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做贡献的人及其事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0 12:08:53
为祖国做贡献的人及其事迹
张海迪
身残志坚、拼搏进取的女青年张海迪
她以残疾之躯,完成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因此她成为一代中国青年的楷模,被誉为“中国的‘保尔’”.
张海迪:女.1955年出生在济南,成长于莘县.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肢体残疾人协会主席.
5岁时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历程.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又自学了大学英语,还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另外还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书籍和医科院校的部分教材,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了对社会能有所贡献贡献,她曾给农村的孩子当过老师,还曾用学到的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她还用学过的无线电技术,在山东省莘县广播局做无线电修理工.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3年2月1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她的长篇自述《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并配发社论《让理想的光芒照亮生活之路》.1983年3月7日,团中央召开了“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命名表彰大会,宣传了她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的感人事迹.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向张海迪学习,邓小平、叶剑英等老一代革命家为张海迪题词.此后,张海迪的名字传遍全国各地,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全国典型.
张海迪是***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表彰的青年英雄之一.
轮椅上的梦
张海迪的家乡在山东省文登县.她出生的时候刚好九斤,妈妈高兴地说:这可真是个“九斤老太”了.大人们看到她长得健康、聪明、伶俐,都叫她“玲玲”.玲玲的父母当时都是文艺工作者,他们对自己的长女寄托着美好的希望.女儿虽然生在泉城,可他们毕竟更爱大海.五十年代有部著名的电影叫《白夜》,有首著名的歌曲叫《尼罗河之声》.母亲说,莫斯科的“白夜”、尼罗河的歌声是迷人的;祖国渤海之滨的笛声也应该是令人神往的,女儿就叫“海迪”吧.
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像很多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幻想.她快乐而活泼,整天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连下楼梯的时候也不老实.人们看到她欢蹦乱跳、有说有笑的时候,就冲口而出叫她“玲玲”;人们看她做事聚精会神,对奇妙无穷的世界提出一串串问题时,人们又正而八经地叫她“海迪”.在玲玲家里还保存着一张二十多年前的照片,这是玲玲在上幼儿园时照的.白色的连衣裙,使她格外精神;两条小腿站得直直的,膝盖下的肉窝还清晰可见.这张照片现在格外珍贵了.只有它记录了海迪曾经和常人一样有着健全的双腿!
玲玲5岁那年,一场灾难性疾病降临到了她的身上.一天,玲玲在幼儿园里正在排练节目,她唱着、跳着,忽然觉得眼前一片发黑,她摔倒了.平时,她摔个跟头,总是自己不声不响地爬起来.这次,她用尽全身力气,还是站不起来.她着急了:“阿姨,我的腿,我的腿那儿去了?”父母把她抱进医院,医生们反复会诊,大夫拿着诊断书惋惜地说:“孩子得的是脊髓血管瘤,恐怕今后……”
这病据说起因是偶然的.在运动中,脊椎里一条细细的血管突然破裂了.也许不过是一滴血,变成血块,挡住了脊髓的通道,由于它的挤压,脊髓的搏动变减弱了,甚至完全梗阻.当时,数不清的医生都希望拿出自己最大的本事,让这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站起来.但是,就像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进程中遇到许多疑难问题一样——他们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但眼下还只能是一筹莫展.
在济南工作的爸爸妈妈抱着她跑遍了济南几家大医院,后来又几度到武汉、北京就医.医生先后给她动过四次大手术,摘除了六片脊椎板,结果却没有奏效.她不但不能走路了,而且身体从第二胸椎以下基本没有知觉了,也就是说,身体有三分之二失去了部分知觉和功能.她必须靠在轮椅的扶手上,用胳膊支撑着,才能坐得住.爸爸妈妈的心像秤砣一样沉,他们担心孩子今后还能否经受得住更大的考验.难啊,未来的生活!玲玲这艰难的第一步从哪里迈出呢?
爸爸给她买来了收音机,妈妈给她订阅了《小朋友》,雪征妹妹一步不离地陪伴着她.许多叔叔阿姨舍不得花钱给自己的孩子买玩具,但看望玲玲时,总是想方设法给她带来新奇的礼物.玲玲怎么也数不清关怀、帮助、照顾过她的到底有多少人.
