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报 A4初中六年级的 内容不限 不要手抄报 是数学小报 2天之内就要 快 好的 再追加5分 A4 不要多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11/10 08:57:55
数学小报 A4
初中六年级的 内容不限 不要手抄报 是数学小报 2天之内就要 快 好的 再追加5分
A4 不要多
初中六年级的 内容不限 不要手抄报 是数学小报 2天之内就要 快 好的 再追加5分
A4 不要多
运 算 符 号
+、-、×、÷、= 符号如何来的?
+、-、×、÷和 = 这五个符号,大家对它们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是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
远古时期,古希腊人和印度人都是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起表示加法,把两个数字写得分开一些来表示减法.中世纪后期,欧洲商业逐渐发达.一些商人常在装货的箱子上画一个“+”,表示重量超过一些;画一个“-”,表示重量略微不足.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大师达·芬奇在他的一些作品中也采用过“+”和“-”的记号.公元1489年,德国人威德曼在他的著作中正式用这两个符号来表示加减运算.后来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的大力宣传和提倡,这两个符号才开始普及,到1603年终于获得大家的公认.
×、÷符号的使用,不过300多年.据说,英国人威廉·奥特来德1631年首先在他的著作中用“×”表示乘法,后人沿用至今.
中世纪时,阿拉伯数学相当发达,大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曾用“3/4”来表示3被4除.许多人认为,现在通用的分数记号,即来源于此.直到1630年,在英国人约翰·比尔的著作中才出现了“÷”号,据推测他是根据阿拉伯人的除号“—”与比的记号“:”合并转化而成的.
现在绝大多数国家的出版物中,都用+、-来表示加与减.
×、÷却没有普遍使用,一些国家的课本中用“.”代替“×”,而在俄国和德国的出版物中一般用“:”来代替“÷”.
那么=这个符号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巴比伦和埃及曾用过各种记号来表示相等,而最早使用近代的 = 符号却是在中世纪时,在雷科德的名著《智慧的磨刀石》中.他说之所以选择两条等长的平行线作为等号,是因为它们再相等不过了.但是 = 号直到18世纪才普及.
最 少 要 几 分 钟
华罗庚爷爷是世界著名的中国数学家,他出生在一个贫民家庭,他非常热爱学习,总是争分夺秒地学习,在碰到问题的时候,总是靠自己动脑筋解决.
1965年,华罗庚爷爷在他的一本书中出了一道题目.华爷爷出这道题的目的,是想训练小朋友做几件事时,合理安排时间的本领.
题目是这样的:洗水壶需要1分钟,烧开水需要15分钟,洗茶杯需要1分钟,拿茶叶需要2分钟,问最少要几分钟可以泡好茶?
同学们,怎样合理安排这几件事,才能使所用的时间最省呢?那就要能在同一时间内做几件事,先洗水壶,接着烧开水,烧上水以后,需要等15分钟水才能开.在15分钟内,可以洗茶杯,拿茶叶,水开了就泡茶,这样,只用16分钟就行了.同学们,当你要做几件事时,能不能用华爷爷教给我们的方法来安排呢?
想一想:
从这个故事中,会受到什么启发?
+、-、×、÷、= 符号如何来的?
+、-、×、÷和 = 这五个符号,大家对它们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是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
远古时期,古希腊人和印度人都是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起表示加法,把两个数字写得分开一些来表示减法.中世纪后期,欧洲商业逐渐发达.一些商人常在装货的箱子上画一个“+”,表示重量超过一些;画一个“-”,表示重量略微不足.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大师达·芬奇在他的一些作品中也采用过“+”和“-”的记号.公元1489年,德国人威德曼在他的著作中正式用这两个符号来表示加减运算.后来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的大力宣传和提倡,这两个符号才开始普及,到1603年终于获得大家的公认.
×、÷符号的使用,不过300多年.据说,英国人威廉·奥特来德1631年首先在他的著作中用“×”表示乘法,后人沿用至今.
中世纪时,阿拉伯数学相当发达,大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曾用“3/4”来表示3被4除.许多人认为,现在通用的分数记号,即来源于此.直到1630年,在英国人约翰·比尔的著作中才出现了“÷”号,据推测他是根据阿拉伯人的除号“—”与比的记号“:”合并转化而成的.
现在绝大多数国家的出版物中,都用+、-来表示加与减.
×、÷却没有普遍使用,一些国家的课本中用“.”代替“×”,而在俄国和德国的出版物中一般用“:”来代替“÷”.
那么=这个符号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巴比伦和埃及曾用过各种记号来表示相等,而最早使用近代的 = 符号却是在中世纪时,在雷科德的名著《智慧的磨刀石》中.他说之所以选择两条等长的平行线作为等号,是因为它们再相等不过了.但是 = 号直到18世纪才普及.
最 少 要 几 分 钟
华罗庚爷爷是世界著名的中国数学家,他出生在一个贫民家庭,他非常热爱学习,总是争分夺秒地学习,在碰到问题的时候,总是靠自己动脑筋解决.
1965年,华罗庚爷爷在他的一本书中出了一道题目.华爷爷出这道题的目的,是想训练小朋友做几件事时,合理安排时间的本领.
题目是这样的:洗水壶需要1分钟,烧开水需要15分钟,洗茶杯需要1分钟,拿茶叶需要2分钟,问最少要几分钟可以泡好茶?
同学们,怎样合理安排这几件事,才能使所用的时间最省呢?那就要能在同一时间内做几件事,先洗水壶,接着烧开水,烧上水以后,需要等15分钟水才能开.在15分钟内,可以洗茶杯,拿茶叶,水开了就泡茶,这样,只用16分钟就行了.同学们,当你要做几件事时,能不能用华爷爷教给我们的方法来安排呢?
想一想:
从这个故事中,会受到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