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暗示法教学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7 02:10:08
英语暗示法教学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暗示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的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创立的一种学习语言的方法.此方法从1966年开始为人们采用,现在已经推广到十多个国家,而且在非语言学科的效果也很好.下面介绍几种英语教学中的暗示法.
(一)环境暗示
暗示教学法认为,暗示是个人和环境之间一个经常性的交流因素,倘若能达到“人——环境”之间的“共振”,人与环境间的不断交流就能达到最为和谐协调的境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有意识灌输——有意识被动接受”这样一个教学系统之上的,而暗示教学法则突出强调环境与人的“共振”.教的一方需要为学的一方创造一种共振的环境,在这样一种共振体系中,学生便能自然的、不由自主的、超常的完成学习任务.无论是优美惬意的物化环境的陶冶,还是愉悦和谐的心理环境的感化,都能使学生在无对抗的状态下,乐意、顺利地接受环境的暗示信息,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对教室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为学生创设一个明快、舒适的学习场所,如在学习园地多展示一些学生的英文习作,以及与英语相关的图片、资料等,多给学生以“英语学习是实用的、愉快的、不困难的”,“只要我努力,我就能成功”等一类的积极暗示,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组织兴趣小组,让他们根据教师指定的主题,如食品、饮料、动物等不同内容,收集图片、包装袋等与之相关的各类资料,分小组在班级内展出,并在黑板报上开辟栏目加以介绍,最后再进行小组间的评比,这不仅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还可以巩固强化各单元的教学内容.
同样,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场景、氛围等环境条件来强化暗示刺激,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如围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班级布置一个类似的环境,运用实物,借助多媒体的光、声、像等多种手段,以及教师的语言与肢体语言,使学生处于放松的假消极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感知和记忆潜力.如在教学“Halloween”时,教师先在课前收集整理好相关的资料,然后在班内进行布置,让学生置身于节日氛围中.教师再结合这个节日中的重头戏—masks进行教学与操练,接着组织学生观看录像,从而对西方人过万圣节的情况有个完整的了解,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此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一边复习操练本单元教学内容,一边自制面具,最后在各方面条件都成熟的时候,举行化妆舞会,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在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是高涨的,心情是轻松的,他们关心的是在活动中如何表现自己,从而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中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锻炼提高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交际能力.
(二)体态暗示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如果把表情、声音作为非言语交流的符号,那么言语只能表达信息的7%,而大部分是靠非言语来表达的.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言语只能起到方向性或规定性的作用,而非言语行为才能准确地反映出话语的真正思想和感情,担当起绝大部分的传播职能.试验结果表明,当人们搜集各种信息不一致的时候,其总体效果等于7%的言语联系加 38% 的声音联系加上 55% 的肢体动作.“体态暗示”就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时,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用意、愿望表露出来,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或明白教师的用意所在.体态暗示是沟通师生感情的特殊信息传递方式,尤其是在以语言文字为主的课堂言语交际中具有特殊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能体现暗示的委婉特点,起到感染、传递、调控、激励等多方面的作用,往往教师的一束目光、一个手势,就能使某个学生或者整个班集体产生某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形成某种心理状态,有效地提高言语交际的效果.例如在课堂上,对于表现较好的同学,教师可以竖起大拇指来称赞,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教师可以叉开食指和中指作“V”形,称赞其高明,了不起.
同样道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当地运用体态暗示的艺术手段,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新授句型 May I come in? Come in, please. 教师故意在临上课前安排一位同学去办公室取东西,学生自然就迟到了,只能在门口敲门:“I'm sorry. May I come in?”教师一边说:“Come in,please.”,一边用手势来表示,学生根据教师的动作很快就理解了其中的含义,然后教师再领读几遍,请学生再来表演,学生兴致勃勃地看了又看,练了又练,短短的五分钟时间就牢牢地掌握了这个句型.而且,在以后的课堂上,学生也能熟练地用它来表达迟到的歉意.这种方法依靠的是多次反复的训练对感官产生刺激,刺激的次数越多,所产生的记忆就越牢固,从而逐渐使训练内容从无意识转变为有意识的,最后达到不再遗忘.
