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五年级日有所诵8页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20 18:03:05
五年级日有所诵8页读后感
亲近母语小学5年级日有所诵8页读后感50字到100
五年级日有所诵8页读后感
读《伟大的悲剧》有感
《伟大的悲剧》总有对人一种心灵的震憾,奥地利作家茨威格通过两个南极考察分队失败一方的描写,再次证明,悲剧的力量才是最伟大的力量.
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5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5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这可以从文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如果将此事置于一个爱耍赖、不守信用的人面前,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当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倒毙时,没有一个孬种,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
《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
《当幸福来敲门》,一部在我电脑里下载了很久的电影,到今天才静下心来好好看看.整部电影充斥了对生活的热爱 对未来的期盼 还有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最初是喜欢上这个名字,当幸福来敲门,呵呵,好温馨的六个字,只是会一遍遍问自己:当幸福来敲门,我是否能够马上开门,把他留住?亦或他只是来串串门,稍做停留,边起身告辞,离我远去?……
我又想太多了!
很喜欢这个男主角,他能够将这样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落魄男人演绎得打动人心,至少,我是真的被感动了.
看着他为了交房租和送儿子去幼儿园的学费,整天奔命于各家医院,推销他那不太实用且非常昂贵的扫描仪.之前,他是以为那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财富与转机的扫描仪.可总看见医生无奈的脸.
看着他羡慕地望着一个证券经纪人的背影,然后站在人群中看着过往的人群,每个人都是一张灿烂微笑的脸,他就想为什么人人都那么开心?除了自己.
看着他为了赢得与一个证券经纪人交流的机会与时间,坐上了同一辆车,口中说着分摊车费,到后来才发现,自己身上并无足够的钱,于是,选择,逃车费,于是,便有了一个被汽车拼命追赶的男人的身影,还好,他逃掉了,可该死的地铁车门夹掉了他手中的扫描仪.
看着他满怀期待却又有些瑟缩地说出,他想成为一个证券经纪人,他的妻子揶揄地笑与嘲讽.有的时候,男人的理想在女人看来就像是小孩子不着边际的幻想.他本想得到鼓励与支持,却没能得到.
看着他的妻子,再也无法忍受这样贫寒的生活,这样毫无起色的生活,而愤然离开,他的忧伤与无助,而他的要求,只是希望儿子能留在他身边.
看着他终于从众人中脱颖而出,成为证券公司的实习生,他却犹豫了,这个时候他最需要的是钱,而实习生身份给他的一切中,却不包括这样最重要的东西.但,好在,他坚持了下来.开始了六个月的实习生涯.他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
看着他落魄到拖欠很久的房租让房东愤然将他们的东西丢在房外,而房间换了锁,他带着疲惫的心,拖着唯一珍爱的儿子,开始流浪,四处找寻住所.
便有了父子两人在公共卫生间的角落依偎着,他反锁了门,有人想近来方便之时,他用脚抵着门,不敢出声,脸上的悲伤看得我亦不忍.
便有了他带着儿子去救助站排着长长地队,只是为了有一个晚上的住处和一顿果腹之食.天天5点的排队,为了不错过,他只有拼命地赶着工作,然后及时地到那里去等候.便总看见他在不停地跑,后面不远处是个小小的孩子在跟着,这样的场景让人无法不掉泪.
到后来,竟然是卖血.
……
这就是生存吗?
或许就像《无间道》歌词当中的一句话:生存往往比命运还残酷,只是没有人愿意认输.
是的,没有人愿意认输.
所以,我们才看到了最后那个光明的美好结局,他真的当上了证券经纪人.
当一个在任何困境中都显得那么坚强的男人在得知了自己被聘用后,激动之余,在人群中却留下了泪,这一幕让我感动且震撼,真的,是震撼.
或许,我们真的应该相信希望,相信毅力,相信未来,相信很多以前认为是命中注定的东西.再窘迫的困境,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改变的,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是这样吗? 虽然,坚持不一定会有结果,但总会有收获的,不管是哪一方面的收获.
有的时候我会不厌其烦地问别人:你幸福吗?快乐吗?你现在的生活是你所想要的吗?可,好象,人们给我的答案总是否定的,是人太不知足,还是生活真的辜负了我们?我也不知道.
或许,人们只有在真正面对生存问题的时候,才会理解何为幸福吧.
