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到底是什么?名利场好像是电影,又是名著,还是一种杂志.到底是什么?如果是杂志,那么,是关于什么的杂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0 15:41:28
名利场到底是什么?
名利场好像是电影,又是名著,还是一种杂志.到底是什么?
如果是杂志,那么,是关于什么的杂志?
名利场好像是电影,又是名著,还是一种杂志.到底是什么?
如果是杂志,那么,是关于什么的杂志?
1.美国一生活杂志 2.美国一电影 3.英国一本书
杂志:
《名利场》是美国着名生活杂志,主要宣扬当代文化的刊物.内容包括政治、名人、图书、幽默、新闻、艺术和摄影.
《名利场》杂志的前世今生:
1913年,已经成功经营了包括《时尚》在内的多种出版物的着名出版商康德·纳斯特又购进了两种新杂志———《服装》和《名利场》.凭着一个精明商人的直觉,康德将两个杂志合二为一,并将新杂志定名为《名利场》———“一份以报道上流社会生活方式、品味、宴会话题、艺术、体育、幽默等为内容的杂志.”对于近一个世纪后的《名利场》读者来说,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如今,《名利场》已经成为公认的美国最重要的杂志之一.它是造星工厂,是华府政客的读本,也是追名逐利的芸芸众生看世界的一个窗口.
《名利场》是如何成长为今日美国时尚杂志先锋的呢?爵士时代的浮华世界《名利场》创刊之时,美国刚刚完成工业革命,经济发展迅速,整个社会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然而,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由于历史短暂,美国的独特文化传统尚在形成之中.富裕起来的美国人渴望了解世界,渴望成为优雅的,有教养的人.他们向往欧洲的文化传统,以能到欧洲游历为荣.但亲自远涉重洋去开眼界、见世面的毕竟是少数,多数人只有通过阅读书籍、报纸和杂志来了解世界.康德·纳斯特正是把握了美国大众的这一心理,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名利场》杂志.在整个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名利场》都是引领时尚的先锋.它向读者们介绍艺术、文学等领域的鲜为人知的进步运动,记录并推动了前卫艺术的发展,赢得了广泛的关注.
1929年,美国股市狂崩,许多百万富翁一夜之间一无所有,曾经一度繁华奢糜的生活突然变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当成千上万的人步入失业者的行列时,《名利场》也进入了举步维艰的岁月.1936年,《名利场》宣布停刊.这个一度风光无限的杂志在经营了22年之后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8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则为《名利场》的再生创造了条件.对于一个以时尚为主的杂志来说,这种条件甚至比《名利场》初创时期的条件更加成熟,但也更具挑战性.1983年,美国传媒巨头士毅·纽豪斯收购康德·纳斯特集团.雄心勃勃的纽豪斯决定将《名利场》复刊.虽然《名利场》曾经站在时代的浪尖,但今非昔日,要想使《名利场》重现昔日风采,除了有庞大的资金支持外,还要有能扭转乾坤的杂志核心人物———主编.在斥资上千万美元,但市场反应不佳的情况下,纽豪斯将目光投向海外,重金请来了英国的传奇编辑蒂娜·布朗做《名利场》的掌门人.1984年,蒂娜接掌《名利场》总编大权的时候,《名利场》的发行量只有25万份,广告量不足12页.蒂娜从杂志管理、编辑方针、杂志内容和包装等各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短短的时间内,她就解雇了一批不胜任的“前朝老臣”,并精心挑选组织了一个强大的人事阵容.对于杂志本身,经过仔细深入的研究调查,蒂娜给《名利场》开出了一剂药方:名人效应+引人入胜的报道+新闻敏感性=金钱.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文字报道,蒂娜用优厚的稿酬网罗了一大批一流作家,其中一些作家的薪酬合同甚至高达六位数.不过蒂娜坚信:没有一流的稿件就没有一流的杂志.事实证明蒂娜是对的.1984年,《名利场》的一篇深度新闻报道获得了美国期刊界大奖“国家期刊奖”,《名利场》立时成为传媒瞩目的焦点,并跻身一流杂志的行列.蒂娜的新闻触角更是深入到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绝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尤其是有关名人的新闻.1985年6月号的《名利场》刊出里根夫妇相拥跳狐步舞的封面故事,头条标题为《里根随爵士起舞》.该刊一经出版立刻引起轰动,在报摊上的炙手可热.《名利场》随即声名鹊起,成为纽约社交界最热门的杂志.从1984年到1992年的8年间,《名利场》先后四次获得美国“国家期刊奖”,两次被评为美国“最畅销杂志”.有评论者认为,《名利场》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在于其记录的浮华生活和娱乐姿态把握了80年代美国的时代精神.
