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11/12 19:59:47
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什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科学分析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党的中央全会专题研究和部署文化建设问题,体现了党中央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文化建设承载历史使命的科学把握,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决定》强调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阐述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历史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们要深刻领会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一、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永葆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战略举措
一个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只有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才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结合时代条件,围绕党的宗旨和中心任务,提出自己的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发挥文化工作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党的事业无论处于艰难探索阶段还是蓬勃发展时期,对文化建设的重视都坚定不移、从未动摇.
在上世纪40年代中国抗战最困难的时期,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至今仍闪烁着时代光芒.他在一开篇就鲜明指出,要“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深刻揭示了文化建设对于我们党实现自身宗旨、完成历史使命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和文化发展规律性的把握不断深化、日益自觉,推动文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江泽民同志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上升到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度,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上,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上.”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进入21世纪,党的十七大号召全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重视和发挥文化建设在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的基础性作用.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我们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至关重要.正如《决定》所强调的,必须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我们要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建设反映时代进步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的先进文化,进一步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发挥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作用,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度增强,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赞誉.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就是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同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4个方面达到相互协调的更高境界.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渗透在各个领域,与其他建设相辅相成、相互支撑、互为条件.文化建设不仅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越来越大,而且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日益突出.在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创造物质条件的同时,文化建设也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形成经济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逐步增强的良性互动局面.文化建设是推进政治建设、发挥政治制度优势的深厚土壤.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息息相关.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在全社会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营造有利于政治建设的文化氛围.文化建设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必须持之以恒地发挥文化在振奋民族精神、引导教育人民、纾解社会情绪、营造稳定和谐局面中的独特作用.可以说,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相互交融程度正在不断加深.文化自觉的程度、文化建设的水平,深刻影响着其他建设的内涵和进程.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正如《决定》所明确指出的,“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关系所作的精辟论述,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将推动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迎来一个新的高潮.
三、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决定》进一步指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这充分表明了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特殊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深度拓展.
文化改革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人民越富足,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就越高;国家越富强,对国民精神境界提升的要求就越高.回顾世纪之交,当我国城乡居民生活从温饱步入总体小康,社会的精神文化需求明显增加.总结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国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甚至是井喷的态势.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提升,我国进入消费结构提升、文化消费活跃的阶段,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前所未有地强烈,呈现出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日益迫切,而我们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还远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需要,既有总量严重不足的短缺,也存在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缺口.展望未来10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之日,十几亿中国人对实现自身文化权益的要求、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必然更高、更加多样化,而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标志之一,也将成为衡量民生改善程度及社会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必然要求全面提升国民文明素质.这是党和国家事业代代相传、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当前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人文素养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进程还不相适应,公平与正义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民主与法治意识等仍有待提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公民的文明素质已成为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短板,迫切要求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进一步发挥文化建设在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中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塑造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品格,培育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全党全社会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只有这样,我们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才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同步提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共同增长的小康社会.
四、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课题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应有之义.我国经济连续30多年保持了近10%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但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传统发展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进入“十二五”时期,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提升文化产业的比重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选择方向.文化产业以创意为源头,是一种科技含量高、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知识密集的绿色产业,在增加就业、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文化产业逆势上扬,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电影产业出现井喷式增长,2010年票房过百亿元,连续6年增幅超过30%,进入全球电影市场前十名,扭转了国内电影票房前五名都是进口大片的局面.出版行业整合资源、改革体制,组建了若干个跨地区跨行业、资产和产值双双过百亿的大型企业集团,整个行业年产值突破1万亿元.网络游戏产业的规模达349亿元,动漫游戏、数字音乐、数字电影、网络视频、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公共视听载体、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迅速崛起.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科技结合所产生的创新创造优势正在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可以预见,未来现代信息技术更加广泛的应用,不仅将深刻改变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而且将极大改变产业业态和文化产品生产、传播与消费方式.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推动文化惠民工程等重大文化建设项目重心下移,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和中西部倾斜,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向城乡基层延伸,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丰富了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城乡、区域文化建设差距大、发展不平衡,农村、中西部地区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农民及城镇低收入居民、农民工等群体文化生活还很匮乏.必须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这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把这项任务完成好,才能真正实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总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直接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决定》强调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央通过文化改革发展促进实现主题主线的战略思路,这是极富远见卓识的重大举措.
五、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解决当前文化领域突出问题、实现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伴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国文化建设空前发展和繁荣,取得了辉煌成就,呈现出活力迸发、硕果累累、英才辈出的崭新面貌,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国文化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时期.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伴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国文化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相比,与急剧变化的国际形势提出的要求相比,还不完全适应.《决定》深入分析了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从8个方面指出了当前文化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文化领域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对我们提出了严峻而紧迫的现实课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就难以落到实处.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冷静审视,进一步提高对新的形势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大意义的认识,抓住机遇,积极谋划,在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在科学发展中提升水平,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六、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要保证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正如《决定》所指出的,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开了文化支撑,即使有繁荣的经济,强国地位也难以确立,更不易巩固.综观全球,许多发达国家均拥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和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加快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日益呈现出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态势.
