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1 11:58:50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目前,人们将青少年犯罪、吸毒和环境污染并称为“三大公害”.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和原因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从司法实践来看,青少年犯罪大体有以下特点:一是违法犯罪趋于低龄化.十四五岁就违法犯罪,有的甚至做出大案要案.二是犯罪类型越来越多,以侵财性犯罪为主,如盗窃、抢劫、敲诈等.此外伤害、杀人、绑架、强奸等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三是是犯罪动机简单,没有明确作案目的,一般没有事先预谋,多属一时感情冲动,有的出于好奇,自我表现和要求偏激,常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它产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即有学校方面的原因,更有社会和家庭方面的原因.
1、从客观上讲.家庭、社会、学校对于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成为其违法犯罪的动因.
(1)家庭因素.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有的家庭不合,父母离异,在得不到父爱、母爱基本温暖的情况下,幼小的心灵被人为地扭曲,报复社会,而走上犯罪道路;有的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还过分溺爱,平日里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形成孩子任性、霸道的坏性格,一旦受挫折或受批评就难以接受;有的家长以打骂代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孩子犯一点小错,或学习成绩不好,就不敢回家,在外流浪,甚至离家出走,碰上坏人教唆,极易走上犯罪道路;一些个体工商户,从早到晚一心赚钱,忙于商场,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孩子在外结交狐朋狗友,小偷小摸,滋事斗殴,沾上恶习,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太高,平时成绩不是前三名不能过关,升学非上重点不可,逼得太紧,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当孩子力不从心,“达标”无望时,极易走向反面,做出丧失理智或意外的犯罪行为.
(2)社会因素.社会中的消极因素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催化剂.不健康的社会文化,对涉世不深、抗诱惑力不强的青少年的危害是很深的.一些影视中播放的犯罪过程和人物语言的腐朽观点,不健康的书刊杂志、电子游戏中的大量宣扬暴力、色情的东西,强烈刺激着缺乏辨别判断能力,充满好奇、处于发育期青少年的感官,吞噬着他们纯洁的心灵.加之到处可见的美发厅、按摩院,疏于管理的网吧、录像厅不按照规定,随意让青少年进入,严重毒害、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诱发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无经济来源,当囊中羞涩,以抵挡不住诱惑时,就有可能由内向外,从小偷小摸到公开敲诈抢劫,甚至杀人谋财,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学校因素.青少年犯罪除了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外,学校教育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严重抵消了学校正面教育的效果.学校正面教育十次不及家庭和社会负面教育一次,另一方面,学校教育本身仍需要改进和加强.主要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还没有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真正过渡.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和高考这个指挥棒的作用,各个学校不同程度的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无法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少数教师对后进学生缺乏爱心,教育方法简单,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多.有时造成后进学生校门、家门两难进的局面.“破罐子破摔”,他们在校外寻找“知己”,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2、除了客观方面,青少年的主观内在因素才是决定因素.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在生理、心理上尚不完全成熟,社会经验少,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尤其在心理和情绪上变化复杂,极不稳定.他们精力旺盛,天性好动,但理性认识薄弱,逞强好胜,偏激任性.他们生理上早熟,心理上滞后,极易造成心理上,感情上逆反.加之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有的不学法、不懂法,在各种因素的“夹击”下,形成了许多错误的价值观,表现为混乱,颠倒的“是非观”、贪婪的“幸福观”、称王称霸的“英雄观”、低级庸俗的“趣味观”等等,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事关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重点还是需要从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做起.
1、要提高家长素质,改进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生活、学习的摇篮,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的素质,影响了子女的素质,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要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给青少年儿童以潜移默化的良性熏陶,引导青少年把课余时间的旺盛精力投入到有益的正当活动中去.家长也要学习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法制意识,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注重言传身教,与子女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充满善意的关系,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认真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学校和社会也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措施来提高家长的素质,比如学校或社区开办“家长学校”,或有关部门和家长签订责任状等形式,明确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
2、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把德育教育落实到学生教育的每一环节上,落实到教师的工作实际中,学校所有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要真正履行德育教育职责.学校不仅要关心品学兼优的尖子生,同时还要给后进生更多的关爱.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学校的法制教育必须长期化、制度化.二是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开始的,学校要抓住青少年品德、个性、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三是努力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决不允许出现体罚学生的现象,使每一个教师都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3、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关部门要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青少年法制教育计划,指导学校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同时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学校附近的游戏厅、录像室、网吧等不健康场所,要坚决关闭,其它青少年娱乐场所要从严管理,规范运作.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我们最不愿看到,却又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它不仅直接危害着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重于泰山,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
回答者: 家有航航
目前,人们将青少年犯罪、吸毒和环境污染并称为“三大公害”.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和原因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从司法实践来看,青少年犯罪大体有以下特点:一是违法犯罪趋于低龄化.十四五岁就违法犯罪,有的甚至做出大案要案.二是犯罪类型越来越多,以侵财性犯罪为主,如盗窃、抢劫、敲诈等.此外伤害、杀人、绑架、强奸等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三是是犯罪动机简单,没有明确作案目的,一般没有事先预谋,多属一时感情冲动,有的出于好奇,自我表现和要求偏激,常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它产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即有学校方面的原因,更有社会和家庭方面的原因.