我想,这部戏所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些吧.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几缕斜斜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在窗台上,映射在我手中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上.春光是如此的明媚,我的心情不由得开朗起来.昨天那调皮捣蛋的学生被我一顿训斥,想必也该平静了吧,下周的研究课要上了,也该理理头绪了;哦,还有儿子的学习,该查查了.一想到这些,心中不免有些躁,我急忙调整自己的思绪,生活要每天去面对,事情每天都会产生.好心情坏心情每天都要过.其实,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里,谁能活在世外桃源,每个人,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苦楚,作为平凡而普通的我,更不用说啦.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是呀,“心境”本身就是一道风景.何不让我们的心境盛开快乐之花.
身在教坛,笑拥春风.
脚踏大地,心安理得.
在忙碌的日子里,我们不妨放慢自己的脚步,去感受空气的气息,去享受花草的缤纷,让自己的感官灵动起来,打开心灵的门,让心灵出来晒晒太阳.
在喧闹的日子里,大街上人来人往,商场人头攒动,股票狂涨狂跌.我们不妨沉下心来,让自己静一静:今天的作业改完没?被训的学生想通了吗?这节课该怎样教?.
是呀,教学杂事,烦事只有在静中才理得清.
是呀,教学突破,效率的提高,只有在静中才能把准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文人居士陶渊明的境界,更是我们新时代教师的共识.教师要学会静,教师更需要静.惟有静才不乱,惟有静才安宁,惟有静才会享受生活,品味幸福.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我受益匪浅.
钢铁是在熊熊烈火和骤然冷却炼成的.我们这一代也是在斗争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这部小说以保尔·柯察金在革命道路上的成长为线索,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过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复苏时期的前苏联社会的广阔的历史画面,通过保尔这一光辉的艺术形象,展现并讴歌了前苏联第一代共青团员的崇高精神品质和英雄业绩.保尔·柯察金出生在一个乌克兰的工人家庭.在几十年的学习和斗争中成为了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他从小诚实、质朴,浑身是胆,渴望反抗,要求自我上进,喜欢阅读各种革命书籍,特别是在一个老布尔什维克的帮助下,思想觉悟提高很快.十月革命爆发了.一位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在保尔家住了几天,不久就被抓去了.保尔在路口看到一个匪兵押着朱赫来走来,他猛扑上去,抱住押送兵,夺了他的枪,救出了朱赫来.保尔被抓进监狱,受尽严刑拷打,却没有泄露任何革命秘密.读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保尔那所具有的革命精神.远在天亮以前,保尔就悄悄地不惊动任何人地起了床,勉强地移动着他那简直僵硬了的脚,独自走到厨房里去.他把开水和茶都预备好了以后,才回去叫醒同队的伙伴.虽然一连五天发着高烧,瘦骨嶙峋的保尔两眼熬得通红,他猛烈地挥动大木铲铲雪.这是修筑铁路的一段情节和场面,在这里,保尔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话是保尔所说的,说了自己的一生应怎样度过以及生命的意义.钢铁是在熊熊大火和骤然冷却中炼成的.保尔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炼成了真正的钢铁.他的革命思想值得我们学习,他的面对生命的态度,值得我们细细体会.
所以现实生活中许多伤病残弱者,应从中涉取勇气和力量,拥有保尔精神,增强生活信心和斗争意志,重新走上成功之路,成为生活的强者!
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是一本非常感人的书.这一本书生动地记述了安利柯一年的日记,从中表达出了对爱的赞扬,告诉了人们要怎么样去发现爱,表现爱,教育人们怎样懂得爱,使爱可以洋溢在全世界.
本书生动形象的记述了有理想的好学生代洛西,是那么博学又善良;侠气正义的卡隆,是那样的乐助弱小;亲切友善的柯雷蒂,是一个多么好的朋友.还有刻苦、意志坚定的施泰基;孝顺勤劳的潘克希;逗乐的安东尼;弱小而有毅力的那格.精明的小商人古格非.这些人物都在安利柯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且深深的影响着他以后的生活.
安利柯的父亲,这是一个很懂得教育的父亲.他把生活中的爱展现给安利柯,让他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而且,还善于启发安利柯,他的教子篇,字里行间都透漏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安利柯的教导,让他清楚的认识到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他的这种种的教育的熏陶,使安利柯有了宽容的善心,诚实的美德,真挚的同情心,还有伟大的爱国心.文章中的各种各样的英雄事迹使安利柯明白了应该热爱祖国.从爱心,到爱国,爱世界,爱人类,安利柯经受了许多,在他父亲的帮助下,安利柯在不断的改善,不断的进步,终于,他要变成一个完美的孩子.