尽管人们以无限的关怀温暖她的心,但这远远不能补偿瘫痪给这小姑娘带来的痛苦.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么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起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对于玲玲来说,只能是轮椅上的梦.一天,玲玲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话刚说完,她就看见妈妈背过身两手摸着脸,玲玲想,妈妈一定是哭了.妈妈说:“孩子,妈妈和爸爸会让你学到知识的!”见玲玲这样渴望上学,渴望学习知识,妈妈决定,说什么也要尽量满足她的心愿.玲玲不能去上学,就请老师来教她.可家里请不起,也请不到专职的老师,妈妈爸爸只能在下班后亲自教她.
玲玲从7岁起,一连四次报名上学.前三次,老师看到她瘫痪的双腿都难过地摇摇头.每天,她只能趴在窗台上,羡慕地看着别人去上学.10岁那年,爸爸带她到济南市经五路小学第四次报名上学.老师看她的确是个聪颖、上进的孩子,破例同意她报考.发榜的日子到了,一大早,爸爸背着她来到学校门口,海迪急切地在那密密麻麻的红榜里寻找自己的名字.“张海迪”,当她找到自己的名字时,拍着手喊叫起来:“我上学了,我上学了.”他让爸爸背她在校园里走了一大圈,这是教室,那是操场,海迪指指点点,别提多高兴了.回家后,爸爸特意给她买了一个小书包,妈妈为她买了一双新鞋子.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天,她的病又一次犯了.当别的小朋友高高兴兴去上学时,妈妈却背着她踏上北去的列车,到北京去治病.
如果说海迪上过学的话,校门对她只开放过半天!
学校进不去,海迪就在床上铺开了课本.平时,她躺在床上,腰腿僵硬,脚背直伸.如果能使支配肌肉的神经松弛下来,使下肢稍稍能够屈伸,她就能坐起来了.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她天天捶腿肌,用力搬下肢.胳膊每用一次力,肋间神经就钻心一样的疼.她吞下两倍的止疼药,硬是咬着牙关按、摸、捶.有时让妈妈帮忙.妈妈舍不得用力,她不高兴;妈妈用力了,她送给妈妈的是挂着汗珠的笑脸.僵硬的腿脚终于软化了.当她能倚着被子坐一会儿,或挣扎着用胳膊支撑着趴在桌子上时,她惊喜万分.残疾退一分,玲玲就向前跨上一大步.“别人能会的,我也要会.”有时,小伙伴问她:“玲玲,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她回答说:“我想当一名医生,让每个不能行走的孩子都站起来!”
玲玲特别爱学习,但手术造成的肋间神经痛时时折磨着她娇小的身躯,有时,她实在感到疲倦,连作业都无力完成,就对妈妈说:“这些作业我明天再做行吗?”妈妈却郑重地对玲玲说:“今日事今日毕!”听了妈妈的话,玲玲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绝不能拖拉,就在心里告诉自己说:“我要像在学校里的孩子一样,每天完成作业!”
尽管玲玲非常有决心,但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辫子,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
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会了很多知识.在所有功课中,玲玲最喜欢学习语文.在10岁时候就能读长篇小说了,虽然读得很辛苦,但她不气馁.她很喜欢读《卓娅与苏拉的故事》,可她拿到的是那种用老方法排版的书,里面多数的汉字都是繁体字,又是竖排的格式.对10岁的孩子来说特别难读,遇到不认识的繁体字,她就凭经验来猜.一次,当她从书中看到一句“妈妈领著我到杨树林时”,虽然猜出了另外的几个繁体字的意思,却不知道“杨树林”是什么意思.
玲玲想,从“林”字看,“杨树”应该是一种树,那么,这个“树”字应该就是“树”的另外一种写法;“杨树”又是什么树呢?一定是一种很常见的树.于是,她开始在心里念着自己知道的各种树名,当她默念到“杨树”时,心里一亮:“杨”的写法,与“杨”字不是很像吗?看来,“杨树”就是“杨树”!想到这里,玲玲非常高兴.这样,在猜字过程中,玲玲早早地认识了许多汉字并掌握了有关的知识.
