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3 01:15:27
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注释
(1)当窗柳:意思是思念别人.唐代人的风俗,折下柳条以赠行人,因为柳条而思念游子.
(2)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3)居人:家中的人,这里指元稹的妻子.
(2) 客:在外的人,指元稹.
译文 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中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人,出门在外的人同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人.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这是白居易应好友元稹的诗.
元稹组诗中的《使东川》云:“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这是元稹在809年三月的最后一天,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结句“不曾春尽不归来”,是诗人的揣测之辞.他料想妻子以春尽为期,等他重聚,而现在竟无法实现,怅惘之情,宛然在目.
白居易的和诗更为出色.首句“靖安宅里当窗柳”,元稹住宅在长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韦丛当时就住在那里,诗人写元稹的住宅,诗句就自然联系到元稹的妻子.“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这是取柳丝柔长不断,以寓彼此情愫不绝之意.读者从这诗句里,可以看出韦丛天天守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的情景,她对丈夫的怀念之情很深.次句“望驿台前扑地花”是写元稹.春意阑珊,落红满地.元稹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念家中如花之人.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联想,也饶有诗情.三句“两处春光同日尽”,更是好句.“尽”字如利刀割水,效果强烈,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春光”不单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人预期的欢聚落空了.这样,就自然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本来,思念决不只是限在这一天,但这一日既是春尽日,这种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一种相思,两处离愁,感情的暗线把千里之外的两颗心紧紧联系起来了.
诗的中心是一个“思”字.全诗紧扣思字,含蓄地、层层深入地展开.首句“当窗柳”,传出闺中绮思,次用“扑地花”,写出驿旅苦思.这两句都通过形象以传情,不言思而思字灼然可见.三句推进一层,写出了三月三十日这个特定时日由希望转入失望的刻骨相思.但仍然没有直接点出,只用“春光尽”三字来写,很有含蓄之妙.四句更推进一层,含蓄变成了爆发,直点“思”字,而且迭用两个思字,将前三句都绾合起来,点明诗旨,收束得很有力量.此诗诗格与原作一样,采用“平起仄收”式,但又与原诗不同,开篇便用对句,而且对仗工稳,不仅具有形式整饬之美,也加强了表达力量.因为,在内容上,这两句同时写双方,用了对句,就表现出双方感情同等深挚,相思同样缠绵,形式与内容和谐一致,相得益彰.又由于用对局开篇,用散句收尾,章法于严谨中有变化,也就增加了诗的声情之美.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唐
白居易画像
代诗人.800年(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他所写的 《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现存诗3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1)当窗柳:意思是思念别人.唐代人的风俗,折下柳条以赠行人,因为柳条而思念游子.
(2)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3)居人:家中的人,这里指元稹的妻子.
(2) 客:在外的人,指元稹.
译文 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中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人,出门在外的人同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人.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这是白居易应好友元稹的诗.
元稹组诗中的《使东川》云:“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这是元稹在809年三月的最后一天,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结句“不曾春尽不归来”,是诗人的揣测之辞.他料想妻子以春尽为期,等他重聚,而现在竟无法实现,怅惘之情,宛然在目.
白居易的和诗更为出色.首句“靖安宅里当窗柳”,元稹住宅在长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韦丛当时就住在那里,诗人写元稹的住宅,诗句就自然联系到元稹的妻子.“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这是取柳丝柔长不断,以寓彼此情愫不绝之意.读者从这诗句里,可以看出韦丛天天守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的情景,她对丈夫的怀念之情很深.次句“望驿台前扑地花”是写元稹.春意阑珊,落红满地.元稹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念家中如花之人.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联想,也饶有诗情.三句“两处春光同日尽”,更是好句.“尽”字如利刀割水,效果强烈,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春光”不单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人预期的欢聚落空了.这样,就自然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本来,思念决不只是限在这一天,但这一日既是春尽日,这种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一种相思,两处离愁,感情的暗线把千里之外的两颗心紧紧联系起来了.
诗的中心是一个“思”字.全诗紧扣思字,含蓄地、层层深入地展开.首句“当窗柳”,传出闺中绮思,次用“扑地花”,写出驿旅苦思.这两句都通过形象以传情,不言思而思字灼然可见.三句推进一层,写出了三月三十日这个特定时日由希望转入失望的刻骨相思.但仍然没有直接点出,只用“春光尽”三字来写,很有含蓄之妙.四句更推进一层,含蓄变成了爆发,直点“思”字,而且迭用两个思字,将前三句都绾合起来,点明诗旨,收束得很有力量.此诗诗格与原作一样,采用“平起仄收”式,但又与原诗不同,开篇便用对句,而且对仗工稳,不仅具有形式整饬之美,也加强了表达力量.因为,在内容上,这两句同时写双方,用了对句,就表现出双方感情同等深挚,相思同样缠绵,形式与内容和谐一致,相得益彰.又由于用对局开篇,用散句收尾,章法于严谨中有变化,也就增加了诗的声情之美.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唐
白居易画像
代诗人.800年(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他所写的 《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现存诗3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是对偶吗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一句用了什么修辞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英语翻译跪求求大神帮我翻译这首诗我凭阑干日向西,爱君双柽一树奇.胡蝶忽然满芳草,林下水声喧语笑.靖安宅里当窗柳,边声四合
浮云台前浮生尽,花落方知皆是戏.流云不忍,情缘难继,待得来生续.
做尽坏事的动物,鹤立鸡群的生肖.红莲处处报春光,绿柳婆娑嬉紫嫣.请问这是什么动物?
作文--在春光里奔跑
两个人同月同日生的概率
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两个人结婚好吗?
扑地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