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以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为例,介绍这种疾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9 18:14:00
以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为例,介绍这种疾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
以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为例,介绍这种疾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
狂犬病,又称疯狗病、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和所有温血动物(人、犬、猫等)的一种直接接触性传染病.人一旦被含有狂犬病病毒的犬咬伤,有30-70%的几率感染,一旦发病其死亡率是百分之百.所以做为宠物的犬一定要注意狂犬病的免疫.患有狂犬病病犬的临床表现极度兴奋、狂燥、流涎和意识丧失,最终全身麻痹死亡.
症状与诊断
狂犬病即疯狗症,又名恐水症,是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包括人类,都可能被感染.它多由染病的动物咬人而得.一般认为口边出白色泡沫的疯狗咬到传染,其实猫,白鼬,浣熊,臭鼬,狐狸或蝙蝠也可能患病并传染.患病的动物经常变得非常野蛮,在唾液里的病毒从咬破的伤口进入下一个病人.
狂犬病从一个人传到另外一个人极为少见,患狂犬病的人类患者多数会发病身亡,在1971年有1个痊愈的病例.2004年在美国一个未诊断为狂犬病的患者过世之后捐献内脏,获得捐献的三个人因狂犬病身亡.
发病
人受感染后并非全部发病,被病犬咬伤者约15~20%发病,被病狼咬伤者约50%发病,发病与否以及潜伏期的长短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咬伤的部位.咬伤头、颈、手者发病较多,潜伏期较短;咬伤在下肢者则相反.②创伤程度.创伤大而深、有多处伤口者发病较多,潜伏期也较短.③局部处理情况.经过适当处理者发病较少,潜伏期较长.④衣着厚薄.咬伤处的衣着厚者发病较少,潜伏期较长.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精神过度紧张(如惧怕得狂犬病),有时可诱发本病.狂犬病病毒对神经系统有强大的亲和力,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沿神经系统传播和扩散,病毒侵入人体后先在伤口的骨骼肌和神经中繁殖,这称为局部少量繁殖期,此期可长可短,最短为72小时,最长可达数周、数月甚至更长.病毒在局部少量繁殖后即侵入神经末梢,沿周围神经以每小时3mm的速度向中枢神经推进,到达脊髓后即大量繁殖,24小时后遍布整个神经系统.以后病毒又沿周围神经向末梢传播,最后到达许多组织器官,如唾液腺、味蕾、角膜、肌肉、皮肤等,由于头、面、颈、手等部位神经比较丰富,病毒易于繁殖,再加上离中枢神经较近,故这些部位被咬伤后发病者较多,潜伏期也较短;伤势越严重,也越容易发病.病毒在中枢神经中主要侵犯迷走神经核、舌咽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等.这些神经核主要支配吞咽肌和呼吸肌,受到狂犬病病毒侵犯后,就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当饮水时,听到流水声,受到音响、吹风和亮光等刺激时,即可使吞咽肌和呼吸肌发生痉挛,引起吞咽和呼吸困难.若病毒主要侵犯延髓、脊髓时,则临床上不表现痉挛,而表现为各种麻痹(瘫痪型),但比较少见.
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与一般病毒性脑炎相似,最特异和具有诊断意义的变化是有内格里氏小体 (存在于80%狂犬病患者的神经细胞胞浆中的一种嗜酸性包涵体),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约3~10μm,边缘整齐,内有1~2个状似细胞核的小点.最常见于大脑海马的锥体细胞及小脑的普尔基涅氏细胞中.内格里氏小体现已证实为病毒的集落,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小体内含有杆状的病毒颗粒.如果在人脑或动物脑细胞中发现这种小体,就可以确诊.
临床分期和表现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四期.
1、潜伏期:(平均约4-6周,最短和最长的范围可达10天-8个月),根据个人体质不同潜伏期的时间从几天到数年不等,在潜伏期中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
2、前驱期:感染者开始出现全身不适、发烧、疲倦、不安、被咬部位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
3、兴奋期:人类:患者各种症状达到顶峰,出现精神紧张、全身痉挛、幻觉、谵妄、怕光怕声怕水怕风等症状因此狂犬病又被称为恐水症,患者常常因为咽喉部的痉挛而窒息身亡.
