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篇巨人三传的读书笔记,贝多芬2篇,米开朗洛奇2篇,托尔斯泰2篇,要有好词,好句,好段,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14:19:43
6篇巨人三传的读书笔记,贝多芬2篇,米开朗洛奇2篇,托尔斯泰2篇,要有好词,好句,好段,读后感,
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罗曼·罗兰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的标尺.而他的《名人传》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记,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
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乐.”
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贝多芬的艰苦始于童年,他的人生一开始就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当他要展开美好的人生年华时,肉体的痛苦又给予他以致命的打击,音乐家赖以生存的听觉开始失去.同时,爱情也折磨着他的心灵.但面对双重的人生重击,贝多芬选择了坚强,他在致朋友的信中发出坚毅的呼声:“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把悲伤深藏在心底,用自己的作品颂赞生活:“能让人生活上千百次,该是多美.”贝多芬的朋友记载了1822年他指挥《斐但丽奥》演奏会的情景,由于听不到声音,接连三次使演奏发生紊乱,别人不忍心提醒他,直到他意识到自己面临着离开指挥台的不幸.但贝多芬两年后却创造了奇迹,他能完美地指挥作品的演奏.
是什么支撑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和险峰,达到了对人生的最清醒的领悟.
罗曼·罗兰用诗一般的语言将贝多芬的一生比喻为一场雷雨,他这样描述《第九交响乐》:
“黄昏将临,雷雨也随着酝酿.然后是沉重的云,饱含着闪电,将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我们.贝多芬和他的音乐同在.”
如果说《贝多芬传》是英雄主义的号召,是力的颂歌,那么《托尔斯泰传》则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阕送葬曲.贝多芬的痛苦是因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运,托尔斯泰的痛苦则在他自身主观意志的选择.
托尔斯泰出身于豪门,拥有丰富的财产和高贵的家世.但正如贝多芬外表丑陋一样,托尔斯泰天生一副猴子般的相貌,为了追求华美、取悦于人,青年托尔斯泰沉湎于赌博、肉欲以及虚荣.但是,真诚拯救了他.1852年,他的作品《童年时代》为他在整个欧洲赢得了声誉.1853年,俄罗斯向土耳其宣战,托尔斯泰在军中服役.在战火连天的岁月里,他观察着人生,体味着命运,在系列作品《塞白斯多堡记事》中写出了他对生命的凄凉感受.1856年11月,托尔斯泰离开了军队,进入了人生的摸索期.1862年9月,托尔斯泰和他心爱的苏菲结婚了,也许是婚姻的恩泽,托尔斯泰发挥了他全部的文学天才,创作出《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巨作,托尔斯泰从此声名卓著,但他重又陷入怀疑宗教的痛苦之中.
《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认为这是托尔斯泰艺术上的“遗嘱”,虽然不如他早年作品那般丰满,但正如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那个敌人就是他自己.”
晚年的托尔斯泰陷入更深的痛苦深渊,他的妻子、朋友都认为他病得不轻,他的敌人更猛烈地攻击他,认为他的主张和社会改革都是伪善,说他言行不一……后来,人们发现了他1879年6月7日写给妻子的信,原来他早就思考过解决这种痛苦与矛盾的办法——出走.他在信中叩问自己的灵魂:
“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
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终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里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
“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
这就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留给我们的永恒的精神光芒.《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同出于罗曼·罗兰之手.一是音乐家,一是雕塑家,一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们或由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惨,或由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信心.
贝多芬的故事主要侧重“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以他的意志,以一种不可抵抗的力量扫空忧郁的思想,战胜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米开朗琪罗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悲剧,展示了一个天才为了征服世界,为了创造不朽的杰作而流出惨痛的鲜血.内容主要分为上篇“战斗”,下篇“舍弃”和尾声“死”.托尔斯泰的故事既没有《贝多芬传》里的叛逆情绪,也没有《米开朗琪罗传》里的强烈的悲剧性,而整个故事比较平稳,主要的内容是:童年,高加索纪事,哥萨克,塞白斯多堡纪事,爱情与婚姻,对社会的忧虑等等.是三篇故事中最长的一篇,也是对主要人物的生平和所创作的东西描写最详细的一篇.