10岁那年,妈妈送给玲玲一本日记,是红色漆皮的.妈妈说:“玲玲,以后你要天天写日记!”当时,玲玲并不知道该怎么写日记.起初,她写的是:“今天我读了×××书,今天我吃了药.”这些日记,用词单调,也没有什么情感,经过妈妈的开导后,玲玲终于明白了写日记的秘密,那就是要把每天的重要事情与情感都写出来.以后,玲玲开始把所有亲情、友情的温暖都写进日记,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长大以后,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张海迪认为,当初如果没有坚持写日记,后来就不能成长为作家.
除了语文,玲玲对别的功课也非常用心,一点儿也不肯浪费时间.在整个童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始终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行句子,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用玲玲自己的话说,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在那座刷着红漆的三层楼里,张海迪度过了15年的时光,爸爸妈妈的爱,小伙伴及朋友的爱,也使张海迪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参考资料:百度
斯蒂芬.霍金简介
斯蒂芬.霍金 (1942-)
斯蒂芬.霍金,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现年60岁,出生于伽利略逝世周年纪念日,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光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教授是现代科普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写的《时间简史》,这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 40种语言.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本书一出版 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时间简史》对我们这些喜用言语表达甚于方程表达的读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书.她长于一个对人类思想有接触贡献者之手,这是一本对知识无限追求之作,是对时空本质之谜不懈探讨之作.
《时间简史续编》 作为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篇》是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该书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形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人”.该书不是一部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感人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对于非专业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机会和滋生宝贵灵感的源泉.
《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时空本性》80年前广义相对论就以完整的数学形式表达出来,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现,然而这两种整个物理学中最精确、最成功的理论能被统一在单独的量子引力中吗?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物理学家就此问题展开一场辩论.本书是基于霍金和彭罗斯在剑桥大学的6次演讲和最后辩论而成.
《未来的魅力》本书以斯蒂芬·霍金预测宇宙今后十亿年前景开头,以唐·库比特最后的审判的领悟为结尾,介绍了预言的发展历程,及我们今天预测未来的方法.该书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还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读来饶有趣味.
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智慧的大脑诞生了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个时候他的家乡伦敦正笼罩在希特勒的狂轰滥炸中.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伦敦附近的几个小镇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后,他们的邻居回忆说,当霍金躺在摇篮车中时非常引人注目,他的头显得很大,异于常人———这多半是因为霍金现在的名声与成就远远异于常人,邻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记忆里重新刻画一下天才儿童的形象.
不过霍金一家在古板保守的小镇上的确显得与众不同.霍金的父母都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他的父亲是一位从事热带病研究的医学家,母亲则从事过许多职业.小镇的居民经常会惊异地看到霍金一家人驾驶着一辆破旧的二手车穿过街道奔向郊外——汽车在当时尚未进入英国市民家庭.然而这辆古怪的车子却拓展了霍金一家自由活动的天地.
霍金热衷于搞清楚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当他看到一件新奇的东西时总喜欢把它拆开,把每个零件的结构都弄个明白——不过他往往很难再把它装回原样,因为他的手脚远不如头脑那样灵活,甚至写出来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物理.他仍旧不是一个用功的学生,而这种态度与当时其他同学是一致的,这是战后出现的青年人迷惘时期——他们对一切厌倦,觉得没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东西.霍金在学校里与同学们一同游荡、喝酒、参加赛船俱乐部,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职员或教师.然而,病魔出现了.
病魔出现了
从童年时代起,运动从来就不是霍金的长项,几乎所有的球类活动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没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下来,当即昏迷,差一点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剑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状况.刚过完21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
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两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这种病恶化得相当迅速.这对霍金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他几乎放弃了一切学习和研究,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硕士论文的那一天.然而,一个女子出现.
轮椅出现了
霍金的病情渐渐加重.1970年,在学术上声誉日隆的霍金已无法自己走动,他开始使用轮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没离开它.
永远坐进轮椅的霍金,极其顽强地工作和生活着.
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但48小时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
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乡间别墅,上坡时拐弯过急,轮椅向后倾倒,不料这位引力大师却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丛中.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惟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在大厅里转动轮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霍金取得巨大成功,但生活的现实取代了爱情的浪漫,他和简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来自直觉的启示:黑洞不黑
霍金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但他对观测天文从不感兴趣,只有几次用望远镜观测过.与传统的实验、观测等科学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觉.
