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墨子的故事、简介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2 02:47:05
孔子和墨子的故事、简介
墨子,汉族.中国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人权活动家.
(约公元前479年~前381年).他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出生于山东滕州,也有少数学术界人士认为墨子出生于河南鲁山.
【墨子生卒考】
[编辑本段]
钱穆
墨子生年,自司马迁已不详,仅附著于《孟荀列传》,云:“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二说相较,后者为是.《汉志》云:“墨子在孔子后,”《后汉书 张衡传》注云:“公输般与墨翟并当子思时,出仲尼后,”皆是也.余考墨子止楚攻宋,在楚惠王四十四年后,五十年前.时墨子年三十余,下逮周安王十年,墨子当死于其时,年寿盖逾八十.(葛洪《神仙传》:“墨子年八十有二,入周狄山学道.”孙诒让《闲诂》谓其说虚诞不足论.然墨子年寿必逾八十,余尉或可墨子寿八十二,后世遂谓其入山学道也.然既不得定其生卒的年,则此事无足深论.)上推墨子生年,当早周敬王之末年,或犹及孔子之未死也.(孔子卒,至安王十年共八十七年.)近人梁启超《墨子年代考》颇精密,然谓墨子生于周定王初年,(元年至十年之间.)约当孔子卒后十余年,卒于周安王中叶,(十二年至二十年之间.)约当孟子生前十余年,则犹微有误.余考墨子之生,至迟在元王之世,不出孔子卒后十年.其卒当在安王十年左右,不出孟子生前十年.较梁《考》移前十许年.以止楚攻宋一事为主眼,似粗得墨子年世之真.梁《考》又谓墨子之卒,最早不能早于郑繻公被弑之后三年.因谓是周安王十二年,亦非是.郑繻公被弑,在安王六年,故黄式三谓鲁阳文君将攻郑,在此年也.即弃去一年计之,郑繻被弑后三年,亦仅为周安王之九年.梁氏以安王十二年起算,盖一时之误.
《淮南 要略》称:“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盖墨子初年,正值孔门盛时,故得闻其教论,受其术业,非谓墨子亲受业于孔子也.《墨子 耕柱篇》:“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仲尼对曰云云,子墨子闻之,曰:叶公未得其问,仲尼亦未得所以对.”今按:墨子幼年,正当孔子晚节,或竟不及与孔子并世.孔子游蔡,遇叶公,墨子尚未生.此云闻其问答,亦得之传闻,非谓其时墨子已生,有知识,能云云也.《耕柱篇》又载子夏之徒问鬪于子墨子.孙诒让《墨子闲诂》曰:“《史记索隐》引《别录》云:按《墨子书》有文子,文子即子夏之弟子,问于墨子,如此则墨子在七十子后.”此亦误.《论语》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岂得谓子张在子夏后?谓墨子年事较晚于子夏则可,谓墨子在七十子后则非也.
【生平】
[编辑本段]
墨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出生在山东枣庄市木石镇.后长期住在鲁国.曾学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据说楚王曾计划攻宋,墨子前往劝说楚王,并在与公输般的模拟攻防中取得胜利,楚王只得退兵.墨子的思想与主张见墨家.
西汉太史公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的末尾提到:“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所以后世一般认为他是宋人.
公元前5世纪初,墨子可能是出生在宋国一个以木工为谋生手段的手工业者家庭.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处工就官府”的社会,即工匠处于官府的严格控制之下,隶属和服务于官府,社会地位十分低下.而当时的工匠是世袭的,因此墨子从小就承袭了木工制作技术,并由于他的聪明巧思,使他成为一名高明的木工匠师和杰出的机械制造家,为他后来的社会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比.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和"贱人".汉朝的王充甚至说,孔子和墨子的祖先都是粗鄙之人.墨子曾做宋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 、《书》 、 《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的烦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墨子"好学而博"(《庄子·天下》),并且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中的大好人.孟子对他这种"士志于道"的精神还是十分赞扬的:"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庄子也由衷得称赞:"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庄子·天下》).
