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传说中 曹操的墓到底在那里?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1 00:22:55
传说中 曹操的墓到底在那里?
传说中 曹操的墓到底在那里?
曹操一生玩弄权术谋诈,视为治国之良臣,盗国之好雄,是功是过,后世评说不一.而最令人感兴趣的则是曹操临死前的最后一步棋——疑家.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身为汉朝宰相而为曹家皇帝的曹操病死洛阳.二月,曹五遵其嘱将灵枢运至其封地螂《今河北临漳县》埋葬.《舆图备考》、《方舆纪要人杨免《山陵杂记》等书载,鉴于历史上众多帝王墓经常被后人掘盗之教训,曹操乃遗嘱其子,制棺材多副,来黑夜山饭项问四件,理尤丁一处.群体伙临漳县三台村以西八里的讲武城起始,直到磁州而止,一座座如小山布列.历史上曾有不少史学家和文人墨客对疑家作过考证,并到临漳县一带考察,均无收
获.曹操墓究竟在何处以魏书·武帝纪》载:“其规西门豹涧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与曹魏相隔不远的晋朝陆机在《吊魏武帝文》中也认为,曹操“葬于部之西岗上,与西门豹调相近.”由此可知其墓在古螂城西门豹词以西地方,相当于今临漳县三台村以西直到磁县境内的漳河沿岸.按说,在此,曹操墓葬方位已告诉后人在西门豹们以西.但是,在临漳一带西门豹调有多处、而且临津以外也有多处西门豹调,究竟是哪一个西门豹们以西,也颇令人费解.更何况,这一区域为北朝皇家墓葬区,王公大臣之墓颇多.元朝明前后,这里的陵墓相继彼人盗掘,但多为东沈、北齐之墓葬.有人认为,曹操设七十二疑家,肯定其中有一个是真家伙.如宋朝俞应符就持此观点.采范成大也有诗云:“一格何用家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闻说群胡为封上,世间随事有知音.”但也有人认为;恐怕这七十二个疑家个个是假,元人陶南屯在《辍耕录》中说:“殊不知老腾(曹操小字叫阿瞒)之骨必不在七十二家之内耶.”清人黄协润步宋俞应符《七十二疑都诗之韵,反其意赋诗曰:“人言疑家我不疑我有一言告君知.七十二外埋一家,更于何处求君尸.”
据临漳当地传说,在清顺治年间,有一年漳河水干涸,有渔夫见河底有块大石板,召人掀开,见下有一石室,深而且广,室内侧卧许多美女,四周放有许多石凳(椅),中间石床上卧一人身穿蟒袍、头戴王冠,旁边立石碑一道,有识字者认出为曹操之扩,众人毁碎碎尸而去.此传说虽不可信.但有人据曹还(止临肖俊(曹)植求祭先王诏》中有“欲祭先王于河上,览省上下,悲伤感切”之语,认为曹操应葬于河底.邓之诚《骨董记》也载有这么一事,说:“壬戌(公元1922年)正现初三,磁县农民崔者荣,于彭城镇西十五里乱葬坟棺墓为莹,地坦为黑穴,继得石室,既深且广,中有石门洞开,人石门者管死,送报县令陈希贤,命人授以硫磺.
久之人内,见空之四壁深至如新,中罡石棺,前有刻石志文,所叙乃魏武帝操也.前五十年发石室十余处,唯皆无相,至是真系始现.石志今蠢县署,不知文何苦,他日当访之”.
关于曹操墓的方位和确认,河北临漳县历史上地方志有不少考席和记载,明朝嘉靖《彰德府志》载:“曹操西使在县(旧县)西南三十里,周围一百七十步,高一文六尺,……甄皇后陵在灵芝村…··‘魏元帝陵在彭城村一”清乾隆时《彰德府志》也认为,这三座墓大体上呈三角形排列,曹操墓居前,甄皇后和元帝曹免的基则位其后东西两侧,相去其生前倍何所统的钢省、金风、冰井三台不远,因曹操(遗令》中有:“吾死之后……吾婶妄与使人皆勤劳,便著铜雀台,善待之.十台上安六尺床,施稳帐,朝朝上瞒粮之鹰,月且十五,自期至午,辄向帐中作使乐.汝等时时登钢省台,望吾西陵墓田.”据当地文物部门进行的方位实地考察,在部城遗址范围内的仅城村西南约二里处,有一北高南低的墓葬,其封土仅有一米金.又十此基之后方向,相继发现王座大、中到属于东汉晚期墓葬.据出土物品看,可判断为田大夫级墓葬,从整个墓葬区拉列尼,符合东汉葬礼‘后挨(墓)居左右似前,四大夫居后”的规定.但是,这座封土残存的墓是曹操的墓吗?没有进一步的证据.