“黑洞不黑”这一伟大成就就来源于一个闪念.在1970年11月的一个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时开始思考黑洞的问题.他突然意识到,黑洞应该是有温度的,这样它就会释放辐射.也就是说,黑洞其实并不那么黑.
这一闪念在经过3年的思考后形成了完整的理论.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断地辐射出X光、伽马射线等,这就是有名的“霍金辐射”.而在此之前,人们认为黑洞只吞不吐.
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霍金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畅销书之王:《时间简史》
霍金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在全世界的销量已经高达2500万册,从1988年出版以来一直雄踞畅销书榜,创下了畅销书的一个世界纪录.在这本书里,霍金力图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等.
在《时间简史》一书的开头,霍金指出:“有人告诉我,我在书中每写一个方程式,都将使销量减半.于是我决定不写什么方程.不过在书的末尾,我还是写进一个方程,爱因斯坦的著名方程E=mc2.我希望此举不致吓跑一半我的潜在读者.”现在看来,霍金完全是多虑了
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他从小酷爱音乐,并且虚心好学,埋头创作.他说:“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时更兴奋.”30岁的时候,他耳聋了,对于音乐家来说,这是莫大的打击.但他没停止过创作的笔,同学们现在听到的就是贝多芬创作的《命运》交响曲的一个片段,表达了贝多芬要与不幸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经过几年的努力,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飞鸟”(flyer)一号终于出现在人们的面前.1903年12月17日,在北卡罗纳尔州的基蒂霍克海滩上,起飞.这天“飞鸟”一号总共进行了四次飞行,飞机摇摇晃晃在空中飞行了12秒钟,在36米远的地方降落下来.而后来得到世界公认的第一次自由飞行则是由哥哥威尔伯·莱特驾驶的第四次飞行,飞机在空中用59秒的时间飞行了260米.
莱特兄弟在第一架飞机成功以后,迎接他们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怀疑与挑剔.保守的学究们不相信“自行车工人”能造出飞机,然而莱特兄弟仍然不断地探索和进取,并多次到世界各地作飞行表演,散播航空的种子,他们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航空事业,终身没有结婚,后来被人们誉为航空奠基者.
正是有了古今中外这些成就事业的人,我们的世界才有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他们推动了我们人类文明的进程.而他们的成功,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
身残志坚、拼搏进取的女青年张海迪
她以残疾之躯,完成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因此她成为一代中国青年的楷模,被誉为“中国的‘保尔’”.
张海迪:女.1955年出生在济南,成长于莘县.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肢体残疾人协会主席.
5岁时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历程.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又自学了大学英语,还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另外还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书籍和医科院校的部分教材,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了对社会能有所贡献贡献,她曾给农村的孩子当过老师,还曾用学到的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她还用学过的无线电技术,在山东省莘县广播局做无线电修理工.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3年2月1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她的长篇自述《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并配发社论《让理想的光芒照亮生活之路》.1983年3月7日,团中央召开了“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命名表彰大会,宣传了她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的感人事迹.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向张海迪学习,邓小平、叶剑英等老一代革命家为张海迪题词.此后,张海迪的名字传遍全国各地,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全国典型.
张海迪是***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表彰的青年英雄之一.
轮椅上的梦
张海迪的家乡在山东省文登县.她出生的时候刚好九斤,妈妈高兴地说:这可真是个“九斤老太”了.大人们看到她长得健康、聪明、伶俐,都叫她“玲玲”.玲玲的父母当时都是文艺工作者,他们对自己的长女寄托着美好的希望.女儿虽然生在泉城,可他们毕竟更爱大海.五十年代有部著名的电影叫《白夜》,有首著名的歌曲叫《尼罗河之声》.母亲说,莫斯科的“白夜”、尼罗河的歌声是迷人的;祖国渤海之滨的笛声也应该是令人神往的,女儿就叫“海迪”吧.
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像很多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幻想.她快乐而活泼,整天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连下楼梯的时候也不老实.人们看到她欢蹦乱跳、有说有笑的时候,就冲口而出叫她“玲玲”;人们看她做事聚精会神,对奇妙无穷的世界提出一串串问题时,人们又正而八经地叫她“海迪”.在玲玲家里还保存着一张二十多年前的照片,这是玲玲在上幼儿园时照的.白色的连衣裙,使她格外精神;两条小腿站得直直的,膝盖下的肉窝还清晰可见.这张照片现在格外珍贵了.只有它记录了海迪曾经和常人一样有着健全的双腿!