墨子许是洞察到人性的弱点,其著作《天志》《明鬼》宣扬敬天事鬼,以震慑当时权力不受约制的天子国君,遂形成墨家宗教观,也因此受到后人的曲解与批评.东汉哲学家王充写《论衡》一书时,狠狠批判了墨子的宗教观.但无论如何,墨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无疑占着极重要的位置,墨子本人也是一位极杰出的优秀人才.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扬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地反对兼并战争.
他的“非命”、“兼爱”之论,和儒家“天命”、“爱有等差”相对立.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其中不少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相传收藏图书甚多,有图书达三车.《墨子》称“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梁启超在研究私人藏书的起源时:“苏秦发书,陈箧数十;墨子南游,无书甚多.可见书籍已经流行,私人藏储,颇便且当.”
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显学".
墨家同时也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团体,最高的领袖被成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
墨子的思想共有十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
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西到郑、卫,南到楚、越.他还曾和公输盘论战,成功地制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
墨子还在名辩说方面有所成就,成为战国时期名辩思潮的渊源之一.墨子的事迹,在《荀子》 、《韩非子》 、《庄子》 、《吕氏春秋》 、《淮南子》等书中有所体现,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墨家弟子所编写的《墨子》一书中.
墨子天资聪慧,据说他用木头削成的车轴,能承受六百斤重的物体;看到满山的野果壳在雨水浸泡之后流出色液,就发明了坑布之法引导山民坑染布料.墨子还把自己对坑布技术的感悟上升到哲学的思维高度,这就是后来他写的名篇《所染》. 由此可见,这位墨子还是一位发明家、科学家
他还擅长守城技术,其弟子将他的经验总结成《城守》二十一篇.在军事上知道以兵制兵、以战制战、以术制术、以器制器.为此,他写了《非攻》、《备城门》等一系列军事名篇.
墨子在学习中,常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对照,写出了《非儒》、《非乐》、《节葬》、《节用》等名篇.许多知名之士都投奔到墨子门下,墨家学派开始形成.墨子对其门徒不但授以思想理论,更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关键时刻还能挺身而出,出兵打仗.历史上有名的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墨子的著作中,还有一部分学说涉及自然科学,如力学、光学、声学等.小孔成像原理还是墨子最早发现的.他的微分学原理,也比西方要早.因此,他被西方科学界称为东方的德谟克利特.
由于墨子主张从劳动者中选拔人才,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因而墨子被称为平民圣人.
墨子老年隐居于鲁山县熊背乡黑隐寺并卒葬于此,现存有土掉沟、黑隐寺、坑布崖、墨子城等古迹供人们瞻仰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232.html?wtp=tt
回答者: zwlmagician - 经理 五级 9-2 19:04
我来评论>>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4 个人评价
好
75% (3) 不好
25% (1)
相关内容
• 如果物质分割的条件是“化学变化”,则《墨子》中说...
• 墨子讲述鲁人葬父的故事,是想说明什么道理?
• 《墨子》,现在一般认为是() 和()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 墨子发明过连弩吗?
• 子禽问墨子>的译文
更多相关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墨子 简介
其他回答 共 3 条
墨子
中文名称: 墨子
又 名: 墨翟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生 卒 年: 约480~420
生平简介
墨子(约前480~前420)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家创始人.名翟.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墨子出身低贱,一生中除著书立说和教授门徒外,还参加过一些政治活动.他曾仕于宋,为大夫,又到过卫、齐、楚、越诸国.楚惠王时,公输般作攻战之具,打算为楚攻宋.墨子闻讯,行走十昼夜,到楚加以阻止.楚惠王晚年,墨子曾向惠王上书.他和楚贵族鲁阳文君相友善.目前所知墨子事迹仅此.
墨子有著作传世.《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有七十一篇,后亡佚十八篇,故今本《墨子》仅五十三篇.其中较能代表墨子学说和思想者有《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其余大都为墨家后学所作.其中《经》、《经说》和《大取》、《小取》,均属名辩之作,以讨论人的认识论和逻辑学等问题为主,可能成书于战国晚期,故为集名辩大成之作,是今天研究战国名辩之学的重要材料(见《墨经》).《备城门》、《杂守》等十一篇,主要讲城守之术,应为兵家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也是墨家善守御的一种见证.还有如《亲士》、《修身》、《所染》,前人多疑非墨家所作.