《名人传》告诉人们:悲惨命运不只降临于普通人,它同样降临在伟人身上,享有盛名并不能使他们免除痛苦的考验.然而通过跟从他们忍受痛苦的完美榜样,我们可以自觉地承担属于自己的命运,我们应当坚定自己的信仰,从信仰中产生出承受痛苦的勇气和能力——它是我们在患难中保持的纯真,在患难中结出的果实,在绝望中看到的希望所在.
精读片段
俄罗斯底伟大的心魄,百年前在大地上发着光焰的,对于我的一代,曾经是照耀我们青春时代的最精纯的光彩.在19世纪终了时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吸引并慰抚我们青年底心魄.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托尔斯泰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吧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既然我亦是其中的一员,我愿对于这神圣的会议,表示我的感激与敬爱.
我懂得认识托尔斯泰底日子,在我的精神上将永不会磨灭.这是1886年,在幽密中胚胎萌蘖了若干年之后,俄罗斯艺术底美妙的花朵突然于法兰西土地上出现了.托尔斯泰与杜思退益夫斯基底译本在一切书店中同时发刊,而且是争先恐后般的速度与狂热.1885至1887年间,在巴黎印行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小传》《童年与少年》《波里哥加》《伊凡·伊列区之死》,高加索短篇小说和通俗短篇小说.在几个月中,几星期中,我们眼前发见了含有整个的伟大的人生底作品,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簇新的世界底作品.
那是我初入高师.我和我的同伴们,在意见上是极不相同的.在我们的小团体中,有讥讽的与现实主义思想者,如哲学家乔治·杜马(Georges Dumas),有热烈地追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诗人,如舒亚莱(Suares),有古典传统底忠实信徒,有斯当达派与华格耐派,有无神论与神秘主义者,掀起多少辩论,发生多少龌龊;但在几个月之中,爱慕托尔斯泰的情操使我们完全一致了.各人以各不相同的理由爱他:因为哦人在其中找到自己;而对于我们全体又是人生底一个启示,开向广大的宇宙底一扇门.在我们周围,在我们的家庭中,在我们的外省,从欧罗巴边陲传来的巨声,唤起同样的同情,有时是意想不到的.有一次,在我故乡尼佛纳(Nivernais),我听见一个素来不注意艺术,对于什么也不关心的中产者,居然非常感动地谈着《伊凡·伊列区之死》.
我们的著名批评家曾有一种论见,说托尔斯泰思想中的精华都是汲取于我们温暖的浪漫派作家:乔治·桑,维克多·嚣俄.不必说乔治·桑对于托尔斯泰的影响说之不伦,托尔斯泰是决不能忍受乔治·桑底思想的,也不必否认卢梭与斯当达(Stendhal)对于托尔斯泰的实在的影响,总之不把他的伟大与魅力认为是由于他的思想而加以怀疑,是不应当的,艺术所赖以活跃的思想圈子是最狭隘的.他的力强并不在于思想本身,而是在于他所给予思想的表情,在于个人的调子,在于鼠疫家底特征,在于他的生命底气息.
