反反复复的, 哥德巴赫对许许多多的偶数做了成功的测试, 由此猜想每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 " 沈教授说到这里, 教室里一阵骚动, 有趣的数学故事已经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但是, 猜想毕竟是猜想, 不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 就永远只能是猜想. " 这下子轮到小陈景润一阵骚动了. 不过是在心里. 该怎样科学论证呢? 我长大了行不行呢? 他想. "后来, 哥德巴赫写了一封信给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欧勒. 欧勒接到信十分来劲儿, 几乎是立刻投入到这个有趣的论证过程中去. 但是, 很可惜, 尽管欧勒为此几近呕心沥血, 鞠躬尽瘁, 却一直到死也没能为这个猜想作出证明. "从此, 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 二百多年来, 曾令许许多多的学界才俊、数坛英杰为之前赴后继, 竞相折腰. " 教室里已是一片沸腾, 孩子们的好奇心、 想像力一下全给调动起来.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 而这位皇后头上的皇冠, 则是数论, 我刚才讲到的哥德巴赫猜想, 就是皇后皇冠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啊! " 沈元一气呵成地讲完了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同学们议论纷纷, 很是热闹, 内向的陈景润却一声不出, 整个人都"痴"了. 这个沉静、 少言、 好冥思苦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讲述带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神奇世界. 在别的同学啧啧赞叹、 但赞叹完了也就完了的时候, 他却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讲: "你行吗? 你能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吗? " 一个是大学教授, 一个是黄口小儿. 虽然这堂课他们之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交流、 甚至连交谈都没有, 但又的确算得上一次心神之交, 因为它奠就了小陈景润一个美丽的理想, 一个奋斗的目标, 并让他愿意为之奋斗一辈子! 多年以后, 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毕业, 几年后, 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慧眼识中, 伯乐相马, 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自此, 在华罗庚的带领下, 陈景润日以继夜地投入到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长而卓绝的论证过程之中. 1966 年, 中国数学界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 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通报》 上告知世人, 他证明了(1+2) ! 1973 年2 月, 从"文革"浩劫中奋身站起的陈景润再度完成了对(1+2) 证明的修改. 其所证明的一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 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不知道后来沈元教授还能否记得自己当年对这帮孩子们都说了些什么, 但陈景润却一直记得,一辈子都那样清晰. 名人成长路 陈景润(1933-1996) , 当代著名数学家. 1950 年, 仅以高二学历考入厦门大学, 1953 年毕业留校任教. 1957 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后任研究员. 1973 年发表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积》 . 1979 年, 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 问世 . 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收藏.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他是孩子的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 他父亲回来了,非常生气.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谁砍了我的树,我要狠狠揍他一顿.” 他父亲到处询问.当他问儿子时,华盛顿开始哭了起来. “我砍了你的树!”华盛顿和盘托出. 父亲抱起他的儿子说:“我好聪明的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不愿听你说谎.”
列宁小时候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 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 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 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 列宁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习的.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车胤囊萤照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张三丰创太极》
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当时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们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吧?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柔中带刚!你知道张三丰到底怎么创造的太极拳吗?本片要说的,正是这个故事.