《淮南子》说,墨家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墨家和儒家都以《诗》、《书》为经典,但儒家尊周,墨家尊夏,两家不但在学术渊源上不尽相同,而且长期以来一直互不相容.儒家辟墨,墨家非儒.墨自儒出的说法是靠不住的.
据《墨子》可知,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宣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因“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信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禹一样,过著极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墨家在战国是一重要学派,和儒家一道被称为显学,其徒属遍天下.墨子弟子中较有名者有禽滑□、县子硕、公尚过、随巢子、胡非子等.《韩非子》说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相里氏、相夫氏、邓陵氏三派.墨徒受到不少君主的信用和看重,“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不可胜数”.
当时人称活动于齐、鲁、宋等地的墨徒为东方之墨者,称活动于楚、越者为南方之墨者.墨徒进入到秦国者也不少,从惠文王时起,若干墨者受到秦的礼遇和信任.今《墨子》中的《号令门》篇即出于秦国墨徒之手,表明墨徒在秦国具有较大的势力.
墨徒对自己要求较严,《庄子》说他们“以绳墨自纠,备世之急”.特别在生活奉养上提倡“以自苦为极”的牺牲精神,从而形成了墨徒与别家所不同的一种独特形象.墨徒之间还组成纪律严格的组织,以精于墨理者为首领,号曰“钜子”.“钜子”死则另传他人.墨徒以钜子为圣人,“钜子”权力很大,可依墨家之法处置犯了过错的墨徒.《淮南子》说“钜子”可以指挥其徒属“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楚悼王死后,阳城君等贵族反对吴起而失败,墨家“钜子”孟胜效忠于阳城君,其徒属八十三人都和他一道死难.
从西汉开始,墨学不再为世所重,故很少有人为《墨子》作注释,仅西晋鲁胜曾为《经》、《经说》作注.宋郑樵说《墨子》还有乐舌注,不过鲁、乐之书都未流传下来.清代学者因治经而兼及诸子,于是卢文□、孙星衍、毕沅等又都为《墨子》作校注.清末孙诒让《墨子间诂》为各种墨注中之最佳者.
回答者: josheng - 初入江湖 二级 9-2 19:05
墨子,汉族.中国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人权活动家.
(约公元前479年~前381年).他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出生于山东滕州,也有少数学术界人士认为墨子出生于河南鲁山.
回答者: miaozhun - 秀才 三级 9-2 19:06
墨子(约前480~前420)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家创始人.名翟.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墨子出身低贱,一生中除著书立说和教授门徒外,还参加过一些政治活动.他曾仕于宋,为大夫,又到过卫、齐、楚、越诸国.楚惠王时,公输般作攻战之具,打算为楚攻宋.墨子闻讯,行走十昼夜,到楚加以阻止.楚惠王晚年,墨子曾向惠王上书.他和楚贵族鲁阳文君相友善.目前所知墨子事迹仅此.
墨子有著作传世.《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有七十一篇,后亡佚十八篇,故今本《墨子》仅五十三篇.其中较能代表墨子学说和思想者有《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其余大都为墨家后学所作.其中《经》、《经说》和《大取》、《小取》,均属名辩之作,以讨论人的认识论和逻辑学等问题为主,可能成书于战国晚期,故为集名辩大成之作,是今天研究战国名辩之学的重要材料(见《墨经》).《备城门》、《杂守》等十一篇,主要讲城守之术,应为兵家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也是墨家善守御的一种见证.还有如《亲士》、《修身》、《所染》,前人多疑非墨家所作.
《淮南子》说,墨家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墨家和儒家都以《诗》、《书》为经典,但儒家尊周,墨家尊夏,两家不但在学术渊源上不尽相同,而且长期以来一直互不相容.儒家辟墨,墨家非儒.墨自儒出的说法是靠不住的.