爱的教育,这不只是对安利柯的教育,这也是对全世界人的教育.全世界的发展需要爱,人们的生活需要爱.所以说也要给青少年爱的关怀和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人们都知道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未来的主宰,因此都极力培养少年的技能,却往往忽视了爱的教育.缺乏爱心的少年会给未来带来无边的冷漠.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是不容忽视的.他将给孩子带来一个光明的未来.
我们都崇尚爱,是因为爱可以改变一个人,可以感化一个人,可以温暖一个人.人们的生活是靠物质的,有形的物品来支撑.但是更加重要的,确是一个爱的精神支柱,这无形的力量深深的改变,支持者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爱的教育是伟大的,这是一个让世人都不容忽视的教育.如果得到了人们的注意,人们都学习,注意爱的传播,爱会洋溢在全世界,将会荡漾爱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
一直以来我想好好读一本名著,正好趁这次寒假期间,我开始细细品味《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通过对汤姆的描述,告诉我们:听从奴隶主摆布的汤姆最终难以逃脱死亡的命运.书中主要描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汤姆,他忠心耿耿,全身心维护主人利益.另一个是哈里,他和他的父母,历经艰险,最终成功地抵达加拿大.
这本书中,汤姆的遭遇令人同情.在奴隶们纷纷逃跑的情况下,他自己没有逃跑.他从小就忠顺于主人,甘愿听从主人摆布.在这期间他被转卖到新奥尔良,成了奴隶主海利的奴隶.在一次溺水事故中,汤姆救了一个奴隶主的女儿的命,孩子的父亲从海利手中将汤姆买过来,为主人家赶马车.不久主人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被人杀死.于是汤姆又被拍卖掉了.从此,汤姆落到了凶残的奴隶主莱格利手中.莱格利经常任意鞭打奴隶们.汤姆忍受着痛苦的折磨,最后为了帮助两个女奴逃跑,汤姆被打得皮开肉绽.但是汤姆最后什么都没有说.在他奄奄一息的时候,他过去的主人来买汤姆,因为汤姆是他儿时的玩伴,但是汤姆最终遍体鳞伤地离开了人世.
这本书令我很感动,是因为它描写出了黑奴的悲惨状况,故事中的汤姆叔叔无论身在何处都非常乐于助人,而且除了乐于助人这个优点外,他还十分善良、忠诚、能干……还任劳任恕地替主人管理庄园.在书中,那些凶狠的奴隶主们的所作所为确实令人愤怒无比.他们常常毒打奴隶.最可恨的是,他们还将善良的汤姆叔叔折磨至死,简直是恶魔.
看了这本书后,我从汤姆叔叔身上看到了善良、能干,还有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同时也看到了世界上的丑恶.
苏东坡传》读后感
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是几千年来才一出的奇人,他曾这样评价过文坛的巨子:“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再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
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变法究竟是对是错,我们暂且不管,但要和当朝的得宠人物,位高权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颗博大的心斗那种善于剪除异己,心胸狭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许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气的.类比苏子由——苏东坡的同胞亲弟,在才华上,可能不及苏轼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当当,官职也扶摇直上,最终也能够安享晚年.说道底,在于苏轼面对邪恶,面对错误,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评的态度.也许是富贵荣华,安宠荣辱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己的私欲,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奋斗目标是定位在百姓生上的,他的双眼,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愉悦或是疾苦.只要他认为变法脱离了实际,与救百姓于水火发生了抵触,他就要反对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辖的州府里,这些所谓的强国措施他概不搭理.
作者曾经也这样描述过:“一个高明的政客必然要精通一条艺术手法:那就是要多说话,但内容必须空洞.”这很好理解,如果你的存在不会对那些带头人物有所威胁,那你就不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高明的官员永远不说出什么,但只要否认.高明的官员必须深有休养,长于说‘无可奉告’‘阁下听说,诚然不错!’这样便大有前途了.第二条,他必须讨好朋友.第三条,当特别提防开罪他人.守口如瓶,低声而斯文,使人高兴的窃窃私语,早晚会积劳成疾,因公殉职.”作者说这就是朋党之争时政治之中的规则.显然,苏轼已一一犯规了,但这并不是他不明白这些“秘诀”,实是因为他的本性就是如此,他的本性就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更何况这些本性是值得歌颂的.苏轼就是要做到说话做事都要对得起天地良心.当朝云产下一个男婴之时,苏轼也曾写到:“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也许他知道,这许许多多的灾祸,全是由于他的才智.但我想,这更是因为他本性中的明辨是非,实事求是到死都未曾泯灭呀!