曹操墓究竟在何处,恐怕只有官还等少数人知道,但在曹氏有关人物遗存下的文献资料中,可找到的蛛丝马迹不多.很可能,曹丕等继承者根本就没留7任何关于此事的可靠档案材料,其本意就是要使此事成为永恒的悬案.毫不怀疑的是,曹操不管是否埋在七十二家之一,但他肯定是葬在漳河流域,在今河北临
漳县一带,古代的交通运输能力不可能将其运葬到太远的地方.不管是葬于地下,还是葬于漳河底,既然曹极有没疑家迷恋后入之意,其真正墓葬之工程建设,在选择方位、工程设计、施工建造方面,也绝对是非同一般,不会轻易使人发现.但有一点需要考虑的是.据水文水利专家对森,历史上古漳河数次改道,曹操时
建设的钢好台、金凤台等均被大水冲设,而且正的曹操墓也许早已被河水冲毁.当然,这只是推测.我们希望,随著考古发回或工程建设,能发现真正的曹操墓,为千年疑案画上一个句号.
曹操在丧葬上有别于历代帝王,他对自己的身后事,提出了“薄葬”.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当时,曹操虽未称帝,但权力与地位不比帝王低,为什么他不但提倡“薄葬”,而且身体力行呢?
据说,曹操一生提倡节俭,他对家人和官吏要求极严. 他儿子曹植的妻子因为身穿绫罗,被他按家规下诏“自裁”.宫廷中的各种用过的布料,破了再补,补了再用,不可换新的.有个时期,天下闹灾荒,财物短缺,曹操不穿皮革制服,到了冬天,朝廷的官员们都不敢戴皮帽子.
又据传,曹操早年曾干过盗墓的勾当.他亲眼目睹了许多坟墓被盗后尸骨纵横、什物狼藉的场面,为防止自己死后出现这种惨状,他一再要求“薄葬”.
为了防止盗墓,在力主和实践“薄葬”的同时,他还采取了“疑冢”的措施.布置疑冢,当然也和他生性多疑有关.生前,他因多疑,错杀了许多人;死后,他的多疑也不例外.传说,在安葬他的那一天,72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各个城门抬出.
这72座疑冢,哪座是真的呢?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谜随之悬设.
千百年来,盗墓者不计其数,但谁也没发掘出真正的曹操墓.
传说,军阀混战年代,东印度公司的一个古董商人为了寻找曹操的真墓,雇民工挖了十几座疑冢.除了土陶、瓦罐一类的东西外,一无所获.
1988年《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文章《“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说,“闻名中外的河北省磁县古墓群最近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去在民间传说中被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这片古墓,现已查明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字也不是72,而是134.”关于疑冢的说法便被确证不是准确的了.
但是,关于曹操尸骨到底埋于何处,仍然是个谜.据诗曰:“铜雀宫观委灰尘,魏之园陵漳水滨.即令西湟犹堪思,况复当年歌无人.”由此推断,曹操墓是在漳河河底.
又据《彰德府志》载,魏武帝曹操陵在铜雀台正南5公里的灵芝村.据考察,这也属假设.那它还有可能在哪呢?
还有一种说法是,曹操陵在其故里谯县的“曹家孤堆”.
据《魏书·文帝纪》载:“甲午(公元220年),军治于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于邑东.”《亳州志》载:“文帝幸谯,大飨父老,立坛于故宅前树碑曰大飨之碑.”曹操死于该年正月,初二日入葬,如果是葬于邺城的话,那魏文帝曹丕为何不去邺城而返故里?他此行目的是不是为了纪念其父曹操?《魏书》还说:“丙申,亲祠谯陵.”谯陵就是“曹氏孤堆”,位于城东20公里外.这里曾有曹操建的精舍,还是曹丕出生之地,此外,又据记载:亳州有庞大的曹操亲族墓群,其中曹操的祖父、父亲、子女等人之墓就在于此.由此推断,曹操之墓也当在此.
但这种说法也缺乏可信的证据,遭到许多人的质疑.
面对“曹墓不知何处去”的感叹,人们对曹操的奸诈多疑可能有了更深的认识.曹操一生节俭,带头“薄葬”,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样做,既保护了自己,也使盗墓者无从下手,这也算是他的明智之举吧.
关于曹操的陵寝的真实情况至今仍是个谜,还有待于新的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