当前,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优势充分显现,得到许多国家的关注和认同.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在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方面作了一些新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机制,与145个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签署了近800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与近千个国际文化组织和机构开展文化交往.构建了中美、中俄两大人文交流合作机制并提升到战略层面,与欧盟、东盟、非盟、阿拉伯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和东北亚加强了人文交流合作.人文交流对增进国际理解和政治互信、促进文化相互借鉴、维护文化多样性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文化大国,但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没有转化为较强的文化软实力.我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与经济国际影响力很不相称,文化产品输入国角色与物质产品输出国地位很不匹配,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特别是我国国力的显著上升,引起了一些国家的疑虑和不适应,如何增加国际社会对我国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是我国软实力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决定》指出,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再次强调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广泛开展人文交流,坚持政府与民间并举、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并重,推动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造福人类,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让各国人民全面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民族情感和发展进程,深切感受中国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真诚愿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新贡献.
七、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梦想和追求.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撑.没有文化强国就没有现代化强国.正如《决定》所强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在世界文明史中,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延绵至今而生生不息,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古代中国曾有领跑世界数百年的经济盛世,更创造出熠熠生辉的灿烂文明,即使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优秀传统文化饱受风雨磨难,却依然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华文化经过改革开放伟大时代的锻造更加成熟,在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相互交流中更加充实,呈现出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恢弘气度,彰显出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时代追求,展现出民族的魅力、时代的光芒、国际的视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今天,我们这个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已经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展现出光明前景.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决定》第一次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奋斗目标,作出重要战略部署,系统阐释了基本内涵和整体要求,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破除障碍,吐故纳新,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奋力开拓创新,创造出文化的新辉煌,永葆中华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展望未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前景坚信不移,对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光明未来矢志不渝.社会主义中国必将跻身世界经济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行列,也一定能够成为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文化强国.
伟大的时代呼唤着繁荣的文化,我们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重任.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一、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永葆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战略举措
一个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只有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才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结合时代条件,围绕党的宗旨和中心任务,提出自己的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发挥文化工作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党的事业无论处于艰难探索阶段还是蓬勃发展时期,对文化建设的重视都坚定不移、从未动摇.
在上世纪40年代中国抗战最困难的时期,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至今仍闪烁着时代光芒.他在一开篇就鲜明指出,要“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深刻揭示了文化建设对于我们党实现自身宗旨、完成历史使命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和文化发展规律性的把握不断深化、日益自觉,推动文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江泽民同志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上升到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度,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上,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上.”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进入21世纪,党的十七大号召全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重视和发挥文化建设在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的基础性作用.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我们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至关重要.正如《决定》所强调的,必须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我们要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建设反映时代进步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的先进文化,进一步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发挥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作用,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度增强,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赞誉.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就是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同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4个方面达到相互协调的更高境界.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渗透在各个领域,与其他建设相辅相成、相互支撑、互为条件.文化建设不仅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越来越大,而且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日益突出.在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创造物质条件的同时,文化建设也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形成经济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逐步增强的良性互动局面.文化建设是推进政治建设、发挥政治制度优势的深厚土壤.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息息相关.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在全社会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营造有利于政治建设的文化氛围.文化建设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必须持之以恒地发挥文化在振奋民族精神、引导教育人民、纾解社会情绪、营造稳定和谐局面中的独特作用.可以说,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相互交融程度正在不断加深.文化自觉的程度、文化建设的水平,深刻影响着其他建设的内涵和进程.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正如《决定》所明确指出的,“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关系所作的精辟论述,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将推动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迎来一个新的高潮.
三、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决定》进一步指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这充分表明了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特殊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深度拓展.
文化改革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人民越富足,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就越高;国家越富强,对国民精神境界提升的要求就越高.回顾世纪之交,当我国城乡居民生活从温饱步入总体小康,社会的精神文化需求明显增加.总结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国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甚至是井喷的态势.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提升,我国进入消费结构提升、文化消费活跃的阶段,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前所未有地强烈,呈现出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日益迫切,而我们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还远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需要,既有总量严重不足的短缺,也存在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缺口.展望未来10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之日,十几亿中国人对实现自身文化权益的要求、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必然更高、更加多样化,而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标志之一,也将成为衡量民生改善程度及社会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必然要求全面提升国民文明素质.这是党和国家事业代代相传、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当前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人文素养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进程还不相适应,公平与正义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民主与法治意识等仍有待提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公民的文明素质已成为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短板,迫切要求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进一步发挥文化建设在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中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塑造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品格,培育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全党全社会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只有这样,我们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才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同步提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共同增长的小康社会.
