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阅读并做好科技说明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3 03:23:47
怎样阅读并做好科技说明文?
阅读科技说明文:
一、借助逻辑常识阅读科技说明文 科技说明文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借助于逻辑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文意. 第一,要了解逻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世界上有了一种东西,就有了与之相应的概念.词语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 第二,要掌握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之间,存在以下五种关系: ① 同一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同一关系. 如“北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两者都指的是同一城市,它们之间是同一关系. ②属种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之间,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而且仅仅成为另一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属种关系. 如“圆珠笔”和“笔”,圆珠笔包含在笔之中,是笔的一个组成部分,“圆珠笔”和“笔”是属种关系. ③交叉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有而且只有一部分重合,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交叉关系. 如“共青团员”和“中学生”,有些中学生是共青团员,有些中学生不是共青团员;同样有些共青团员是中学生,有些共青团员不是中学生,因此“共青团员”和“中学生”之间是交叉关系. ④矛盾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 如“核国家”和“无核国家”,两者的外延互相排斥,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恰恰等于其属概念(上位概念)的外延“国家”,因此这两个概念之间是矛盾关系. ⑤反对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反对关系. 如“导体”和“绝缘体”,两者的外延互相排斥,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在两者之间还存在有“半导体”,因此它们之间是反对关系. 第三,还要弄清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具有反比关系,即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则它的内涵越小;反之,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小,则它的内涵越大.“新书”比“书”多了“新”的内涵,因而具有这种属性的对象(外延)也就越少;同样“书”比“新书”少了“新”的内涵,因而具有这种属性的对象(外延)也就越多. 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达到缩小概念的外延的目的,即由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达到扩大概念的外延的目的,即由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 二、借助语法常识阅读科技说明文 以现代汉语语法为依据,来解答阅读时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汉语语法中讲到的词语语意的轻重,使用范围的大小,搭配是否恰当,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是否合于要求等等,都可用来辅助我们阅读科技说明文,帮助我们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再谈谈获取信息的问题. 科技说明文的阅读主要考查的是信息的筛选和分析比较的能力.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找”和“比”两种做法.“找要找准”,就是一下子抓到重要的有效的信息,不要遗漏.答题时可以准备一枝铅笔,在搜寻信息时标上记号.比如试题中有ABCD四个选择肢,要求在阅读材料中寻找相同(或不同)的,我们就可以在阅读材料中的相应的信息下面用铅笔划上横线,注上A'B'C'D',以便比较. “一棵树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比较是认识事物的最有效的手段.“比要比‘狠’” 是说分析比较必须彻底,能够透过现象,从本质上分析比较出两种事物的异同. 做好科技说明文:一读抓纲——整体把握说明点
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标题明确说明点.俗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说明文的标题往往揭示了说明的中心.先看总标题:《奇妙的克隆》,可知是有关神奇的克隆技术的知识介绍,以揭开“克隆”的秘密;再看内容,全文用了四个小标题:克隆是什么、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克隆绵羊“多利”、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你只要浏览一下课文的小标题,就会对课文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结构归纳说明点.一般说明文往往都会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内容进行说明,而有的说明文则需要我们把小说明点归纳起来,构成全文的说明点.例如《奇妙的克隆》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克隆,除了我们前面说的抓小标题外(或者假如像有的文章那样就没有小标题),我们也可以根据四部分的内容结构把它归纳出来.即克隆的含义、实验、发展与好处等.
另外可抓住说明的顺序弄清说明点.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顺序的,人们认识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顺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有助于弄清说明的中心.例如这篇课文主要是阐述事理的,无疑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行文脉络十分清楚,说明事理步步推进,文章的中心也就一目了然.
二读精析——细部研讨方法点
要想把事物事理说清说透,就肯定离不开说明方法.因此阅读说明文,就应当抓住主要的说明方法,并搞清楚各种说明方法的联系和作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内容和文章的结构.我们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可以先从全文上提领各部分的说明方法.不妨列出表格,以一览无余.
