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我国林业工作肩负的四大重大历史使命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6 19:23:16
我国林业工作肩负的四大重大历史使命
我国林业工作肩负的四大重大历史使命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政治报告,这是党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
2007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勇,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 ,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等领导的陪同下,冒雨来到云南省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看望慰问一线林业职工,了解自然保护区管理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绿色中国:贾局长,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我们知道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请您谈谈该怎样理解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贾治邦: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状况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落实及其成果的反映.它摒弃人类破坏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理念和行动,倡导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并主动开展生态建设,实现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态文明突出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人类对自然生态严重破坏而导致的恶果,使人类逐步认识到人类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而仅仅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类的价值观不能仅仅以人为核心,人类的功利和幸福不能逾越自然所允许的范围:人类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人类文明才能持久和延续.
(二)生态文明高于迄今为止的其他人类文明形态.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看,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形成的新型文明形态,高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它是在对传统文明破坏生态的弊端进行长期深刻反思和扬弃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文明,是对人类传统文明的整合、重塑与升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21世纪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从当今社会各种文明形态看,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并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指导、规范作用.一方面,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就难以有持续的物质成果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础;另一方面,生态文明要求社会的政治行为、经济行为、生活行为应当限制和规范在不破坏人类生存条件的范围内.
(三)生态文明要求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生态文明主张人对自然承担道德义务.生态伦理道德是一种关于人们对待一切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所应坚持的道德原则、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明确的规范,缺乏人类对待自然的行为的评判标准与道德约束,当一些人在做出超出自然所能承受的掠夺式、破坏式的索取行为时,并不会产生负罪感、愧疚感,也不会受到人们的道德谴责.生态文明倡导的生态伦理道德,要求人们在谋求物质利益时必须有所节制,在可能破坏生态时,即使具有极大的眼前利益,也要自我约束.
(四)生态文明要求全社会履行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生态文明强调全社会、全人类都必须履行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个公民、每一个社会团体、每一个国家都负有保护生态的责任和义务,生态受到破坏也应自觉地承担建设和改善生态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在全社会、全人类形成一种平等合作关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
2007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勇,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等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云南省腾冲县腾越镇玉碧村,与当地干部群众围坐在香樟树下促膝谈心,了解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情况.在座谈中,回副总理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
(五)生态文明要求建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选择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有利于生态安全的产业结构,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促进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良性运转机制,使经济社会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后代人的需求不构成危害,最终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绿色中国:那么,建设生态文明又有哪些重大意义呢?
贾治邦:建设生态文明是顺应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是维护中华民族生存根基的战略举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都对加强生态建设做出了许多深刻论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以此为标志,我国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启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标志着我们党对生态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重要作用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和标志.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确立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就是要维护和改善人的生存发展条件,这是最根本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各方面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落实好这些基本要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标志,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和标志.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延续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历史上,由于人类对生态破坏而导致国家衰亡、文明转移的例证屡见不鲜.当前,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已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延续构成了严重威胁.生态危机迫使人们进行深刻的文化反思和新的文明抉择.建设生态文明,是消除传统文明的弊端、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实现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绿色中国 :我们知道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那么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怎样发挥这一主体作用呢?
贾治邦: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赋予林业新的历史使命,迫切要求林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林业履行着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职能,完全可以为实现生态环境良好发挥主体作用.森林和湿地是陆地最主要的两大生态系统,它们以70%以上的程度参与和影响着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对保持陆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发挥着中枢和杠杆作用.在维护生态安全中,林业承担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的重大使命.全球已出现的森林锐减、湿地退化、土地沙化、物种灭绝、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气候变暖和水污染、空气污染十大生态危机,有八大危机主要靠林业来治理.正是基于这些认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并提出要“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生态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全国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提高到18.21%;人工林保存面积达8亿多亩,居世界第一;全国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林业系统建设和管理的自然保护区达到1740处,约占国土面积的12.6%,有效保护了45%的自然湿地和85%以上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为维护国家和全球生态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总体看,我国生态状况仍十分严峻,建设生态文明依然任重道远.生态恶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加强林业建设,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木材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原材料中惟一的绿色原材料,森林是第四大能源,完全可以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可再生能源发挥重要作用.木材和钢材、水泥并称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三大重要原材料之一,并且是其中惟一的绿色、可再生的原材料,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民众的青睐,需求目益增长.我国是世界上木材消耗大国,而且木材及林产品需求一直呈刚性增长,缺口越来越大.立足国内解决我国木材需求问题,是根本出路.从林地潜力看,我国有林业用地43亿亩,可利用沙地8亿多亩,利用率和生产力都还很低,开发潜力巨大.如果把林业的这些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不仅可改善生态,还可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森林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物质能源,而且具有清洁安全、可再生、可降解、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等优点.森林以其占陆地生物物种50%以上和生物质总量70%以上的优势,而成为各国新能源开发的重点.专家估计,到本世纪中叶,各种生物质能替代燃料将占全球总能耗的40%以上.我国现有林木生物质中,每年可用于发展生物质能源的生物量3亿吨左右,折合标准煤约2亿吨.我国现有木本油料树种总面积超过400万公顷,种子含油量在40%以上的植物有154种.利用现有林地,还可培育能源林1300多万公顷,每年可提供生物柴油500多万吨,木质燃料近4亿吨,折合标准煤约2.7亿吨.大力开发研制林业生物质能源,对于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降耗,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林业是生态文化的主要源泉和重要阵地,完全可以为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发挥主体作用.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森林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孕育了灿烂悠久、丰富多样的生态文化,如森林文化、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这些文化集中反映了人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同价值观.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可以引领全社会了解生态知识,认识自然规律,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促进社会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可以引导政府部门的决策行为,使政府的决策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以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生态改善.生态文化是弘扬生态文明的先进文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基础.林业不仅要担当起生态建设的重任,还要做发展生态文化的先锋,不仅要创造大量的生态成果和物质成呆,还要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文化成果,努力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大力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为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战略目标
绿色中国:请问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现代林业建设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贾治邦: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重大战略思想的进一步深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也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新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有三项本质要求:一是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实现生态良好;二是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三是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林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产业,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这是林业的基本属性.建设现代林业就是要按照林业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规律,构建三大体系,提升三大功能,发挥三大效益,以林业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这既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战略目标,作为林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全体林业建设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始终不渝地坚持抓好.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林业三大体系之间的关系.只有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构建完善的生态体系,才能维护生态安全,实现生态良好,为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功能,更好地推动生态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也只有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才能使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障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持续发展.林业三大体系建设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推动林业三大体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对林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也给林业建设带来了新机遇.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加快构建林业三大体系,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努力为建设生态文明做出新贡献.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既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林业部门肩负的光荣使命.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不辱使命,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生态环境良好国家的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