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解释洋中脊、俯冲带、转换断层、的性质和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1 13:14:48
解释洋中脊、俯冲带、转换断层、的性质和意义.
解释洋中脊、俯冲带、转换断层、的性质和意义.
洋脊
又名大洋中脊、中隆或中央海岭.隆起于洋底中部,并贯穿整个世界大洋,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在太平洋,其位置偏东,称东太平洋海隆(海岭).大西洋中脊呈“S”形,与两岸近于平行,向北可延伸至北冰洋.印度洋中脊分3支,呈“入”字形.三大洋的中脊在南半球互相连接,总长达8万公里,面积约1.2亿公里2,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1/3.其脊部通常高出两侧洋盆底部1~3公里,脊顶水深多为2~3公里,少数山峰出露于海面形成岛屿,如冰岛、亚速尔群岛等.洋中脊常被一系列与其正交或斜交的断裂带错开(称断错带),其中大西洋中脊在赤道附近的罗曼什断裂带(Romanche gap),东西错动距离达1000多公里.沿断裂带有狭长的沟槽、海脊和崖壁.在大西洋和印度海中脊的轴部,一般有深约1~3公里、呈纵向分布的中央断裂谷地.洋中脊是现代地壳最活动的地带,经常发生火山活动、岩浆上升和地震,水平断裂(转换断层)广布.根据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洋中脊是洋底扩张的中心和新地壳产生的地带.热地幔物质(熔融岩浆)沿脊轴不断上升,凝固成以超基性和基性岩组成的新洋壳,并不断向两侧扩张推移.扩张的半速度(即每边速度)多为1~5厘米/年.
俯冲带
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
转换断层
transform fault
岩石圈板块的守恒型边界.加拿大人J.T.威尔逊1965年创立的一个断层新类型.岩石圈板块沿转换断层相对运动,但板块体积恒定不变.
转换断层在洋底均呈线性分布,长度数百至数千公里,它们不仅使两侧洋底有很大高差,且平移错断了洋底的重力和磁异常条带.大陆区内的转换断层,情况更为复杂.转换断层具平移剪切断层性质,但与平移断层不同,后者在全断层线上均有相对运动.但转换断层只在错开的两个洋中脊之间有相对运动;在洋中脊外侧因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均相同,断层线并无活动特征.由于洋底岩石圈背离洋中脊向两侧推移,转换断层另一端最终与边界或消亡边界相遇而中止.
转换断层的提出为证实板块构造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岩石圈板块在地球表面运动的轨迹就是转换断层,其运动特征符合欧勒定律.岩石圈板块运动的转换断层具共同转动极,证明岩石圈板块运动具球面刚体转动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