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在艺术上明显受到崔颢的《黄鹤楼》的启发,请从主旨、风格、章法等角度比较两诗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0 17:20:49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在艺术上明显受到崔颢的《黄鹤楼》的启发,请从主旨、风格、章法等角度比较两诗的
同与高下.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在艺术上明显受到崔颢的《黄鹤楼》的启发,请从主旨、风格、章法等角度比较两诗的
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是盛唐时代诗人崔颢的一首著名的七言诗,记述他登黄鹤楼触景抒怀的作品,关于这首诗有这样的说法:1、《唐诗纪事》里记载说,传说李白游黄鹤楼读到这首诗后大为佩服,曾慨叹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最后是李白“无作而去”.据说李白游黄鹤楼时也曾试作七律,欲与崔诗一较短长,而终未能成篇,才作此叹语.这可由李白的《鹦鹉洲》诗与好几年后写成的《登金陵凤凰台》跟崔颢的这首《黄鹤楼》诗的风格近似去确认这一点.这首诗究竟有什么奥妙能使诗仙李白也为之折服?2、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更推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如果从律诗的角度去看,此诗并不符合格律的要求,前半段是古风,或半段才与律诗格律相符.内容上也不很健康,至少不令人奋进,消沉和颓废的情绪笼罩着诗人,也笼罩着读者千年.我第一次看到这评价时就怀疑严羽到底看了多少律诗、了解了多少诗人.从我内心里把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放在了《黄鹤楼》之上.
古人在诗词中题咏黄鹤楼的很多,最著名的当是崔颢这首七律和李白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看一下黄鹤楼的故事:黄鹤楼故址在现在的湖北武昌蛇山的黄鹤矶头,历代屡毁屡建.攀山登楼,居高临下地可俯瞰江汉,极目千里,眼前茫茫苍域,身侧滚滚袤江,真如陆游《入蜀记》之说“号为天下绝景”.
诗人崔颢来到黄鹤楼,面对那“一去不复返”的“昔人”与“黄鹤”以及沧桑亘古的黄鹤楼上历千载仍“悠悠”不停地飘浮着的“白云”,感慨万千.登上黄鹤楼居高临下俯瞰,极目楚天所见的空阔景物,在晴空万里下,隔江汉阳城的树木就历历如在眼前,视线之所及便顺着这绵延的空间更沿着滚滚的江水向下游伸展到绿草如茵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这一设问的方式,一下子便把前面时间之无尽伸展与空间之无穷开拓引向于对故乡的想念中,(后来宋代范仲淹所写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也是借用崔灏这思绪步步随景飞扬的写法,黄昏时分,速鸟归巢而顿兴游子思家的情怀,然而弥漫在江上的蒙蒙的水气却使故园望断无寻处,他用了一个“愁”字来回答这自我设问,同时也把整首诗的意旨完整地收摄于这个“愁”字而无所遗!这种将外在的、客观的时间之无垠与纵深以及空间之无穷与广袤使之完整地收摄于内在的、主观的心灵之真实感受-乡愁.
我们再来看看李白的诗《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邱.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在南京凤凰山.吴宫是指金陵,三国时孙权吴国建都于金陵.三山是指江宁境内并峙之三峰.李白的这首诗,也是前四句写怀古之思而引出今昔兴亡的感慨,后四句由当前的开阔的景色进而写浮云蔽日望帝乡而不见之情.“凤凰台”的典故是这样的:秦穆公之宠女弄玉好乐,萧史善吹箫.穆公嫁女与箫,建秦楼、筑凤凰台,引凤凰而来,终一旦,夫妇随凤飞去 (见《列仙传》),并且在《李太白全集》乐府卷六中有《凤凰曲》与《凤台曲》二诗俱歌咏弄玉与萧史吹玉箫登仙事.当年的孙吴政权以及建都南京的晋五代等都如烟云般消逝,只留下令人叹嗟的凤凰台和落于青天之外的三山以及水穿流而过的白鹭洲,一切时空转换都成为历史的“幽径”、“古邱”.同崔灏的诗一样,李白的这首诗也由时间空间之无穷拓展步步逼向主题-愁,既有虚与实的对照,也有常与无常的比论,灵禽选的是凤凰,同样的长江,有云也有日,崔颢见不到故乡而愁,李白则见不到帝乡而愁,最有意思的是不仅用韵相同,而且最后两次押韵连用字也一样-“洲”,“愁”!
你们老师怎么问这些奇奇怪怪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