1991年,《纽约观察家》杂志力邀卡特出任主编.《名利场》也由此步入了发展的全盛时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卡特就将这份死气沉沉杂志变为反映曼哈顿职场白领百态人生的趣味刊物.也许正是卡特的这种敏锐的洞察力和出色的编辑本领打动了纽豪斯,他的目标就是要让《名利场》不但有忠实的读者群,更要有广泛的影响力,成为“当前文化的主流杂志”.接手《名利场》后,卡特保持了杂志原有的风格,并努力将其完善,尽量做到图片、文字到设计都是最好的.在内容上,《名利场》以报道名人私生活为主,但并不局限于好莱坞的艳事秘闻,它也关注社会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例如,“9·11”恐怖袭击发生后,《名利场》立刻派作家到袭击现场进行采访,并跟踪事件进程,写出的“9·11”纪实报道成为杂志的一大卖点.这样一本混合了时尚、政治、名人、金钱和社会新闻的杂志不但普通人爱读,社会名流和知识分子也爱读.而广告商更是看中了《名利场》的读者群:平均年龄37岁,平均年收入5.8万美元,70%上受过大学教育.这样的读者群正是广告商心目中理想的消费者对象.卡特经营下的《名利场》不但发行量继续增加,而且广告投放量也增加了60%,达到了每年近1900页,收入超过1亿美元.
要制造影响,光凭杂志本身是不够的.卡特充分利用杂志的社会资源,发展其在娱乐界和政界的影响力.通过每年奥斯卡颁奖典礼结束后举办宴会,每年白宫记者宴会后举办派对来将《名利场》炒做成一本“明星级”刊物.
通过卡特10年的经营,《名利场》无论是在声望、影响、地位,还是带给出版商的利润方面都比从前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近两年美国经济不景气,但《名利场》依然是纽豪斯媒体集团中最赚钱的杂志之一,也依然是传媒、娱乐和政界追名逐利的舞台和普通大众欣赏名利中人华丽人生的看台.
电影:
片名:Vanity Fair 译名:名利场/浮华新世界
导演:米拉·奈尔Mira Nair
编剧:朱丽安·弗勒斯Julian Fellowes
主演:瑞茜·威瑟斯朋Reese Witherspoon
詹姆斯·普尔弗伊James Purefoy
罗莫拉·盖瑞Romola Garai
乔纳森·莱斯-迈勒斯Jonathan Rhys-Meyers
加布里埃尔·拜恩Gabriel Byrne
吉姆·布罗本特Jim Broadbent
类型:剧情 片长:137分钟
级别:PG-13级(局部的裸露和轻微的暴力)
发行:焦点Focus Features
上映日期:2004年9月1日(美国)
官方网站:www.vanityfairmovie.com
国家:英国/美国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正式竞赛作品
一个女人与浮华世界里的名与利
19世纪的英国,出身贫寒但野心勃勃的贝姬·夏普(瑞茜·威瑟斯朋),从小就立志不惜用任何手段进入上流社会,本片讲述的就是她如何利用自己的美貌与智慧征服世界的历程.
贝姬先是在爵士彼特·考利家担任家庭教师,在那里,她不但获得了孩子们的喜欢,还得到了考利家的老处女姑妈玛蒂尔达的赞赏.但是,贝姬心里清楚,如果不离开乡村去到伦敦生活就不能真正的进入英国上流社会.所以当玛蒂尔达姑妈邀请贝姬去伦敦时,贝姬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在伦敦,贝姬再次遇到了她在平克敦学院时的好朋友、出身富裕的艾米利亚·塞德利(罗莫拉·盖瑞).
艾米利亚爱上了迷人的军官乔治(乔纳森·迈勒斯),并不顾家庭反对毅然嫁给了他,而贝姬也秘密地和罗顿·考利(詹姆斯·普尔弗伊)、考利家族最有可能的继承人结了婚,玛蒂尔达一气之下将新婚的小两口赶出了家门.这时,拿破仑再次发动了对欧洲各国的战争,乔治和罗顿都应召入伍,只剩两个好友相依为命……
多次被搬上银幕的古典名著
本片根据威廉·梅克匹斯·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的经典名著改编.威廉·萨克雷(1811-1863)是十九世纪英国的著名作家,电影的故事内容与小说大致相同,着力讽刺了十九世纪英国中上阶层人士的浮华生活.