四、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课题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应有之义.我国经济连续30多年保持了近10%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但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传统发展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进入“十二五”时期,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提升文化产业的比重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选择方向.文化产业以创意为源头,是一种科技含量高、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知识密集的绿色产业,在增加就业、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文化产业逆势上扬,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电影产业出现井喷式增长,2010年票房过百亿元,连续6年增幅超过30%,进入全球电影市场前十名,扭转了国内电影票房前五名都是进口大片的局面.出版行业整合资源、改革体制,组建了若干个跨地区跨行业、资产和产值双双过百亿的大型企业集团,整个行业年产值突破1万亿元.网络游戏产业的规模达349亿元,动漫游戏、数字音乐、数字电影、网络视频、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公共视听载体、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迅速崛起.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科技结合所产生的创新创造优势正在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可以预见,未来现代信息技术更加广泛的应用,不仅将深刻改变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而且将极大改变产业业态和文化产品生产、传播与消费方式.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推动文化惠民工程等重大文化建设项目重心下移,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和中西部倾斜,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向城乡基层延伸,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丰富了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城乡、区域文化建设差距大、发展不平衡,农村、中西部地区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农民及城镇低收入居民、农民工等群体文化生活还很匮乏.必须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这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把这项任务完成好,才能真正实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总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直接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决定》强调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央通过文化改革发展促进实现主题主线的战略思路,这是极富远见卓识的重大举措.
五、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解决当前文化领域突出问题、实现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伴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国文化建设空前发展和繁荣,取得了辉煌成就,呈现出活力迸发、硕果累累、英才辈出的崭新面貌,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国文化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时期.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伴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国文化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相比,与急剧变化的国际形势提出的要求相比,还不完全适应.《决定》深入分析了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从8个方面指出了当前文化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文化领域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对我们提出了严峻而紧迫的现实课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就难以落到实处.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冷静审视,进一步提高对新的形势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大意义的认识,抓住机遇,积极谋划,在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在科学发展中提升水平,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六、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要保证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正如《决定》所指出的,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开了文化支撑,即使有繁荣的经济,强国地位也难以确立,更不易巩固.综观全球,许多发达国家均拥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和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加快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日益呈现出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态势.
当前,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优势充分显现,得到许多国家的关注和认同.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在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方面作了一些新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机制,与145个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签署了近800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与近千个国际文化组织和机构开展文化交往.构建了中美、中俄两大人文交流合作机制并提升到战略层面,与欧盟、东盟、非盟、阿拉伯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和东北亚加强了人文交流合作.人文交流对增进国际理解和政治互信、促进文化相互借鉴、维护文化多样性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文化大国,但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没有转化为较强的文化软实力.我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与经济国际影响力很不相称,文化产品输入国角色与物质产品输出国地位很不匹配,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特别是我国国力的显著上升,引起了一些国家的疑虑和不适应,如何增加国际社会对我国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是我国软实力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决定》指出,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再次强调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广泛开展人文交流,坚持政府与民间并举、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并重,推动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造福人类,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让各国人民全面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民族情感和发展进程,深切感受中国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真诚愿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新贡献.
七、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梦想和追求.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撑.没有文化强国就没有现代化强国.正如《决定》所强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在世界文明史中,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延绵至今而生生不息,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古代中国曾有领跑世界数百年的经济盛世,更创造出熠熠生辉的灿烂文明,即使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优秀传统文化饱受风雨磨难,却依然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华文化经过改革开放伟大时代的锻造更加成熟,在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相互交流中更加充实,呈现出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恢弘气度,彰显出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时代追求,展现出民族的魅力、时代的光芒、国际的视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今天,我们这个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已经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展现出光明前景.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决定》第一次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奋斗目标,作出重要战略部署,系统阐释了基本内涵和整体要求,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破除障碍,吐故纳新,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奋力开拓创新,创造出文化的新辉煌,永葆中华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展望未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前景坚信不移,对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光明未来矢志不渝.社会主义中国必将跻身世界经济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行列,也一定能够成为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文化强国.
伟大的时代呼唤着繁荣的文化,我们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重任.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什么
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
当前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是什么、
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怎样理解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新形势下如何推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有没有关于“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实际例子,重大事件与新闻,决定之类的?
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改革的重点、难点和推进改革举措方面给后人哪些共同的启示?
列出三则我国近年来在科技发展和教育方面的重大举措与成就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哪些
英语翻译十六大以来,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观念、新思路,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切实推进了“三农”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