1、从客观上讲.家庭、社会、学校对于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成为其违法犯罪的动因.
(1)家庭因素.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有的家庭不合,父母离异,在得不到父爱、母爱基本温暖的情况下,幼小的心灵被人为地扭曲,报复社会,而走上犯罪道路;有的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还过分溺爱,平日里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形成孩子任性、霸道的坏性格,一旦受挫折或受批评就难以接受;有的家长以打骂代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孩子犯一点小错,或学习成绩不好,就不敢回家,在外流浪,甚至离家出走,碰上坏人教唆,极易走上犯罪道路;一些个体工商户,从早到晚一心赚钱,忙于商场,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孩子在外结交狐朋狗友,小偷小摸,滋事斗殴,沾上恶习,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太高,平时成绩不是前三名不能过关,升学非上重点不可,逼得太紧,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当孩子力不从心,“达标”无望时,极易走向反面,做出丧失理智或意外的犯罪行为.
(2)社会因素.社会中的消极因素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催化剂.不健康的社会文化,对涉世不深、抗诱惑力不强的青少年的危害是很深的.一些影视中播放的犯罪过程和人物语言的腐朽观点,不健康的书刊杂志、电子游戏中的大量宣扬暴力、色情的东西,强烈刺激着缺乏辨别判断能力,充满好奇、处于发育期青少年的感官,吞噬着他们纯洁的心灵.加之到处可见的美发厅、按摩院,疏于管理的网吧、录像厅不按照规定,随意让青少年进入,严重毒害、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诱发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无经济来源,当囊中羞涩,以抵挡不住诱惑时,就有可能由内向外,从小偷小摸到公开敲诈抢劫,甚至杀人谋财,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学校因素.青少年犯罪除了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外,学校教育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严重抵消了学校正面教育的效果.学校正面教育十次不及家庭和社会负面教育一次,另一方面,学校教育本身仍需要改进和加强.主要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还没有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真正过渡.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和高考这个指挥棒的作用,各个学校不同程度的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无法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少数教师对后进学生缺乏爱心,教育方法简单,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多.有时造成后进学生校门、家门两难进的局面.“破罐子破摔”,他们在校外寻找“知己”,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2、除了客观方面,青少年的主观内在因素才是决定因素.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在生理、心理上尚不完全成熟,社会经验少,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尤其在心理和情绪上变化复杂,极不稳定.他们精力旺盛,天性好动,但理性认识薄弱,逞强好胜,偏激任性.他们生理上早熟,心理上滞后,极易造成心理上,感情上逆反.加之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有的不学法、不懂法,在各种因素的“夹击”下,形成了许多错误的价值观,表现为混乱,颠倒的“是非观”、贪婪的“幸福观”、称王称霸的“英雄观”、低级庸俗的“趣味观”等等,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事关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重点还是需要从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做起.
1、要提高家长素质,改进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生活、学习的摇篮,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的素质,影响了子女的素质,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要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给青少年儿童以潜移默化的良性熏陶,引导青少年把课余时间的旺盛精力投入到有益的正当活动中去.家长也要学习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法制意识,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注重言传身教,与子女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充满善意的关系,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认真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学校和社会也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措施来提高家长的素质,比如学校或社区开办“家长学校”,或有关部门和家长签订责任状等形式,明确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
2、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把德育教育落实到学生教育的每一环节上,落实到教师的工作实际中,学校所有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要真正履行德育教育职责.学校不仅要关心品学兼优的尖子生,同时还要给后进生更多的关爱.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学校的法制教育必须长期化、制度化.二是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开始的,学校要抓住青少年品德、个性、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三是努力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决不允许出现体罚学生的现象,使每一个教师都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3、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关部门要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青少年法制教育计划,指导学校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同时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学校附近的游戏厅、录像室、网吧等不健康场所,要坚决关闭,其它青少年娱乐场所要从严管理,规范运作.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我们最不愿看到,却又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它不仅直接危害着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重于泰山,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
回答者: 家有航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