导演米拉·奈尔的改编并不是这本小说第一次被搬上大银幕,在这之前,它已经六次被拍成电影,其中四次是默片.另外,这部小说还曾经三次被改编为电视剧,最近的就是1998年BBC的版本.有意思的是,在这部《名利场》里饰演简的娜塔莎·利特尔就曾在BBC版本的电视剧中扮演贝姬一角.
美国甜姐的转型尝试
这是部由两个女人支撑起来的电影,一个是导演米拉·奈尔,另一个当然就是女主角瑞茜·威瑟斯朋.拥有着一双蓝色眼睛和满头金发的瑞茜是典型的美国甜姐.我们开始熟悉她始于喜剧《律政俏佳人》和爱情片《情归阿拉巴马》,她仿佛让我们为后梅格·瑞恩的时代找到了接班人.而其实,瑞茜从儿时拍广告就开始了自己的演艺事业.《快乐镇》、《残酷动机》都显露了她不俗的演技.虽然并没有获过任何表演上的大奖,但两次金球奖的提名已经给予了她充分的肯定.这次接拍印度裔女导演米拉·奈尔改编自经典名著的新作,可以说是在试图从形象上的转变来为自己的表演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从而实现演技上的飞跃.
瑞茜也确实为这部戏付出了不少努力,她那典型的美国南方口音完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口浓重的英国口音.而且尽管这是部表现上流社会的电影,瑞茜也并非总是以一副光彩靓丽的形象示人,她甚至还会以怀孕的形象面对观众.最初导演还怕瑞茜因为这个原因不肯接戏,哪知她欣然接受并说对之充满期待.但是有的观众认为整部戏里瑞茜作为最主要的角色,从17岁演到35岁,但气质上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年龄的变化并未给她饰演的角色增添什么内容.看来,瑞茜·威瑟斯朋想要成为梅丽尔·斯特里普那样的戏骨还需要岁月的沉淀.
再现十九世纪英国风情画
也许身为女性的缘故,米拉·奈尔细腻而要求完美.作为一部反映19世纪初期英国上流社会的电影作品,重现当时的历史与风土人情使作品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她和摄制组的成员遍访英国,在巴斯找到了全英保存最完好的摄政时期的建筑.场景搭设、演员的道具和身着的服装更是不惜一切努力恢复当时的多彩繁华.
现年47岁的米拉·奈尔在印度出生,曾经是哈佛大学社会学的学生.出道时她拍摄了不少纪录片,而且获得不少奖项.她的电影生涯总是能和威尼斯联系在一起,1991年,她的《密西西比风情画》在威尼斯赢得最佳剧本等三个奖项.十年后的2001年,她的《季风婚宴》又在威尼斯获得金狮大奖.今年新作《名利场》再次进军威尼斯的正式竞赛单元,不知命运将会如何?
在谈及为何会选择一个和自己祖国文化毫不相关的题材时,米拉·奈尔表示,读到这部展现维多利亚时代英国风貌的名著时,她发现其中的诸多元素都和印度的宝莱坞电影有许多相近之处:一个试图战胜自己出身、不顾一切向上爬的美女,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爱情,甘愿为孩子而自我牺牲的母亲,腐朽社会里真正的绅士……这些关于人性的故事的基本元素都是相同的,从本质上来说,《名利场》讲的就是一个人和他的野心的故事.
原著:
(英)萨克雷 著
这是英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和幽默大师萨克雷的代表作.本书主要人物丽贝卡小姐出身低微,在社会上受到歧视,于是利用种种计谋甚至以色相引诱、巴结权贵豪门,不择手段往上爬.这个人物并不邪恶,也不善良,但非常富有人情味,完全是时代的产物.作品辛辣地讽刺了买卖良心和荣誉的“名利场”中的各种丑恶现象,而且善于运用深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细节勾勒来刻画人物,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
杂志:
《名利场》是美国着名生活杂志,主要宣扬当代文化的刊物.内容包括政治、名人、图书、幽默、新闻、艺术和摄影.