4、昏迷期:如果患者能够渡过兴奋期而侥幸活下来,就会进入昏迷期,本期患者深度昏迷,但狂犬病的各种症状均不再明显,大多数进入此期的患者最终衰竭而死.
症状 本病潜伏期10天至1年以上,最长可达6年,十多年的没有证据,一般为20~90天.临床分两型,兴奋型(典型)最常见,瘫痪型偶见.兴奋型又分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前驱期持续1~4日,主要表现为局部感觉异常,在已愈合的伤口附近及其神经通路上有麻、痒或疼痛感,其远端可有间歇性放射刺痛,四肢有蚁走感,同时常出现全身症状,如低热、头痛、乏力、烦躁、恐惧不安等,继之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有咽喉发紧.兴奋期持续1~3日,主要表现为怕水、怕风、怕声、怕光和兴奋不安,恐怖异常,最典型的症状为恐水:饮水、闻流水声甚至谈到饮水都可诱发严重的咽肌痉挛,因此常渴极而不敢饮,饮后亦无法下咽.微风、音响、触摸等亦可引起咽肌痉挛.痉挛严重者可伴呼吸肌痉挛而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全身抽搐.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亦亢进,表现为大汗、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唾液分泌增加.因不能饮水且多汗故常有脱水.体温常升高至38~40℃.神志大多清晰,偶可出现精神失常、谵妄、幻听等,但咬人者少见.麻痹期持续6~18小时.患者渐趋安静,痉挛发作停止,出现各种瘫痪,其中以肢体瘫痪较为多见.亦可有眼肌、面肌及咀嚼肌瘫痪,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下颌下垂、口流唾液,同时亦可有失音、感觉减退、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呼吸微弱或不规则、昏迷,常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迅速死亡.整个病程平均4日,一般不超过6日,超过10日者极少见.瘫痪型的前驱期同样表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咬伤部位的感觉异常,继之出现各种瘫痪,如肢体截瘫、上行性脊髓瘫痪等,最后常死于呼吸肌麻痹,本型病程可较长,约7~10日.
诊断 若有被狂犬病动物(咬人时已发病或对其脑组织作病理检查证实为狂犬病者;若咬人时未发病,则应捕获后观察10天,视其是否发病,又可取其脑组织作病理检查)咬伤史及典型症状(如恐水等)即可初步诊断.死后脑组织检查(内格里氏小体阳性、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或分离到狂犬病病毒)即可确诊.应与类狂犬病性癔病及狂犬病疫苗接种后脑脊髓炎相鉴别.
对狂犬病的诊断可以通过临床症状或者实验室检验.
1、临床诊断:主要根据上面所述临床症状诊断.
2、实验室诊断:脑组织内基小体检验;荧光免疫方法检查抗体;分泌物动物接种实验;血清学抗体检查;逆转录PCR方法检查病毒RNA.
病原体和传播途径
病原体
导致狂犬病的病原体是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的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完整的狂犬病病毒呈子弹形,长度大约为200纳米左右直径为70纳米左右.整个病毒由最外层的脂质双分子层外膜、结构蛋白外壳和负载遗传信息的RNA分子构成.目前普遍认为狂犬病病毒有四个不同的血清型.狂犬病病毒抵抗力非常弱,在表面活性剂、甲醛、升汞、酸碱环境下会很快死去,并且对热和紫外线极其敏感.
