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表示成语意思的文言文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1 09:57:47
有表示成语意思的文言文吗?
差强人意
出自《后汉书?吴汉传》.原文:「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励器械,激扬士吏.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若一敌国矣!』
「差强人意」原意是说,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后人表示还能使人满意.
吴汉,字子颜,东汉初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新莽年间,王莽为了笼络人才,於是开武科场比武,当时收了吴汉为将.
吴汉的父亲本是汉朝的臣子,因与刘秀计谋行刺王莽事败而身亡.此事王莽并不知道,他只是看到吴汉勇而有谋,不但封其高官,还把女儿王兰英嫁给他.后来吴汉在潼关,活捉刘秀.这本是大功一件,可是,吴汉的母亲一听刘秀是刘邦的后代,且准备起兵反王莽,立刻命令儿子将媳妇王兰英杀死,跟刘秀一起造反.
吴汉依母亲的话行事,后来投奔刘秀,征伐渔阳等郡骑兵,因立战功,被任为大司马,率领骑兵作战,因屡立战功,刘秀即位后,被封为广平侯.
有一次,刘秀打了败仗,情绪烦躁不安.许多将领都为此而惊慌失措,吴汉却在兵营里和士兵们一起磨励武器,并且鼓励士兵们的勇气.刘秀知道后,赞叹地说:「吴将军的所作所为还算叫人满意呀!」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朝三暮四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粟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
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粟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
与春秋战国相关的成语典故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出自《后汉书?吴汉传》.原文:「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励器械,激扬士吏.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若一敌国矣!』
「差强人意」原意是说,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后人表示还能使人满意.
吴汉,字子颜,东汉初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新莽年间,王莽为了笼络人才,於是开武科场比武,当时收了吴汉为将.
吴汉的父亲本是汉朝的臣子,因与刘秀计谋行刺王莽事败而身亡.此事王莽并不知道,他只是看到吴汉勇而有谋,不但封其高官,还把女儿王兰英嫁给他.后来吴汉在潼关,活捉刘秀.这本是大功一件,可是,吴汉的母亲一听刘秀是刘邦的后代,且准备起兵反王莽,立刻命令儿子将媳妇王兰英杀死,跟刘秀一起造反.
吴汉依母亲的话行事,后来投奔刘秀,征伐渔阳等郡骑兵,因立战功,被任为大司马,率领骑兵作战,因屡立战功,刘秀即位后,被封为广平侯.
有一次,刘秀打了败仗,情绪烦躁不安.许多将领都为此而惊慌失措,吴汉却在兵营里和士兵们一起磨励武器,并且鼓励士兵们的勇气.刘秀知道后,赞叹地说:「吴将军的所作所为还算叫人满意呀!」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朝三暮四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粟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
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粟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
与春秋战国相关的成语典故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