《诸葛亮喂鸡》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传颂,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
《玄奘苦学佛法》
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华佗拜师学艺》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
《皇甫谧浪子回头》
皇甫谧,魏、晋年间人,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医学家.皇甫谧小的时候玩劣异常,被村子里的人称为小霸王,一次,他将同窗受气包家的枣树的树皮铲掉,使得枣树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婶婶的教育下,皇甫谧终于浪子回头,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
林 肯 的 台 阶
一个1 周岁左右的小男孩, 被年轻的妈妈牵着小手来到公园的广场前, 要上有十几个阶梯的台阶了. 小男孩却挣脱开妈妈的手, 他要自己爬上去. 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 他的妈妈也没有抱他上去的意思. 当爬上两个台阶时, 他就感到台阶很高,回头瞅一眼妈妈, 妈妈没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 只是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和鼓励. 小男孩又抬头向上瞅了瞅, 他放弃了让妈妈抱的想法, 还是手脚并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 小屁股抬得老高, 小脸蛋也累得通红, 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脏乎乎的, 但他最终爬上去了. 年轻的妈妈这才上前拍拍儿子身上的土, 在那 通 红 的 小 脸 蛋 上 亲 了 一 口 . 这个小男孩, 就是后来成为美国第1 6 届总统的林肯. 他的母亲便是南希· 汉克斯. 林肯的父亲是个农民, 家境极为贫穷. 林肯断断续续地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 加起来还不足1 年. 但林肯从小就养成了热爱知识、 追求学问、 善良正直和不畏艰难的好品质. 他买不起纸和笔, 就用木炭在木板上写字, 用小木棍在地上练字. 他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学习, 练习讲演. 林肯失过业, 做过工人, 当过律师. 他从29 岁起, 开始竞选议员和总统, 前后尝试过 11 次, 失败过9 次. 在他 51 岁那年, 他终于问鼎白宫, 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被马克思称之为“全世界的一位英雄” . 母亲南希在林肯9 岁那年不幸病故. 但毫无疑问, 她用坚强而伟大的母爱抚养了林肯, 使他勇敢 而 坚 定 地 走 向 未 来 . 不言而喻, 人的一生有无数级台阶——生活、 学习和工作. 如何面对和攀登这些人生之阶? 对于孩子, 是牵着手、 搀扶着上, 还是抱着上? 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答案. 显而易见, 如果家长牵着、 搀扶着孩子, 就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性, 常常把父母当成拐棍而难以自立. 如果家长抱着孩子上台阶, 把孩子揽在襁褓里, 那么, 孩子就会成为被“抱大的一代” , 不经风雨, 不见世面, 更难立足于社会. 平时, 孩子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 上学接送, 晚上陪读, 甚至考上大学父母还要跟着做“保姆” .孩子大学毕业后找工作, 又得父母跑单位, 当“职介” ……这样, 孩子是很难自立成 人 大 有 作 为 的 .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不妨让孩子吃点苦, 有“台阶” 让他自己爬. 这样, 孩子也许能“一鼓作气” , 攀上光辉的顶点.
比 尔 . 盖 茨 与 父 母
比尔. 盖茨出生于律师和教师之家, 这个家庭的大人非常注意小盖茨的智力开发和培 养 . 盖茨三四岁时, 母亲外出总是把盖茨带在身边, 当他在学校里向学生讲解西亚图的历史和博物馆的情况时, 盖茨总是坐在全班最前面, 尽管盖茨是个好动的孩子,但 在 教 室 里 他 表 现 得 比 其 他 学 生 还 要 专 注 、 认 真 . 盖茨从小酷爱读书, 尽管他是个儿童, 但他喜爱读成人的书. 在自己家里, 他可以 随 意 翻 阅 父 母 的 藏 书 . 他7 岁的时候, 最喜欢读的书是《世界图书百科全书》 , 他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大全, 一字一词地从头读到尾. 小盖茨的父母还尽可能鼓励和提供他各种机会, 让他逐渐长大时, 父母鼓励他参加童子军的野营活动, 小盖茨从与其他孩子的 相 处 中 得 到 了 友 情 的 满 足 . 自从盖茨进湖滨中学那间小计算机房的那一天起, 计算机对他就产生了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 . 1 5 岁 时, 他就为 信息公司 编写 过异常 复杂的 工资 程序. 1 973 年春, 他被哈佛大学接受为学生, 他更一发不可收, 经常在计算机房通宵达旦 地 工 作 . 有好几次, 盖茨告诉父母, 他想从哈佛退学与他人一道干计算机事业. 但父母极力反对儿子开公司, 尤其是毕业以前. 父母还请了受人尊敬、 白手起家的一个著名企业家--斯托姆来说服盖茨打消开公司的念头. 斯托姆不但没有劝阻他, 反而倾听了这 位 十 几 岁 孩 子 的 演 说 后 , 鼓 励 他 好 好 干 . 1 977 年盖茨正式退学. 他不是厌倦哈佛, 而是希望另有远大前程. 进80 年年代后, I BM 开始寻求合作伙伴, 在于盖茨交谈了 5 分钟后, I BM 的人认为这是与他们打交道的最出色的人物之一. 此后, 盖茨为自己写下了更引人注目及有趣的故事.
