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冬瓜西瓜南瓜,为什么没有北瓜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06:37:23
有冬瓜西瓜南瓜,为什么没有北瓜呢?
北方有北瓜的!
“北瓜”属于半野生植物,由于它的产量低,加之没有西瓜的甜美、冬瓜的清香以及南瓜的高产量,因此,人们不太认识它
瓜有西瓜,有南瓜,还有东瓜(又称冬瓜),偏是缺了一种北瓜.北方人古来不知种瓜耶?这是讲不通的,北方人不仅种西瓜和东瓜,还大种南瓜,岂有独不种北瓜的道理?
《西游记》作者虚构了一段故事情节,说唐太宗招募奇人去阴曹地府进献瓜果,有个叫刘全的人为了寻觅爱妻亡魂,情愿冒死一往.刘全头顶南瓜等物服药自杀,幽灵携带礼品谒见冥府神君,阎王爷大受感动,遂遣他夫妻灵魂双双还阳.地方说书人觉得说着不够过瘾,给改了一下,把南瓜改成北瓜.道理是:因为北瓜献给了阎王爷,所以此后世上没了北瓜一种.说书人受小地域局限,显然不透彻了解一点,南瓜、北瓜其实是一码事儿.如果他明白此点,《西游记》情节兴许又有新的拓展——聪明过人的唐太宗,不过是把阎王老头哄了一回,他送给冥府神君的人情只是个“北瓜”空名儿,实物仍留在阳世人间.
推想,以东南西北命名几种最重要的瓜种,应在国家政治文化中心位于中原那段历史时期,大约是在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汉唐盛世.这个“中心”本身偏于北,“北”瓜反倒成了它的视觉盲区,我想,缺了北瓜的奥妙就在于此.换一视点,南方人离远点则看得分明,他们曾经把一种或几种瓜称作“北瓜”.现今有的资料上说,北方人把南瓜叫北瓜,我想恰好是弄颠倒了.那么“北瓜”后来到底哪去了?其实它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其栽培地域和西瓜东瓜南瓜一样的广阔.在我看,番瓜即是北瓜一个典型代表,历史上“北番南蛮”的说法,大家应该知道.
番瓜之“番”,是需要仔细识别的.过去,中国人习惯把外域传入的蔬果品种冠以“番”号,番瓜番茄番薯啦,番石榴番荔枝番木瓜啦,或直呼其“洋”,洋葱洋姜洋芋洋柿子洋白菜洋葫芦等等.我故乡的人,祖辈都把番瓜叫葫子或葫瓜,进入兰州市后,发现人们普遍喊它番瓜,这使我疑惑了好长时间.怎么,是从外国进来的种啊?阅读过程中才慢慢搞明白,倒是老家没文化的农民叫得最正确了.葫子、葫瓜,正是瓠子、瓠瓜的简写,而瓠和瓠瓜这个名称,早在周秦时代就确立了.番瓜者,不过是外地移民带来的区域性俗称,反映了他们的一种观念误差,他们把华夏地域之差误认作海内外之别了.
番瓜只是南瓜家族成员之一,所以真正识别番瓜,还须首先了解南瓜.恐怕没有哪一蔬品,像人们对南瓜的指谓这样莫衷一是了.面对同一种东西,叫南瓜的,叫金瓜的,叫莴瓜的,叫倭瓜的,叫瓠瓜的,叫葫芦的,叫西葫芦的——且停!葫芦与南瓜咋会分不清?种南瓜为的壳壳里面的果肉,而种葫芦主要为外面那个硬壳,这是截然有别的!是的.但是,南瓜的上述所有称呼,恰恰“葫芦”之谓才是它的文化源头;即便在植物学意义上讲,南瓜也隶属于葫芦科.这么说,了解南瓜,又须从葫芦开始.