(三)活动暗示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碰到的最大“敌人”不是自己能力不够,也不是学习内容深奥难懂,而是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动机障碍.小学生天性好玩,生性好动,如果在教学中能把学习的内容以活动作为载体,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调动学生的内需力,就可以轻松自如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获得认知发展”,熟练掌握所学内容.把活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还能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富有创造性的英语教师,总是善于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游戏,表演唱,或是故事接龙,模拟交际活动等等,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Do you have any hobbies”时,教师新授完以后,安排了这样的一个游戏——击鼓传花.要求学生在击鼓时有节奏地询问 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weekends? 鼓声停时花在谁手里就由谁站起来回答.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放松大胆地展示着自我,体验着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心.而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自发性、随机性和潜在性的无意识刺激,更是对学生有意识的学习起到了奠基和补充的作用,达到两者“双重交流水平”的和谐一致,从而创造出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自我暗示
我们每个人的自我形象就像一部电脑,要由自己来编排数据和输入程序.你的生活环境,你的经历,别人对你的评价和反应,你从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中获得的经验都会为你提供有关的数据信息.你通过反复编排把自己的形象输入“电脑”,于是,在你心灵深处就出现了一个能够指引你思维方式的自我意向.是谁在为你控制操作?就是自我暗示.自我暗示的方式主要有:写名言警句提醒自己、自我形象设计、经验总结、教训启迪、自我激励等.成功教育表明:任何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而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挖掘他们的潜力,善于运用暗示手段,给予激励和引导,激发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学会认识自己、欣赏自己.例如面对考试,我们也不妨采用积极的语言暗示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充满自信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能考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我曾经第一,我就很有可能再成为第一.” “只要我保持冷静,我肯定能做好这份答卷.”
总之,教师要及时的、不断的暗示学生坚持与放松,用良性语言激励自己奋进.通过一次次反复的自我暗示,同一思想的不断敲击就会使它铭刻在潜意识中,学生的大脑和行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积极的条件反射,从开始的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到后来的自觉行动,学生将会沿着良性的轨道不断奋进.
(一)环境暗示
暗示教学法认为,暗示是个人和环境之间一个经常性的交流因素,倘若能达到“人——环境”之间的“共振”,人与环境间的不断交流就能达到最为和谐协调的境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有意识灌输——有意识被动接受”这样一个教学系统之上的,而暗示教学法则突出强调环境与人的“共振”.教的一方需要为学的一方创造一种共振的环境,在这样一种共振体系中,学生便能自然的、不由自主的、超常的完成学习任务.无论是优美惬意的物化环境的陶冶,还是愉悦和谐的心理环境的感化,都能使学生在无对抗的状态下,乐意、顺利地接受环境的暗示信息,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对教室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为学生创设一个明快、舒适的学习场所,如在学习园地多展示一些学生的英文习作,以及与英语相关的图片、资料等,多给学生以“英语学习是实用的、愉快的、不困难的”,“只要我努力,我就能成功”等一类的积极暗示,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组织兴趣小组,让他们根据教师指定的主题,如食品、饮料、动物等不同内容,收集图片、包装袋等与之相关的各类资料,分小组在班级内展出,并在黑板报上开辟栏目加以介绍,最后再进行小组间的评比,这不仅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还可以巩固强化各单元的教学内容.
同样,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场景、氛围等环境条件来强化暗示刺激,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如围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班级布置一个类似的环境,运用实物,借助多媒体的光、声、像等多种手段,以及教师的语言与肢体语言,使学生处于放松的假消极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感知和记忆潜力.如在教学“Halloween”时,教师先在课前收集整理好相关的资料,然后在班内进行布置,让学生置身于节日氛围中.教师再结合这个节日中的重头戏—masks进行教学与操练,接着组织学生观看录像,从而对西方人过万圣节的情况有个完整的了解,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此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一边复习操练本单元教学内容,一边自制面具,最后在各方面条件都成熟的时候,举行化妆舞会,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在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是高涨的,心情是轻松的,他们关心的是在活动中如何表现自己,从而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中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锻炼提高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交际能力.