不论托尔斯泰底思想是否受过影响——这我们在以后看到——欧罗巴可从没听到像他那种声音.除了这种说法之外,我们又怎么能解释听到这心魄底音乐时所感到的情绪底激动呢?——而这声音我们已企待得那么长久,我们的需要已那么急切.流行的风尚在我们的情操上并无什么作用.我们之中,大半都像我一样,只读过了托尔斯泰底作品之后才认识特·伏葛(De Vogve)著的《俄国小说论》;他的赞美比起我们的钦佩来已经逊色多了.因为特·伏葛特别以文学家底态度批判.但为我们,单是赞赏作品是不够的:我们生活在作品中间,他的作品已成为我们的作品了.我们的,由于他热烈的生命,由于他的心底青春.我们的,由于他苦笑的幻灭,由于他毫无怜惜的明察,由于他与死丝纠缠.我们的,由于他对于博爱与和平底梦想.我们的,由于他对于文明底慌骗,加以剧烈的攻击.且也由于他的显示主义,由于他的神秘主义.由于他具有大自然底气息,由于他对于无形的力底感觉,由于他对于无穷底眩惑.
这些作品之于今日,不啻《少年维特之烦恼》之于当时:是我们的力强、弱点、希望与恐怖明镜.我们毫未顾及要把这一切矛盾加以调和,把这颗反映着全宇宙的复杂心魄纳入狭隘的宗教的与政治的范畴;我们不愿效法人们,学着浦尔越(Paul Bourget)于托尔斯泰逝世之后,以各人的党派观念去批评他.仿佛我们的朋党一旦竟能成为天才底度衡那样!……托尔斯泰是否和我们同一党派,于我又有何干?在呼吸他们的气息与沐浴他们的光华之时,我会顾忌带但丁与莎士比亚是属于何党何派的吗?
我们绝对不像今日底批评家般说:“有两个托尔斯泰,一是转变以前的,一是转变以后的;一是好的,一是不好的.”对于我们,只有一个托尔斯泰,我们爱他整个.因为我们本能地感到在这样的心魄中,一切都有立场,一切都有关连.
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才是真言.《名人传》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
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罗曼·罗兰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的标尺.而他的《名人传》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记,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
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乐.”
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贝多芬的艰苦始于童年,他的人生一开始就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当他要展开美好的人生年华时,肉体的痛苦又给予他以致命的打击,音乐家赖以生存的听觉开始失去.同时,爱情也折磨着他的心灵.但面对双重的人生重击,贝多芬选择了坚强,他在致朋友的信中发出坚毅的呼声:“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把悲伤深藏在心底,用自己的作品颂赞生活:“能让人生活上千百次,该是多美.”贝多芬的朋友记载了1822年他指挥《斐但丽奥》演奏会的情景,由于听不到声音,接连三次使演奏发生紊乱,别人不忍心提醒他,直到他意识到自己面临着离开指挥台的不幸.但贝多芬两年后却创造了奇迹,他能完美地指挥作品的演奏.
是什么支撑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和险峰,达到了对人生的最清醒的领悟.
罗曼·罗兰用诗一般的语言将贝多芬的一生比喻为一场雷雨,他这样描述《第九交响乐》:
“黄昏将临,雷雨也随着酝酿.然后是沉重的云,饱含着闪电,将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我们.贝多芬和他的音乐同在.”
如果说《贝多芬传》是英雄主义的号召,是力的颂歌,那么《托尔斯泰传》则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阕送葬曲.贝多芬的痛苦是因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运,托尔斯泰的痛苦则在他自身主观意志的选择.
托尔斯泰出身于豪门,拥有丰富的财产和高贵的家世.但正如贝多芬外表丑陋一样,托尔斯泰天生一副猴子般的相貌,为了追求华美、取悦于人,青年托尔斯泰沉湎于赌博、肉欲以及虚荣.但是,真诚拯救了他.1852年,他的作品《童年时代》为他在整个欧洲赢得了声誉.1853年,俄罗斯向土耳其宣战,托尔斯泰在军中服役.在战火连天的岁月里,他观察着人生,体味着命运,在系列作品《塞白斯多堡记事》中写出了他对生命的凄凉感受.1856年11月,托尔斯泰离开了军队,进入了人生的摸索期.1862年9月,托尔斯泰和他心爱的苏菲结婚了,也许是婚姻的恩泽,托尔斯泰发挥了他全部的文学天才,创作出《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巨作,托尔斯泰从此声名卓著,但他重又陷入怀疑宗教的痛苦之中.
