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1 22:48:36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从“方宅十余亩”到“鸡鸣桑树颠”,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一、情感与景物和谐
晋安帝义熙二年(406),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回到家乡,从此隐居.其间,他写下了著名的组诗《归园田居》五首,本篇即为第一首.“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八句,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 诗人描写了自然秀丽的田园风光,恬淡质朴的躬耕生活;抒写了弃官归隐返回自然的愉快心情.通篇浑然一体,展示出宁谧和谐之美,人们在这一派融融和美之中,心灵也得到某种程度的净化 .且看诗人笔下,田园风光秀美而自然,徜徉于其间的诗人淡泊宁静,志趣高洁.此情此景,浑然一体,水乳交融,构成了中国古代田园诗的最高意趣.
二、手法与情景和谐
本诗运用了白描手法,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歌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合拍.
苏轼评陶诗曾说:“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这是说陶诗平淡质直,不重文彩.诗中景物,如:榆柳、桃李、草屋、村落、炊烟、鸡犬都是乡村中极为常见的事物,但经诗人写入诗中则富有生气,构成一幅恬淡秀丽的田园图画,又是通篇抒情的有机构成.这纯出自然,毫不雕琢的艺术表现力,亦与通篇平淡风格,高度和谐一致.
三、景物配置和谐
诗人描写这些景物时很有层次感,景物与景物之间的配置非常协调,有远有近,有动有静.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四、音韵和谐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作者在不经意间将数词对仗得十分工整,而且,一个“十余”,一个“八九”,从这些约数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物质生活并不是多么在意,充分显示出作者淡泊名利的思想.“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一个“荫”,一个“罗”,赋予那些“榆柳”“桃李”以人的感情,仿佛是他们自己在主动地荫蔽于屋后,罗列在堂前,读起来语调轻快活泼.“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叠词“暧暧”“依依”将远处的村庄写得朦胧、飘渺,是真亦幻.“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狗吠”对“深巷”,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平仄协调,音韵和谐.
五、人与自然和谐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说自己本来就属于那片山野,只是“误落尘网”,归隐之后,便觉“复得返自然”,于是他的笔下,清新闲适,从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桑林、鸡鸣到狗吠,耳闻目接无不惬意,诗中虽没有人物的痕迹,但这一切无疑不是天然形成的,是经过人对自然的改造,这种改造,是切合自然规律的,诗意盎然的和谐.林语堂先生曾把陶渊明说成是“中国整个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实现了人与精神、人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