虽然苏轼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泥泞,可从他的诗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见闻中能够发现,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双足深陷的时候,他依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为妓女提诗,他和和尚趣谈,他为百姓求雨,他四处游历.苏东坡的诗词良篇里,他即能写出赤壁赋这样恢弘的文章,也能写出“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富有深远意义的诗句.
拿林语堂做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苏东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气,必当永存.
《论语》读后感
近日第二次读了《论语》,较之第一次而言,有了更为多的体会与感悟.
大凡国人,不说对孔子耳熟能详,起码也对其有个大致的了解,因为其精髓的思想可谓超乎寻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堪称民族魂.在我国历史上,孔子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伦理家,而且还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社会实践家,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学识自2000年前就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孔子也因此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儒学的思想正日益渗入到人们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每读一次孔子,自己都能收获很多的东西,比如:
当读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时,我懂得了要先行后言,莫言过其行,说与做是做人的两个重要方面,无论何时何地,少说多做,说了就做,先做后说永远是我们应该信奉的说话行事规则;
当读到“道听途说,不足为取”时,我懂得了,一个传闻,入乎耳,出乎口,不经过考证和内心的思考就说出来,委实轻率,不负责任,但现实中,偏偏又很多人,喜欢传播这种小道消息,飞短流长,看着闹得满城风雨,心里竟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其实,无论是从道德还是现实做人来讲,这种心理行为,我们都应该摈弃.
当读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挺有感触的,对父母孝顺,是从古至今我们中国人最看重的道德要求之一,甚至常常拿是否孝顺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判断这个人是否值得信任,值得交往.“孝”是一个为人子女应尽的义务,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又有多少子女做到了呢?近些年来,受西方所谓的“自主独立”意识的影响,年轻人不愿依赖父母的同时,也把孝的意识抛到了脑后,也许真到我们切切实实想为父母做点什么的那一天,可能只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了.
当读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我意识到了,做人得将心比心,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也别硬塞给别人;自己想要站住脚,也得先让别人站住了才行;自己想要有所成就,也得成全别人有所成就的梦想.
当读到“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时,一位仁厚长者的形象呼之欲出,他宽宏大量,与人为善,他教育弟子们,要多看人家的好处,进步的地方,也许我们永远都无法成就,也绝少拥有孔子那样的胸怀,但我们应该尽量的从中汲取点什么.
………
孔子的思想,深深地镌刻在中华文化的智慧神殿里,流淌在每个华夏子孙的血脉中,虽历尽沧桑,但却像北斗恒星一样永远光辉灿烂,成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如今在全球化来临的时代,为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魅力,我们正在全世界建立孔子学院,向世界各民族传播五千年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并于传播的过程中,也挺契合新时代的要求.
当你不能以一颗平常心来行为处事时,当你站在人生的拐点迷茫彷徨时,当你比任何时候都没有像现在这样仓皇失措时,读读孔子,翻翻《论语》,真的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最佳师表
他们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帮助.
恰当的交流
在父母和老师中间普遍流行的所谓“正常”语言,如责备羞辱、道德说教、命令指挥、嘲讽奚落、训诫指责、威胁利诱、评价预测等等,都足以让孩子发疯,逐渐变得冷漠、粗俗和丧失人性.健康的成长来自于孩子对自身内心世界的信任,通过恰当的交流,这种信任是可以逐渐激发和培养的.
表扬的艺术
表扬包括两个部分:我们对孩子说什么,孩子对他自己说什么.要使你的表扬有建设性,那就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有益表扬的基本原则在于: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作判断.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
鼓励的故事
老师经常询问心理学家:怎样才能鼓励孩子学习.答案是:让他们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用怕.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孩子对失败、批评和出乖露丑的恐惧.优秀的老师会使孩子不怕犯错误.消除孩子的恐惧就能引得孩子跃跃欲试,欢迎犯错误就能鼓励孩子勇于学习.
有益的方法和实例
孩子们需要的是教育素质的提高和人格尊严的平等,老师们所能提供的也不外乎此.本章所描述的各种实例和方法,都能促进教学生活的改善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并不需要在学校人事和预算方面做出革命性的变革.这些方法可以由老师个人单独引进,也可以由学校自行采纳.所有这些改革都非常实用,可以随时实施.
难忘的老师
老师有得天独厚的机会来消除学生在幼年时代所受的不良影响.他们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人生是变得更好还是更坏.成长的经历铸就了孩子的性格和命运,父母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老师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和父母一样,也能够打开或者关闭孩子的心灵之门.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曾经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的内容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