《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认为这是托尔斯泰艺术上的“遗嘱”,虽然不如他早年作品那般丰满,但正如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那个敌人就是他自己.”
晚年的托尔斯泰陷入更深的痛苦深渊,他的妻子、朋友都认为他病得不轻,他的敌人更猛烈地攻击他,认为他的主张和社会改革都是伪善,说他言行不一……后来,人们发现了他1879年6月7日写给妻子的信,原来他早就思考过解决这种痛苦与矛盾的办法——出走.他在信中叩问自己的灵魂:
“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
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终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里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
“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
这就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留给我们的永恒的精神光芒.《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同出于罗曼·罗兰之手.一是音乐家,一是雕塑家,一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们或由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惨,或由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信心.
贝多芬的故事主要侧重“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以他的意志,以一种不可抵抗的力量扫空忧郁的思想,战胜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米开朗琪罗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悲剧,展示了一个天才为了征服世界,为了创造不朽的杰作而流出惨痛的鲜血.内容主要分为上篇“战斗”,下篇“舍弃”和尾声“死”.托尔斯泰的故事既没有《贝多芬传》里的叛逆情绪,也没有《米开朗琪罗传》里的强烈的悲剧性,而整个故事比较平稳,主要的内容是:童年,高加索纪事,哥萨克,塞白斯多堡纪事,爱情与婚姻,对社会的忧虑等等.是三篇故事中最长的一篇,也是对主要人物的生平和所创作的东西描写最详细的一篇.
《名人传》告诉人们:悲惨命运不只降临于普通人,它同样降临在伟人身上,享有盛名并不能使他们免除痛苦的考验.然而通过跟从他们忍受痛苦的完美榜样,我们可以自觉地承担属于自己的命运,我们应当坚定自己的信仰,从信仰中产生出承受痛苦的勇气和能力——它是我们在患难中保持的纯真,在患难中结出的果实,在绝望中看到的希望所在.
精读片段
俄罗斯底伟大的心魄,百年前在大地上发着光焰的,对于我的一代,曾经是照耀我们青春时代的最精纯的光彩.在19世纪终了时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吸引并慰抚我们青年底心魄.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托尔斯泰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吧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既然我亦是其中的一员,我愿对于这神圣的会议,表示我的感激与敬爱.
我懂得认识托尔斯泰底日子,在我的精神上将永不会磨灭.这是1886年,在幽密中胚胎萌蘖了若干年之后,俄罗斯艺术底美妙的花朵突然于法兰西土地上出现了.托尔斯泰与杜思退益夫斯基底译本在一切书店中同时发刊,而且是争先恐后般的速度与狂热.1885至1887年间,在巴黎印行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小传》《童年与少年》《波里哥加》《伊凡·伊列区之死》,高加索短篇小说和通俗短篇小说.在几个月中,几星期中,我们眼前发见了含有整个的伟大的人生底作品,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簇新的世界底作品.
那是我初入高师.我和我的同伴们,在意见上是极不相同的.在我们的小团体中,有讥讽的与现实主义思想者,如哲学家乔治·杜马(Georges Dumas),有热烈地追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诗人,如舒亚莱(Suares),有古典传统底忠实信徒,有斯当达派与华格耐派,有无神论与神秘主义者,掀起多少辩论,发生多少龌龊;但在几个月之中,爱慕托尔斯泰的情操使我们完全一致了.各人以各不相同的理由爱他:因为哦人在其中找到自己;而对于我们全体又是人生底一个启示,开向广大的宇宙底一扇门.在我们周围,在我们的家庭中,在我们的外省,从欧罗巴边陲传来的巨声,唤起同样的同情,有时是意想不到的.有一次,在我故乡尼佛纳(Nivernais),我听见一个素来不注意艺术,对于什么也不关心的中产者,居然非常感动地谈着《伊凡·伊列区之死》.