(二)体态暗示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如果把表情、声音作为非言语交流的符号,那么言语只能表达信息的7%,而大部分是靠非言语来表达的.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言语只能起到方向性或规定性的作用,而非言语行为才能准确地反映出话语的真正思想和感情,担当起绝大部分的传播职能.试验结果表明,当人们搜集各种信息不一致的时候,其总体效果等于7%的言语联系加 38% 的声音联系加上 55% 的肢体动作.“体态暗示”就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时,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用意、愿望表露出来,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或明白教师的用意所在.体态暗示是沟通师生感情的特殊信息传递方式,尤其是在以语言文字为主的课堂言语交际中具有特殊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能体现暗示的委婉特点,起到感染、传递、调控、激励等多方面的作用,往往教师的一束目光、一个手势,就能使某个学生或者整个班集体产生某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形成某种心理状态,有效地提高言语交际的效果.例如在课堂上,对于表现较好的同学,教师可以竖起大拇指来称赞,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教师可以叉开食指和中指作“V”形,称赞其高明,了不起.
同样道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当地运用体态暗示的艺术手段,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新授句型 May I come in? Come in, please. 教师故意在临上课前安排一位同学去办公室取东西,学生自然就迟到了,只能在门口敲门:“I'm sorry. May I come in?”教师一边说:“Come in,please.”,一边用手势来表示,学生根据教师的动作很快就理解了其中的含义,然后教师再领读几遍,请学生再来表演,学生兴致勃勃地看了又看,练了又练,短短的五分钟时间就牢牢地掌握了这个句型.而且,在以后的课堂上,学生也能熟练地用它来表达迟到的歉意.这种方法依靠的是多次反复的训练对感官产生刺激,刺激的次数越多,所产生的记忆就越牢固,从而逐渐使训练内容从无意识转变为有意识的,最后达到不再遗忘.
(三)活动暗示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碰到的最大“敌人”不是自己能力不够,也不是学习内容深奥难懂,而是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动机障碍.小学生天性好玩,生性好动,如果在教学中能把学习的内容以活动作为载体,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调动学生的内需力,就可以轻松自如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获得认知发展”,熟练掌握所学内容.把活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还能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富有创造性的英语教师,总是善于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游戏,表演唱,或是故事接龙,模拟交际活动等等,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Do you have any hobbies”时,教师新授完以后,安排了这样的一个游戏——击鼓传花.要求学生在击鼓时有节奏地询问 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weekends? 鼓声停时花在谁手里就由谁站起来回答.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放松大胆地展示着自我,体验着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心.而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自发性、随机性和潜在性的无意识刺激,更是对学生有意识的学习起到了奠基和补充的作用,达到两者“双重交流水平”的和谐一致,从而创造出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自我暗示
我们每个人的自我形象就像一部电脑,要由自己来编排数据和输入程序.你的生活环境,你的经历,别人对你的评价和反应,你从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中获得的经验都会为你提供有关的数据信息.你通过反复编排把自己的形象输入“电脑”,于是,在你心灵深处就出现了一个能够指引你思维方式的自我意向.是谁在为你控制操作?就是自我暗示.自我暗示的方式主要有:写名言警句提醒自己、自我形象设计、经验总结、教训启迪、自我激励等.成功教育表明:任何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而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挖掘他们的潜力,善于运用暗示手段,给予激励和引导,激发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学会认识自己、欣赏自己.例如面对考试,我们也不妨采用积极的语言暗示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充满自信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能考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我曾经第一,我就很有可能再成为第一.” “只要我保持冷静,我肯定能做好这份答卷.”
总之,教师要及时的、不断的暗示学生坚持与放松,用良性语言激励自己奋进.通过一次次反复的自我暗示,同一思想的不断敲击就会使它铭刻在潜意识中,学生的大脑和行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积极的条件反射,从开始的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到后来的自觉行动,学生将会沿着良性的轨道不断奋进.