诗经《豳风·七月》曰:“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壶即葫芦,断是摘下.可以看出,那时老祖宗把葫芦与“瓜”分得开了,但是“瓜”的外延模糊不清.七月成熟的瓜好多好多,我们自然会想到几种夏令果品之瓜,可是还有许多不能生吃的蔬类之瓜,祖先一概置之不理是吗?这怎么可能呢!神农氏尝百草,他们连有毒的植物都一一嚼遍,营养上佳的瓠瓜南瓜岂能丢弃?所以,南瓜当时既可能涵括在“瓜”中,更可能包容在“壶”中.“八月断壶”,秋天了,把熟透的葫芦摘下,可是熟透的南瓜也该采摘了呀.摘下葫芦,为的制成各种容器,而抱回南瓜,为的久储补充冬天蔬菜稀缺.南瓜壳的确不足以成“壶”,可是葫芦青嫩时与南瓜一样当菜吃,嫩葫芦不也叫“瓜”吗?那么,我不揣深浅地解释一下《诗经》中这两句——七月食瓜的瓜中包括嫩葫芦,八月断壶的壶中包括老南瓜.
在南国珠海,我数次去参加现代农科所举办的“南瓜节”.南瓜,在亚热带才展现出它的全部魅力,我想像得到的瓜的奇形怪状,它可以一样一样长出来,而我想像不到的瓜的五彩斑斓奇光异色,它也可以生长出来.真可谓天工造化,无奇不有,洋洋大观.
走在南瓜园里,遂想起《诗经》里记载的周人歌颂本族历史的歌谣:“帛系帛系瓜瓞,民之初生.”意思说,绵绵延延的瓜藤上,结着大大小小的瓜儿,这正是我周族人丁兴旺的生动写照啊!这句讲的是人类最早是从葫芦瓜里面出生,我想,还是作为诗的比兴理解为好.周人唱着这类歌谣时,正在由我老家的陇东向渭北迁徙,胸怀问鼎天下君临四海之雄心.时间一晃三千多年,我头顶的瓜蔓上依然缀满大大小小的瓜儿,而作为“周人”之后的我,此时置身于南海之滨,怎不叫人一咏三叹!
“北瓜”属于半野生植物,由于它的产量低,加之没有西瓜的甜美、冬瓜的清香以及南瓜的高产量,因此,人们不太认识它
瓜有西瓜,有南瓜,还有东瓜(又称冬瓜),偏是缺了一种北瓜.北方人古来不知种瓜耶?这是讲不通的,北方人不仅种西瓜和东瓜,还大种南瓜,岂有独不种北瓜的道理?
《西游记》作者虚构了一段故事情节,说唐太宗招募奇人去阴曹地府进献瓜果,有个叫刘全的人为了寻觅爱妻亡魂,情愿冒死一往.刘全头顶南瓜等物服药自杀,幽灵携带礼品谒见冥府神君,阎王爷大受感动,遂遣他夫妻灵魂双双还阳.地方说书人觉得说着不够过瘾,给改了一下,把南瓜改成北瓜.道理是:因为北瓜献给了阎王爷,所以此后世上没了北瓜一种.说书人受小地域局限,显然不透彻了解一点,南瓜、北瓜其实是一码事儿.如果他明白此点,《西游记》情节兴许又有新的拓展——聪明过人的唐太宗,不过是把阎王老头哄了一回,他送给冥府神君的人情只是个“北瓜”空名儿,实物仍留在阳世人间.
推想,以东南西北命名几种最重要的瓜种,应在国家政治文化中心位于中原那段历史时期,大约是在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汉唐盛世.这个“中心”本身偏于北,“北”瓜反倒成了它的视觉盲区,我想,缺了北瓜的奥妙就在于此.换一视点,南方人离远点则看得分明,他们曾经把一种或几种瓜称作“北瓜”.现今有的资料上说,北方人把南瓜叫北瓜,我想恰好是弄颠倒了.那么“北瓜”后来到底哪去了?其实它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其栽培地域和西瓜东瓜南瓜一样的广阔.在我看,番瓜即是北瓜一个典型代表,历史上“北番南蛮”的说法,大家应该知道.