二是可以抓住重点段落,精要分析具体的说明方法.例如:在“克隆是什么”一小节里,作者为了说明“克隆”,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释义和引用.举例子:列举植物、动物界当中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释义: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把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三读品味——捕捉咀嚼情感点
与其他文体一样,说明文中也同样“说”着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这也正是我们理解课文所不可或缺的.《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学家谈家桢写的一篇科普文章.学习这篇课文,既要了解克隆这一科技成果,更要从中学习科学家在科学的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的精神,还要在此基础上,对科学这把“双刃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为了说明什么是“克隆”,作者精心组织材料,把“克降是什么”“克隆技术的发展脉络”“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克隆技术如何造福人类”介绍得清清楚楚.但是作者又不限于一般性的知识介绍,而是融入自己的赞赏之情和严肃思考.具体地说,本文既向我们介绍了克隆科学知识,又展现了包括我国科学家在内的“科学精神”,同时又引领读者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阅读时,我们就要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加以体味.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一、借助逻辑常识阅读科技说明文 科技说明文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借助于逻辑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文意. 第一,要了解逻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世界上有了一种东西,就有了与之相应的概念.词语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 第二,要掌握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之间,存在以下五种关系: ① 同一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同一关系. 如“北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两者都指的是同一城市,它们之间是同一关系. ②属种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之间,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而且仅仅成为另一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属种关系. 如“圆珠笔”和“笔”,圆珠笔包含在笔之中,是笔的一个组成部分,“圆珠笔”和“笔”是属种关系. ③交叉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有而且只有一部分重合,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交叉关系. 如“共青团员”和“中学生”,有些中学生是共青团员,有些中学生不是共青团员;同样有些共青团员是中学生,有些共青团员不是中学生,因此“共青团员”和“中学生”之间是交叉关系. ④矛盾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 如“核国家”和“无核国家”,两者的外延互相排斥,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恰恰等于其属概念(上位概念)的外延“国家”,因此这两个概念之间是矛盾关系. ⑤反对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反对关系. 如“导体”和“绝缘体”,两者的外延互相排斥,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在两者之间还存在有“半导体”,因此它们之间是反对关系. 第三,还要弄清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具有反比关系,即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则它的内涵越小;反之,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小,则它的内涵越大.“新书”比“书”多了“新”的内涵,因而具有这种属性的对象(外延)也就越少;同样“书”比“新书”少了“新”的内涵,因而具有这种属性的对象(外延)也就越多. 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达到缩小概念的外延的目的,即由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达到扩大概念的外延的目的,即由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 二、借助语法常识阅读科技说明文 以现代汉语语法为依据,来解答阅读时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汉语语法中讲到的词语语意的轻重,使用范围的大小,搭配是否恰当,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是否合于要求等等,都可用来辅助我们阅读科技说明文,帮助我们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再谈谈获取信息的问题. 科技说明文的阅读主要考查的是信息的筛选和分析比较的能力.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找”和“比”两种做法.“找要找准”,就是一下子抓到重要的有效的信息,不要遗漏.答题时可以准备一枝铅笔,在搜寻信息时标上记号.比如试题中有ABCD四个选择肢,要求在阅读材料中寻找相同(或不同)的,我们就可以在阅读材料中的相应的信息下面用铅笔划上横线,注上A'B'C'D',以便比较. “一棵树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比较是认识事物的最有效的手段.“比要比‘狠’” 是说分析比较必须彻底,能够透过现象,从本质上分析比较出两种事物的异同. 做好科技说明文:一读抓纲——整体把握说明点
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标题明确说明点.俗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说明文的标题往往揭示了说明的中心.先看总标题:《奇妙的克隆》,可知是有关神奇的克隆技术的知识介绍,以揭开“克隆”的秘密;再看内容,全文用了四个小标题:克隆是什么、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克隆绵羊“多利”、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你只要浏览一下课文的小标题,就会对课文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结构归纳说明点.一般说明文往往都会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内容进行说明,而有的说明文则需要我们把小说明点归纳起来,构成全文的说明点.例如《奇妙的克隆》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克隆,除了我们前面说的抓小标题外(或者假如像有的文章那样就没有小标题),我们也可以根据四部分的内容结构把它归纳出来.即克隆的含义、实验、发展与好处等.
另外可抓住说明的顺序弄清说明点.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顺序的,人们认识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顺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有助于弄清说明的中心.例如这篇课文主要是阐述事理的,无疑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行文脉络十分清楚,说明事理步步推进,文章的中心也就一目了然.
二读精析——细部研讨方法点
要想把事物事理说清说透,就肯定离不开说明方法.因此阅读说明文,就应当抓住主要的说明方法,并搞清楚各种说明方法的联系和作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内容和文章的结构.我们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可以先从全文上提领各部分的说明方法.不妨列出表格,以一览无余.
二是可以抓住重点段落,精要分析具体的说明方法.例如:在“克隆是什么”一小节里,作者为了说明“克隆”,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释义和引用.举例子:列举植物、动物界当中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释义: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把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三读品味——捕捉咀嚼情感点
与其他文体一样,说明文中也同样“说”着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这也正是我们理解课文所不可或缺的.《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学家谈家桢写的一篇科普文章.学习这篇课文,既要了解克隆这一科技成果,更要从中学习科学家在科学的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的精神,还要在此基础上,对科学这把“双刃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为了说明什么是“克隆”,作者精心组织材料,把“克降是什么”“克隆技术的发展脉络”“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克隆技术如何造福人类”介绍得清清楚楚.但是作者又不限于一般性的知识介绍,而是融入自己的赞赏之情和严肃思考.具体地说,本文既向我们介绍了克隆科学知识,又展现了包括我国科学家在内的“科学精神”,同时又引领读者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阅读时,我们就要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加以体味.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