狂犬病病毒是RNA病毒,属弹状病毒科,一端钝圆,一端扁平,形同子弹.狂犬病病毒有两种病毒株:一为能引起狂犬病的天然病毒株,毒力强,叫做自然病毒或街毒;一为经过兔脑多次传代的病毒株,叫做固定毒.固定毒对人的致病力明显减弱,但仍保持很好的抗原性,注入人体后可刺激抗体生成,故可用以制备疫苗.病毒的抵抗力不强,在56℃30分钟或100℃2分钟条件下即可灭活,但在4℃和0℃以下可分别保持活力达数周和数年.一般消毒方法,如日晒、紫外线、甲醛以及季胺类消毒剂(新洁尔灭等)均能将其杀灭,故被狂犬咬伤的伤口可用新洁尔灭冲洗.狂犬病病毒可在鸡胚、鸭胚、乳鼠脑以及多种组织培养(如人二倍体细胞、地鼠肾细胞等)中生长,故可用这种方法从病人或病兽体内分离病毒和制备疫苗.所有温血动物均可受染本病,但大多数地区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犬(约占90%),病猫、病狼次之.在犬、猫狂犬病已经得到控制的地区,传染源主要是野生动物,如西欧、北美的狐、臭鼬,中南美的吸血蝙蝠、食虫蝙蝠等.病人传染健康人的可能性很小,但其唾液中也含有少量病毒,故也应注意隔离.病犬、病狼等的唾液中含病毒较多,于发病前数日即有传染性.病毒主要通过咬伤的伤口进入人体.也可通过皮肤损伤(抓伤、擦伤、冻裂等)和正常粘膜(口、鼻粘膜和眼结膜)而使人受染.病人和病兽的各组织和内脏中也含有病毒,故有可能通过屠宰动物或尸体解剖而感染本病.此外,被外表健康而唾液中带有病毒的狗咬伤亦可患病.
病理
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侵染肌细胞,在肌细胞中渡过潜伏期,后通过肌细胞和神经细胞之间的乙酰胆碱受体进入神经细胞,然后沿着相同的通路进入脊髓,进而入脑,并不延血液扩散.病毒在脑内感染海马区、小脑、脑干乃至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并在灰质大量复制,延神经下行到达唾液腺、角膜、鼻粘膜、肺、皮肤等部位.狂犬病病毒对宿主主要的损害来自内基小体,即为其废弃的蛋白质外壳在细胞内聚集形成的嗜酸性颗粒,内基小体广泛分布在患者的中枢神经细胞中,也是本疾病实验室诊断的一个指标.
预防和治疗
[编辑本段]
1、控制野生动物间的传播;
2、通过投喂含口服狂犬疫苗的诱饵实现;
3、控制宠物间的传播;
4、为宠物强制性接种狂犬疫苗;
5、对易感人群预防性免疫接种;
6、为易于接触到狂犬病病毒的人群接种狂犬疫苗.
预防
重点是消灭犬狂犬病.家犬应进行登记,并接种狂犬病疫苗,捕杀野犬、病犬、病猫等.对捕杀的病犬、病猫应进行脑组织病理检查以便确诊.被肯定或可疑的患狂犬病动物或野兽咬伤后,伤口应及时以20%肥皂水或 0.1%新洁而灭(或其他季胺类药物)彻底清洗.因肥皂水可中和季胺类药物作用,故二者不可合用.冲洗后涂以75%酒精或2~3%碘酒.伤口不宜缝合.在咬人的动物未排除狂犬病之前或咬人动物已无法观察时,病人应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除被咬伤外,凡被可疑狂犬病动物吮舔、抓伤、擦伤过皮肤、粘膜者,也应接种疫苗.常用的狂犬病疫苗有四种:羊脑组织灭活疫苗(森普尔氏疫苗)、鸭胚疫苗、乳动物脑组织灭活疫苗及组织培养疫苗.前三者应用较久,均为最粗糙的生物制品,含有大量的非病毒抗原物质,能导致严重的甚至致死的并发症,如脑脊髓炎、脑膜炎等;其免疫原性低,故需注射较长时间.因此目前多主张应用组织培养疫苗,如地鼠肾疫苗、胎牛肾疫苗、鸡胚细胞疫苗及人二倍体细胞疫苗等,其中以人二倍体细胞疫苗最好,不仅预防效果好,也无严重不良反应.若既往已接种过全程其他狂犬病疫苗,则仅需注射一次即可.中国目前生产的地鼠肾疫苗与之相似,值得广泛应用.如果咬伤严重,有多处伤口或伤口在头、面、颈、手指者,在接种疫苗同时应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因免疫血清能中和游离病毒,也能减少细胞内病毒繁殖扩散的速度,使潜伏期延长,争取自动抗体产生的时间,从而提高疫苗疗效.应用抗狂犬病血清后可抑制自动抗体的效价和延缓其产生的时间,这可用加强注射方法来解决.抗狂犬病血清注射的方法是一半肌肉注射,一半伤口周围浸润注射.注射应于感染后48小时内进行.对与狂犬病病毒、病兽或病人接触机会较多的人员应进行感染前预防接种.