廖昌永
廖昌永——这一响铛铛的名字, 为我们中国人在世界歌唱家中搏得了地位, 你可知道他原来是农民的儿子, 廖昌永 7 岁那年, 父亲病故了, 这对本来就十分贫困的廖昌永来说, 无疑是雪上加霜, 上学后, 廖昌永渐渐地喜欢上了音乐, 他对音乐的最初了解, 来自于农村的大喇叭, 每天清晨村头电线杆的喇叭里传出的歌声, 如同细雨一样, 滋润着他那颗热爱音乐的心. 从此, 廖昌永不放弃任何学习音乐的机会. 虽然他也曾失败过, 但音乐那优美的旋律一次次漫湿了他枯干的心灵, 最终他从阴影中 走 出 来 了 , 成 为 一 个 著 名 的 男 高 音 歌 唱 家 .
你一定久仰过著名作家——张海迪的大名吧! 她是怎样从一名残疾人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人呢? 她是怎么克服困难与挫折的呢?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 让我们一起走 进 她 的 童 年 吧 … … . . 在五岁时, 这个只能用画笔来描绘一串串梦想的时候, 厄运就无情地降临在他身上, 残酷的剥夺了她的自由. 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 从此变成了一个残疾儿童, 她的美好人生就从此毁灭了吗? 不! 我们的张海迪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她没有沮丧和沉沦, 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 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圆 了 她 的 轮 椅 梦 ! 还有许许多多的名人, 他们都用自己坚强的毅力战胜了挫折与困难, 要知道自强是更珍贵的财富, 因为成功是狡猾的, 它不会轻易出现在你的面前, 他躲在勤奋的背后, 他藏在坚强的旁边. “天道酬勤” , 意外的收获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要靠自己去创造, 去努力.陈景润: 小时候, 教授送我一颗明珠
20 多年前, 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 使得一位数学奇才一夜之间街知巷闻、 家喻户晓. 在一定程度上, 这个人的事迹甚至还推动了一个尊重科学、 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伟大时代早日到来. 他的名字叫做陈景润. 不善言谈, 他曾是一个"丑小鸭" 通常, 一个先天的聋子目光会特别犀利, 一个先天的盲人听觉会十分敏锐, 而一个从小不被人注意、 不受人欢迎的"丑小鸭"式的人物, 常常也会身不由己或者说百般无奈之下穷思冥想, 探究事理, 格物致知, 在天地万物间重新去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 发展自己的潜能潜质. 你可以说这是被逼的, 但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来不少伟人. 比如童年时代的陈景润. 陈景润1933 年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 刚满4 岁, 抗日战争开始了. 不久, 日寇的狼烟烧至他的家乡福建, 全家人仓皇逃入山区, 孩子们进了山区学校. 父亲疲于奔波谋生, 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 母亲是一个劳碌终身的旧式家庭妇女, 先后育有12 个子女, 但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 6 个. 陈景润排行老三, 上有兄姐、 下有弟妹, 照中国的老话, "中间小囡轧扁头", 加上他长得瘦小孱弱, 其不受父母欢喜、 手足善待可想而知. 在学校, 沉默寡言、 不善辞令的他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受欢迎、 遭人欺负, 时时无端挨人打骂.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强, 从不曲意讨饶, 以求改善境遇, 不知不觉地便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内向性格. 人总是需要交流的, 特别是孩子. 禀赋一般的孩子面对这种困境可能就此变成了行为乖张的木讷之人, 但陈景润没有. 对数字、 符号那种天生的热情, 使得他忘却了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烦恼,一门心思地钻进了知识的宝塔, 他要寻求突破, 要到那里面去觅取人生的快乐. 所谓因材施教, 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得到发展的空间. 小小陈景润, 自己对自己因材施教着. 一生大幸, 小学生邂逅大教授 但是, 他毕竟还是个孩子. 除了埋头书卷, 他还需要面对面、 手把手的引导. 毕竟, 能给孩子带来最大、 最直接和最鲜活的灵感和欢乐的, 还是那种人与人之间的、 耳提面命式的, 能使人心灵上迸射出辉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触. 所幸, 后来随着家人回到福州, 陈景润遇到了他自谓是终身获益匪浅的名师沈元. 沈元是中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航空工程教育家, 中国航空界的泰斗. 他本是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毕业的博士、 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 1948 年回到福州料理家事, 正逢战事, 只好留在福州母校英华中学暂时任教, 而陈景润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个班上的学生. 大学名教授教幼童, 自有他与众不同、 出手不凡的一招. 