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隋朝后科举制的发展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11/10 23:33:26
隋朝后科举制的发展
隋朝后科举制的发展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隋朝灭亡后,唐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但后期导致选官过冗过滥.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当时有焚香礼进士之语.进士科之外,其它科目总称诸科.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元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中落时期
  蒙古人不着重开科取仕,灭宋后一度不举办科举,至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才再次开办.  元代的科举制度基本沿袭宋代,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科举分为地方的乡试,和在京师进行的会试及殿试.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应考;乡试时只考两场,要求相对较简单.左榜供汉人、南人应考,乡试时考三场,要求相对较严格.乡试、会试考获名单俱按种族分配.  元朝自仁宗至顺帝时灭亡止,科举时办时废,共举办过十六次,取士一千余人.但元科举所选人材通常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元政府中产生的影响也不大.
  明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元朝开始,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  元朝灭亡后,明王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科举制度中的进士卷
  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监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别是明初,以监生而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员的多不胜举.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
  清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灭亡
  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贯彻的是民族歧视政策.满族人享有种种特权,做官不必经过科举途径.清代科举在雍正前分满汉两榜取士,旗人在乡试、会试中享有特殊的优特,只考翻译一篇,称翻译科.以后,虽然改为满人、汉人同试,但参加考试的仍以汉族人为最多.  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