《名利场》杂志的前世今生:
1913年,已经成功经营了包括《时尚》在内的多种出版物的着名出版商康德·纳斯特又购进了两种新杂志———《服装》和《名利场》.凭着一个精明商人的直觉,康德将两个杂志合二为一,并将新杂志定名为《名利场》———“一份以报道上流社会生活方式、品味、宴会话题、艺术、体育、幽默等为内容的杂志.”对于近一个世纪后的《名利场》读者来说,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如今,《名利场》已经成为公认的美国最重要的杂志之一.它是造星工厂,是华府政客的读本,也是追名逐利的芸芸众生看世界的一个窗口.
《名利场》是如何成长为今日美国时尚杂志先锋的呢?爵士时代的浮华世界《名利场》创刊之时,美国刚刚完成工业革命,经济发展迅速,整个社会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然而,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由于历史短暂,美国的独特文化传统尚在形成之中.富裕起来的美国人渴望了解世界,渴望成为优雅的,有教养的人.他们向往欧洲的文化传统,以能到欧洲游历为荣.但亲自远涉重洋去开眼界、见世面的毕竟是少数,多数人只有通过阅读书籍、报纸和杂志来了解世界.康德·纳斯特正是把握了美国大众的这一心理,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名利场》杂志.在整个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名利场》都是引领时尚的先锋.它向读者们介绍艺术、文学等领域的鲜为人知的进步运动,记录并推动了前卫艺术的发展,赢得了广泛的关注.
1929年,美国股市狂崩,许多百万富翁一夜之间一无所有,曾经一度繁华奢糜的生活突然变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当成千上万的人步入失业者的行列时,《名利场》也进入了举步维艰的岁月.1936年,《名利场》宣布停刊.这个一度风光无限的杂志在经营了22年之后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8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则为《名利场》的再生创造了条件.对于一个以时尚为主的杂志来说,这种条件甚至比《名利场》初创时期的条件更加成熟,但也更具挑战性.1983年,美国传媒巨头士毅·纽豪斯收购康德·纳斯特集团.雄心勃勃的纽豪斯决定将《名利场》复刊.虽然《名利场》曾经站在时代的浪尖,但今非昔日,要想使《名利场》重现昔日风采,除了有庞大的资金支持外,还要有能扭转乾坤的杂志核心人物———主编.在斥资上千万美元,但市场反应不佳的情况下,纽豪斯将目光投向海外,重金请来了英国的传奇编辑蒂娜·布朗做《名利场》的掌门人.1984年,蒂娜接掌《名利场》总编大权的时候,《名利场》的发行量只有25万份,广告量不足12页.蒂娜从杂志管理、编辑方针、杂志内容和包装等各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短短的时间内,她就解雇了一批不胜任的“前朝老臣”,并精心挑选组织了一个强大的人事阵容.对于杂志本身,经过仔细深入的研究调查,蒂娜给《名利场》开出了一剂药方:名人效应+引人入胜的报道+新闻敏感性=金钱.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文字报道,蒂娜用优厚的稿酬网罗了一大批一流作家,其中一些作家的薪酬合同甚至高达六位数.不过蒂娜坚信:没有一流的稿件就没有一流的杂志.事实证明蒂娜是对的.1984年,《名利场》的一篇深度新闻报道获得了美国期刊界大奖“国家期刊奖”,《名利场》立时成为传媒瞩目的焦点,并跻身一流杂志的行列.蒂娜的新闻触角更是深入到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绝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尤其是有关名人的新闻.1985年6月号的《名利场》刊出里根夫妇相拥跳狐步舞的封面故事,头条标题为《里根随爵士起舞》.该刊一经出版立刻引起轰动,在报摊上的炙手可热.《名利场》随即声名鹊起,成为纽约社交界最热门的杂志.从1984年到1992年的8年间,《名利场》先后四次获得美国“国家期刊奖”,两次被评为美国“最畅销杂志”.有评论者认为,《名利场》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在于其记录的浮华生活和娱乐姿态把握了80年代美国的时代精神.
