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潭州皮影戏 皮影戏在漳州地区,俗称纸影戏.因当地缺乏皮料,早期有些艺人用纸片加工来代替皮料刻制皮偶,映影的影窗也是用半透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6 06:49:43
潭州皮影戏
皮影戏在漳州地区,俗称纸影戏.因当地缺乏皮料,早期有些艺人用纸片加工来代替皮料刻制皮偶,映影的影窗也是用半透明的整张白纸裱挂起来的,所以叫做纸影戏.漳州的皮影戏始于何时,传自何方,未见文献记载.据民间传说:在明朝时代,漳州地区就有皮影戏的演出活动.这个剧种是由广东的潮州、汕头一带传入福建的诏安、漳浦等地.据台湾的某刊物报道:明崇祯三年,有一位平和人带着家族渡海到达台湾,在当地屯垦兼演皮影戏.从这个报道的线索查考,漳州地区在明朝就有皮影戏出现,应是可信的.回顾早期的漳州皮影戏,起始演唱的曾采用“潮调”,对白也常带着潮州方言的口音,由此来看,漳州的皮影戏系从潮汕地区传入的,可能是事实.
皮影戏传入漳州地区后,则盛行于民间.每逢夏季的晚上(尤其是农历七月普度期间),市内的街头和农村的广场,经常有皮影戏的演出.富家做生日、佛事、神明生日、祠堂祭祖以及新屋落成时,也常聘请皮影戏班演出来凑热闹.常演的剧目有:《哪吒闹海》、《白蛇传》、《西游记》以及民间故事的折子戏,如《白贼七》、《谢灵舍》等.漳州皮影戏所刻的人物,脸谱造型夸张,发型、头盔精致,服装花纹细腻,图案近似宋代笔法,但不着色.演出的形式:将影窗竖立于桌面上,四周以竹竿或木杆撑住,悬挂帷幕,成为一个匣形的小戏台.艺人蹲着或盘腿而坐,手持皮偶杆子贴近影窗操弄,用油灯的灯光照射出影子,配合锣鼓音乐来演唱.民国初期,东门岳口有一位著名的皮影老艺人,他擅长演武戏,两手能操纵四个皮偶对打,姿势生动,场面不乱.能做出翻跳、腾空等动作.影窗两边常挂着一对联:“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当时皮影戏艺人的酬劳,在地方戏曲中算是最低的.艺人曾自编一首民歌来形容其生活困苦:“演纸影,最艰苦,演一夜,二三元.有演戏,三餐勉强度;戏无演,路边拾破布.”
辛亥革命以后,漳州的皮影戏逐渐衰落了.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南北军阀数次混战,社会不安宁,影响业务,艺人多半改业谋生;二是旧社会轻视戏班艺人,认为是下九流,大家不愿意学演皮影戏;三是老艺人一死亡,后继无人,造成失传.民国初期,漳州地区还存在三四个半职业的皮影戏班,到了1930年左右,这个古老的剧种就已经消逝了.
抗日战争期间,皮影戏又在漳州重现异彩.漳州“芗潮剧社”以龙溪抗敌后援会的名义,成立了一支七八人的“抗日皮影戏宣传队”.编演抗战题材的剧本,如:《抗日英雄小白龙》、《金门失陷记》等剧目,巡回演出于漳州、华安、南靖等地.吟唱运用“锦歌”曲调和抗战歌曲;操纵方面增加人物关节活动,能转身、点头、开枪、开炮、取物等,又能表演飞机扔炸弹、房屋倒塌、战舰行进等场面,并配以音响.舞台设计能折合,影窗增大,照明用汽灯或电灯.皮偶也增大而且着色.当时对皮影艺术进行这样的改革,在漳州地区可以算是首创的.可惜这支轰动一时的皮影戏,寿命不长,成立不上一年的时间,即被当地的国民党政府解散.从此,漳州广大的人民群众就看不到他们喜爱的皮影戏了.
1 仔细阅读全文,说说皮影戏演出的形式
2 请根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漳州的皮影戏系从潮汕地区传入,可能是事实.(加点字为“可能”)
作用:
3 福州民间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包括地方戏曲、民俗仪式及一些民间工艺(如脱胎)等,请写出一知道的一种,并做简要介绍
4 同皮影戏一样,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不断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对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你认为应大力弘扬,还是让其自然消亡?请谈谈你的看法.
潭州皮影戏 皮影戏在漳州地区,俗称纸影戏.因当地缺乏皮料,早期有些艺人用纸片加工来代替皮料刻制皮偶,映影的影窗也是用半透
1.演出形式:将影窗竖立于桌面上,四周以竹竿或木杆撑住,悬挂帷幕,成为一个匣形的小戏台.艺人蹲着或盘腿而坐,手持皮偶杆子贴近影窗操弄,用油灯的灯光照射出影子,配合锣鼓音乐来演唱.
2.漳州的皮影戏始于何时,传自何方,未见文献记载.语言更加真实.增加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
3.一根小木棍,系上红绸,绑上铃铛,就成了一件道具.伴着悠扬的二胡声,老人们挥舞着道具,配以优美的身体动作,福州市民间舞蹈“拍钱套”.
4.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也是传统的精华,对研究,发展,以及了解过去的时代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应该大力弘扬.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