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11/13 11:27:51
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尹汉生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剖析当代世界与中国的发展态势、全面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依据.只有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来看问题,才能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运用唯物史观考察发展问题得出的必然结论
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作为社会的、现实的人,既是唯物史观主张的价值主体,也是唯物史观考察的科学客体,“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时,就是从“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出发,发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所以人类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正是在考察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剩余价值,从而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死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在描述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着眼点仍然是人.按照他们的科学构想,未来的新社会将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综上所述,可见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以人为本乃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
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来考察发展问题,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的全面发展乃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尺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原则,是衡量我们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集成的目标体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
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衡量,不难发现过去某些地方和某些领域出现的若干偏颇:重经济增长,轻社会进步;重发展速度,轻生态效益;重物质成果,轻人本价值,等等.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坚决纠正这类偏差,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在考察和处理发展问题时,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也要重视社会进步和生态发展;不仅要重视物质文明建设,也要重视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重视发展速度,也要重视社会公平和人的发展.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实际利益,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运用辩证思维考察发展问题得出的必然结论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恩格斯曾经说过:“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是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来考察发展问题,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由多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素构成的矛盾统一体;发展就是这个统一体内部的各种矛盾运动变化的产物,就是这些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的过程;在这些纷繁复杂的矛盾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要而言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因素,都是构成发展这个矛盾统一体的重要因素.其中经济是主要矛盾,是推动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因素虽然处于次要矛盾的地位,但也是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转化为主要矛盾.因此,我们在认识和处理发展问题时,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重视次要矛盾,坚持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与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如果眼睛只盯着经济指标、忽视其他相关指标,抓经济发展这一手比较硬、抓其他工作则有些手软,那是搞不好经济的,即使经济暂时上去了,最后还得掉下来.只有正确把握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坚持统筹兼顾的方针,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已进入人均GDP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这个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如果发展思路得当,就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反之就可能陷入各种社会矛盾加剧、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困境.事实上,我们现在既具备了经济强劲增长、社会全面进步的有利条件,也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等复杂情况,许多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正等待我们去探索.比如,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在增加物质投入、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如何推动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如何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利益,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等等.面对这些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我们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全面的、系统的、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才能有效地化解矛盾、排除障碍,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而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澄清在发展问题上的一些模糊认识.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全面生产理论,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的同志以为,马克思主义只讲物质生产而不讲其他生产,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其实,马克思主义的生产理论是全面生产理论,它包括物质生产、人口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关系生产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全面生产理论,有助于我们划清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同“经济是唯一决定因素”的庸俗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界限,克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全面进步的做法,更好地统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明决定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也具有制约和反作用.根据这一理论,我们既要看到经济增长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也要看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坚持统筹兼顾的方针,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理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人类物质生产活动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是人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变换的过程.因此,人类必须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否则将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在开发自然资源、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解放的学说,谋求人的彻底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作最高目的是理所当然的.我们要切实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满足人的需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要处处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
更多相关论述:
http://www.baidu.com/s?ct=0&ie=gb2312&bs=%C4%CF%CB%AE%B1%B1%B5%F7+%BB%AF%D1%A7%D6%AA%CA%B6&sr=&z=&cl=3&f=8&wd=%C2%DB%BF%C6%D1%A7%B7%A2%D5%B9%B9%DB%B5%C4%D5%DC%D1%A7%BB%F9%B4%A1
尹汉生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剖析当代世界与中国的发展态势、全面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依据.只有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来看问题,才能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运用唯物史观考察发展问题得出的必然结论
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作为社会的、现实的人,既是唯物史观主张的价值主体,也是唯物史观考察的科学客体,“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时,就是从“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出发,发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所以人类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正是在考察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剩余价值,从而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死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在描述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着眼点仍然是人.按照他们的科学构想,未来的新社会将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综上所述,可见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以人为本乃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
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来考察发展问题,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的全面发展乃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尺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原则,是衡量我们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集成的目标体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
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衡量,不难发现过去某些地方和某些领域出现的若干偏颇:重经济增长,轻社会进步;重发展速度,轻生态效益;重物质成果,轻人本价值,等等.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坚决纠正这类偏差,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在考察和处理发展问题时,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也要重视社会进步和生态发展;不仅要重视物质文明建设,也要重视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重视发展速度,也要重视社会公平和人的发展.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实际利益,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运用辩证思维考察发展问题得出的必然结论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恩格斯曾经说过:“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是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来考察发展问题,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由多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素构成的矛盾统一体;发展就是这个统一体内部的各种矛盾运动变化的产物,就是这些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的过程;在这些纷繁复杂的矛盾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要而言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因素,都是构成发展这个矛盾统一体的重要因素.其中经济是主要矛盾,是推动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因素虽然处于次要矛盾的地位,但也是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转化为主要矛盾.因此,我们在认识和处理发展问题时,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重视次要矛盾,坚持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与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如果眼睛只盯着经济指标、忽视其他相关指标,抓经济发展这一手比较硬、抓其他工作则有些手软,那是搞不好经济的,即使经济暂时上去了,最后还得掉下来.只有正确把握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坚持统筹兼顾的方针,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已进入人均GDP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这个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如果发展思路得当,就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反之就可能陷入各种社会矛盾加剧、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困境.事实上,我们现在既具备了经济强劲增长、社会全面进步的有利条件,也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等复杂情况,许多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正等待我们去探索.比如,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在增加物质投入、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如何推动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如何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利益,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等等.面对这些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我们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全面的、系统的、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才能有效地化解矛盾、排除障碍,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而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澄清在发展问题上的一些模糊认识.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全面生产理论,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的同志以为,马克思主义只讲物质生产而不讲其他生产,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其实,马克思主义的生产理论是全面生产理论,它包括物质生产、人口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关系生产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全面生产理论,有助于我们划清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同“经济是唯一决定因素”的庸俗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界限,克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全面进步的做法,更好地统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明决定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也具有制约和反作用.根据这一理论,我们既要看到经济增长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也要看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坚持统筹兼顾的方针,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理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人类物质生产活动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是人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变换的过程.因此,人类必须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否则将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在开发自然资源、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解放的学说,谋求人的彻底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作最高目的是理所当然的.我们要切实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满足人的需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要处处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
更多相关论述:
http://www.baidu.com/s?ct=0&ie=gb2312&bs=%C4%CF%CB%AE%B1%B1%B5%F7+%BB%AF%D1%A7%D6%AA%CA%B6&sr=&z=&cl=3&f=8&wd=%C2%DB%BF%C6%D1%A7%B7%A2%D5%B9%B9%DB%B5%C4%D5%DC%D1%A7%BB%F9%B4%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