1991年,《纽约观察家》杂志力邀卡特出任主编.《名利场》也由此步入了发展的全盛时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卡特就将这份死气沉沉杂志变为反映曼哈顿职场白领百态人生的趣味刊物.也许正是卡特的这种敏锐的洞察力和出色的编辑本领打动了纽豪斯,他的目标就是要让《名利场》不但有忠实的读者群,更要有广泛的影响力,成为“当前文化的主流杂志”.接手《名利场》后,卡特保持了杂志原有的风格,并努力将其完善,尽量做到图片、文字到设计都是最好的.在内容上,《名利场》以报道名人私生活为主,但并不局限于好莱坞的艳事秘闻,它也关注社会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例如,“9·11”恐怖袭击发生后,《名利场》立刻派作家到袭击现场进行采访,并跟踪事件进程,写出的“9·11”纪实报道成为杂志的一大卖点.这样一本混合了时尚、政治、名人、金钱和社会新闻的杂志不但普通人爱读,社会名流和知识分子也爱读.而广告商更是看中了《名利场》的读者群:平均年龄37岁,平均年收入5.8万美元,70%上受过大学教育.这样的读者群正是广告商心目中理想的消费者对象.卡特经营下的《名利场》不但发行量继续增加,而且广告投放量也增加了60%,达到了每年近1900页,收入超过1亿美元.
要制造影响,光凭杂志本身是不够的.卡特充分利用杂志的社会资源,发展其在娱乐界和政界的影响力.通过每年奥斯卡颁奖典礼结束后举办宴会,每年白宫记者宴会后举办派对来将《名利场》炒做成一本“明星级”刊物.
通过卡特10年的经营,《名利场》无论是在声望、影响、地位,还是带给出版商的利润方面都比从前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近两年美国经济不景气,但《名利场》依然是纽豪斯媒体集团中最赚钱的杂志之一,也依然是传媒、娱乐和政界追名逐利的舞台和普通大众欣赏名利中人华丽人生的看台.
电影:
片名:Vanity Fair 译名:名利场/浮华新世界
导演:米拉·奈尔Mira Nair
编剧:朱丽安·弗勒斯Julian Fellowes
主演:瑞茜·威瑟斯朋Reese Witherspoon
詹姆斯·普尔弗伊James Purefoy
罗莫拉·盖瑞Romola Garai
乔纳森·莱斯-迈勒斯Jonathan Rhys-Meyers
加布里埃尔·拜恩Gabriel Byrne
吉姆·布罗本特Jim Broadbent
类型:剧情 片长:137分钟
级别:PG-13级(局部的裸露和轻微的暴力)
发行:焦点Focus Features
上映日期:2004年9月1日(美国)
官方网站:www.vanityfairmovie.com
国家:英国/美国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正式竞赛作品
一个女人与浮华世界里的名与利
19世纪的英国,出身贫寒但野心勃勃的贝姬·夏普(瑞茜·威瑟斯朋),从小就立志不惜用任何手段进入上流社会,本片讲述的就是她如何利用自己的美貌与智慧征服世界的历程.
贝姬先是在爵士彼特·考利家担任家庭教师,在那里,她不但获得了孩子们的喜欢,还得到了考利家的老处女姑妈玛蒂尔达的赞赏.但是,贝姬心里清楚,如果不离开乡村去到伦敦生活就不能真正的进入英国上流社会.所以当玛蒂尔达姑妈邀请贝姬去伦敦时,贝姬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在伦敦,贝姬再次遇到了她在平克敦学院时的好朋友、出身富裕的艾米利亚·塞德利(罗莫拉·盖瑞).
艾米利亚爱上了迷人的军官乔治(乔纳森·迈勒斯),并不顾家庭反对毅然嫁给了他,而贝姬也秘密地和罗顿·考利(詹姆斯·普尔弗伊)、考利家族最有可能的继承人结了婚,玛蒂尔达一气之下将新婚的小两口赶出了家门.这时,拿破仑再次发动了对欧洲各国的战争,乔治和罗顿都应召入伍,只剩两个好友相依为命……
多次被搬上银幕的古典名著
本片根据威廉·梅克匹斯·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的经典名著改编.威廉·萨克雷(1811-1863)是十九世纪英国的著名作家,电影的故事内容与小说大致相同,着力讽刺了十九世纪英国中上阶层人士的浮华生活.
导演米拉·奈尔的改编并不是这本小说第一次被搬上大银幕,在这之前,它已经六次被拍成电影,其中四次是默片.另外,这部小说还曾经三次被改编为电视剧,最近的就是1998年BBC的版本.有意思的是,在这部《名利场》里饰演简的娜塔莎·利特尔就曾在BBC版本的电视剧中扮演贝姬一角.