我们的著名批评家曾有一种论见,说托尔斯泰思想中的精华都是汲取于我们温暖的浪漫派作家:乔治·桑,维克多·嚣俄.不必说乔治·桑对于托尔斯泰的影响说之不伦,托尔斯泰是决不能忍受乔治·桑底思想的,也不必否认卢梭与斯当达(Stendhal)对于托尔斯泰的实在的影响,总之不把他的伟大与魅力认为是由于他的思想而加以怀疑,是不应当的,艺术所赖以活跃的思想圈子是最狭隘的.他的力强并不在于思想本身,而是在于他所给予思想的表情,在于个人的调子,在于鼠疫家底特征,在于他的生命底气息.
不论托尔斯泰底思想是否受过影响——这我们在以后看到——欧罗巴可从没听到像他那种声音.除了这种说法之外,我们又怎么能解释听到这心魄底音乐时所感到的情绪底激动呢?——而这声音我们已企待得那么长久,我们的需要已那么急切.流行的风尚在我们的情操上并无什么作用.我们之中,大半都像我一样,只读过了托尔斯泰底作品之后才认识特·伏葛(De Vogve)著的《俄国小说论》;他的赞美比起我们的钦佩来已经逊色多了.因为特·伏葛特别以文学家底态度批判.但为我们,单是赞赏作品是不够的:我们生活在作品中间,他的作品已成为我们的作品了.我们的,由于他热烈的生命,由于他的心底青春.我们的,由于他苦笑的幻灭,由于他毫无怜惜的明察,由于他与死丝纠缠.我们的,由于他对于博爱与和平底梦想.我们的,由于他对于文明底慌骗,加以剧烈的攻击.且也由于他的显示主义,由于他的神秘主义.由于他具有大自然底气息,由于他对于无形的力底感觉,由于他对于无穷底眩惑.
这些作品之于今日,不啻《少年维特之烦恼》之于当时:是我们的力强、弱点、希望与恐怖明镜.我们毫未顾及要把这一切矛盾加以调和,把这颗反映着全宇宙的复杂心魄纳入狭隘的宗教的与政治的范畴;我们不愿效法人们,学着浦尔越(Paul Bourget)于托尔斯泰逝世之后,以各人的党派观念去批评他.仿佛我们的朋党一旦竟能成为天才底度衡那样!……托尔斯泰是否和我们同一党派,于我又有何干?在呼吸他们的气息与沐浴他们的光华之时,我会顾忌带但丁与莎士比亚是属于何党何派的吗?
我们绝对不像今日底批评家般说:“有两个托尔斯泰,一是转变以前的,一是转变以后的;一是好的,一是不好的.”对于我们,只有一个托尔斯泰,我们爱他整个.因为我们本能地感到在这样的心魄中,一切都有立场,一切都有关连.
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才是真言.《名人传》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
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6篇巨人三传的读书笔记,贝多芬2篇,米开朗洛奇2篇,托尔斯泰2篇,要有好词,好句,好段,读后感,
课外读书笔记要有1好词2好句3好段4读后感
读书笔记2篇 要求:一,好词.二,好句.三,赏析.四,读后感.
读书笔记!要有好段摘抄的.范文2篇.
急需三篇《名人传》的读后感,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的各一篇
急需《水浒传》读书笔记两篇.格式:一、好词 二、好句 三、好段 四、读后感
《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 10篇 各500字 要有格式 好词 好句 主要内容 读后感
读书笔记200字20篇 要有好词、好句、好段、书名、主要内容、感想,
十篇读书笔记 好词 好句 好段(感悟)
读书笔记摘抄15篇(每篇好词8个、好句2句、好段1段、书名)谢谢了
谁能帮我写20篇读书笔记 ,要有好词,好句,好段,我一定会采纳的,求学霸帮忙
求读书笔记十篇,(格式如下) 好词(十个) 好句(五句) 好段(三段) 读后感想(三百字) 仿写好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