据《墨子》可知,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宣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因“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信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禹一样,过著极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墨家在战国是一重要学派,和儒家一道被称为显学,其徒属遍天下.墨子弟子中较有名者有禽滑□、县子硕、公尚过、随巢子、胡非子等.《韩非子》说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相里氏、相夫氏、邓陵氏三派.墨徒受到不少君主的信用和看重,“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不可胜数”.
当时人称活动于齐、鲁、宋等地的墨徒为东方之墨者,称活动于楚、越者为南方之墨者.墨徒进入到秦国者也不少,从惠文王时起,若干墨者受到秦的礼遇和信任.今《墨子》中的《号令门》篇即出于秦国墨徒之手,表明墨徒在秦国具有较大的势力.
墨徒对自己要求较严,《庄子》说他们“以绳墨自纠,备世之急”.特别在生活奉养上提倡“以自苦为极”的牺牲精神,从而形成了墨徒与别家所不同的一种独特形象.墨徒之间还组成纪律严格的组织,以精于墨理者为首领,号曰“钜子”.“钜子”死则另传他人.墨徒以钜子为圣人,“钜子”权力很大,可依墨家之法处置犯了过错的墨徒.《淮南子》说“钜子”可以指挥其徒属“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楚悼王死后,阳城君等贵族反对吴起而失败,墨家“钜子”孟胜效忠于阳城君,其徒属八十三人都和他一道死难.
从西汉开始,墨学不再为世所重,故很少有人为《墨子》作注释,仅西晋鲁胜曾为《经》、《经说》作注.宋郑樵说《墨子》还有乐舌注,不过鲁、乐之书都未流传下来.清代学者因治经而兼及诸子,于是卢文□、孙星衍、毕沅等又都为《墨子》作校注.清末孙诒让《墨子间诂》为各种墨注中之最佳者.
孔子(前551-前479) :
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曾任鲁国司寇,后周游列国.晚年又收徒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其学说以仁为核心,而“仁”的执行又要以“礼”为规范.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提倡德治和教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自汉以后,经过不断补充和改造,他的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影响极大.著作有《论语》.
(约公元前479年~前381年).他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出生于山东滕州,也有少数学术界人士认为墨子出生于河南鲁山.
【墨子生卒考】
[编辑本段]
钱穆
墨子生年,自司马迁已不详,仅附著于《孟荀列传》,云:“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二说相较,后者为是.《汉志》云:“墨子在孔子后,”《后汉书 张衡传》注云:“公输般与墨翟并当子思时,出仲尼后,”皆是也.余考墨子止楚攻宋,在楚惠王四十四年后,五十年前.时墨子年三十余,下逮周安王十年,墨子当死于其时,年寿盖逾八十.(葛洪《神仙传》:“墨子年八十有二,入周狄山学道.”孙诒让《闲诂》谓其说虚诞不足论.然墨子年寿必逾八十,余尉或可墨子寿八十二,后世遂谓其入山学道也.然既不得定其生卒的年,则此事无足深论.)上推墨子生年,当早周敬王之末年,或犹及孔子之未死也.(孔子卒,至安王十年共八十七年.)近人梁启超《墨子年代考》颇精密,然谓墨子生于周定王初年,(元年至十年之间.)约当孔子卒后十余年,卒于周安王中叶,(十二年至二十年之间.)约当孟子生前十余年,则犹微有误.余考墨子之生,至迟在元王之世,不出孔子卒后十年.其卒当在安王十年左右,不出孟子生前十年.较梁《考》移前十许年.以止楚攻宋一事为主眼,似粗得墨子年世之真.梁《考》又谓墨子之卒,最早不能早于郑繻公被弑之后三年.因谓是周安王十二年,亦非是.郑繻公被弑,在安王六年,故黄式三谓鲁阳文君将攻郑,在此年也.即弃去一年计之,郑繻被弑后三年,亦仅为周安王之九年.梁氏以安王十二年起算,盖一时之误.
