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六类和超五类线缆有什么区别?测试数据有什么不同?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1 05:54:40
六类和超五类线缆有什么区别?测试数据有什么不同?
六类和超五类线缆有什么区别?测试数据有什么不同?
"超五类"指的是 超五类 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
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是由多对双绞线和一个塑料外皮构成.五类是指国际电气工业协会为双绞线电缆定义的五种不同的质量级别.
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是在对现有五类屏蔽双绞线的部分性能加以改善后出现的电缆,不少性能参数,如近端串扰、衰减串扰比,回波损耗等都有所提高,但其传输带宽仍为100MHz.
超五类双绞线也是采用4个绕对和1条抗拉线,线对的颜色与五类双绞线完全相同,分别为白橙、橙、白绿、绿、白蓝、蓝、白棕和棕.裸铜线径为0.51mm(线规为24AWG),绝缘线径为0.92mm,UTP电缆直径为5mm.
虽然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也能提供高达1000Mb/s的传输带宽,但是往往需要借助于价格高昂的特殊设备的支持.因此,通常只被应用于100Mb/s快速以太网,实现桌面交换机到计算机的连接.如果不准备以后将网络升级为千兆以太网,那么不妨在水平布线中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六类"是指六类非屏蔽双绞线
六类非屏蔽双绞线的各项参数都有大幅提高,带宽也扩展至250MHz或更高.六类双绞线在外形上和结构上与五类或超五类双绞线都有一定的差别,不仅增加了绝缘的十字骨架,将双绞线的四对线分别置于十字骨架的四个凹槽内,而且电缆的直径也更粗.
电缆中央的十字骨架随长度的变化而旋转角度,将四对双绞线卡在骨架的凹槽内,保持四对双绞线的相对位置,提高电缆的平衡特性和串扰衰减.另外,保证在安装过程中电缆的平衡结构不遭到破坏.六类非屏蔽双绞线裸铜线径为0.57mm(线规为23AWG),绝缘线径为1.02mm,UTP电缆直径为6.53mm.
超五类还是六类
按照电气性能的不同,双绞线可分为三类、五类、超五类、六类和七类双绞线.不同类别的双绞线价格相差较大甚至是悬殊,应用范围也大不相同.
除了传统的语音系统仍然使用三类双绞线以外,网络布线目前基本上都在采用超五类或六类非屏蔽双绞线.五类非屏蔽双绞线虽仍然可以支持1000Base-T,但由于在价格上与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相差无几,因此,已经逐渐淡出布线市场.
六类非屏蔽双绞线虽然价格较高,但由于与超五类布线系统具有非常好的兼容性,且能够非常好地支持1000Base-T,所以正慢慢成为综合布线的新宠.七类屏蔽双绞线由于是一种全新的布线系统,虽然性能优异,但由于价格昂贵.施工复杂且可选择的产品较少,因此很少在布线工程中采用.
六类非屏蔽双绞线可以非常好地支持千兆以太网,并实现100m的传输距离.因此,六类布线系统被广泛应用子服务器机房的布线,以及保留升级至千兆以太网能力的水平布线.根据国际布线标准ISO 11801,布线系统的期望寿命至少为10年.作为一种长期的基本投资,综合布线应当充分考虑网络的潜在需求和布线系统的发展,因此,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建议选择六类产品构建布线系统.
若考虑网络将来的应用需求,理论上应安装最先进的布线产品,因为安装电缆后往往难以重新更新替代,基本上,一个布线系统至少要应用10年作为标准,能够支持4至5代的网络设备的性能更新,如果将来的网络设备需要更好的电缆才能提高数据速度.
那么,用六类电缆代替超五类电缆是无可避免的,但这些电缆重新组建工程非常昂贵,所以纵使六类产品的价格相对于超五类产品稍贵,但为了减少日后网络升级问题,六类产品仍然值得考虑.
"超六类"
Belden IBDN研制了目标在40℃以上仍可正常运行的高性能布线系统,并在1999年底正式推出IBDN 4800LX系统,其最终的指标达到300MHz带宽,可在50℃时依然达到6类标准规定的20℃的性能指标.为了区别于普通6类布线系统,这种带宽性能远超6类的布线称为超6类.
大部分的超6类布线与同品牌的6类布线使用相同的模块和跳线,因此它们主要的区别在线缆上.IBDN的超6类线缆4800LX从一开始的目标就定在较高温度下正常运行,因此其线缆构造特点之一就是大线径,传输导体的直径从普通6类的0.5mm(24AWG)增加到0.6mm(23AWG);也有某些厂家在开始的超6类线缆采用了24AWG而尽力改善NEXT的方法,但到2002年的改进线缆中将其线径加到23AWG.另一特点是在4个双绞线对间加了十字形的线对分隔条.没有十字分隔,线缆中的一对线可能会陷于另一对线两根导线间的缝隙中,线对间的间距减小而加重串扰问题.分隔条同时与线缆的外皮一起将4对导线紧紧地固定在其设计的位置,并可减缓线缆弯折而带来的线对松散,进而减少安装时性能的降低.4800LX是首个采用十字分隔条的超6类线缆,后来的线缆群起仿效而采用类似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