番瓜之“番”,是需要仔细识别的.过去,中国人习惯把外域传入的蔬果品种冠以“番”号,番瓜番茄番薯啦,番石榴番荔枝番木瓜啦,或直呼其“洋”,洋葱洋姜洋芋洋柿子洋白菜洋葫芦等等.我故乡的人,祖辈都把番瓜叫葫子或葫瓜,进入兰州市后,发现人们普遍喊它番瓜,这使我疑惑了好长时间.怎么,是从外国进来的种啊?阅读过程中才慢慢搞明白,倒是老家没文化的农民叫得最正确了.葫子、葫瓜,正是瓠子、瓠瓜的简写,而瓠和瓠瓜这个名称,早在周秦时代就确立了.番瓜者,不过是外地移民带来的区域性俗称,反映了他们的一种观念误差,他们把华夏地域之差误认作海内外之别了.
番瓜只是南瓜家族成员之一,所以真正识别番瓜,还须首先了解南瓜.恐怕没有哪一蔬品,像人们对南瓜的指谓这样莫衷一是了.面对同一种东西,叫南瓜的,叫金瓜的,叫莴瓜的,叫倭瓜的,叫瓠瓜的,叫葫芦的,叫西葫芦的——且停!葫芦与南瓜咋会分不清?种南瓜为的壳壳里面的果肉,而种葫芦主要为外面那个硬壳,这是截然有别的!是的.但是,南瓜的上述所有称呼,恰恰“葫芦”之谓才是它的文化源头;即便在植物学意义上讲,南瓜也隶属于葫芦科.这么说,了解南瓜,又须从葫芦开始.
诗经《豳风·七月》曰:“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壶即葫芦,断是摘下.可以看出,那时老祖宗把葫芦与“瓜”分得开了,但是“瓜”的外延模糊不清.七月成熟的瓜好多好多,我们自然会想到几种夏令果品之瓜,可是还有许多不能生吃的蔬类之瓜,祖先一概置之不理是吗?这怎么可能呢!神农氏尝百草,他们连有毒的植物都一一嚼遍,营养上佳的瓠瓜南瓜岂能丢弃?所以,南瓜当时既可能涵括在“瓜”中,更可能包容在“壶”中.“八月断壶”,秋天了,把熟透的葫芦摘下,可是熟透的南瓜也该采摘了呀.摘下葫芦,为的制成各种容器,而抱回南瓜,为的久储补充冬天蔬菜稀缺.南瓜壳的确不足以成“壶”,可是葫芦青嫩时与南瓜一样当菜吃,嫩葫芦不也叫“瓜”吗?那么,我不揣深浅地解释一下《诗经》中这两句——七月食瓜的瓜中包括嫩葫芦,八月断壶的壶中包括老南瓜.
在南国珠海,我数次去参加现代农科所举办的“南瓜节”.南瓜,在亚热带才展现出它的全部魅力,我想像得到的瓜的奇形怪状,它可以一样一样长出来,而我想像不到的瓜的五彩斑斓奇光异色,它也可以生长出来.真可谓天工造化,无奇不有,洋洋大观.
走在南瓜园里,遂想起《诗经》里记载的周人歌颂本族历史的歌谣:“帛系帛系瓜瓞,民之初生.”意思说,绵绵延延的瓜藤上,结着大大小小的瓜儿,这正是我周族人丁兴旺的生动写照啊!这句讲的是人类最早是从葫芦瓜里面出生,我想,还是作为诗的比兴理解为好.周人唱着这类歌谣时,正在由我老家的陇东向渭北迁徙,胸怀问鼎天下君临四海之雄心.时间一晃三千多年,我头顶的瓜蔓上依然缀满大大小小的瓜儿,而作为“周人”之后的我,此时置身于南海之滨,怎不叫人一咏三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