《淮南 要略》称:“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盖墨子初年,正值孔门盛时,故得闻其教论,受其术业,非谓墨子亲受业于孔子也.《墨子 耕柱篇》:“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仲尼对曰云云,子墨子闻之,曰:叶公未得其问,仲尼亦未得所以对.”今按:墨子幼年,正当孔子晚节,或竟不及与孔子并世.孔子游蔡,遇叶公,墨子尚未生.此云闻其问答,亦得之传闻,非谓其时墨子已生,有知识,能云云也.《耕柱篇》又载子夏之徒问鬪于子墨子.孙诒让《墨子闲诂》曰:“《史记索隐》引《别录》云:按《墨子书》有文子,文子即子夏之弟子,问于墨子,如此则墨子在七十子后.”此亦误.《论语》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岂得谓子张在子夏后?谓墨子年事较晚于子夏则可,谓墨子在七十子后则非也.
【生平】
[编辑本段]
墨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出生在山东枣庄市木石镇.后长期住在鲁国.曾学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据说楚王曾计划攻宋,墨子前往劝说楚王,并在与公输般的模拟攻防中取得胜利,楚王只得退兵.墨子的思想与主张见墨家.
西汉太史公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的末尾提到:“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所以后世一般认为他是宋人.
公元前5世纪初,墨子可能是出生在宋国一个以木工为谋生手段的手工业者家庭.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处工就官府”的社会,即工匠处于官府的严格控制之下,隶属和服务于官府,社会地位十分低下.而当时的工匠是世袭的,因此墨子从小就承袭了木工制作技术,并由于他的聪明巧思,使他成为一名高明的木工匠师和杰出的机械制造家,为他后来的社会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比.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和"贱人".汉朝的王充甚至说,孔子和墨子的祖先都是粗鄙之人.墨子曾做宋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 、《书》 、 《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的烦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墨子"好学而博"(《庄子·天下》),并且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中的大好人.孟子对他这种"士志于道"的精神还是十分赞扬的:"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庄子也由衷得称赞:"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庄子·天下》).
墨子许是洞察到人性的弱点,其著作《天志》《明鬼》宣扬敬天事鬼,以震慑当时权力不受约制的天子国君,遂形成墨家宗教观,也因此受到后人的曲解与批评.东汉哲学家王充写《论衡》一书时,狠狠批判了墨子的宗教观.但无论如何,墨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无疑占着极重要的位置,墨子本人也是一位极杰出的优秀人才.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扬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地反对兼并战争.
他的“非命”、“兼爱”之论,和儒家“天命”、“爱有等差”相对立.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其中不少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相传收藏图书甚多,有图书达三车.《墨子》称“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梁启超在研究私人藏书的起源时:“苏秦发书,陈箧数十;墨子南游,无书甚多.可见书籍已经流行,私人藏储,颇便且当.”
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显学".
墨家同时也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团体,最高的领袖被成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
墨子的思想共有十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
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西到郑、卫,南到楚、越.他还曾和公输盘论战,成功地制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
墨子还在名辩说方面有所成就,成为战国时期名辩思潮的渊源之一.墨子的事迹,在《荀子》 、《韩非子》 、《庄子》 、《吕氏春秋》 、《淮南子》等书中有所体现,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墨家弟子所编写的《墨子》一书中.
墨子天资聪慧,据说他用木头削成的车轴,能承受六百斤重的物体;看到满山的野果壳在雨水浸泡之后流出色液,就发明了坑布之法引导山民坑染布料.墨子还把自己对坑布技术的感悟上升到哲学的思维高度,这就是后来他写的名篇《所染》. 由此可见,这位墨子还是一位发明家、科学家
他还擅长守城技术,其弟子将他的经验总结成《城守》二十一篇.在军事上知道以兵制兵、以战制战、以术制术、以器制器.为此,他写了《非攻》、《备城门》等一系列军事名篇.
墨子在学习中,常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对照,写出了《非儒》、《非乐》、《节葬》、《节用》等名篇.许多知名之士都投奔到墨子门下,墨家学派开始形成.墨子对其门徒不但授以思想理论,更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关键时刻还能挺身而出,出兵打仗.历史上有名的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墨子的著作中,还有一部分学说涉及自然科学,如力学、光学、声学等.小孔成像原理还是墨子最早发现的.他的微分学原理,也比西方要早.因此,他被西方科学界称为东方的德谟克利特.