美国甜姐的转型尝试
这是部由两个女人支撑起来的电影,一个是导演米拉·奈尔,另一个当然就是女主角瑞茜·威瑟斯朋.拥有着一双蓝色眼睛和满头金发的瑞茜是典型的美国甜姐.我们开始熟悉她始于喜剧《律政俏佳人》和爱情片《情归阿拉巴马》,她仿佛让我们为后梅格·瑞恩的时代找到了接班人.而其实,瑞茜从儿时拍广告就开始了自己的演艺事业.《快乐镇》、《残酷动机》都显露了她不俗的演技.虽然并没有获过任何表演上的大奖,但两次金球奖的提名已经给予了她充分的肯定.这次接拍印度裔女导演米拉·奈尔改编自经典名著的新作,可以说是在试图从形象上的转变来为自己的表演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从而实现演技上的飞跃.
瑞茜也确实为这部戏付出了不少努力,她那典型的美国南方口音完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口浓重的英国口音.而且尽管这是部表现上流社会的电影,瑞茜也并非总是以一副光彩靓丽的形象示人,她甚至还会以怀孕的形象面对观众.最初导演还怕瑞茜因为这个原因不肯接戏,哪知她欣然接受并说对之充满期待.但是有的观众认为整部戏里瑞茜作为最主要的角色,从17岁演到35岁,但气质上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年龄的变化并未给她饰演的角色增添什么内容.看来,瑞茜·威瑟斯朋想要成为梅丽尔·斯特里普那样的戏骨还需要岁月的沉淀.
再现十九世纪英国风情画
也许身为女性的缘故,米拉·奈尔细腻而要求完美.作为一部反映19世纪初期英国上流社会的电影作品,重现当时的历史与风土人情使作品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她和摄制组的成员遍访英国,在巴斯找到了全英保存最完好的摄政时期的建筑.场景搭设、演员的道具和身着的服装更是不惜一切努力恢复当时的多彩繁华.
现年47岁的米拉·奈尔在印度出生,曾经是哈佛大学社会学的学生.出道时她拍摄了不少纪录片,而且获得不少奖项.她的电影生涯总是能和威尼斯联系在一起,1991年,她的《密西西比风情画》在威尼斯赢得最佳剧本等三个奖项.十年后的2001年,她的《季风婚宴》又在威尼斯获得金狮大奖.今年新作《名利场》再次进军威尼斯的正式竞赛单元,不知命运将会如何?
在谈及为何会选择一个和自己祖国文化毫不相关的题材时,米拉·奈尔表示,读到这部展现维多利亚时代英国风貌的名著时,她发现其中的诸多元素都和印度的宝莱坞电影有许多相近之处:一个试图战胜自己出身、不顾一切向上爬的美女,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爱情,甘愿为孩子而自我牺牲的母亲,腐朽社会里真正的绅士……这些关于人性的故事的基本元素都是相同的,从本质上来说,《名利场》讲的就是一个人和他的野心的故事.
原著:
(英)萨克雷 著
这是英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和幽默大师萨克雷的代表作.本书主要人物丽贝卡小姐出身低微,在社会上受到歧视,于是利用种种计谋甚至以色相引诱、巴结权贵豪门,不择手段往上爬.这个人物并不邪恶,也不善良,但非常富有人情味,完全是时代的产物.作品辛辣地讽刺了买卖良心和荣誉的“名利场”中的各种丑恶现象,而且善于运用深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细节勾勒来刻画人物,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
名利场到底是什么?名利场好像是电影,又是名著,还是一种杂志.到底是什么?如果是杂志,那么,是关于什么的杂志?
The Times到底是报纸还是杂志?
裸色是什么颜色看很多化妆品还有杂志上面说裸色,谁知道这到底是一种什么颜色呀~
时代周刊是杂志还是报纸?
PLoS ONE 是什么杂志?是SCI
《校长》杂志是什么样的杂志?
重庆哪里有卖《VANITY FAIR》(名利场)杂志的?
是什么一种杂志?
DOKLADY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是什么杂志?是SCI杂志么?影响因子是多少?
地球杂志是学术期刊吗
world cargo news 是什么杂志?是翻译为货运新闻还是货物新闻呢
我明年考研,这学期想看些英语杂志打基础,是多阅读外国的杂志还是中国的杂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