针对教学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沈元上课, 常常结合教学内容, 用讲故事的方法, 深入浅出地介绍名题名解, 轻而易举地就把那些年幼的学童循循诱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学世界, 激起他们向往科学、 学习科学的巨大热情. 比如这一天, 沈元教授就兴致勃勃地为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师手遗"珠", 照亮少年奋斗的前程 "我们都知道, 在正整数中, 2、 4、 6、 8、 10. . . . . . , 这些凡是能被2 整除的数叫偶数; 1、 3、 5、 7、 9, 等等, 则被叫做奇数. 还有一种数, 它们只能被1 和它们自身整除, 而不能被其他整数整除, 这种数叫素数. " 像往常一样, 整个教室里, 寂静地连一根绣花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只有沈教授沉稳浑厚的嗓音在回响. "二百多年前, 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中学教师发现, 每个不小于6 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譬如, 6=3+3, 12=5+7, 18=7+11, 24=11+13. . . . . . 反反复复的, 哥德巴赫对许许多多的偶数做了成功的测试, 由此猜想每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 " 沈教授说到这里, 教室里一阵骚动, 有趣的数学故事已经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但是, 猜想毕竟是猜想, 不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 就永远只能是猜想. " 这下子轮到小陈景润一阵骚动了. 不过是在心里. 该怎样科学论证呢? 我长大了行不行呢? 他想. "后来, 哥德巴赫写了一封信给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欧勒. 欧勒接到信十分来劲儿, 几乎是立刻投入到这个有趣的论证过程中去. 但是, 很可惜, 尽管欧勒为此几近呕心沥血, 鞠躬尽瘁, 却一直到死也没能为这个猜想作出证明. "从此, 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 二百多年来, 曾令许许多多的学界才俊、数坛英杰为之前赴后继, 竞相折腰. " 教室里已是一片沸腾, 孩子们的好奇心、 想像力一下全给调动起来.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 而这位皇后头上的皇冠, 则是数论, 我刚才讲到的哥德巴赫猜想, 就是皇后皇冠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啊! " 沈元一气呵成地讲完了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同学们议论纷纷, 很是热闹, 内向的陈景润却一声不出, 整个人都"痴"了. 这个沉静、 少言、 好冥思苦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讲述带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神奇世界. 在别的同学啧啧赞叹、 但赞叹完了也就完了的时候, 他却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讲: "你行吗? 你能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吗? " 一个是大学教授, 一个是黄口小儿. 虽然这堂课他们之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交流、 甚至连交谈都没有, 但又的确算得上一次心神之交, 因为它奠就了小陈景润一个美丽的理想, 一个奋斗的目标, 并让他愿意为之奋斗一辈子! 多年以后, 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毕业, 几年后, 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慧眼识中, 伯乐相马, 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自此, 在华罗庚的带领下, 陈景润日以继夜地投入到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长而卓绝的论证过程之中. 1966 年, 中国数学界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 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通报》 上告知世人, 他证明了(1+2) ! 1973 年2 月, 从"文革"浩劫中奋身站起的陈景润再度完成了对(1+2) 证明的修改. 其所证明的一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 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不知道后来沈元教授还能否记得自己当年对这帮孩子们都说了些什么, 但陈景润却一直记得,一辈子都那样清晰. 名人成长路 陈景润(1933-1996) , 当代著名数学家. 1950 年, 仅以高二学历考入厦门大学, 1953 年毕业留校任教. 1957 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后任研究员. 1973 年发表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积》 . 1979 年, 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 问世 . 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