由于墨子主张从劳动者中选拔人才,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因而墨子被称为平民圣人.
墨子老年隐居于鲁山县熊背乡黑隐寺并卒葬于此,现存有土掉沟、黑隐寺、坑布崖、墨子城等古迹供人们瞻仰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232.html?wtp=tt
回答者: zwlmagician - 经理 五级 9-2 19:04
我来评论>>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4 个人评价
好
75% (3) 不好
25% (1)
相关内容
• 如果物质分割的条件是“化学变化”,则《墨子》中说...
• 墨子讲述鲁人葬父的故事,是想说明什么道理?
• 《墨子》,现在一般认为是() 和()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 墨子发明过连弩吗?
• 子禽问墨子>的译文
更多相关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墨子 简介
其他回答 共 3 条
墨子
中文名称: 墨子
又 名: 墨翟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生 卒 年: 约480~420
生平简介
墨子(约前480~前420)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家创始人.名翟.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墨子出身低贱,一生中除著书立说和教授门徒外,还参加过一些政治活动.他曾仕于宋,为大夫,又到过卫、齐、楚、越诸国.楚惠王时,公输般作攻战之具,打算为楚攻宋.墨子闻讯,行走十昼夜,到楚加以阻止.楚惠王晚年,墨子曾向惠王上书.他和楚贵族鲁阳文君相友善.目前所知墨子事迹仅此.
墨子有著作传世.《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有七十一篇,后亡佚十八篇,故今本《墨子》仅五十三篇.其中较能代表墨子学说和思想者有《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其余大都为墨家后学所作.其中《经》、《经说》和《大取》、《小取》,均属名辩之作,以讨论人的认识论和逻辑学等问题为主,可能成书于战国晚期,故为集名辩大成之作,是今天研究战国名辩之学的重要材料(见《墨经》).《备城门》、《杂守》等十一篇,主要讲城守之术,应为兵家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也是墨家善守御的一种见证.还有如《亲士》、《修身》、《所染》,前人多疑非墨家所作.
《淮南子》说,墨家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墨家和儒家都以《诗》、《书》为经典,但儒家尊周,墨家尊夏,两家不但在学术渊源上不尽相同,而且长期以来一直互不相容.儒家辟墨,墨家非儒.墨自儒出的说法是靠不住的.
据《墨子》可知,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宣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因“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信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禹一样,过著极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墨家在战国是一重要学派,和儒家一道被称为显学,其徒属遍天下.墨子弟子中较有名者有禽滑□、县子硕、公尚过、随巢子、胡非子等.《韩非子》说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相里氏、相夫氏、邓陵氏三派.墨徒受到不少君主的信用和看重,“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不可胜数”.
当时人称活动于齐、鲁、宋等地的墨徒为东方之墨者,称活动于楚、越者为南方之墨者.墨徒进入到秦国者也不少,从惠文王时起,若干墨者受到秦的礼遇和信任.今《墨子》中的《号令门》篇即出于秦国墨徒之手,表明墨徒在秦国具有较大的势力.
墨徒对自己要求较严,《庄子》说他们“以绳墨自纠,备世之急”.特别在生活奉养上提倡“以自苦为极”的牺牲精神,从而形成了墨徒与别家所不同的一种独特形象.墨徒之间还组成纪律严格的组织,以精于墨理者为首领,号曰“钜子”.“钜子”死则另传他人.墨徒以钜子为圣人,“钜子”权力很大,可依墨家之法处置犯了过错的墨徒.《淮南子》说“钜子”可以指挥其徒属“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楚悼王死后,阳城君等贵族反对吴起而失败,墨家“钜子”孟胜效忠于阳城君,其徒属八十三人都和他一道死难.