玲玲5岁那年,一场灾难性疾病降临到了她的身上.一天,玲玲在幼儿园里正在排练节目,她唱着、跳着,忽然觉得眼前一片发黑,她摔倒了.平时,她摔个跟头,总是自己不声不响地爬起来.这次,她用尽全身力气,还是站不起来.她着急了:“阿姨,我的腿,我的腿那儿去了?”父母把她抱进医院,医生们反复会诊,大夫拿着诊断书惋惜地说:“孩子得的是脊髓血管瘤,恐怕今后……”
这病据说起因是偶然的.在运动中,脊椎里一条细细的血管突然破裂了.也许不过是一滴血,变成血块,挡住了脊髓的通道,由于它的挤压,脊髓的搏动变减弱了,甚至完全梗阻.当时,数不清的医生都希望拿出自己最大的本事,让这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站起来.但是,就像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进程中遇到许多疑难问题一样——他们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但眼下还只能是一筹莫展.
在济南工作的爸爸妈妈抱着她跑遍了济南几家大医院,后来又几度到武汉、北京就医.医生先后给她动过四次大手术,摘除了六片脊椎板,结果却没有奏效.她不但不能走路了,而且身体从第二胸椎以下基本没有知觉了,也就是说,身体有三分之二失去了部分知觉和功能.她必须靠在轮椅的扶手上,用胳膊支撑着,才能坐得住.爸爸妈妈的心像秤砣一样沉,他们担心孩子今后还能否经受得住更大的考验.难啊,未来的生活!玲玲这艰难的第一步从哪里迈出呢?
爸爸给她买来了收音机,妈妈给她订阅了《小朋友》,雪征妹妹一步不离地陪伴着她.许多叔叔阿姨舍不得花钱给自己的孩子买玩具,但看望玲玲时,总是想方设法给她带来新奇的礼物.玲玲怎么也数不清关怀、帮助、照顾过她的到底有多少人.
尽管人们以无限的关怀温暖她的心,但这远远不能补偿瘫痪给这小姑娘带来的痛苦.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么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起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对于玲玲来说,只能是轮椅上的梦.一天,玲玲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话刚说完,她就看见妈妈背过身两手摸着脸,玲玲想,妈妈一定是哭了.妈妈说:“孩子,妈妈和爸爸会让你学到知识的!”见玲玲这样渴望上学,渴望学习知识,妈妈决定,说什么也要尽量满足她的心愿.玲玲不能去上学,就请老师来教她.可家里请不起,也请不到专职的老师,妈妈爸爸只能在下班后亲自教她.
玲玲从7岁起,一连四次报名上学.前三次,老师看到她瘫痪的双腿都难过地摇摇头.每天,她只能趴在窗台上,羡慕地看着别人去上学.10岁那年,爸爸带她到济南市经五路小学第四次报名上学.老师看她的确是个聪颖、上进的孩子,破例同意她报考.发榜的日子到了,一大早,爸爸背着她来到学校门口,海迪急切地在那密密麻麻的红榜里寻找自己的名字.“张海迪”,当她找到自己的名字时,拍着手喊叫起来:“我上学了,我上学了.”他让爸爸背她在校园里走了一大圈,这是教室,那是操场,海迪指指点点,别提多高兴了.回家后,爸爸特意给她买了一个小书包,妈妈为她买了一双新鞋子.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天,她的病又一次犯了.当别的小朋友高高兴兴去上学时,妈妈却背着她踏上北去的列车,到北京去治病.
如果说海迪上过学的话,校门对她只开放过半天!
学校进不去,海迪就在床上铺开了课本.平时,她躺在床上,腰腿僵硬,脚背直伸.如果能使支配肌肉的神经松弛下来,使下肢稍稍能够屈伸,她就能坐起来了.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她天天捶腿肌,用力搬下肢.胳膊每用一次力,肋间神经就钻心一样的疼.她吞下两倍的止疼药,硬是咬着牙关按、摸、捶.有时让妈妈帮忙.妈妈舍不得用力,她不高兴;妈妈用力了,她送给妈妈的是挂着汗珠的笑脸.僵硬的腿脚终于软化了.当她能倚着被子坐一会儿,或挣扎着用胳膊支撑着趴在桌子上时,她惊喜万分.残疾退一分,玲玲就向前跨上一大步.“别人能会的,我也要会.”有时,小伙伴问她:“玲玲,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她回答说:“我想当一名医生,让每个不能行走的孩子都站起来!”