用灭活或改良的活毒狂犬疫苗免疫可预防狂犬病,其免疫程序是,活苗3-4月龄的犬首次免疫,一岁时再次免疫,然后每隔2-3年免疫一次.灭活苗在3-4月龄犬首免后,二免在首免后3-4周进行、二免后每隔一年免疫一次.
治疗
将患者隔离于暗室中,避免声音、光、风等刺激,医护人员宜戴口罩和胶皮手套,以防止鼻和口腔粘膜及皮肤细小破损处为患者唾液所沾污.注意维持患者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其他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作对症处理.另外,现在已经有科学家在研究一些神经毒素可以用来治疗由狂犬病毒等寄生在人体神经系统的病毒引起的疾病.
狂犬病对人的危害很大,人一旦被狂犬病病犬咬伤,应尽快注射狂犬病疫苗,如严重还应加注射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最好是24小时内注射,如延迟注射也是可以的,只要没有发病,这是抗体和病毒赛跑的过程,一旦发作,死亡率是10O%.世界上仅仅有一例抢救过来的,但是不具备推广价值.所以动物主人一定要按免疫程序定期给其他动物注射狂犬病疫苗,防止被犬咬伤.对于家养的大型犬一定要圈养、拴养,防止散养咬伤他人,人一旦被不明的犬咬伤后应立即到防疫部门进行紧急免疫.对于无主犬及野犬发现后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暴露后预防性处理
[编辑本段]
用3%-5%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或再用清水充分洗涤,较深伤口冲洗时,用注射器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彻底.再用75%乙醇消毒,继之用浓碘酊涂擦.局部伤口处理愈早愈好,即使延迟1-2天甚至3-4天也不应忽视局部处理,此时如果伤口已结痂,也应将结痂去掉后按上法处理;接种狂犬疫苗和在伤口附近浸润注射狂犬病病毒免疫血清.
血清的治疗方法始于1899年,有效的治疗时间是在被咬伤后24小时内.
狂犬病疫苗的制备方法有利用动物脑组织培养、和人体双倍体细胞疫苗(HDCV),动物脑组织生产的疫苗,人体免疫反应较大,可能引发脑炎.
狂犬症状
[编辑本段]
症状: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5天,长者可达数月或数年以上根据WHO验证,最长潜伏期间为6年,潜伏期的长短和感染的毒力、浓度、免疫力高低、部位等有关.
临床表现分两型:一是狂暴型,二是麻痹型.
狂暴型:分三期,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
前驱期表现精神沉郁、怕光喜暗,反应迟钝,不听主人呼唤,不愿接触人,食欲反常,喜咬吃异物,吞咽伸颈困难,唾液增多,后驱无力,瞳孔散大.此期时间一般1-2天.前驱期后即进入兴奋期,表现为狂暴不安,主动攻击人和其它动物,意识紊乱,喉肌麻痹.狂暴之后出现沉郁,表现疲劳不爱动,体力稍有恢复后,稍有外界刺激又可起立疯狂,眼睛斜视,自咬四肢及后躯.该犬一旦走出家门,不认家,四处游荡,叫声嘶哑,下颔麻痹,流涎.此种病犬对人及其它牲畜危害很大.一旦发现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处死.
麻痹期:以麻痹症状为主,出现全身肌肉麻痹,起立困难,卧地不起、抽搐,舌脱出,流涎,最后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