从西汉开始,墨学不再为世所重,故很少有人为《墨子》作注释,仅西晋鲁胜曾为《经》、《经说》作注.宋郑樵说《墨子》还有乐舌注,不过鲁、乐之书都未流传下来.清代学者因治经而兼及诸子,于是卢文□、孙星衍、毕沅等又都为《墨子》作校注.清末孙诒让《墨子间诂》为各种墨注中之最佳者.
回答者: josheng - 初入江湖 二级 9-2 19:05
墨子,汉族.中国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人权活动家.
(约公元前479年~前381年).他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出生于山东滕州,也有少数学术界人士认为墨子出生于河南鲁山.
回答者: miaozhun - 秀才 三级 9-2 19:06
墨子(约前480~前420)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家创始人.名翟.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墨子出身低贱,一生中除著书立说和教授门徒外,还参加过一些政治活动.他曾仕于宋,为大夫,又到过卫、齐、楚、越诸国.楚惠王时,公输般作攻战之具,打算为楚攻宋.墨子闻讯,行走十昼夜,到楚加以阻止.楚惠王晚年,墨子曾向惠王上书.他和楚贵族鲁阳文君相友善.目前所知墨子事迹仅此.
墨子有著作传世.《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有七十一篇,后亡佚十八篇,故今本《墨子》仅五十三篇.其中较能代表墨子学说和思想者有《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其余大都为墨家后学所作.其中《经》、《经说》和《大取》、《小取》,均属名辩之作,以讨论人的认识论和逻辑学等问题为主,可能成书于战国晚期,故为集名辩大成之作,是今天研究战国名辩之学的重要材料(见《墨经》).《备城门》、《杂守》等十一篇,主要讲城守之术,应为兵家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也是墨家善守御的一种见证.还有如《亲士》、《修身》、《所染》,前人多疑非墨家所作.
《淮南子》说,墨家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墨家和儒家都以《诗》、《书》为经典,但儒家尊周,墨家尊夏,两家不但在学术渊源上不尽相同,而且长期以来一直互不相容.儒家辟墨,墨家非儒.墨自儒出的说法是靠不住的.
据《墨子》可知,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宣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因“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信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禹一样,过著极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墨家在战国是一重要学派,和儒家一道被称为显学,其徒属遍天下.墨子弟子中较有名者有禽滑□、县子硕、公尚过、随巢子、胡非子等.《韩非子》说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相里氏、相夫氏、邓陵氏三派.墨徒受到不少君主的信用和看重,“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不可胜数”.
当时人称活动于齐、鲁、宋等地的墨徒为东方之墨者,称活动于楚、越者为南方之墨者.墨徒进入到秦国者也不少,从惠文王时起,若干墨者受到秦的礼遇和信任.今《墨子》中的《号令门》篇即出于秦国墨徒之手,表明墨徒在秦国具有较大的势力.
墨徒对自己要求较严,《庄子》说他们“以绳墨自纠,备世之急”.特别在生活奉养上提倡“以自苦为极”的牺牲精神,从而形成了墨徒与别家所不同的一种独特形象.墨徒之间还组成纪律严格的组织,以精于墨理者为首领,号曰“钜子”.“钜子”死则另传他人.墨徒以钜子为圣人,“钜子”权力很大,可依墨家之法处置犯了过错的墨徒.《淮南子》说“钜子”可以指挥其徒属“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楚悼王死后,阳城君等贵族反对吴起而失败,墨家“钜子”孟胜效忠于阳城君,其徒属八十三人都和他一道死难.
从西汉开始,墨学不再为世所重,故很少有人为《墨子》作注释,仅西晋鲁胜曾为《经》、《经说》作注.宋郑樵说《墨子》还有乐舌注,不过鲁、乐之书都未流传下来.清代学者因治经而兼及诸子,于是卢文□、孙星衍、毕沅等又都为《墨子》作校注.清末孙诒让《墨子间诂》为各种墨注中之最佳者.
孔子(前551-前479) :
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曾任鲁国司寇,后周游列国.晚年又收徒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其学说以仁为核心,而“仁”的执行又要以“礼”为规范.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提倡德治和教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自汉以后,经过不断补充和改造,他的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影响极大.著作有《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