玲玲特别爱学习,但手术造成的肋间神经痛时时折磨着她娇小的身躯,有时,她实在感到疲倦,连作业都无力完成,就对妈妈说:“这些作业我明天再做行吗?”妈妈却郑重地对玲玲说:“今日事今日毕!”听了妈妈的话,玲玲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绝不能拖拉,就在心里告诉自己说:“我要像在学校里的孩子一样,每天完成作业!”
尽管玲玲非常有决心,但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辫子,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
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会了很多知识.在所有功课中,玲玲最喜欢学习语文.在10岁时候就能读长篇小说了,虽然读得很辛苦,但她不气馁.她很喜欢读《卓娅与苏拉的故事》,可她拿到的是那种用老方法排版的书,里面多数的汉字都是繁体字,又是竖排的格式.对10岁的孩子来说特别难读,遇到不认识的繁体字,她就凭经验来猜.一次,当她从书中看到一句“妈妈领著我到杨树林时”,虽然猜出了另外的几个繁体字的意思,却不知道“杨树林”是什么意思.
玲玲想,从“林”字看,“杨树”应该是一种树,那么,这个“树”字应该就是“树”的另外一种写法;“杨树”又是什么树呢?一定是一种很常见的树.于是,她开始在心里念着自己知道的各种树名,当她默念到“杨树”时,心里一亮:“杨”的写法,与“杨”字不是很像吗?看来,“杨树”就是“杨树”!想到这里,玲玲非常高兴.这样,在猜字过程中,玲玲早早地认识了许多汉字并掌握了有关的知识.
10岁那年,妈妈送给玲玲一本日记,是红色漆皮的.妈妈说:“玲玲,以后你要天天写日记!”当时,玲玲并不知道该怎么写日记.起初,她写的是:“今天我读了×××书,今天我吃了药.”这些日记,用词单调,也没有什么情感,经过妈妈的开导后,玲玲终于明白了写日记的秘密,那就是要把每天的重要事情与情感都写出来.以后,玲玲开始把所有亲情、友情的温暖都写进日记,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长大以后,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张海迪认为,当初如果没有坚持写日记,后来就不能成长为作家.
除了语文,玲玲对别的功课也非常用心,一点儿也不肯浪费时间.在整个童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始终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行句子,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用玲玲自己的话说,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在那座刷着红漆的三层楼里,张海迪度过了15年的时光,爸爸妈妈的爱,小伙伴及朋友的爱,也使张海迪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参考资料:百度
斯蒂芬.霍金简介
斯蒂芬.霍金 (1942-)
斯蒂芬.霍金,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现年60岁,出生于伽利略逝世周年纪念日,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光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教授是现代科普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写的《时间简史》,这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 40种语言.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本书一出版 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时间简史》对我们这些喜用言语表达甚于方程表达的读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书.她长于一个对人类思想有接触贡献者之手,这是一本对知识无限追求之作,是对时空本质之谜不懈探讨之作.
《时间简史续编》 作为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篇》是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该书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形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人”.该书不是一部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感人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对于非专业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机会和滋生宝贵灵感的源泉.
《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时空本性》80年前广义相对论就以完整的数学形式表达出来,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现,然而这两种整个物理学中最精确、最成功的理论能被统一在单独的量子引力中吗?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物理学家就此问题展开一场辩论.本书是基于霍金和彭罗斯在剑桥大学的6次演讲和最后辩论而成.
《未来的魅力》本书以斯蒂芬·霍金预测宇宙今后十亿年前景开头,以唐·库比特最后的审判的领悟为结尾,介绍了预言的发展历程,及我们今天预测未来的方法.该书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还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读来饶有趣味.
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智慧的大脑诞生了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个时候他的家乡伦敦正笼罩在希特勒的狂轰滥炸中.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伦敦附近的几个小镇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后,他们的邻居回忆说,当霍金躺在摇篮车中时非常引人注目,他的头显得很大,异于常人———这多半是因为霍金现在的名声与成就远远异于常人,邻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记忆里重新刻画一下天才儿童的形象.
不过霍金一家在古板保守的小镇上的确显得与众不同.霍金的父母都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他的父亲是一位从事热带病研究的医学家,母亲则从事过许多职业.小镇的居民经常会惊异地看到霍金一家人驾驶着一辆破旧的二手车穿过街道奔向郊外——汽车在当时尚未进入英国市民家庭.然而这辆古怪的车子却拓展了霍金一家自由活动的天地.
霍金热衷于搞清楚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当他看到一件新奇的东西时总喜欢把它拆开,把每个零件的结构都弄个明白——不过他往往很难再把它装回原样,因为他的手脚远不如头脑那样灵活,甚至写出来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物理.他仍旧不是一个用功的学生,而这种态度与当时其他同学是一致的,这是战后出现的青年人迷惘时期——他们对一切厌倦,觉得没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东西.霍金在学校里与同学们一同游荡、喝酒、参加赛船俱乐部,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职员或教师.然而,病魔出现了.
病魔出现了
从童年时代起,运动从来就不是霍金的长项,几乎所有的球类活动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没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下来,当即昏迷,差一点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剑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状况.刚过完21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
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两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这种病恶化得相当迅速.这对霍金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他几乎放弃了一切学习和研究,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硕士论文的那一天.然而,一个女子出现.
轮椅出现了
霍金的病情渐渐加重.1970年,在学术上声誉日隆的霍金已无法自己走动,他开始使用轮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没离开它.
永远坐进轮椅的霍金,极其顽强地工作和生活着.
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但48小时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
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乡间别墅,上坡时拐弯过急,轮椅向后倾倒,不料这位引力大师却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丛中.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惟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在大厅里转动轮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霍金取得巨大成功,但生活的现实取代了爱情的浪漫,他和简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来自直觉的启示:黑洞不黑
霍金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但他对观测天文从不感兴趣,只有几次用望远镜观测过.与传统的实验、观测等科学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觉.
“黑洞不黑”这一伟大成就就来源于一个闪念.在1970年11月的一个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时开始思考黑洞的问题.他突然意识到,黑洞应该是有温度的,这样它就会释放辐射.也就是说,黑洞其实并不那么黑.
这一闪念在经过3年的思考后形成了完整的理论.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断地辐射出X光、伽马射线等,这就是有名的“霍金辐射”.而在此之前,人们认为黑洞只吞不吐.
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霍金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畅销书之王:《时间简史》
霍金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在全世界的销量已经高达2500万册,从1988年出版以来一直雄踞畅销书榜,创下了畅销书的一个世界纪录.在这本书里,霍金力图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等.
在《时间简史》一书的开头,霍金指出:“有人告诉我,我在书中每写一个方程式,都将使销量减半.于是我决定不写什么方程.不过在书的末尾,我还是写进一个方程,爱因斯坦的著名方程E=mc2.我希望此举不致吓跑一半我的潜在读者.”现在看来,霍金完全是多虑了
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他从小酷爱音乐,并且虚心好学,埋头创作.他说:“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时更兴奋.”30岁的时候,他耳聋了,对于音乐家来说,这是莫大的打击.但他没停止过创作的笔,同学们现在听到的就是贝多芬创作的《命运》交响曲的一个片段,表达了贝多芬要与不幸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经过几年的努力,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飞鸟”(flyer)一号终于出现在人们的面前.1903年12月17日,在北卡罗纳尔州的基蒂霍克海滩上,起飞.这天“飞鸟”一号总共进行了四次飞行,飞机摇摇晃晃在空中飞行了12秒钟,在36米远的地方降落下来.而后来得到世界公认的第一次自由飞行则是由哥哥威尔伯·莱特驾驶的第四次飞行,飞机在空中用59秒的时间飞行了260米.
莱特兄弟在第一架飞机成功以后,迎接他们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怀疑与挑剔.保守的学究们不相信“自行车工人”能造出飞机,然而莱特兄弟仍然不断地探索和进取,并多次到世界各地作飞行表演,散播航空的种子,他们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航空事业,终身没有结婚,后来被人们誉为航空奠基者.
正是有了古今中外这些成就事业的人,我们的世界才有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他们推动了我们人类文明的进程.而他们的成功,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